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篇】民企争先春潮涌 上杭老区向新行
日期:2025/9/5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企争先春潮涌 上杭老区向新行
林斯乾
民营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全县民营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90余个,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余个;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县98%的市场主体数、9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有力助推上杭老区连续9年跻身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连续3年位列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笔者从上杭县有关部门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上杭县已形成了民企和国企在产业链上环环相扣、彼此支撑的良好互动格局,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 老区产业向新行
一张比普通DVD碟片小的圆片,其上覆盖着一层闪光的薄膜,薄膜之下则是精致的半导体材料。经过一道道工艺加工,这片圆片便能转化为半导体芯片的关键组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圆片”,是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硅基氧化镓外延片,一种引领时代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它广泛应用于5G高频滤波器、智能物联网以及精确定位等多个前沿领域。
▲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这只是样品,我们的新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在上杭工业园区南岗金铜产业园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车间,公司综合发展部总监简海荣对我们说,“目前国内手机的通讯滤波芯片,97%都是国外在生产,他们很早就进行了专利布局。我们就是从不一样的材料端口切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该公司将落成的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将填补国内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的空白,打破国外行业垄断。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在上杭扎根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国内唯一能自主量产交付氧化镓基BAW(体声波)滤波器芯片的企业。2023年,该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最高奖项的,在上杭不只一家。在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德尔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罐罐特种电子气体整装待发。在公司大门外,“创建世界一流电子化学材料制造基地”的标语牌匾格外显目。这里生产的特种电子气体纯度达到99.9999%,可解决芯片制造中刻蚀、清洗环节的卡脖子问题。德尔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一氟甲烷和三氟甲烷自主合成且精馏纯化为电子级产品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德尔科技已成为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2年9月,福布斯中国发布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德尔科技位列其中。从2014年创立之初的“初生牛犊”到“独角兽”,短短8年,德尔科技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公司。如今,德尔科技已构建起氟化工全产业链布局,形成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系列含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链条,成为国内氟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截至2024年底,德尔科技已获得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271项、国外发明专利6项。
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上杭县在研发支出和投入强度方面连续多年位居龙岩市榜首,并超越福建省平均水平,成为山区县中的佼佼者。目前,上杭县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科技企业超过70个,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在内的34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完成了3100余项科技项目,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0余项,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30多项。
人才加持 民营企业活力足
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是根本。上杭地处福建闽西山区,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何以突破引才、用才、留才瓶颈?其中一个秘诀是 “团队式”引才。围绕金铜、新材料主导产业比较优势,该县重点引进由1名领军人才和至少3名核心成员组成的团队,并整体打包引进人才团队、项目、技术等多种创新要素。以德尔科技为例,该公司引进福建南平氟化工技术团队,实施无水氢氟酸项目;引进中国核工业814厂技术团队,实施含氟特种电子气体项目;引进国内知名新能源技术专家团队,实施新能源六氟磷酸锂项目;引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家团队,实施军工含氟高能材料项目;引进台湾专家团队,成立福建天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天甫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引进浙江大学技术专家团队,实施高端特种电子气体项目。其中天甫电子团队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领军团队”,其研制的产品成为台积电14nm以下高阶制程专属供应商。引进一个团队,落户一个项目,这正是德尔科技快速发展的秘诀。企业实行合伙人创业制度,通过技术入股、职工持股等方式,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人才团队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才团队与企业共同成长。借助“团队式”引才,创立不到两年,德尔科技首期两条产品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并成功进入韩国三星、日本东芝等国际半导体巨头供应链,而行业内企业一般需要5年时间才能进入半导体终端应用客户。
▲福建常青新能源有限公司
上杭县立足金铜、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技术需求,出台《上杭县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上杭县新材料产业引进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支持办法》等政策,每年兑现人才政策补助2000万元,吸引中科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层次人才团队与民营企业“技术联姻”。
“团队式”引才为县域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澎湃活力。目前,上杭县各企业吸引216名省级高层次ABC类人才落户,其中共引进产业人才团队14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4项、省级科技计划课题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13亿元。出台“智汇上杭”聚才计划,配套人才引进培养20余项干货政策;企业探索股权留才模式,建立全员持股、技术入股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机制;大力支持人才团队参与各级创业创新大赛,先后推荐190余个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上杭县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也分别达到了24家。
良好环境 实体经济信心满
一台无擦痕极细拉丝机机台上,十余个轮轴飞转,一条比头发还细的铜线经过一道道拉丝、镀银工序后,最终形成0.012毫米的超微镀银线,这类产品应用于电线电缆、IT、5G通讯、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这是笔者日前在上杭工业园区福建银通超导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上杭槟榔芋加工产业
福建银通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杭县于2023年从广东引进落地的企业。据公司投资人吴明介绍,公司拥有全套现代化生产镀银线及合金线设备,具备生产和销售高品质铜基材料镀银线、合金线及超微镀银线能力,2024年投产后产值达1000万元。针对新能源市场对高品质、高精密导体需求,公司已在上杭建成300平方米的千级净化研发室,研发并量产0.012毫米超微镀银合金导体,填补了福建省在超微细导体生产领域的空白。
“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今年,我们将再增加4台机台。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力争早日生产0.008毫米级的镀银铜线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吴明说,公司从签约到落地,再到今年扩大生产规模,上杭县有关部门在厂房租赁、装修、招聘乃至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尽快产生效益。同时,上杭拥有铜、银等原材料优势,而且正在规划建设电镀产业园,相信企业会随着当地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而发展壮大。
吴明说,他已在上杭深耕多年,先后在上杭投资建成了4家企业,无论是对上杭老区的营商环境,还是对未来发展,都信心满满。
实体为基,创新为魂。近年来,上杭县相继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上杭县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以及《上杭县瞪羚企业认定及引进培育办法》等措施,在全省山区县率先设立县级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设立首期规模达5亿元的上杭县新材料产业基金、5000万元的新材料产业担保基金、30亿元的储能基金;率先挂牌成立基金集聚区,现已有17家私募股权公司进驻,资金规模达110亿元,促进企业创新创造、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还高标准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杭县科技创新园,积极推进铜合金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含氟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等多家创新实验室建设;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孵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与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龙岩学院等省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孵化,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东风吹来春满园,上杭老区正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32条政策措施,力争到2027年,全县民营经济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12万户左右。当前,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深耕上杭,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呈现出澎湃活力,为共同富裕试点县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转载于《中国老区建设》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