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桐梓县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对永安市的启示
日期:2024/9/5  来源:永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遵义市桐梓县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对永安市的启示
6月中旬,永安市委调研员兼老促会会长戴成春带领老促会班子成员前往遵义市桐梓县考察学习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在遵义市桐梓县党校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桐梓海军学校陈列馆、娄山关战斗遗址、桐梓县少共国际师陈列馆等多处革命遗址,通过考察学习,永安市调研组一行对遵义市桐梓县的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工作颇有感触,其宝贵经验很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一、桐梓县的主要经验
桐梓是革命老区,红军在长征途中两进桐梓,在桐梓两次扩红,1935 年 1 月 9 日至 3 月 5 日,红军在桐梓先后战斗共达24天,足迹遍布 19 个乡镇和街道社区。为掩护中央红军转移,红军黔北游击队在桐梓转战达 5 个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红军留下了长征史上光辉的篇章,经久不息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极其宝贵、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产。桐梓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桐梓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利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载体,也是提升桐梓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他们的经验主要 体现在四个坚持上:
(一)坚持把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作为政治工程。桐梓县把实施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首先定位为政治工程来抓。红色革命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最重要的实物载体,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政治性。红军长征在桐梓孕育的长征精神是桐梓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之一。桐梓讲文化自信,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桐梓红色革命文化,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
(二)坚持把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视为使命担当。一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成立桐梓县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申报荣德山烈士陵园为省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桐梓海军学校旧址(陈列馆)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委、县政府命名了桐梓县天门河发电厂旧址、桐梓县楚米三座寺红军烈士陵园等 12 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学生开展集中祭扫、献花等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红军在桐梓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充实桐梓县红色文化解说员队伍,系统收集和挖掘整理红军在桐梓的有关历史资料,在《微微桐梓》、《娄山关新闻网》等媒体开设“红色桐梓”专栏,分专题系统地把红军长征在桐梓的有关史实展示在了读者面前。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把红色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培训班重要内容,向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更好地传承了桐梓红色文化、发扬了长征精神。建立红军长征在桐梓纪念馆,设置娄山关和大河镇石牛栏红军战斗遗址两条红色文化现场教育培训体验线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体验教学,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
(三)坚持把红色革命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与推进红色旅游相结合。桐梓是红色旅游资源强县。红色革命文物挖掘、维修后,桐梓把红色革命文物纳入当地红色旅游线路,新建了一批纪念碑、纪念馆、陈列室,做到点、线、面相结合,还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行全方位规划打造,为桐梓红色旅游业发展和实现红色旅游强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红色革命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积极协调和指导相关部门将文物保护维修与古村落保护、红色旅游、健身步道、农体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开发等有机融合,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集中打包、综合改造,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发展。桐梓县因地制宜,将维修后的红色革命遗址开辟为衣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乡愁馆、村史馆、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农村医疗室、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基本做到维修一处利用一处,既丰富了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又提升了当地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二、永安市的主要工作
永安市着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今年以来,永安市持续发挥老区苏区优势,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一是持续筑牢红色阵地。用好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等领域项目策划和申报,谋划储备永安大腔戏综合体验馆、复兴堡提升工程等项目6个,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及永安抗战旧址群、大湖闽师旧址群等修缮工程进度,南方(福建)三年游击战主题陈列展建成,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纳入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教学点。二是持续激活红色力量。举办纪念红军解放永安暨永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90 周年座谈会,编纂出版《风展红旗——浦东永安大田红色文化资源掠影》,创作《燕歌行》《竹福永安》等本土原创歌曲,推出《读懂永安红色印迹奏响时代宣传强音》等一批红色精品课程,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基层理论学习菜单,推进《一曲红歌九十年抗日豪情铭心间》微党课、《北上抗日先遣队发布四个宣言》电教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三是持续擦亮红色品牌。开展纪念《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暨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作战 90 周年系列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联合拍摄《第一缕红飘带》宣传片,举办“牢记嘱托 红色领航 感恩奋进”主题宣讲等活动,串联永安抗战旧址群、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等红色景点,打造“一群一馆一园”红色文旅品牌。
