红尖山下的革命烈火
日期:2011/12/29  来源:网上来稿:漳平市老促会  点击数:
红尖山下的革命烈火
——漳平市省定革命基点村史概述
漳平是一块具有光荣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根据国家、上级老区部门对“革命老区”的划定标准,认定漳平的革命基点村有:永福镇龙车(解放前称“朗车”,解放后,因与溪南镇的朗车同名而更名)村的村头、麻只贝、潭头、水尾,后盂村的东坑、宝山、山兴,新坑村的小村、新坑、内厝坪、仙宫、楼仔顶,洪坑村的淇洋、半岭、田头、蜘蛛形、下宫、雷石,大坂村的大坂、乌行、明山、汤窟、里寮,岭下村的四旺、大岭下、内佳山、坪仑,元沙村的圳口、竹下,适榕村的麻南溪;拱桥镇罗山(解放前称“内山”)村的石示头等31个。均分布在博平岭山脉南端东侧山麓下,与南靖、龙岩交界线边。(这一带最高峰的山是海拔
这31个革命基点村分属永福、拱桥两个镇,9个建制村。9个建制村现有3018户,10719人,耕地11427亩,林地211803亩。其中的31个基点村现有1501户,5703人,耕地7684亩,林地148219亩。
一、点燃革命烈火
(1919——1928年)
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漳平在龙岩省立九中读书的郑超麟、陈祖康、邓卧天、陈明康、朱培璜、陈锦文积极宣传革命进步思想,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而在漳州、厦门、集美等地读书的陈国华、陈衮华、陈文成、陈福庆、陈尚益、陈仁壮、刘更生、陈朝峰等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激发起革命热忱,组织漳平籍“旅居漳州、厦门同乡会”,追求进步真理,接受马列主义。他们回漳平后,在漳平县城、永福等地宣传“五四运动”革命精神,张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标语。
1919年11月漳平城区的郑超麟、陈祖康赴法国勤工俭学,追求马列真理。郑超麟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留法学生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而后陈祖康也加入该组织。1924年,郑超麟在莫斯科,陈祖康在法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闽西南最早的共产党员。9月郑超麟回国后,主要致力于党的宣传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出席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翻译《共产主义ABC》,与瞿秋白等人负责编辑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是我党早期传播马列的宣传者。1924年5月,漳平永福的陈文山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病逝漳州。1925年陈祖康回国后,
漳平是福建省较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县份之一。1925年春漳平就有国民党左派活动,漳平中共组织也一起开展起来。陈国华、林仲堪、陈文成、陈仁壮、陈福庆、陈尚益、陈天枢等共产党人就是以国民党员左派的身份在漳平城区、永福的郭畲、中甲等地,宣传革命道理。
1925年春,中共党员蓝秋帆奉中共广东地方党组织的指示,赴漳平永福中学宣传中共中央“四大”精神,永福“菁华书院”成为进步教员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
1926年5月,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开始,陈祖康、陈文山等人参加了东路军北伐,漳平人民热烈拥护。
10月,漳平成立了县农会、县工会、县妇女部。并在永福石牌“莲花心祠”举办农民夜校。
1928年1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人到永福贯彻中共福建临委第一次会议和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组织农民建立赤卫队,准备武装暴动。
7月,永福龙车的村头、麻只贝等村的游宗汉、游宗光、陈世监、游祖辉、游首旺等人到龙岩后田打短工期间,通过东家的引荐,密见了邓子恢,在邓子恢的引导教育下,游祖辉、游宗汉、陈世监等人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组成临时党小组,邓子恢要求游祖辉、陈世监等人回家乡龙车后,要积极发展新成员,着手组建中共龙车党支部。此时,龙车麻只贝村的农民陈春芳、陈清桂、陈德贵等人,在中甲(原属永福)打工期间接受中甲焦坑区委委员陈朝攀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培养加入党组织。这些先进的青年农民从龙岩白土、焦坑等地带回《省委农民运动决议书》、《福建现状与目前我们党的任务》等文件,回乡后分头秘密深入到劳苦大众中宣传发动。
龙车支部成立后,党员分工分散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由三百五十二人组成的龙车农民协会,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可靠的革命力量。
同年9月上旬,陈世监、陈海容在岩属新山左外坑参加郭滴人主持、召开的岩漳边扩大红军会议。会上郭滴人组织大家学习《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给闽西特委的指示信--成立暴动委员会。编制红军与组织苏维埃问题》。陈世监、陈海容等返回龙车后,立即从农会会员里秘密组织由六十人组成的赤卫队,陈世监任队长。并秘密成立了龙车暴动指挥部,由陈世监带队到龙岩白土集中,编入闽西红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五团第三中队,谢笃栋和邱玉山先后任中队长,陈世监任副中队长,游朝庆任政委。龙车赤卫队成立不久,便和适中赤卫队汇合,在龙车、适中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同时龙车党支部派人深入永福北河区和新安区的内山、上、下界、高山、隔顶等村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发展一批进步人士加入共产党组织。
龙车赤卫队参加攻打龙岩城失败后,党支部从实际斗争中深刻体会到,要壮大革命力量,就必须广泛发动群众。根据福建临时省委关于闽西秋收暴动工作方针,龙车党支部和赤卫队、农会深入发动群众,团结起来,以农会出面,开展抗租抗税斗争,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提高了农友的革命斗志,增强了龙车党支部和赤卫队的革命信心并从中获取了斗争经验。
1928年9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派陈国辉电令陈佩玉夜袭永福,包围永福菁华书院和仙宫村,捣毁“莲花心祠”农民夜校,林仲堪、陈天枢、陈国华等相继被捕,林仲堪、陈天枢等于
二、举行武装暴动
(1929年)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先后在长汀、龙岩消灭了郭凤鸣、陈国辉等两个旅。
1929年春,在中共闽西临时特委直接领导下,永福相继建立了永福总区、龙永区(龙岩与永福交界地区)、东河区、南河区、北河区等各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在永福总区和下属各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洪坑、大坂、新坑、仙宫、后盂、岭下等革命基点村和永福“三河底”各乡村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组织赤卫队,成立土地委员会。进步青年都参加了赤卫队,农民都加入了农民协会。5月,永福苏维埃总区组织了约三千多民众的盛大游行,龙车、后盂、吕坊、新坑、石洪、洪坑、大坂、紫阳、福里、西山、清源、元沙、岭下等村的进步民众积极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的游行。
同时,内山村的黄永豪等前往永福总区联系革命工作,得到永福总区赤卫队的支持,建立了内山赤卫队并刻有“漳平福里区新安社内山乡赤卫队印”(现原件陈列于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赤卫队成立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二五减租”运动。
1929年5-6月间,龙车赤卫队发展至九十人,但武器装备奇缺,除了几枝鸟枪和一门土炮外,其它什么都没有。龙车赤卫队在上级党组织的同意支持下,决定由陈世监以“加强社会治安”为名,打入反动民团内部,来个里应外合,收缴民团武器,装备赤卫队。由于没有经验,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这一秘密行动计划被泄露,陈世监暴露身份被捕,陈世监被捕后,受尽毒刑,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终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国民党反动民团杀害陈世监,激起了龙车以至永福人民的怒火,这一事件成了龙车暴动的导火线。
到6月间,闽西红四军形成了以龙岩、上杭、永定为中心区域的中央苏区闽西革命根据地。由于红军打开了局面,在闽西形成群众武装割据态势,有力推动了闽、粤、赣三省人民大众革命斗争,引起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极大恐惧。为此,蒋介石命令三省国民党军一致剿共。国民党张贞部率两个旅从南靖扑向漳平、龙岩,福建省防军两个团从安溪进攻漳平。面临这一严重紧张局势,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闽、粤、赣共产党、红军进行“三省会剿”,国民党反动军队张贞师所属的第一旅张汝匡部的一个营和金振中为首的反动民团镇守永福。8月上旬,龙车反动分子游兆秋勾结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准备攻打龙车,叫嚣一个月内要消灭龙车赤卫队。龙车党支部面对这一紧张局势,召开秘密紧急会议,决定派龙车赤卫队副队长、共产党员陈世隆到龙岩,找龙岩县委负责人董邦金汇报,董邦金立即带陈世隆到上杭苏家坡向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汇报。邓子恢听完汇报后,立即指示陈世隆,赶回龙车,党支部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步调,把广大农民群众紧急动员起来,立即举行暴动,并命令焦坑、适中赤卫队支援龙车暴动,还命令闽西红军邓毅刚部派遣一个武装排配合行动。
