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篇】活化红色资源 实干促进发展
日期:2025/9/4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点击数: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老促会在“促”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展作为,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红色遗存保护挖掘源头活水
多年来,泉州市各级老促会组织不辱使命,勤力以奉,全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遗存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宣传老区,促进发展的源头活水。
注重源头保护。泉州市老促会系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366处红色文化遗存提出保护利用意见,对150处不可移动革命遗址提出保护修葺、开发利用的工作建议,得到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挖掘文化题材。办好市老促会自媒体。每周定期介绍泉州市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发展建设和乡村振兴情况,解读老区政策法规,宣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回应老区群众关切,为社会各界了解老区、参与老区建设开辟窗口。2022年,市老促会公众号上推出60篇作品;2023年,市老促会公众号上推出80多篇作品;2024年推出100多篇。
顺应信息发展趋势,进行网站改版升级,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挖掘利用民间传统工艺、地方特色文化、大众文化艺术宣传老区,传播红色文化。惠安县把传统石雕工艺融合到红色主题纪念场地建设中;德化县以原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为主线,打造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绿色生态“三结合”旅游精品路线;永春县编印红色题材连环画,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活动,广受欢迎,深得赞誉。
助推红色文旅项目。在各地加强革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泉州市老促会适时助推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专项工作。近几年,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德化县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南安市与晋江市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旧址,安溪县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第二支队旧址,永春县中共永春“一大”会址建成开馆。惠安县惠安暴动与屿头山战斗红色主题公园、晋江市塔头刘村泉州中心县委活动据点纪念园等项目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老区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惠安县中共惠安公学支部纪念浮雕墙、前林村惠安武装暴动纪念雕像群,南安市晋南永边区革命斗争历史展示馆和李刚烈士故居等红色文旅项目建成后,也已成为红色文旅新的打卡点。
▲泉州市老促会慰问革命“五老”人员
老区宣传工作立足文化本底
在老区宣传工作实践中,泉州市老促会坚持立足老区的红色文化本底,厚植文化根基,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
讲好红色故事。一是抓平台。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专刊,制作专题片、文献片。与泉州晚报社开设“祭英烈,学党史”专刊,在《晋江经济报》推出“缅怀先烈学党史”“革命老区风采”专栏。二是抓人才。联合党史、教育、文旅、关工委、作家协会等单位组织采访人员,采访革命老人、英烈亲属,收集整理文史资料,开展巡回宣讲。三是抓筹划。与相关部门举办征文、演唱会等红色文化活动与研讨活动。为纪念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市老促会与市委史志室联合拍摄专题文献片《那一抹红》,同时还积极争取省委史志室在安溪县举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专题研讨会,为宣传老区,讲好老区故事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成果。
各县(市、区)老促会在讲好红色故事活动中也多有亮点,晋江市老促会长期坚持自办的《晋江老区建设》已成为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载体;石狮市老促会组织人员整理编辑《石狮英烈传》《石狮红色文化遗存》丛书,为红色文化进课堂提供乡土教材;安溪县老促会联合有关方面组织文艺界人士,深入老区开展“红土地”采风,举办“红色安溪——红色辉煌”大型图片展、革命遗址遗迹楹联诗歌征集等活动。
形成共同记忆。近年来,泉州市各级老促会主动与党史、宣传、广电、民政、农业等部门联手,组织编写各种宣传老区、助推老区发展的书籍、专刊6万多册向社会发放;整合报刊、电视和融媒体、公众号等媒介,打造老区宣传平台;利用重要节点举办纪念活动,传播红色文化;结合乡村振兴,开展“党史进乡村”活动,倡导在各老区村因地制宜建设党史、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墙)。惠安县已实现老区村党史纪念室(墙)全覆盖。石狮市的杆头村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自2014年建成开放至今,参观人数已超过6万多人次,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反映老区动态。泉州市老促会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泉州老区。特别是以《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两刊”和当地主要报刊为主阵地,号召各级老促会驻会人员以及志愿人员积极写稿、投稿,每年在《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等报刊上发表稿件数十篇,近年来每年还在中国老区网上发表稿件上百篇。同时,积极订阅“两刊”,让泉州各级老促会及时了解国家关于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兄弟地区老促会的工作思路与举措。泉州市老促会还与中国网海峡频道,推出《风雨华章路,追梦泉州红》系列报道,反映老区动态、展示发展成果,获得良好社会效应。
致力政策宣导。泉州市老促会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节选和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出台支持老区开发建设与振兴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红色遗存保护等有关内容,编辑了《泉州市革命老区概况及有关政策法规选编》,作为工具书赠送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老区村,市委组织部将此书作为村级组织换届后村主干教育培训材料。
