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老区现代化建设在路上福建(县市)篇

【龙岩篇】“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牢记嘱托 逐绿前行

日期:2025/9/4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点击数:

 

【龙岩篇】“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牢记嘱托 逐绿前行

 

林海茫茫拂丹霄,峰峦叠翠逐浪潮。行走在“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万千新气象,入眼皆成画。这里,青山叠翠、林木葱郁、花果飘香,紫灵芝、富贵籽、百香果等林下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研学游客络绎不绝,处处生机盎然。“我们村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林改。”捷文村老支村李永兴如是说。
 

敢为人先,分山到户

在李永兴记忆里,许多年前的捷文村是另一番模样——“集体山林遭乱砍滥伐,青山硬生生被砍成了荒山”。

曾经的捷文村,集体山林权属不清、机制不活、分配不合理,村里面临“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林业产业难发展、造林育林难投入、望着青山难收益”的“五难”困境,其中又以“乱砍滥伐”最为严重,逐渐出现“靠山吃山,却越吃越穷”的问题。

2001年8月,捷文村时任党支部书记李永兴恰好听到县林业局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队和乡政府的干部正在讨论“到底选哪个村试点”。在林业站工作了20余年的李永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村里大片“光山头”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经过积极争取,捷文被列为林权证换(发)证试点村。

捷文村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召开多次会议研讨,并在采纳大多数林农意见后,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以群众利益为本,作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集体林权改革决定,冒着风险将全村2万余亩山林分到了各家各户,实现了“耕者有其山”。2001年12月30日,村民李桂林领到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

 

▲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捷文村调研林改工作,对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为武平推动林改一锤定音、指明方向。由此,这场藏于绿叶之下的改革,发源于武平,逐步推向全省全国。

“从那时起,捷文村林农也吃下了‘定心丸’,自觉养山护山,林子密了起来,‘光山’变成了青山,再也未发生大规模乱砍滥伐现象和森林火灾,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曾做过护林员的村民钟敏添说。
 

深化林改,不砍树也致富

“乱砍滥伐造成的生态破坏和邻里纠纷,让我们感到后怕。永兴老书记还因制止乱砍滥伐被人打过,至今手上有道疤痕。”林改伊始任村主任的钟泰福告诉我们,“我接任村支书后,在统筹保护和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2006年,时任村支部书记钟泰福立足捷文村山多田少的实际,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认准方向后,他带领其他5位村民首先与邮政储蓄银行武平支行签订了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协议,探索出了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机制,获得了贷款。他们带头成立合作社,名为“绿富”,寓意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实现强村富民。在贷款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阔叶树育苗、养蜂、种花、栽种中草药等林下经济,逐步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愿景,“点绿成金”的秘诀也在捷文村的村民中逐步推广,勇敢迈出向生态要效益的这一步,使得大家伙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谢春荣更是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下,种了紫灵芝、百香果、猕猴桃、香菇,还养了不少蜜蜂,成功依靠林下经济摆脱贫困。当他谈到“今年纯收入应该会有十几万元”时,可以看出其毫不掩饰的喜悦和自豪,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牢记嘱托,创造高品质生活

2018年1月,中办调研室向福建省委办公厅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前后三任支部书记和广大林农的接力奋斗下,捷文村生态环境保护从林改破题,实现历史性巨变和完美蝶变。支部书记李财林说,“现在捷文村的森林覆盖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2023年村集体收入59.6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80元,正阔步走向共同富裕。”青山得绿,林农得利,捷文村仅仅是武平林改蝶变的一个缩影。

武平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主客共享·舒适温暖”的旅居城市IP,已然温润人心。“以前没有爱心驿站的时候,夏天只能蹲在树下乘凉,冬天在街上冷得发抖。”环卫工人兰善增说,“现在有了驿站,工余时可以到站里喝口热水,中午带了饭菜也可以加热,设施比家里还齐全。”武平县新建开放了50个爱心驿站遍布全县城区,向所有人开放,成为群众们的“暖心港湾”,旅居者的“共享驿站”。为了缓解群众“停车难”,2022年,武平县政府大院带头打开“大门”,截至目前已有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工作日夜间对外开放。

 

林改,改变的不只是林的命运,更改变了人的奋斗方向。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经验和特质在老区武平产业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2019年,武平县招商团队到广东多次调研发现,当地的新型显示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有整体外溢的迹象。对于毫无产业基础的武平,能不能将其承接?武平干部在和企业主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距离广东不到500公里的武平颇感兴趣,县主要领导立即带队找专家把脉问诊,分析产业发展前景,没有“大干快上”,而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引进、培育适合武平“水土”的新显产业链。目前,武平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企业达到115家,实现超百家的新显企业,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超七千万的税收,近百亿的全产业链收入目标。

▲捷文村一角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林业改革发展20余年,“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初心不改,绿水青山成为武平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也让武平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国家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等“国字号”荣誉。

(本文图片由武平县老促会提供)

(本文转载于《中国老区建设》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