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对漳浦犯下罪恶的解读
日期:2025/9/9  来源:漳浦县老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促进会  点击数:
侵华日军对漳浦犯下罪恶的解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缅怀80年前为中华民族、国家存亡而前赴后继、同心勠力、浴血抗敌的中华儿女英雄业绩,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胜利的勋章是沉甸甸的,承载着80年前无数抗战烈士和人民群众的鲜血和苦难。其时,漳浦也和被侵华日军蹂躏地区的百姓一样,遭受沉重的灾难,并早就深受其害。在清朝末年,日本就通过发动甲午战争,用武力强占了与漳浦隔海相望的中国领土台湾,开始对闽南沿海地区骚扰劫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对闽南地区更是虎视眈眈,先是派出2万余名日本浪人潜入各地进行破坏,还收买土匪、流氓到处骚扰,策划搞所谓的“自治运动”,妄图在漳浦、海澄等县组建傀儡的“闽南自治政府”,与台湾侵华日军遥相呼应。1937年10月26日,日军侵占与漳浦一衣带水的金门岛。1938年5月10日,日军侵犯与漳浦近在咫尺的厦门岛。13日,厦门岛沦陷。不久,毗邻的海澄县属的浯屿等岛屿也陷落魔掌。9月间,日军多次向与漳浦一水之隔的东山岛进犯,一度占领东山岛,使漳浦从抗战后方变成抗日前线。为了抵御日军侵犯,当时漳浦国民党政府当局在旧镇港沉舟坠石、破坏沿海公路、炸毁桥梁、拆除通信设施、广挖防空洞(壕)。
其时,中国共产党组织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漳浦城乡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在民众中组建各种抗日团体,武装打击潜入漳浦骚扰的汉奸武装,发动群众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掀起轰轰烈烈的群众参与抗战的热潮。面对漳浦群情激昂、同仇敌忾的局面,日军汲取侵犯东山岛、诏安县遭受惨重打击的教训,不敢在漳浦贸然登陆,而是采取长达八年的飞机轰炸、海面炮艇游戈的封锁方式,用武力进行威慑,造成漳浦群众生命、生产和财物重大损失,企图以此瓦解抵抗意志。
飞机轰炸范围为县城及沿海乡镇,遭轰炸地方除民房外包括学校、教会和医院等,仅1938-1939年中,被炸死炸伤民众就达25人。所幸当年县城分布不少株数百年古榕,枝繁叶茂的榕树为民众提供了多次紧急防空避难的掩体,因而被人们称为“抗日榕”。还有炮弹掉入有百名拜“神明”信众的驿内庙院中的水井而没引爆的“抗日井”传奇,这些或多或少都减少了县城群众的伤亡。在海面封锁上,日寇的手段十分残酷,肆意向出海捕鱼的渔船开枪开炮,由于当年交通阻绝,信息闭塞,沿海渔村损失,鲜有人知。但据1953年县委办调查八区白沙乡渔民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通报中透露,白沙乡仅在1938年间,出海捕鱼的船被日寇烧掉6只、渔民被杀20多人。漳浦海岸线长达216公里,散布着大小百余个渔村,一个渔村在一年里蒙受的人员、财物损失就如此惨重,照此推算,沿海渔民的损失将是触目惊心的数字。
当日寇铁蹄践踏漳浦大地时,已处于行将覆灭之际,1945年春,日军调整兵力,把陆军铃木第九师团由北方调防广东,经海路南下,与广州方面的南支派遣军会合,以作困兽之斗。该部先头主力部队在途经漳浦菜屿列岛海面时遭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又称“飞虎队”)重创,龟缩金门、厦门。鉴于台湾海峡制海权、制空权均为盟军掌握,于是决定由该师团德本光信大佐率所属联队及师团残部1300多人,和伪军从闽南沿海陆路流窜广东与南支派遣军汇合。6月29日起,该部分别从金门、厦门两地分批向海澄港尾的白坑、岛美等处登陆,集结后于7月4日由海澄县属隆教乡进犯漳浦县前亭乡田中央村。8日起流窜佛昙、赤湖、旧镇、城关、大南坂、盘陀等乡镇。至12日晚越盘陀岭向云霄县溃逃,沿途奸淫掳掠,所经之处,无不成人间炼狱。