▲泉州市老促会调研老区产业发展情况
出谋献策追求精准到位
调查研究是老促会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泉州市老促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老区乡村行”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根据中国老促会和福建省老促会关于开展“老区乡村行”活动的要求,泉州市老促会进村入户到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总结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各地的做法,研究提出促进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形成《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老区乡村行”活动调研报告》,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市长蔡战胜在呈阅件上作出批示。张毅恭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感谢市老促会的老同志在兹念兹,为我市革命遗存保护利用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努力与奉献,报告中有关建议请发改、民政、财政、农业、文旅、交通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蔡战胜市长对老促会牢记初心使命,在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和促进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赞扬,要求发改、财政、交通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热点问题主动介入。根据《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开展“乡村小而散”问题专题调研,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通知》,泉州市老促会于2024年7月启动调研工作,成立调研小组,征集有关信息,研究工作方案,召开全市老促会系统专题会议,编制并下发调研提纲和统计表格,在各县(市、区)完成初步调研基础上,市调研组人员协同省调研组奔赴德化县、安溪县和泉港区,通过调研寻找破解问题的路径方法和措施建议,形成了《泉州市“乡村小而散”问题专题调研报告》,会长陈荣洲参加省老促会召开的“乡村小而散”问题专题调研座谈会。
▲南安市老促会调研红色纪念场馆布展情况
▲泉港区老促会走访慰问革命“五老”人员
促进发展注重培植工作品牌
多年来,泉州市老促会系统在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工作品牌。
领导重视,亲历亲为。泉州市各级领导到老区现场办公,督促落实老区发展项目已成为常态。晋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到老区村现场办公1至2次,给予每村专项资金300万元;分管领导每年到3个老区村现场办公,给予每村专项资金100万元,形成了领导一线帮扶老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几年来,下拨项目资金3600万元,帮扶24个老区村104个建设项目,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3亿元,东石镇塔头刘村通过发动乡贤、企业家及社会筹资,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老区村等。惠安县委书记每年到两个老区村现场办公,解决老区村乡村振兴、红色遗存保护利用等方面存在的资金困难、政策扶持等问题已形成制度。几年来现场对18个老区村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永春县老促会发挥理事、会员人脉资源广、有社会影响力的优势,主动担负起动员社会力量帮扶老区的职责,促进形成了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老区工作的格局,县委书记、县长带领财政、教育等职能部门领导,到达埔老区镇的永春第五中学现场办公,落实300万元资金改善老区学校的办学条件。
项目示范,挂钩帮促。泉州市老促会在挂钩帮促示范项目形成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求真务实改进项目管理、优化提升示范效应,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老促会要从项目的可及性、可行性、带动性入手,按程序遴选好项目,主动向社会公开;从项目启动、运行过程发力,认真落实帮扶责任,跟踪检查、督促指导,掌握工作动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保证项目质量;从工作制度上规范,要求各县(市、区)老促会以书面形式,定期报告项目进展,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专项资金的每一分钱真正落到实处。2024年市本级继续安排10个帮促项目,每个项目补助10万元,项目己如期启动,年底前验收。十几年来,泉州市老促会共争取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帮促项目100多项,深受老区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惠安县老促会把老区村建设项目挂在心上
▲永春县老促会积极推动红色遗存保护“串点成线”
▲安溪县老促会在长卿镇调研
社会动员,搭建平台。“饮水思源,勿忘老区。”泉州市老促会联合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举办“勿忘老区,阳光1+N牵手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搭建社会对接平台,全市共有50多个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贤达牵手老区,通过活动促成了一批支持老区发展的专项资金、人才、技术、产品流通等项目,实现成功对接。晋江市苏垵村得到当地商会和社会贤达的支持,筹集9000多万元投入乡村振兴与红色文旅项目;惠安县老促会争取到社会贤达泉州市金钳集团陈照玉捐资1000多万元,在县老促会设立金钳扶困奖学基金会,每年举行奖学金颁奖和助学金关爱活动;石狮籍深圳企业家李贤义在家乡老区子英村捐献价值800多万元的设备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后现在每年至少为村委会增加集体收入160万元;安溪籍深圳企业家易尚碧带头捐资筹集500多万元支持安溪老区贞洋村修复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二支队命名地旧址,建成红二支队纪念馆,成为当地有名的党史与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泉州市在各级老促会推动下,社会各界关注老区建设,支持老区发展,为老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已蔚然成风。
(本文转载于《中国老区建设》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