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漳平首次发现“抗敌会”抗战标语
日期:2011/12/19  来源:网上来稿:漳平市老促会陈明  点击数:
漳平首次发现“抗敌会”抗战标语
2010年7月,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同春村一座旧楼“南星堂”首次发现以“抗敌会”名义用排笔书写的抗战标语,该楼二层,外墙石灰抹面,正面一层写“抗战到底 乡宣队制”、“出钱救济战区伤兵难民!漳平抗敌会 乡宣队制”,右侧写“战死沙场死有荣光!漳平抗敌会 乡宣队制”,二楼正面和侧面外墙也有标语,但被文革的标语所覆盖,无法辨认。这些标语根据“漳平人民革命史”有关记载,应该是抗战期间漳平籍学生组织所写。
抗战期间,漳平的学生就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漳平是革命老区、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就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漳平的革命组织进行多次“围剿”、“清剿”,实行“烧光、抢光、杀光”政策。漳平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有不共戴天之仇。抗战暴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岩南漳”游击队改为“抗日讨蒋”支队。但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消极抗战,继续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讨蒋”支队进行围剿。1937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提出“停止内战”、“联蒋抗日”,漳平大都数的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对“联蒋”一时难以理解。漳平的共产党组织为了提高漳平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人民群众对“联蒋抗日”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认识,继而派出人员到学校向师生演讲,散发抗日传单,让学生把传单带回家,进行宣传。
1940年7月,正是学校放暑假,漳平在外读书的学生相继回乡度假,学生们眼看着国土一天天沦丧,中华民族遭爱着空前灾难,人民大众强烈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极大地激励回乡学生投入家乡抗日救亡的洪流,和漳平本地的中、小学生一起组织了“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
“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主要是由集美学校(抗日时期迁与漳平交界的大田)、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抗日时期迁与漳平交界的永安)、福建省立龙溪中学(抗日时期迁漳平永福)、福建省立龙岩简易师范学校的暑假回乡度假学生和漳平本地的中、小学校的师生林乃佳、林永坚、郑永善等30多人为骨干组成的。“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下设总务、宣传两部,总务部负责经费的筹集、对外联络等工作;宣传部负责戏剧、歌咏、墙报、标语等工作。回乡学生集中在一起,统一行动,团结互助,开展各种活动。学生们情绪高涨,连平时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出于爱国热情和对日寇的义愤,也挺身而出,争取分配自己做的任务。
“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的学生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着满腔爱国热情,工作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出墙报、画漫画、演活报剧、街头演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上场演出《放下你们的鞭子》、《毒》、《珠江怒潮》等通俗易懂,内容精彩,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目。这些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使广大群众明白国难当头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中去。
正当回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群众情绪激昂的时候,国民党漳平县政府不但不支持学生的抗日救亡宣传,反而诽谤学生是受人利用等等,扬言要镇压。学生们义愤填胸,怒不可遏,组织还击,他们印发《告全县同胞书》,并张贴标语,呼吁“反对抗日的滚出漳平去!”等一系列的正义斗争。国民党漳平县长巫果英竟公然说“学生暴动”,派出武装军警、县中队、警察等,实行全城戒严封锁,到处布设岗卡哨兵,如临大敌,宣布要逮捕学生。学生们徒手难与全副武装的反动军警对抗,不得不暂避其锋,离开县城,到农村去。
国民党漳平县政府反对宣传抗日的反动行径,激起了全县人民的公愤,万民议论纷纭,舆论哗然,责问国民党漳平县政府:难道说青年学生爱国有罪?宣传抗日有错?在公众的压力下,巫果英自知无理,怕在国难当头惹祸招乱,才派出代表同学生协商。“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们不理他这一套,仍坚持在乡下农村宣传抗日斗争,刷写抗日标语等,历时四十五天。这次同春首次发现的抗日标语,虽然没有标明刷写时间,但从标语内容分析,“漳平抗敌会”应该是“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的简称,“乡宣队制”应该是“漳平暑假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委员会”宣传部组织的学生下乡村宣传队的简称,所以推断这些标语应该是这个时期所写的。
学生回乡的抗日救亡宣传,对全县各地学校,引起了极大的影响,爱国教师向学生教唱《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党组织利用时机出版《团结》等刊物,进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宣传,漳平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再次高涨,纷纷出钱出物支持抗日队伍,把优秀的青年送到抗日前线,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福建省漳平市老促会:陈明)
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