其时,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施行“剿共”和“片面抗战”方针,原在漳浦坚持抗日活动的共产党组织已被国民党顽固派摧毁,政当局得知日军即将取道流窜闽南陆路情报时,既不组织民众参与御敌,甚至连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也没有,只部署设在华安的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一色美式武器装备的4个营兵力和国民党军75师一部为主力,及县民团、自卫队、警察等地方武装配合作战,由训练班主任陈达元及一美军顾问坐镇指挥,然多处伏击却未能取得预期战果。此次日军流窜漳浦,给沿途群众严重摧残,据《漳浦县厦敌流窜应变报告书》披露:日军流窜7个乡镇,占全县面积30%;民众被杀22人,伤数人;被掳掠壮丁挑夫200人;全县难民5万人,一时失业1万人,难民平均每人衣物损失5元;被掠夺食米430担,麦子208担;耕牛被宰130头;损失民船60艘、渔船113艘,渔民损失才产达100万元以上,渔产减少50%;侨汇员失700万元以上;学校图书、仪器设备损约5万元等。而国民党军及地方武装损失方面,不在报告书内,后有人回忆,在旧镇深水坑遭遇战中,“华安班”牺牲排长、列兵各一名,伤10多名。在城郊阻击战中,牺牲县自卫队班长及队兵各一名,受伤多名,他们为抗战的胜利血染疆场。
侵华日军给漳浦人民造成的损失,用冰冷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完整反映历史的真实。例如从社会经济层面看,一是漳浦县包括民众的财产经济损失,据省有关档案的记载,直接损失239,623,910元;间接损失是18,475,942元;两项合计258,099,852元。二是从群众的经济收入方面来说,在八年里,因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百业萧条,群众的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全县经济收入的巨大损失无法估量。
再例如,从社会人口统计层面看,人口数的变化表明了人口的损失状况超出想象。1937年漳浦人口统计数221278人,抗战期间又有潮汕地区近2万难民涌入漳浦城乡居住避难。经八年繁衍生息,至1945年人口统计数锐减为195791人,人口出生数远远抵不上死亡数,即便不计难民数,人口数也减少十分之一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因日寇的轰炸和屠杀造成的伤亡,从伤亡人数来说,如省有关档案记载是91人(男82人,女9人),其中伤者4人。而1944年5月省赈济会编印的《福建经济》刊物中,记载漳浦伤亡人数95人。而一年后,日寇流窜漳浦时,杀害漳浦群众22人,可见漳浦伤亡人数至少120人以上。二是战争的死亡人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死于屠刀和枪炮之下的有多少?因为战争造成间接死亡数往往比直接死亡数更为可怕。由于封锁,民众生活更为困苦,饥寒交迫,致人过早夭折,据1947年统计,漳浦人均寿命才勉强达到人均寿命35岁。而造成更大规模的死亡原因,是由于难民中携带沦陷区的瘟疫病毒的传入,酿成瘟疫流行。如1942年漳浦波及鼠疫,1943年又霍乱蔓延,因缺医少药,病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死亡甚多。霍乱疾病肆虐时,仅县城附近乡村,病死者达数千人。后人回忆当时情景,是“早上抬别人,下午被人抬”,瘟疫之肆虐,骇人听闻。那些从人口统计中消失的数万人,同样是死于日军侵华战争的屠刀之下的冤魂。再例如,日军侵华战争对漳浦民众的精神层面的摧残也是残酷的。那一堆堆被炸的房屋废墟,那一户户有亲人或死或伤的家庭,或许因思念亲人的悲痛或财物一空致使对未来生活的无望等,陷入支离破碎的境地,更有那些遭受日军强暴凌辱的妇女,不仅造成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在悲恸和羞愧的阴影之下,折磨她们一生,以上的种种精神伤害,又如何算得清楚。
80年前,侵华日军对漳浦人民犯下的罪恶和造成的深重苦难,不能因岁月流逝被我们淡忘,铭记这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敢于应对外来各种风险和挑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的悲剧不能重5演。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漳浦县老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