陈世隆回龙车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统一了思想,决定由陈世隆为暴动指挥部总指挥,陈春芳、陈清桂为副总指挥。会上决定向龙车全村民众发出《告郎车父老乡亲同胞书》,会后分头宣传、发动群众起来参加暴动。
这一天永福人民就象过一个盛大节日一样,满街人山人海,大家兴高彩烈欢迎红军。当天晚上,朱德和红军在永福市场进行宣讲,大大鼓舞了永福各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农会。
陈世隆回到龙车,立即召开支部大会,传达朱德指示,决定提前举行暴动,迎接红军。
龙车暴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漳平各地的革命组织和人民群众。
红军在永福住了四天,帮助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的健全与完善,加强永福总区领导班子的力量,促进了各区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建设。永福各地乡亲们携带大米、蔬菜、鱼肉踊跃慰劳红军子弟兵,一百余名永福青壮年参加了红军,使红军物资及兵员得到了充分的补给。
9月底,永福总区所属区、乡、村的苏维埃政府抓紧有利时机成立暴动指挥部,大岭下、洪坑、淇洋、雷石、大坂、后盂、新坑、李庄、石牌、西山、田美、福里、赤水(现颖水村)、和丰、内洪、邓家坊等各村都积极发动群众,秘密酝酿,准备暴动。但永福、官田两股地方团匪进犯永福总区受挫后又勾结安溪反动民团萧继武为首的团匪,进犯永福。
11月下旬,龙车区苏维埃政府在“凤岐堂”厝举办为期十天的党政干部训练班,对龙车区、乡、村各级的四十多名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使龙车区干部统一的思想,坚定了信心,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和战斗力,为今后开展革命斗争打下思想、政治基础。尔后,干部深入各村举办农民夜校,教育群众支持革命斗争,组织妇女队、少年队,为巩固龙车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成为漳平人民革命的楷模。
三、红白激烈搏斗
(1930年)
1930年春,根据中共闽西特委指示,决定把120名的龙车赤卫队整编上升为漳平县独立游击大队,苏阿华任队长,陈文东任政委。后独立游击大队发展至164人,根据斗争需要改编为岩南漳游击队,陈金富任队长。
龙车等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迅速发展,震慑了永福及周边的反动民团。1930年春,永福当地反动民团暗中勾结安溪萧继武民团进占永福,萧匪在永福横行霸道,欺压广大民众,四处烧杀抢掠,经常窜往龙车骚扰破坏,严重威胁永福与龙岩革命根据地的安宁。2月间,萧匪派小股匪兵装扮道士,潜入龙车,偷袭龙车村头“龙显宫”正在开会的村头苏维埃政府会场,当场枪杀了游朝庆、游朝昌、游祖攀等领导人,游祖辉、游宗光被捕,受尽酷刑,最后被萧匪杀害在龙车水尾。
这时,漳平县独立游击大队根据斗争需要改编为岩南漳游击队。龙车暴动指挥部领导人陈春芳带领三十多人,到岭下一带进行秘密宣传发动,吸收进步人士陈廷庚、陈庭月、陈宗金等加入党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暴动。
2月,陈朝攀、陈苟木、陈庭良等受南福区委党组织的派遣,到四旺村领导成立了四旺村苏维埃政府,陈春福任主席,陈朝锦任秘书,陈灶桂任土地委员,林金銮任妇女队长,隶属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26日,在漳平游击队的支援下,陈庭月等领导岭下人民成功举行暴动,建立了岭下区苏维埃政府,吕朝才任主席(后为陈庭月),秘书陈孟恭,妇女主席游玉春(后为张玉娘)。隶属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后隶属南福区苏维埃政府)。陈朝攀、陈庚咸还到西山、田美等地宣传发动,帮助组织赤卫队工作。
同月,龙车区苏维埃政府决定派龙车暴动指挥部领导人陈清桂带领龙车赤卫队前往内山一带与内山村中共党员黄永豪(又名国川)联系,发动群众武装暴动,建立了内山、上界、下界、高山、隔顶、梧地等乡、村苏维埃政府,隶属永福总区、龙车区苏维埃政府,后隶属北河区和东河区苏维埃政府。
同时,中共闽西特委与闽西苏维埃政府为了加强龙岩与漳平交界的“十八乡”同漳平永福的工作联系,在永福新坑的内厝坪成立龙永区苏维埃政府,隶属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
3月初,闽西红九军团长邓毅刚带领龙岩红一团、永定红三团配合龙车赤卫队支持永福总暴动。永福总区在红军的支持下,于
邓毅刚率领的红军又到洪坑、大坂、内山、高山35等村开展革命活动。
邓毅刚率领的红军还发动革命基点村一大批进步优秀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
3月底,邓毅刚率领的红军组织内山、大坂等村的赤卫队攻打漳平县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攻城未能取得胜利。
3月未,龙车区在潭头“凤岐堂”成立中共龙车区委员会,下设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辖岭下、龙车、中甲三个支部。
3月底,在陈春芳具体指导下,成立了岭下党支部,隶属永福龙车区委(后隶属南福区委,再又升格为岭下区委)。至6月,四旺、适榕、山坪(现改称元沙)、古溪、内佳山等村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苏维埃政府革命政权、工农武装赤卫队。
在中共永福区委和总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各乡、村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和革命骨干集中在总区(石洪村后楼仔)学习中共闽西“一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苏维埃政权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永福区委和总区苏维埃政府为贯彻执行中共闽西特委提出的路线、方针,研究决定:各区、乡、村尽快建立和努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及时肃清各区乡反革命残余势力;抓紧开展分田斗争;进一步发动青壮年群众参加工农武装,扩大自卫武装力量,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
龙车区土地革命分田斗争经验带动了新坑、小村、宝山、后盂、岭下、仙宫等十多个乡、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斗争,新坑、小村、宝山、岭下等乡村开展的比较好,小村、宝山成效更为突出。
由于漳平红色区域不断扩大,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引起了闽南军阀张贞及安溪、华安、南靖等地民团的恐慌和仇视。张贞指使地方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地对永福苏区摆开了“会剿”的架势。
由于反动匪团和永福反动民团勾结,肆意捕杀苏区干部。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根据这一形势,从5月开始,组织各路游击队、赤卫队给予有力还击,不时组织游击队、赤卫队袭击反动武装。5月,龙永区赤卫队队长陈永生(仙宫村人)带队攻打永福东河反动派,多次袭击在龙永区的伪民团匪。
6月,敌人组织“清剿”。22日,陈永生从龙车区回仙宫的路上被敌捕获,仙宫村苏维埃政府宣传员陈朝富和赤卫队员陈永杰、陈永固在仙宫楼仔顶被国民党民团匪包围被捕,23日,陈永生、陈朝富、陈永杰、陈永固在永福石桥头被敌杀害。
1930年夏,漳平县独立游击大队编入红军第十二军,永福游击队员一千余人升编为红十二军第二团。团长邓克明,政委陈正。
7月中旬,张贞指令詹方珍民团协同其他地方民团,大举进犯龙车,企图以重兵压境把龙车游击队置于死地。龙车游击队、赤卫队虽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被迫转移上山。詹等匪团得势后,进占龙车各村耀武扬威、横行跋扈,纵火烧房,全村四个自然村一百九十余座房子全部烧毁,上千群众无家可归,流落他乡;田里进入成熟期的稻子全部用竹杆、木棍打落田里,颗粒无收;龙车全村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龙车人民遭受空前的劫难。永福的革命斗争形势进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龙车的赤卫队、游击队在四旺、小村、洪坑、淇洋、半岭、田头、蜘蛛形、下宫一带迂回,和这一带的革命组织一起继续开展革命游击战争。
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闽西党组织开始“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行动。闽西红军主力红十二军已奉命北调,无暇顾及詹匪等民团的联合进攻。使龙车这块闽西苏区前沿阵地失去了依托,成为腹背受敌的“孤岛”。龙车失守后,党组织和苏区政权遭受极为严重的摧残,一些党政领导人被捕惨遭屠杀。
7月,和溪反动民团团总林介仁率匪兵再次向永福“围剿”。
7月下旬,红二十一军军长胡少海奉闽西苏维埃政府命令,率红二十一军及永福地方工农武装两千多人分两路夹击詹方珍匪部,经过连续一周的苦战,红二十一军扫清永福集镇外围敌据点,詹方珍匪部退守永福天主教堂和溪边炮楼两个孤立据点负隅顽抗,胡少海为了减少伤亡,亲临永福圩十字街口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解放后为纪念胡少海军长,永福镇将一条主街命名为少海路)(插图一、3、
8月,詹方珍等反动民团又组织围剿革命根据地小村,龙永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兼司务长陈明信在阻击敌人,掩护龙永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战士、群众安全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岩南漳县委机关转移后在革命基点村仙宫、楼仔顶、淇洋一带与敌周旋。
8月,拱桥国民党匪徒、永福、官田国民党民团、苏坂、赤美山反动民团,漳平国民党保安团、华安、安溪、南靖匪军等对大坂等革命基点村轮番进行反革命“清剿”,匪徒每次进犯大坂都是抢劫东西、烧毁民房、杀害无辜、掠虏儿童、奸淫妇女,抢劫财产、无恶不作,罪恶滔天。
9月龙车区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改组区苏维埃政府和从新任命游击队队长,从而在组织上军事上加强了党对龙车区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区苏政认真总结了前期斗争的经验教训,根据当前斗争形势,深入发动群众,坚持革命斗争。龙车等地的游击队、赤卫队开展游击形式,利用夜间潜入敌占区贴标语、剪电线、挖炮楼,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营地。