三、桐梓县的经验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近期永安市老促会邀请市文体和旅游局、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老区办等部门(单位)联合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安砂、西洋、洪田、小陶等四个乡镇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调研与乡镇领导及老区村村主干开展座谈等形式,对永安市的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开展深入研究。比对桐梓县的经验做法,总结出以下“三点”启示:
(一)精深挖掘。要建立政府主导、乡镇负责、分批推进的保护机制,把实施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当成一项政治工程。一要抢救挖掘。全市现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 99 处,其中,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 处,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 处;列入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41 处。还有近一半以上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文化遗址名录,我们要抓紧搜集、整理、抢救濒临消失的革命史料,搜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红色文物。二要重点挖掘。特别是要挖掘永安在北上抗日运动、永安在民族革命战争、永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红色史料,深入研究其历史地位、蕴藏的厚重红色历史文化及其现实意义。三要深入挖掘。有关“三年游击战时期”新的研究工作,目前全国尚存在着巨大的学术空窗期。三明、永安又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游击区域之一。永安是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唯一在三年游击战期间,派代表赴延安向毛泽东、党中央汇报情况,受到高度的褒奖。这些都需要我们把握机遇,精深挖掘。
(二)精心培育。一是要培育红色品牌。在强化历史资料挖掘研究的基础上,塑造属于永安特色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品牌,唱响做实“红军北上抗日集结出发地和宣言发布地、南方三年游击战起点之一和东南抗战文化名城”三个红色文化品牌,扩大永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把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积极申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二是要培育专业人才。培养一批红色文化挖掘考究专家学者和培训一批口才好、形象佳、懂红色文化的解说员。特别是党史部门和党校,要下大力气培育红色专家人才。要将培育结果列入绩效考评、职级提升的重要评定标准。学习桐梓县把红色教育纳入市委党校培训班重要内容,让每一位教员成为每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师。要关心关爱关注红色收藏家这个群体,充分发挥他们有红色藏品、有学术研究、有经典故事、有爱国情怀的红色品性,将他们纳入我们的视线,培育成红色人才。三是要培育精品课程。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围绕红色革命历史创作编写一批文艺作品及精品课程。要从课程体系入手,打磨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系列精品课程,每一精品课程都要有历史见证、精神提炼、现实展现、时代价值等要素,每一精品课程都能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同时要建立红色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三)精准对接。一要创新对接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在充分挖掘红色革命资源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要突出科学保护,努力构建法治保障、规划引领、科技支撑,推动红色革命文物管理全链条覆盖,保护数字化赋能,运用多场景拓展,实现红色革命文物的体系化,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形成“大保护”机制。要突出“智慧保护”,搭建数据库平台,对红色革命文物,进行系统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实现资源信息动态管理和社会共享。要结合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手段,着力构建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运作高效化的红色资源智慧系统。二要有效对接文旅。统筹整合抗战文化遗址、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北上抗日先遣队遗址等红色文化遗址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打造永安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借助3D影像和VB技术“穿越”到烽火年代。通过不断创新呈现方式、提升展陈水平、讲好红色故事,加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革命文物与观众的距离,从而增强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要学习桐梓县因地制宜,将维修后的红色革命遗址开辟为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乡愁馆、村史馆、农村留守儿童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基本做到维修一处利用一处,既丰富了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又提升了当地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让永安红色革命遗址成为公共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带动基础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传承基因、文化惠民、改善民生的目的。三要无缝对接政策。要吃透《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革命苏区振兴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有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策划生成红色+文旅、红色+乡村振兴、红色+创意产业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红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拓展实施《福建(龙岩、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精准落地《福建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导则》等。要以“沪明合作”为契机,用活用足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红色事业“双联双共”,即:红色革命文物联保、红色文化场所联建、红色文物资源共享、红色文化产业共兴。
(永安市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