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老区常识

福建南靖:十六棵枫树的红色记忆

日期:2025/6/30        来源:南靖县老促会        点击数:

 

福建南靖:十六棵枫树的红色记忆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坑镇北坑老区基点村下头湖组有一座树海翻身楼,在树海翻身楼前面的班古王山的山下有一条古道,全程759坎,是古时候村民赴南靖县山城圩的主要道路。古道沿途两侧有16棵枫树,树头粗壮,枝繁叶茂。至2025年,树龄381年。

 树海翻身楼前貌

1942年“南委事件”(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事件)后,中共闽南特委(1946年11月改为“中共闽南地委”)根据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将一批党的骨干分散隐蔽在南靖县、平和县山区。中共闽南特委卢炎、黎炳光等领导在北坑村开展革命活动,16棵枫树成为革命联络点。

树海翻身楼楼上走廊观看第1、2棵枫树树尾

1945年夏秋之间,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中共平和县委书记陈天才根据边区党委的部署,与卢炎带领一支20多人组成的武装工团来到北坑村一带开辟新区,发展游击队员和接头户。北坑村班古王山古道成为游击队出入道路,16棵枫树下成为广大游击队员休憩处。

树海翻身楼护厝楼上走廊观看枫树树尾

当时,陈天才吸收了北坑村下头湖组村民赖香仁为北坑村第一位接头户,赖香仁积极为游击队筹粮筹钱和购买物资,探消息,送情报,把重要信件送到村雅村、船场镇等地游击队员。后来,赖香仁住宅成为游击队的落脚点。赖香仁曾经将筹集粮物藏在班古王山枫树边杂草下,预防敌人到家“巡查”发现。

平和县大溪镇红后代到16棵枫树追寻先辈足迹

1948年11月,中共闽南地委主要领导在北坑村班古王山枫树下休息与讨论革命形势,再到北坑村振林山召开树海党支部和武装工团主任会议,确定对敌采取“进攻重点,争取一般,分化瓦解”的战略战术,有的放矢地袭击新罗自卫队和攻打南坑圩炮楼。

 北坑村班古王山古道部分枫树

1949年4月,中共永(定)(平)和(南)靖边区县工委书记陈清定和县工委机关安营在北坑村坑内山荒田埕附近的山寮,并在北坑村汇源宫秘密办公。期间,他们多次到16棵枫树下分析革命形势。

北坑村班古王山古道部分枫树

1949年5月,陈天才任命陈美玉(乌山闽南游击队第四大队副大队长)担任树海北坑交通站站长,陈美玉与赖香仁(树海北坑交通站副站长)在北坑村班古王山,轮流在16棵枫树下用电台发送情报。

北坑村班古王山古道部分枫树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南地委、中共永和靖边区县工委、游击队在树海北坑村开展革命活动,给北坑村班古王山16棵枫树注入红色因素,留下珍贵的红色记忆。

20158月,南靖县人民政府在16棵枫树的第2棵树头挂置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牌”,编号350627108005,属于二级保护。

 

        20241月,南靖县人民检察院、南靖县林业局在16棵枫树的路口设置“保护古树 人人有责”宣传牌。

如今,北坑村班古王山16棵枫树成为客居他乡族亲前来北坑村认祖、探亲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成为北坑村乡贤乡愁。北坑村广大村民对16棵枫树呵护有加。

 

(南靖县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