10月,敌人多次组织“清剿”小村、新坑、仙宫等革命根据地。5日,龙永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黄文尧被捕,8日在永福石桥头被敌杀害。同月,小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陈云寿到龙车与红军联络,从龙车区回小村的路上被敌杀害。
12月,蒋介石调兵遣将十万兵马对工农红军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大“围剿”。盘踞在闽西南的蒋介石嫡系军阀张贞委任一四五旅长杨逢年为闽西前敌“围剿”指挥官,命令第二九团陈林荣部和二九0团黄克绳部,从南靖、平和、漳平等地开兵成一弧形战线,包围闽西革命根据地,猖狂进犯漳平革命根据地,相继进占了漳平的永福等重要区、乡革命基地。防守永福的詹方珍匪团与杨逢年属部遥相呼应,充当“围剿”苏区的急先锋,加紧准备对龙车苏区更大规模的武力进攻。
四、捍卫红色政权
(1931——1932年)
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革命力量在削弱,龙车革命武装难以对付占绝对优势的张贞反革命“围剿”军,詹匪以分路并进的攻势,向龙车进犯,龙车苏区处于敌人分割包围的严重局面。面对张贞的反革命军事“围剿”,龙车区苏政号召游击队、赤卫队及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以革命战争回答张、詹反动派的进攻,坚决领导苏区军民粉碎敌人的“围剿”。在十分艰难险恶的形势下,采取坚壁清野、切断交通、选择有利地势打伏击和巧摆“竹钉阵”等办法,灵活机动地打击、消灭敌人。詹匪被动挨打,穷以对付,拖得筋疲力乏,军心始乱,用反革命伎俩写信恐吓、诱降龙车游击队,龙车革命组织不被敌人的淫威所屈服,12月下旬,詹匪五百余人扫荡龙车,对龙车三天一扫荡,五天一“围剿”,实行极其残酷的烧、杀、抢、搬、捉等“五光”政策,见人就杀,寸草不留,龙车村老弱病残来不及躲避的人全部被枪杀,连未满月的婴儿也遭杀害。全村被杀害的民众达一百多人,妇女被奸淫出卖二十多人,小孩被掳卖三十余人,所有财产被洗劫一空。
1931年1月,成立南福区苏维埃政府,与龙岩县苏维埃政府直接发生组织关系。岭下区苏维埃政府隶属南福区苏维埃政府。
2月中旬,詹匪和地方民团六百余人分三路围剿在十二的龙车游击队,邱玉山队长和战士陈如贤、吕加盛等壮烈牺牲。
1931年春,在龙车麻只贝“凤德祠”恢复南福区苏维埃政府,组建南福区游击队,带领人民分散隐蔽斗争。
4月底,由于受闽西肃反工作的影响,龙车区委也成立肃反委员会,大搞恐怖气氛,肃反扩大化,造成内部错杀,大大地削弱革命武装力量,导致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和红色区域的日益缩小。
7月,主力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的正确领导下,连续获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龙车、四旺、岭下等革命基点村的人民得到极大鼓舞,此时,在四旺的下路坂成立了漳平游击队办事处,主任陈朝攀,政委游祖贵,总指挥周作坤,革命基点村的游击队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分散游击,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密林深山游击,在交通要塞伏击,在街头巷尾张贴红军标语,散发革命传单,灵活机动地袭扰敌人。国民党闽南土著军阀张贞部派遣萨镇冰旅驻扎永福,替代詹方珍民团充当“清剿”军,在永福捉人掳夫、广筑炮楼,为非作歹,疯狂向龙车等革命根据地进攻,龙车游击队掌握敌情,在火德坑组织伏击,消灭敌人三十多人,缴获枪支六十杆,子弹两千多发,大长了苏区军民的志气。
1932年春,龙车、四旺、岭下等革命基点村的革命斗争形势出现明显转机。
4月,为配合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中共闽西特委派员到龙车指导中共南福区委开展支前、纠正肃“社党”错误等工作。对因“社党”案件而受害蒙冤的同志及其家属进行道歉和善后处理,发动群众踊跃支前,动员游击队、赤卫队随军参战。龙车、四旺、岭下、元沙、适榕、古溪一带设立接应红军东路军的联络和接待站,设立了军需供应站。沿途人民群众备好茶水迎接红军,帮助红军采购物品,龙车、四旺、岭下等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为红军赶制草鞋,群众给红军送去大量蔬菜、鸡鸭蛋、猪肉、大米,热情慰问红军将士,各村革命组织保守红军行军秘密,组织运输队帮助红军运输军用品和战利品。各革命基点村迅速掀起支前热潮,龙车等革命基点村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支前队伍,分别参加运输队、交通队、担架队。中旬,为配合红军攻打漳州,在永福元沙万善庵成立南福区(岩南漳)妇女游击队。在攻打漳州中,龙车、岭下、李庄等村参加战斗的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有的英勇牺牲。以元沙、岭下、四旺、内佳山、圳口、竹下、麻南溪、山坪、下楼等村妇女骨干为主的三十名南福区妇女游击队随军行动,支前参战,成为红军东路军后勤工作的生力军。
这一期间,驻守永福的国民党军萨镇冰慑于红军攻打漳州等地取得节节胜利和南福区游击队的频繁袭击下,吓的灰溜溜地逃往华安。龙车后盂新坑洪坑大坂等红色区域的革命组织相继得以恢复活动。由于敌人的长期摧残,龙车、洪坑、大坂、岭下、新坑、后盂等革命根据地的群众生活陷入极度困难,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红军游击队配合各村赤卫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6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派第十九路军向闽西进犯。7-8月间,逃往华安的萨镇冰旅卷土重来,进占永福,疯狂反扑,永福人民又陷入白色恐怖之中。9月萨部和适中民团联合,分二路进犯龙车四旺等革命根据地,他们四处筑堡洗劫,为非作歹,革命根据地的群众被迫进山避难,受尽煎熬痛苦。
五、坚持敌后游击
(1933——1934年)
南福区游击队为了解除民众痛苦决定组织若干游击小组,深入敌后,采取声东击西、夜间袭击的战术,打击敌人,行后摧毁龙岩铁寮、石埠岭、永福鳌头、西山、李庄、后盂等地的炮楼六座,缴获了一批武器和粮食。敌人后方受到沉重打击,只好撤出根据地,集中龟缩在永福圩内防守,群众暂时得到保护,游击队借机休整。
这年冬,十九路军相继向闽西各县进犯,闽西各县的革命活动转入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局面,少数地方游击队在山区一带进行游击活动。
1933年春,在上级的领导下,在龙车成立南(靖)(永)福边界区委,魏金水代表上级党组织主持会议,魏金水在成立会上指出:斗争实践教训了我们,对强敌不能强攻硬打,要学会游击战和运动战,应从小战中来锻炼我们的部队,还要从打仗胜利中来提高我们的勇气,在战斗中学习战争的经验。目前,我们要建立白区工作,动员游击队、赤卫队积极行动起来,向外游击打击敌人的进攻。通过武装斗争的不断胜利,来提高广大群众的斗争情绪,使群众相信我们党,相信我们的武装力量。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大家的斗争水平。南福区委成立,党加强了对岩南漳边区人民武装的领导。南福区游击队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日益发展壮大,并且在南靖的坂场,漳平的永福古溪、岭下、元沙、西山、福里、石洪、洪坑、大坂、桂洋、赤水,官田的官东、梅营、和坑,拱桥的罗山、上界等地建立了一条地下交通线,设置了众多的地下交通站(点),建立秘密游击小组,在各地袭击敌人,打土豪筹款,使这一带的武装斗争彼此呼应,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展现出土地革命崭新的局面。
5月,南福区游击队采取巧妙战术,在和溪坂场、下窟盂,龙岩的石埠岭等地袭击敌人,缴获了大批武器。
这年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福建事变”,并在福州建立“人民政府”,稍后又在闽西建立“闽西善后处”、闽西善后处“漳平县分处”,漳平成为红军与十九路军和平共处的缓冲区。
下半年,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由于党内出现冒险主义和消极防御的方针,造成失去粉碎“围剿”有利机会,使敌人在1934年1月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四面包围。
1933年7月中旬,永福地方民团对龙车进行突然袭击,采取“清乡”政策,见物强取豪夺,遇人就捉就打,麻只贝村苏维埃主席陈德桂被捕英勇就义。
8-12月,南福区游击队在龙岩象山、溪园,永福清源等地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打击土豪,使南福区游击队武器装备和物资得到补给。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把“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推向了顶点。继续发展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扩大打击面,造成社会混乱。此时,蒋介石派五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惨重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红色区域相继陷入敌手。从此,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和魏金水、邱织云、邱金声、伍洪祥、方方等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和漳平的永福、拱桥、官田、双洋(原宁洋县)赤水等地广大革命人民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峥嵘岁月。
