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王景弘与台湾

日期:2011/12/29        来源:网上来稿:漳平市黄文光        点击数:

王景弘与台湾

黄 文 光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我国明代与郑和齐名的大航海家。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近30年间,先后八次率大型船队出使西洋,到达亚、非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也包括台湾,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明朝宫中太监,郑和被直称三宝太监,王景弘被称王三保。公元1405711日,大明皇帝,朱棣命郑和及王景弘为正使,首次率领62艘宝船、27800名将士和水手共同出使西洋。公元1433年夏月,船队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因病故于印度古里,由王景弘率船队返回。郑和七次出使西洋,从未到过台湾。郑和病逝以后,公元1434年王景弘在出使苏门答腊时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并住了数旬之久。

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苏门答腊使者王弟哈利之汉来朝,卒于京师,帝悯之,赠鸿胪少卿,赐诰。有司治丧葬,置守冢户。时景弘再使其国,王遣弟哈尼者罕随入朝。明皇为了给死于大陆的苏门答腊使者报信,再一次派王景弘出使西洋,此次为第八次下西洋。

这次下西洋,王景弘除到苏门答腊通报信息、带哈尼者罕入朝外,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到台湾平叛番乱,完成郑和未竞的事业。

记录王景弘到台湾的主要史料有:

连横《台湾通史》: 永乐时,太监郑和舟下西洋,诸夷靡不贡献,独东番远避不至。东番者,台湾番也。和恶之,率师入台,东番降服。家贻一铜铃,俾挂项间。其后人反宝之,富者至掇数枚

明陈弟《东番记》:永乐初,郑和航海谕诸夷,东番独远窜,不听约。家遗一铜铃,使悬于颈。盖狗畜之也。至今传以为宝。

明张燮《东西洋考》:永乐初,郑中贵航海,谕诸番,东番独远窜,不听约。家贻一铜铃,使颈之,盖拟之狗国也。至今犹传为宝,富者至掇数枚,曰是祖宗所贻云。

清龚柴《台湾小志》:明成祖永乐末年,遣太监王(郑)三宝至西洋,遍历诸国,采风问俗。宣宗宣德五年(1430)、三宝回行,近闽海,大风所吹,是为华人入岛之始。越数旬,三宝取草数种,扬帆返国,后无问津者。

清郁永河《稗海纪游》:帷《明会典》,太监王三保,赴西洋水程,有赤嵌一语,又不详赤嵌何也。

清林廉光《台湾志略》:相传明太监王三保舟至台湾,投药于水中,令土番患病者于水中洗澡,即愈。

《续修台湾府志、封城篇、建置附考》卷十一:(台湾台南之古台江沿岸古迹大井头),开凿年代糜之,相传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到台,曾于此井取水。

《凤山县志》卷十一:奉山县有姜,名三保姜。传明太监王三保,植姜岗上,至今尚有产者,有意求觅,终不可得。樵夫偶见,结草为记,次日寻之,弗获故道。有得者,可疗百病。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明朝船队确实到过台湾,这个船队大家都习惯称之为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习惯上称为七下西洋。而这一次船队下西洋则是第八次,时间是1434年,郑和已不在人世。可以肯定,率船队到台湾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景弘,也就是王三宝

王景弘率船队到台湾的主要目的是降服东番。东番即台湾番。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时,所有的番国都归服明朝,自觉纳贡,唯有台湾不听话,远避不至。郑和早有征服之意,但因过早去世未能完成,故当时的皇帝再派王景弘率船队去征服,时机则选择在去苏门答腊返回时进入台湾,时间长达几个月,意即数旬之久。可以说,这是大陆中央政府最早派往台湾的使者,王景弘是使团的团长,他在园满完成了征服任务后再回到宫中,他是大陆第一个进驻台湾的高级官员,又是最早开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光明使者。

在台期间,王景弘还做了大量好事。如:给台湾民众每家每户送一个铜铃,让铜铃挂在脖子上,以示归降之意,让台湾人永远记住你的主在大陆,不得有叛逆行为。后来,这些 铜铃成为台湾人的传家宝;充分发挥自己高超的中医水平,为台湾民众治病。他把药投入水中,让患者在水中洗澡祛除病痛。同时,在台湾种植了生姜,名三宝姜,相传能疗百病。这些现流传于台湾三宝井三宝姜三宝药三宝铃的传说,便是王景弘对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也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