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老促会到水头镇调研革命遗址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
日期:2024/12/31  来源:南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南安市老促会到水头镇调研革命遗址
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
12月10日,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老会长周荣林、秘书长李辉辉和驻会人员吴培希到水头镇探访革命遗址,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水头镇副镇长颜永祥、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张江城和镇中心小学、朴一村相关人员参加调研活动。
调研人员到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探访革命遗址“观海书院”。水头中心小学创建于1908年,其前身是“观海书院”,也就是现在校园内的“朱子祠”。公元1908年,在民主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水头有识之士吴遵三、高烶三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办了“观海书院”。
1927年春,南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安支部”成立,党员吴孔殷时任观海校长,书记李毅然为观海教员,观海成为当时南安地下党主要活动地点。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中共泉州特别支部负责人李松林(化名“唐沙白”)避于吴孔殷家,并书写横幅“为世界尽忠心,虽暴虎冯河 吾死不恨 愿诸君再接再厉共斗恶魔”,这条横幅后来被福建省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调研人员到朴一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朴一村地处水头镇东部,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分为三个角落,下设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68人。朴一村注重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出“一张地票”拆除农村闲置破旧房屋,建设美丽乡村新模式,全村共有200多户村民与村委会签订旧房屋“产权证明”,无偿拆除破旧房屋30000多平方米,建设村民休闲广场近万平方,村级古厝公园 4 座面积约 5500 平方,建设星级公厕等公用设施,美化家园。
朴一村无偿拆除闲置破旧房屋的经验做法值得学习推广。一是党建引领党员表率。村书记吕子孟从2015年就任朴一村委会主任时,就主动腾出自家宅基地150平方米作为道路和停车场,拆除自家500多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用作小公园,并主动捐资80多万元。党员和村“两委”带头拆除自家废弃旧屋、露天茅厕、猪圈、鸭圈等废弃设施。
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了明确土地产权归属,村干部在现场测量拆除面积后,出具一份“产权证明”,里面标明村民拆除土地位置、面积等信息,由村民签字确定并自己保存一份,让群众放心、安心。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发起成立“朴一村义工环保队”,现有义工队成员 400 多人,每个礼拜自发组织义工环保活动,打扫村庄卫生等集体劳动,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与主人翁意识,村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村民思想觉悟的提升无形中也加速了旧房拆除的进程。
三是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听取多方民意,完善村规民约,规定在房屋密集村道边新建房屋的退让 1.5 米,在进出村主道的则退让 5 米,共有近 20 户村民在村道旁新建或翻建房屋时遵守村规民约主动退让空间, 解决村内村道狭窄、通行拥堵问题。
四是合理拆除优化建设。对于旧房拆除,只拆房屋地上部分,保留古厝地基基石。所有公共设施建设都在旧房地基上结合古厝本身特点进行优化建设,以最直观的方式保存房屋本身结构面积,将原来封闭的破旧房屋建成开放的公共景观设施,即美化环境,又保留乡愁。
(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