1934年2月,邓子恢、魏金水等领导组织岩南漳县委和岩南漳游击大队配合红八团经常打击敌人,各革命基点村的革命组织积极支持岩南漳游击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开展游击战争和反“清剿”中,龙车、四旺、岭下、宝山、东坑、山兴、小村、仙宫、淇洋、大坂等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给红军游击队以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尽管敌人不断摧残、屠杀,但是这些革命基点村的党组织和群众团结得坚如磐石,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他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复杂形势下,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总是千方百计的坚持与红军血肉般的联系,敌人的摧残、蹂躏和屠杀,不但没有把这些基点村群众革命到底的精神压下去,反而更加激起他们的革命斗志。革命基点村的民众积极为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当交通员,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及购买物质,为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负责人邓子恢、魏金水等领导同志联系接头。由于红军经常露缩山上或山寮里,生活十分艰苦,宝山、小村、四旺、龙车、淇洋等村的革命接头户们经常想方设法摆脱敌人的封锁,将物资送上山支持红军,他们送粮食用双层粪桶将粮食装在底层送上山,送盐巴就假装背小孩把盐巴藏在小孩肚子里送上山。
4月为配合红军开展第五次反“围剿”和掩护中央红军转移,中央军委派出几支红军部队,深入到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红八团、红九团就在漳平、宁洋、龙岩、永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5月下旬,邓子恢、魏金水等红军游击队二十多人正在宝山村陈宝英、黄国堆家休整。21日,匪军一百多人突然袭击宝山,敌人到村口时,被宝山革命接头户陈宝英发现,她紧急通知邓子恢、魏金水等红军将士向对面山上森林处转移,由于仓促,来不及将卸洗的武器零件、换洗的军服、一百多发子弹、一百零三个银元带走,陈宝英机智迅速地将这些东西丢入泔水桶内,并用石头压在桶底,此时,敌人已到陈宝英家门口,发现对面山上隐约有人和红布条(军号和手枪上的红布)向山上树林里跑,立即举枪就要射击,说时迟那时快,陈宝英急中生智,立即冲出大门,一边大喊不能开枪,一边果断勇敢托起敌人枪口,说:那是村里的妇女们上山砍柴,敌人嚎叫道:砍柴妇女怎么带有红布?陈宝英沉着冷静地鄙视敌人说:那里妇女背小孩用的包小孩的红布,说完,山上的邓子恢、魏金水等红军将士早已进入森林,安全转移了。敌人又到陈宝英家里和宝山村各家搜了一阵,没有搜到红军,就抢走一些东西,灰溜溜地滚回去了。邓子恢、魏金水等红军将士十分担心宝山群众会遭敌人糟蹋和蹂躏,随时准备冲下山来与敌战斗,看到敌人走后才放下心来,当晚,红军将士住在山寮,陈宝英趁夜黑人静将红军军服洗净烤干和武器零件、子弹、白银和干粮一起用粪箕装着挑到山寮给红军将士。
8月间,党中央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地方武装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根据地周围进行济游击战争,准备将来配合主力红军,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中央苏区。
这年秋,红八团进驻永福四旺、龙车等村后,为了加强游击根据地的地方党政领导,于11月在四旺村成立中共岩南漳边区工作委员会,隶属于红八团军政委员会。
8月间的一天,红八团侦察队和龙车游击队精干战士袭击永福民团,打死打伤敌人多人,轰动永福。
10月下旬,敌人向红军、游击队控制的红色区域紧缩,占领苏区要道,以堡垒封锁政策将苏区分割,把闽西划为四个缓靖区,以期将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包围在狭小地区实行分区“清剿”。
11月间,国民党先后调遣国民党正规军九个师的兵力在闽西各县地方民团的配合下对留守在闽西的红军游击队发动第一期“清剿”。
1934年底,为了加强漳平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革命斗争的领导,红八团军政委员会在永福新坑村的仙宫楼仔顶成立中共永福特区委,书记陈启贞,副书记李开榜,文书陈学卓。永福的革命队伍得到了加强,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革命群众的思想更加坚定。
六、粉碎敌人“清剿”
(1935年)
1935年1月,革命根据地和其它村的一些进步人士参加山兜元师馆喝鸡血酒宣誓加入党组织,参加革命活动。
1935年在敌人重兵包围和疯狂进攻下,退守在龙车的南福区游击队和龙车区委机关,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南福区游击队伤亡过半,被迫撤至四旺休整。至此龙车区以至永福一带的革命活动已遭敌人极为严重摧残,一批革命人士和家属被捕杀,革命形势非常严竣。
2月,正当危急关头,红八团和龙岩游击队六百多人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进抵永福龙车,在龙车进行一次大规模整训,开展反对敌人大规模“清剿”斗争,总结了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游击队的战斗力。经车整训后期,敌第八十师进攻龙车区,当时红八团和龙岩游击队、岩南漳游击队有上千人在杨梅坪展开激战,尔后部队转移到象山和龙潭公路以西大山隐蔽休整。
红八团和南福区委对如何建立以龙车为中心区域的岩南漳游击基地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决定在四旺成立临时总部;在麻只贝建立枪支修械所、闽西报社印刷寮;建立地下交通站;在龙车村头剪柏坑建立红军伤兵寮;在四旺建立土豪看守寮;在宝山村建立秘密指挥机关;南福区委驻地设于在麻只贝柏立山。红八团总部为了加强地方领导工作,特地派出南福区委成员陈清桂率领武装工作队发动永福一带广大人民群众重振旗鼓,支持红军游击队,支持游击战争。
2月初,为了加强南靖、漳平边区的军政领导工作,在四旺村成立了南漳边区军政工作委员会,魏金水兼任主席,陈朝攀任副主席。同月,中共岩南漳边区工委领导成立中共永福宝贤支部,6月为中共岩南漳县委所接替。
这年春,永福特区委所属各级党组织相继恢复,重建中共永福东河、南河、北河、岭下、郎车等区委。
3月上旬,红八团和龙岩游击队、南福区游击队又在龙车开展军事、政治训练,以提高红军游击队的战斗力。4月间,召开了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地方党、政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张鼎丞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会议决定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组成第三作战分区,由邱金声兼任司令员,邱织支任政委,魏金水任政治部主任,坚持在岩南漳边一带活动,由邓子恢直接领导。会议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游击战争方针、任务的确定,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政军中的统治,扭转了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危险局面。从此,漳平的革命斗争又有了坚强的党的领导。会议结束后,第三作战分区的领导人即往岩南漳边游击区,开展“清剿”斗争。邓子恢来到龙车直接领导岩南漳边的武装斗争。
3-4月间,在四红八团的配合支持下,岭下四旺等游击队赤卫队伺机袭击了适榕、元沙、岭下、山坪、四旺、下楼、内佳山、圳口、竹下、下路坂驻守的敌人,歼敌二百多人。
3月,国民党第十师驻防永福等地。龙车是红八团和龙岩、漳平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基地,因而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敌人对龙车一带进行重兵出击,大搞白色恐怖,大肆屠杀根据地党政军工作人员。
4月,国民党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第一期“清剿”。按照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区域游击的部署,红八团与龙岩、漳平游击队成立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第三作战分区,邱金声任司令员,邱织云任政委,活动范围是龙岩、南靖、漳平三县,漳平永福的龙车、四旺、岭下、适榕、麻南溪、东坑、小村、新坑、仙宫、洪坑、淇洋、大坂和南靖和溪等村庄均为红军游击队区域。由此,岩南漳游击队等地方游击队主动配合红八团全面展开了独立自主的岩南漳地区反“清剿”游击战争。
5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继占东北和冀察两省,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掀起新的抗日爱国民主运动高潮。但蒋介石不顾民族危机,继续坚持卖国反共内战政策。
6月,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抵永福龙车、四旺,在永福岭下恢复成立南福区(岩南漳)妇女游击队。而后,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需要,成立岩南漳县委。
小村赤卫队派人到龙车与红八团联系革命工作,回来后即进行宣传,并逐步地发展和组织了贫农团。
红八团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队伍,派出宣传队,从龙车出发到小丁坑、内山、黄固、大坂、淇洋等地宣传发动革命工作。
面对国民党第十师敌人的猖狂进攻,红八团和游击队开展游击战术,6月下旬,红八团和游击队出击永福适榕土豪陈仁辉土楼,由于敌人设伏,造成死伤五十余人,红八团第二连的指导员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7月,南福区组织游击队多次开展打土豪分粮运动,群众配合游击队员参与破仓分粮斗争,进一步扩大红军游击队的影响,大剎了土豪和敌人的嚣张气焰。南福区广大群众增强了革命信心,一批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游击队,扩大了革命队伍,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
7月中旬,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在南靖和溪虎巷消灭林介仁民团一个排,在下窟盂截击永福民团护押的商运队,把缴获的物质运送到四旺红八团后勤处,后向华安挺进,至永福大洋,受敌阻击,红军转移至官田梅营,华安、官田民团数百人向梅营扑来,被红军击溃,敌第十师五十六团却包围追剿而来,红军游击队与敌英勇奋战,红八团政委邱织云壮烈牺牲,邱金声、伍洪祥组织向永福和丰、佳山方向突围,第二天黄昏,急行军经上雷石到仙宫“李氏宗祠”,魏金水派龙车区游击小组接应,红八团派一个加强班和龙车游击小组抄小路把十多名伤员和抓到的土豪火速送往四旺,下半夜部队向新坑转移,至福星岭时,又与敌遭遇,激战一阵后,部队撤向小村,伤员由小村党组织和群众送到龙车村头坑红军寮护理,部队向仙宫、洪坑、下宫、大坂、里寮转移,甩开追敌又返向小丁坑,到淇洋休整。红八团依托革命根据地展开迂回游击战术,紧紧拖住敌人,把敌人拖累拖垮拖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起到牵制敌人主力行动的作用。
