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 “红色教育”,点燃校园社区文化振兴新引擎
日期:2024/2/5  来源:南平松溪县老促会  点击数:
花桥乡地处松溪西北部,距离县城13公里,东连松源镇、河东乡、旧县乡,南接郑墩镇,西临建阳市漳墩镇,北邻祖墩乡、浦城县豪村乡。是松溪县饮用水资源重点保护区,以农业经济为主,面积167.5平方公里,辖有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55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480人,有老区村10个。境内有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源尾甲墙国共谈判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红色革命遗址13处,福建中央红军村2个。以松溪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是继崇安上梅暴动之后树起的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是全省著名的1929年路下桥“民众会”暴动的发源地和福建省革命老区乡。
红色讲习 培育“新苗”赓续红色基因
“同学们知道建松政农民暴动馆在哪吗?”“伍弟奴是哪里人?”......日前,一场以“红色花桥小小讲习员”为主题的红色教育课正在缤纷上演。
此次讲习班从花桥红色文化历史,到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再到路桥木偶戏——红色摇篮路下桥,讲师范惠勤讲得激情高昂,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路桥木偶戏更是让学生们意犹未尽。
“参加本次讲习班的小小讲习员主要是花桥中心小学朗读兴趣班的同学,依托‘红色花桥‘讲习班的平台,看红色故事、画红色画卷,将红色历史加入朗读科目中,不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同时丰富我们的朗读内容。”花桥中心小学刘霞老师说道。
在“红色花桥”讲习班上,从娃娃抓起,培育花桥乡小小红色讲习员,每周五固定开展红色绘本故事分享,由花桥乡讲习员带领学生们一起分享模式,把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英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画给孩子们看,然后鼓励孩子们讲给大人们听,画给大人们看,培训学生人人都会讲红色故事,让红色薪火照亮少年儿童幼小心灵,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红色花桥”讲习班成立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松溪县域经济发展讲习班开班以来,是在该乡是“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的深厚红色文化底蕴而取名的,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色书吧、红色花桥文化一条街为基地,辐射至纪念馆、文物点、遗址处、企业、红军桥、田间地头等地,通过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各色各样红色讲习课程,成为小小红色讲习员的孵化熔炉、服务基层干群的提升平台、助推产业发展的引领阵地,有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和推进乡村振兴。
“红色书吧”品读经典浸润红色精神
“红色书吧”位于花桥小学学生宿舍楼第二层,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莆田市教育局挂职于松溪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肖建珍联系共建帮扶“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建成了这间“红色书吧”,书吧拥有图书近千册,书籍种类涵盖时政、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科技、生活等各领域。书架上整齐摆放长征故事、革命名人、经典名著等红色书籍200册,营造了红色教育良好氛围。
“‘红色书吧’补充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让我感受到革命先烈一个个真实生动的革命故事。我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做红军传人。”四年级游敏慧同学是个小书迷,每天都会“打卡”学校红色书吧,徜徉在书的海洋。
1931年5月下旬,在中共崇安县委的帮助下,民众会在路下桥村何森弟家,正式成立了松溪县第一个革命政权组织——路下桥区苏维埃政府。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民众暴动使敌人十分恐慌,反动派多次组织武装力量进行镇压,妄图扼杀革命势力……一个个战斗故事、一个个英雄事迹,把孩子们带到烽火连天的岁月,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日前花桥中心小学在升完国旗,3位红色花桥小小讲习员罗佳琪、华文昊、范思越站在红旗下讲红色故事。
我们学校通过红色书吧,开展评选了‘读书达人’,通过校园长廊看“花桥中中央红军村示意图”,通过“四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朗诵红色诗词等活动,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育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今年全县统考排名,我校从原来的乡镇第五进步到第三名新成绩。我们将不断完善充实各类书籍和校园环境,打造升级红色阵地,培养‘红孩子爱学习小小讲习员’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时段在红旗下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基石”,花桥小学中心校长范仁胜介绍道。
红色课堂感受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花桥乡机关党支部已在“红色花桥”讲习班、“红色书吧”等阵地多次开展相关主题党日、党课等活动,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夯实党员红色文化根脉。此外,花桥乡与辖区内幼儿园和中小学联办打造“花桥乡小小讲习员”这张特别的名片,引导孩子们感受红色情怀、弘扬红色精神,使红色文化源远流长。
下一阶段,花桥乡机关党支部将继续深化打造“红色书吧”、“红色花桥”讲习班,持续深化红色学习教育,将红色学习教育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寓红色教育于日常,聚拢社区居民“烟火气”,成为学习的“加油站”,努力实现红色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常态长效的效果,推动学校和社区发展的“文化粮仓”。(杨雪梅)
松溪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24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