匪军第三师立即到小村搜捕,龙永区苏维埃政府委员陈金福、岩南漳县游击队接头户陈福勉、岩南漳支队指导员陈冠英、游击队员地下党员陈火照、陈天蓝、陈文兰、陈天芳被敌捕获,并在小村进行烧杀抢掠。
这期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长谭震林到四旺指导红八团军事训练。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命令地方游击队烧毁元沙竹下土楼,排除敌人借以封锁红军游击队行动道路的障碍。同月,经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共岩南漳县委的批准,改组南福区游击队,正式成立岩南漳游击队,还恢复岩南漳妇女游击队。
红八团为粉碎敌人的“清剿”,依靠革命基点村、老区村的党组织和革命武装队伍,一路征战转到岩南漳边区活动。沿路突围转战,消灭了地方民团,打击了敌八十三师,进入漳平县境,又消灭一批反动武装。尔后,红八团转回老根据地—龙车一带休整。没多久,敌人重兵追剿,红军采取分散突围,灵活机动,声东击西,变被动为主动的游击战术,穿梭般地驰骋在敌占区里,组织小分队去牵制敌人,致使敌人一筹莫展,望山兴叹。
由于革命形势非常严峻,不少革命人士被捕,岩南漳县委交通员被捕后,贪生怕死,叛变革命,带敌搜剿南福区苏维埃政府秘密驻地—龙车村头剪柏坑,南福区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与敌进行浴血奋战,一批干部和游击队员英勇牺牲。
斗争日益复杂而残酷,红八团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指示,依托革命根据地,不仅挺进敌后打击敌人,而且建立岩南漳边游击根据地,消灭了一批恶霸地主势力,就地枪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联保主任、保长、叛徒。
8月,敌人不甘心第一次“清剿”失败,变本加厉地以十倍疯狂发动空前规模、极为残酷的第二期“清剿”。敌军第三师派两个团的兵力驻守龙车水尾,在地方反动武装的配合下,采取“驻剿”、“堵剿”、“搜剿”、“追剿”强迫红军家属出钱出力构筑碉堡、炮楼、修路、封山、烧山、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等恶毒手段,对红军游击队实行残酷“清剿”,一大批革命家属被敌人杀害。
同月,邱金声等领导的红八团和龙岩游击大队又开到四旺和龙车村头进行第二次较大规模的部队政治军事训练。这次集训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会议精神,总结粉碎敌人第一期“清剿”的经验教训,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提高游击战争的军事技能, 决定采取“散兵群战术”,做好迎击国民党再次发起“清剿”的一切准备工作。经过集中整训,为粉碎敌第一期的“清剿”作了充分准备。使部队在政治思想素质、军事技能和游击战术运用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为保卫苏区红色政权,反对敌人“清剿”斗争取得胜利起着重要作用。
9月,红八团和游击队向漳平进发,因敌情发生变化,途中受敌多次阻击,只好向永福方向紧急转移深夜到达后盂村,在后盂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了解了永福的敌情,部队安置好伤员,和后盂游击队在下半夜三点前离开后盂,后在小肖坑与敌进行了一场遭遇战,摆脱敌人后,部队决定以连为单位,分散行动,依靠根据地,与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开展群众性的灵活的游击战,变被支为主动。
敌人在第二期“清巢中”,在龙车、四旺等岩南漳边区游击根据地全部占领,构筑炮楼、碉堡,重兵“驻剿”,出动大量兵力进山“搜剿”,把根据地的民房烧光、抢光,强迫群众移民,颁布“十杀”令,建立严密的封锁线,妄图隔断群众与红军的联系。
这年秋,为了加强抗日讨蒋的领导,适应龙岩、南靖、漳平3县边区开展抗日讨蒋游击战争的需要,加强岩南漳三县边境工作联系,发展游击战争的活动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到革命基点村—小村,在小村“三堂厝”主持成立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下辖漳平的永福总区和东河、北河、南河、龙车、岭下及龙岩东部内、外山前、岩前、象山和南靖的和溪等十多个区委员会,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由魏金水任主席,陈朝攀、陈桂才、陈火灶等任副主席,邱仁兴、张祥金、李桂荣、陈友联、陈德梅、罗克振、郭欣旺等为委员,陈清桂为军事部长。领导岩南漳县全体武装队伍及广大群众,联合岩南漳县一切抗日反蒋的部队及人民团体,在岩南漳边区发展游击战争,扩大作战的武装力量,其任务是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完成武装保卫福建、漳州、厦门及土地革命胜利果实而奋斗。会议发布了《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关于抗日讨蒋布告》
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成立后,调岩南漳边境的部分游击队,组建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抗日讨蒋第四支队。漳平龙车游击队编为第二大队,大队长陈大进,担负保卫岩南漳县委和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指挥机关。
驻漳平各地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土方反动势力,仍不顾民族存亡,反对抗日统一战线,坚持“反共灭共”的立场,向各地抗日讨蒋游击队、赤卫队进犯。永福保安中队靠驻永福国民党军队的撑腰,四处捕捉中共党员、红军、游击队员和及其家属和革命群众。
在永福龙车整训的红八团,为打击国民党军不抗日而挑起内战的气焰,在小村、新坑、内厝坪、后盂等党组织和赤卫队配合下,用“打草惊蛇,引蛇出洞”的方法,在邓家坊山间埋伏,消灭永福保安中队一百余人,活捉六十多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
红八团在龙车整训期间,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讨蒋,得到群众的支持。龙车、小村、四旺、东坑、宝山、淇洋、岭下等革命根据地的群众踊跃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红八团,参加红军。红八团又在南靖、华安等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收缴了一批地主的枪支弹药,筹集了一批部队经费与给养。
10月,中央主力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领导下,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在陕北及时地作出了《关于建立抗日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
同月,敌第三师、华安、漳平官田、南靖、永福岭下、龙岩象山等民团组成“剿共”指挥部,强征壮丁三千多人,开到龙车“抢割红军禾”,妄图困死、饿死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群众。这期间革命根据地的民房大量被烧毁,无辜群众被抓去做苦役,妇女被奸淫,小孩被抓去出卖,苏区干部和红军游击队家属被杀害,群众财产被抢劫一空,苏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摧残。
敌人的血腥暴行,并没有使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屈服,他们始终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运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在第二期反“清剿”斗争中,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由于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灵活的政策,得到广大根据地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红八团、红九团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起了岩南漳边区、岩连宁漳边区根据地,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年底,红八团到永福龙车一带活动,以龙车村头为中心开展工作,建立工作团,尔后,在红八团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永福仙宫的楼仔顶成立中共永福特区委员会,隶属中共龙岩县委,后属中共岩南漳县委领导。
七、开展讨蒋抗日
(1936年)
红军依托革命根据地,不断粉碎强敌的进攻和“清剿”坚持游击战争,到1936年春,情况逐渐好转,不但保存了原有的武装力量,还新发展了许多游击队,永福的小村、淇洋、岭下、内山等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游击队,党组织也逐渐得到恢复,永福特区委所属各级党组织相继恢复,重建永福东河、南河、北河、岭下、龙车等区委,隶属永福特区委。宝贤、内山支部也得到恢复,还成立了南福区苏政工委,建立了一批武装交通队使整个岩南漳地区的游击战争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游击战争的铜墙铁壁。
在开展长期反“清剿”斗争中,岩南漳边区、岩连宁漳边区的革命根据地的广大群众,面对穷凶极恶敌人的摧残、屠杀,坚决支持红军游击队,无论在什么样的复杂形势,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总是千方百计地坚持与红军游击队保持血肉般的联系,把优秀的子女送去当红军或参加游击队,帮助红军运送、采购物资,为红军做饭洗衣,把自己的粮食、蔬菜、猪肉、鸡蛋等食品慰问红军,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游击队带路、送情报、护送、抢救伤员,积极参加红军游击队游击战争。在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和赤卫队、群众的支持下,敌人的第二次“清剿”被粉碎。
1936年2月中旬,中共岩南漳县委机关由龙车迁往永福小村。岩南漳县委在小村召开扩大会议,魏金水、陈朝攀、陈德梅、李桂荣、游祖贵、郭欣旺、陈清桂、罗克振、陈团金、邱仁兴、陈苍梧等县委领导人和龙岩、南靖、漳平三县边区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到会指导。会议学习、讨论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分析了福建和岩南漳边区的政治、军事形势,决定“关于与白军民团及各党派各团体联合抗日讨蒋的策略”。并于16日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岩南漳县军事政治委员布告》,号召岩南漳一切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起来,为民族生存而战。会议还具体提出了岩南漳县党政军在抗日反蒋斗争中的任务。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讨蒋抗日”的指示,根据新制定的方针、政策,决定将岩南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总指挥陈清桂,副总指挥陈德清,政治委员陈火照。下辖四个大队:以岭下、元沙、适榕、古溪和南靖的和溪的游击队为第一大队,大队长陈廷庚,指导员陈玉成;以龙车、东坑、宝山游击队为第二大队,大队长陈祖桃(后陈大进),指导员游祖贵;以龙岩的适中、象山游击队为第三大队,大队长谢笃栋,指导员陈团金;以永福北河(包括小村、新坑、内厝坪、仙宫、洪坑、淇洋、半岭、田头、蜘蛛形、下宫、雷石、大坂、明山、汤窟、里寮、乌行、罗山等)为第四大队,大队长陈冠英,指导员李桂荣。
会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魏金水等领导人在龙车、小村、宝山、四旺一带领导岩南漳人民开展抗日反蒋斗争。
敌人穷凶极恶地捕杀革命人士,没有吓倒基点村人民。革命基点村——山兴是一个处在宝山、龙车、岭下、元沙之间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是红军游击队进行游击战斗经常经过和休整的地方,红军住在山兴期间,山兴人民对革命队伍每次到来都非常热情接待和支持,由于山兴村小人少,餐具不够用,山兴人就用毛竹代替,山兴的毛竹长势非常茂盛,竹子长得很大,锯下来可作碗、盘、盆、桶、筷,红军就用竹碗装饭,竹盘装菜,竹盆装汤,竹桶装水,有的就用竹盆、竹桶装水洗菜、洗脸、洗澡、洗脚。用竹碗剩饭时还闻到一股清新的竹香味,红军战士转移时还对这些竹餐具爱不惜手,并带着竹餐具到处打游击。由于红军经常在山兴休整活动,遭到敌人的多次“清剿”,敌人到山兴“清剿”时把群众的东西全部抢光,把房子烧光。敌人走后,红军就回来帮助群众修房,把打土豪得来的粮食分给群众。建立了军民鱼水深情。
3月,岩南漳游击队与龙岩县游击队第二大队在永福合编为岩南漳军政委员会独立营,营长陈德清(一说是李角荣),政委王荣春(一说是吴作球,后陈德清),下设两个连,原龙岩游击二大队为一连,岩南漳游击队为二连,归第三分区红三支队指挥。同时漳平永福岭下成立了南福区妇女游击队,队长张瑞娘,指导员林金銮,队员三十七名。
3月中旬,敌人先后对苏区、游击区发动了第三、四次反革命“清剿”,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在邓子恢、魏金水等领导下,开展更参积极主动、灵活的游击战争,采取分路出击独立作战的办法,一、二大队在和溪、官田、华安一带游击,向东南方向出击;第三大队和独立营在适中、龙岩一带活动,向西南方向出击;第四大队在四旺、龙车、新坑、洪坑、大坂、罗山一带活动,保卫领导指挥机关。在政治上采取开展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清剿”结合起来,党的工作和群众的工作结合起来,边打游击边发动群众,边分田分粮边筹款。红军各大队非常活跃,在各个战场上英勇善战,摧毁敌人炮楼十多座,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三百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节节胜利。
3月底,为对付敌人新的“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抵岩南漳边游击区指导检查工作,与住在宝山的邓子恢、魏金水等研究决定,在小村整编成立岩南漳游击纵队。
4月初,红八团返回龙车,与龙岩游击大队和岩南漳游击支队又一次集中在龙车的村头、四旺进行为期十三天的第三次整训,龙车、四旺等革命基点村的群众对红军归来无比欢心鼓舞,大家拿出米菜肉蛋慰问红军。红军整训期间,漳平国民党省保安团一个中队及永福地方民团常到后盂带抢掠、奸淫妇女,红军采取引蛇出洞伏击敌人的办法,将其歼灭。
5月,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岩南漳游击队和抽调漳平、龙岩、南靖各县部分游击队再次建立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支队长陈义村(后陈清桂),付支队长陈德清,政治委员陈团金。下属四个大队,第一大队由漳平永福的岭下、南靖和溪游击队组编,大队长陈廷庚,政委陈玉成,第二大队由龙车游击队改编,大队长陈祖桃(后陈大进),政委陈团金兼任,第三大队由龙岩象山、适中游击队组编,大队长陈冠英,政委李桂荣。第四大队由小村、新坑、仙宫、淇洋等游击队组成。四大队留在小村保卫岩南漳县委,并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反顽斗争,其他一、二、三大队分别在龙岩适中、漳平官田、华安、南靖等地打击敌人。
6月,“西南事变”爆发,蒋介石命令福建“剿共”部队对红军游击队作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出《为西南事变宣言》(插图一、4、为西南事变宣言)。上旬,红八团和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岭下游击队和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在永福朝天岭伏击开往广东的国民党八十师尾部一个连一百多人。又在永福吕坊、后盂、竹下坂打垮国民党军陈林莹部。7月中旬,岩南漳游击队第二大队乘胜追击,攻打龙岩象山下隔敌炮楼。岩南漳军政委员会印发了《捷报》。6月下旬,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在适中直接领导岩南漳、岩连宁和第三分区的工作。邓子恢深入永福小村,指导岩南漳分田斗争,并在龙车、四旺、东坑、宝山、小村、内厝坪、新坑、仙宫、淇洋、大坂等地指导分粮分田运动。大坂等部分革命基点村成立了分田委员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每个农户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耕种,实现了“土地还家”,稳定了贫苦民众,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坚持游击战争、巩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8月间,敌军第三师凑合数以千计壮丁队又进犯龙车革命根据地,再次“割郎车红军禾”。他们打家劫舍,抢掠财务,放火烧房,驱逐群众住山,无恶不作。使龙车革命根据地群众无家可归,无粮填肚,饿殍遍野,残不忍睹。
9月初,敌军第三师突然进剿岩南漳县委机关驻地--小村。邓子恢、魏金水指挥小村群众,迅速转移到小村北部大盂头森林里隐蔽,敌人进村后,烧尽村里所有民房,并在村庄四周高山上搭棚驻兵镇守。邓子恢、魏金水巧施“调虎离山计”,命令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第二大队突袭南靖下窟盂敌军连部,活抓敌军连长一人,击毙敌军四十余人,声势大振,敌军第三师师长闻讯后,即从小村撤兵追向下窟盂救援,因而小村得以解围。
蒋介石在平息“西南事变”后,
9月中旬,敌军第三师奉命离闽赴粤参加平定“西南事变”,这个时候,岩南漳边区的局势略有和缓一些,游击战争的形势开始有所好转,游击区的各项工作也开展得比较顺利,岩南漳边区红色区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9月,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为扩大革命根据地,加强党政建设,建立了东河、南河、北河、内山前、外山前、岩前、南福、岭下、和溪、象山等十个区委和革命委员会,与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直接发生组织关系。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游击队五百多名,发展党员近三百名,团员四百多名,发展新区四十多个,筹备了大量经费,提拔了一批干部,把土豪地主粮食分给群众。各革命根据地的赤卫队、游击队和群众积极行动将国民党民团和乡公所的炮楼碉堡大部分拆掉。这时,是岩南漳县委和军政委员会自开展游击战争以来工作的全盛时期。
这期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深入龙车、小村、宝山、四旺等地直接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讨蒋斗争。红三支队在队长邱金声、政委伍洪祥率领下和龙岩县独立营第四次到龙车整训。
匪军还召集各保长、甲长强迫民众重修炮楼碉堡,强行组编壮丁队。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红军第三支队,在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和仙宫苏维埃政府、赤卫队的配合下,将驻永福的敌军李延年部的部分军队引入仙宫伏击圈内,消灭敌军大部有生力量,缴获了一批武器和其它战利品,敌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敌团长落荒而逃,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月底,岩南漳县委机关迁至后盂宝山,邓子恢、魏金水在宝山召开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常务会议,决定用革命武装力量,狠狠打击敌人,炸毁敌炮楼土堡,粉碎敌人的保甲制度。
10月,蒋介石平定“西南事变”后,不与日寇作战,反而增调广东军阀一五七、一五八、一五九师相继接替蒋系军阀进犯闽西,向红军游击区进行第五次“清剿”,国民党一五七师四一九旅九三八团一千五百余人进驻永福“清剿”。一营驻防龙车水尾,二营驻防拱桥罗山,三营驻防岭下,特务营驻防永福集镇,实行重兵包围、中心突破战术,妄图一举摧毁岩南漳游击队基地。九三八团一到永福后,接过李延年部的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等反动统治伎俩,组织匪军袭击岩南漳县委秘密基点永福仙宫楼仔顶和红八团总部驻地四旺,继而进犯永福区委、南河区委。永福中心区委书记陈启贞,秘书陈学笃,委员陈文尧、李开榜,地下党员陈朝盛先后被捕,陈学笃、陈文尧被敌杀害。
10月中旬,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在小村、新坑、内厝坪、仙宫、后盂等赤卫队和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在邓家坊设伏诱敌,全歼永福保安队和打死国民党军二十七人,俘敌三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同月底,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布《告粤军官兵》,提出联合抗日主张。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魏金水在永福宝山召开岩南漳县委和军政委员会常务会议,制定策略,调整部署,以“隐蔽窥视敌人,分散迷醉敌人,埋伏消灭敌人,突击战胜敌人”的新游击战术,采取散兵群四方袭扰,挫伤粤军锐气。
漳平永福苏区根据中共岩南漳县委的决定,在永福仙宫楼仔顶组建中共永福中心区委,继而从新恢复组建中共东河、北河、南河、岭下、龙车5个区委员会。中心区委和五个区委的建立,统一了漳平南部各乡村的革命领导,确保了这些地区的抗日反蒋斗争的巩固和发展。
11月,国民党九三八团打着抗日幌子,对漳平各根据地进行疯狂“清剿”,18日,在永福西山进行大肆洗劫,放火烧毁大量民房,抢夺耕牛生猪和群众财产,西山、田美、上林参加游击队的林炎江、李振满、陈同财等相继被捕杀。进而进犯南福区,南福区委书记陈同才和林炎江、李振满在掩护群众转移时被捕杀。国民党对闽西根据地的全面“清剿”实行不放过一村一人,村要见火、草要过刀的暴行。不少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漳平革命根据地龙车、后盂、新坑、洪坑、大坂、罗山、岭下、元沙、适榕等地经受长期的“清剿”和反“清剿”斗争考验,被敌人捕杀的革命人士和群众数千人,遭抢劫上百次,被烧毁的民房上千座次。其中龙车全村、新坑的小村、仙宫、楼仔顶,洪坑的淇洋、半岭、田头,大坂全村,岭下全村,元沙的竹下、圳口,适榕的麻南溪,罗山的头等特别严重。龙车全村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大坂全村参加战斗二十五次之多;大坂全村被烧杀抢掠十七、八次之多;龙车、四旺、小村、淇洋、大坂、岭下、的民房被多次烧毁。被抢劫财产更是无法统计。
11月初,闽西南军政红八团在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第二大队的配合下,进攻驻扎龙岩象山的敌军,取得胜利,但红八团战士上雷石的陈文秀、陈清华,田头的林启发和大坂的洪相旺及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第二大队长潭头的陈祖桃,班长陈孟义等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正在视察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长谭震林,在小村同邓子恢、魏金水、邱金声、伍洪祥等领导人研究,决定对粤军一五七师的残酷“清剿”给予狠狠打击,命令红八团和岩南漳游击队出击敌军九三八团与永福保安队余部。
当日下午,游击队派小分队,深入敌占区引诱挑衅敌人,摸清敌情,当夜布置好伏击圈,次日清晨引敌入围,歼敌三十多人。
国民党四一九旅走后,国民党中央军第一五七师从广东又开了一个团来,驻扎在永福,永福匪民团依仗匪军势力,组织了有二个排的所谓“基干队”,进犯小村,红八团和游击队再次组织伏击,打死敌人二十四人,俘虏了三人,缴获了一批武器
接着又组织攻打龙岩象山后隔之敌。同月间,陈桂寿叛变引敌九三八团特务连进剿小村,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魏金水命令陈冠英引敌向淇洋一带,保卫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领导机关的安全。
20日,闽西南抗日讨蒋第一纵队和岩南漳支队的军事干部在宝山召开军事会议,邓子恢、谭震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军事组织作了调整,调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陈桂才到竹子坂负责后方工作,岩南漳二、四大队由陈冠英、陈大进指挥,留在岩南漳边区随魏金水活动,一、三大队合编为挺进大队,由队长林如成、指导员蒋炳炎率领到漳平新安、龙岩万安后,转宁洋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中共苏区实行新的“围剿”,危及闽西各县红色政权。为对付敌人的“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张鼎丞、谭震林抵岩南漳边区游击区,在永福宝山与邓子恢、魏金水和吴作球等开会研究,决定把龙岩县游击队第二大队与岩南漳武装合编为龙岩独立营。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华北事变宣言》的指示文件,召开了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决议》,调整了作战区,岩连宁为第一分区,司令员罗忠毅,政治委员方方;岩南漳、岩永靖为第三分区,司令员邱金声,政治委员伍洪祥。并把闽西南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下设六个支队,各县游击队改为人民抗日义勇军。
岩南漳、岩连宁两个分区联合颁发了《告龙岩、南靖、漳平壮丁书》。呼吁壮丁队起义参加红军、游击队、抗日义勇军,共同抗日讨蒋,夺取最后胜利。
岩南漳县委在永福小村召开传达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实行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扩大会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到会指导,漳平永福中心区委成员和各区委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建立抗日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分析了岩南漳地区的形势,决定在岩南漳广泛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实行抗日讨蒋统一战线。会议期间,小村周边的水尾、潭头、东坑、宝山、后盂、邓家坊、新坑、内厝坪、仙宫、楼仔顶、淇洋等一些群众纷纷到小村,关心着抗日救国大事,会后群众主动参加抗日反蒋的宣传,永福菁华中学和各小学的师生组织游行、演讲、贴标语、唱抗日歌曲。在党的领导下,永福抗日呼声高涨。
此时,国民党第十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先后从闽西南调走,另派遣陈德法部的独立三十七旅来接替。
八、反击围剿斗争
(1937年)
1937年1月,红八团的一连和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二、四大队在永福玉宝村休整,28日,敌九三八团向玉宝村 “追剿”。魏金水当机立断组织突围,经龙车麻只贝姜仔坑到四旺,稍加休整后再转移火德坑,敌人找不到红军游击队,就疯狂地对龙车、岭下、坪仑、竹下、圳口、麻南溪、内佳山、东坑、新坑、内厝坪、仙宫、淇洋、半岭、田头、洪坑、下宫、大坂等二十多个革命基点村进行全面“清剿”,一大批苏维埃政府干部和家属、革命接头户被杀害。
2月,国民党九三八团对龙车、四旺等地进行疯狂“清剿”,红军伤兵寮、看守所、修械所、印刷所等遭受严重破坏。
10日,邓子恢在宝山乌石溪头写了《在与粤军清剿斗争中我们的胜利》一文,大大激励了岩南漳人民发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同日,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对国民党作了重大让步,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拥护抗日的政府官员、军队官兵的拥护和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岩南漳游击支队和红八团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3月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关于闽西南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并根据“西安事变”后的形势,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抗日讨蒋工农红军改为人民抗日红军,游击队改为人民抗日义勇军。
同月,岩南漳支队第二大队袭击了进剿四旺路坑的敌军连士兵营,打死敌军十七人,后迅速转移到小村根竹坑。敌九三八团一营跟踪追剿,红军迅速组织突围向适中转移,同大队汇合后即迂回火德坑同第四大队汇合。敌人到处布有重兵把守,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魏金水一边组织人员打探敌情,一边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突围方案,组织突围,由于叛徒出卖,引敌九三八团围剿火德坑游击根据地,魏金水果断指挥二、四大队突围,经郭畲到庵山石冻窟,又遇敌九三七团阻击,激战相持两个多小时,游击队伤亡惨重,魏金水只得率领余部撤退至下村坂隐蔽。
魏金水带领随行人员碾转宝山,向邓子恢汇报。邓子恢当即指示魏金水把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马上迁往龙岩冬头盂,南福区委从龙车村头坑转移四旺锯齿仑山“红军寮”,同时,设立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留守处,由原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陈朝攀负责领导坚持斗争。
3月底,国民党九三八团一营敌军昼夜不停放火烧山,搜剿岩南漳游击队和岩南漳县党政领导机关。
1937年初,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从永福宝山、龙车迁往龙岩冬头盂。邓子恢、魏金水等离开宝山,转移到龙岩冬头盂。
5月间,魏金水在龙岩冬头盂山寮,对岩南漳游击队的斗争任务作了新的部署,命令陈冠英率第四大队转宁洋(今双洋)小陶、新安(今拱桥)梧地一带游击,第二大队和龙岩独立营由陈德清、游祖贵指挥,在岩南漳边坚持斗争。
5月中旬,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开展和谈运动,促使国民党抗战,推动抗日高潮。
1937年秋,岩南漳抗日讨蒋支队为避开国民党军,转移到大坂、罗山、上界、中界、下界一带活动。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组织罗山赤卫队打击反动势力。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暴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进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同月,龙岩白沙点编后,为了合作抗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及岩南漳县委、县军政委员会均在适当的时机已先后撤消。为加强漳平党组织和革命工作的领导,闽西南特委指示龙岩县委由铁山区委派员到漳平组建中共漳平永福工作团,直接领导漳平革命工作。
10月,国共两党在南京达成协议,将留在湘、赣、闽、粤、淅、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和各地未参加点编的游击队以及革命根据地武装,随时准备受编新四军。
11月,漳平广大妇女组建“漳平战地妇女宣传队”,开展张贴抗日标语,编写抗日救国歌谣。漳平各地游击队对敌只喊话不开枪,尽量避免军事冲突,对保长以信件劝告、警告,对土豪筹款改为抗日募捐协商进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抗日。
在漳平境内的粤军九三八团团长陈凤汉不顾民族存亡,坚持“谈判不放弃清剿、清剿不放弃谈判”的反动政策,竟然继续“清剿”岭下等革命基点村,岭下区委副书记陈火铭、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廷庚遭敌捕获杀害。
九、坚持游击战争
(1938——1940年)
1938年1月底,谭震林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接受命令回龙岩白土,颁布新四军命令,闽西南抗日义勇军组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鼎丞任二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罗忠毅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漳平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一营第二连,由八团组成的原红三大队大都编入第二营。
2月间,新四军二支队所属各部奉命从各地区移驻龙岩白土集结,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由方方为书记的中共闽粤赣边新省委,改建为中共闽西南潮梅地委。谢育才、范乐春、魏金水、刘永生、伍洪祥等留在闽西,领导闽西人民坚持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以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
漳平国民党当局表面上实行合作抗日,实际上一直没有放弃消灭共产党的主张,国民党地方政府、地主豪绅及其反动势力趁根据地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之机,对漳平人民实行反攻倒算。拱桥梧地等反动势力,趁机组织反动武装,袭击罗山乡,苏维埃主席黄永豪中弹牺牲。
1938年3月,中共漳平永福工作团在永福福江村成立。团长邓顺金,副团长陈光碧。工作团部设在福江陈光辉家。工作团建立后,为适应革命组织的秘密联络,组建了地下联络站,由于漳平各地党的组织和根据地各种革命组织、革命骨干在国民党长期“围剿”中已受严重损失和破坏,加之地方游击队归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同时失去原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的领导,在革命力量相当薄弱的情况下,邓顺金领导工作团成员积极开展工作,重新组建和恢复漳平各地党的组织,在龙车、福里、山兜、适榕、头等地分别重建五个地下党支部。并恢复和沟通了漳平至南靖、龙岩、宁洋地下交通站、点的交通线。
5月,中共永福工作团报请龙岩县委派龙岩云潭地下党员陈庆云到罗山石示头,领导罗山人民继续进行秘密革命活动。邓顺金、郑金盛以及工作团的其他领导常到罗山指导革命工作,与陈庆云一道深入群众培养党的发展对象。
1939年9月,在罗山乡土坑村陈杨波的家里,邓顺金主持吸收了陈杨波、陈连发、陈志根、陈之锦、陈昌柏、陈达开、陈光生、陈开煌等八人为中共党员,重新组建了罗山地下党支部,书记陈庆云,副书记陈连发。
11月,罗山人民在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农会,号召全乡农民坚持减租减息,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先后四次秘密送往龙岩县委,积极支援抗日前线。地下党员陈志根在第四次送枪时,在龙岩城内被国民党保安队捕获牺牲。
1940年10月,中共漳平永福工作团在永福福江重新组建中共永福区委,书记邓顺金,副书记郑金盛、陈光碧、李开榜。主要领导古溪、适榕、大坂、小村、罗山、上界、下界、高山、吴地、岩高、内外洋等地革命活动。并建立永福武装侦察队,陈文彬任队长,李开福任副队长,队员四十多名,担负保卫、侦察敌情,并将购买来的枪支弹药护送到龙岩县委。
因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决定成立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闽西南潮梅特委撤消。成立闽西特委,王涛任书记。南委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以应突然事变发生。
1940年冬,漳平的革命工作在工作团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不断恢复和发展,福里、石洪、赤水、松柏崎、玉宝、山兜、封候、盖德洋、佳山、梧地、拱桥、上界、中界、下界、罗山、适榕等地又恢复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党员达一百八十多人。闽西特委根据国民党顽固派毫不放松对根据地的共产党员、革命骨干的搜捕杀害,购买武器武装自卫是当务之急。派邱迈西、邓顺金到永福召开区委和工作团会议,组织地下购置运输枪支弹药队伍,负责购买枪支弹药并运送到龙岩县委。
十、迎接全国解放
(1941——1949年)
国民党地方民团在龙岩云潭捕杀革命基点村石示头地下党支部书记陈庆云。次日民团和云潭警察队一百多人包围了革命基点村罗山头,地下党员陈光生、陈昌柏和农会副主席陈金山等八人被捕。
“闽西事变”后漳平形势急转直下,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捕杀共产党人,漳平的地下党组织被严重破坏,革命老区苏区和革命根据地基点村不得不分散隐蔽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为民族和人民的彻底解放进行秘密斗争。
12月,漳平北片的新桥、吾祠、灵地、双洋、赤水和东部的溪南、象湖等地在闽中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大(田)漳(平)、大(田)永(安)宁(洋)、大(田)永(安)德(化)边区工作委员会,秘密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党支部,组建革命武装。早在1937年漳平北片和东部就开始与大田、永安、宁洋、德化边区人民一起,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成立农民“做田会”、农民自卫队,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地下交通站,宣传、支持、支援抗日战争,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但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抗日,反而残酷“清剿”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抗日力量。
1944年11月,国民党福建省“五县联防”剿共指挥部建立不到两个月时间,漳平革命根据地的地下党员、游击队员、革命群众被活埋、刀砍、枪杀、酷刑致死近百人,移民并村近千户,三千多群众背井离乡。
1944年12月至1945年,新桥西埔等地的地下党员卢金盛、王仁宣、魏瑞匙、林清奇、蔡起八、卢享派、卢庆桥、林金水、王文根、林金凤,钱坂的杨祚渊、杨火生、张仁六、杨宗标、杨士海、罗炳根、杨祚间、张成亮被残酷捕杀。
抗日战争爆发后,漳平革命根据地和漳平各地的一批优秀儿女跟随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转战南北,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漳平子弟陈开路被编入八路军,后任红一军团一师十三团团长。革命基点村雷石的刘和才,1934年就给红八团送情报、信件,1936年4月被编入红八团第三支队。他随红八团在闽西历经危难险阻、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1938年1月被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战士。与日寇转战三年,1941年1月,被编入新三团,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刘和才被捕,关在上饶集中营。解放战争时,刘和才参加解放军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公然挑起内战,国民党反动派加紧部署全面内战。国民党福建省军政当局,加紧扩大对漳平等“五县联防剿共”的军事行动,继续对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地区和革命人民实行更加残酷的“围剿”。漳平地方党组织贯彻中共“七大”会议精神,开展武装解放和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配合南下大军解放漳平全境,
漳平的每一个革命基点村都是一面用革命鲜血染红的旗帜。漳平31个省定和98个市定革命基点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坚强的革命根据地,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有力地支持中国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牺牲。解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确认他们为革命基点村,并将漳平列入革命老区、苏区。我们应发扬老区、苏区人民的革命传统和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黄翰、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