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促进老区跨越发展
日期:2011/12/7  来源:莆田市老促会  点击数:
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促进老区跨越发展
--- 促进我县老区村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仙游县老促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福建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在我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 最近,又下发30号文件《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阐明了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提出了努力实现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与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工作的相衔接,老区人民与全省人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协调,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同步。这是省委、省政府重视老区发展,关心老区人民的具体体现,必将对老区发展乃至全省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们要紧紧把握发展契机,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老区跨越发展。
仙游是百万人口的老区县,全县325个行政村,其中老区村和老区村人口均占总数60%以上。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仙游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老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全县186个老区村中179个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全省平均线,172个村低于全市平均线)。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努力实现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同步。要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我县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老区跨越发展,才能“相同步”。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重,困难多,责任大,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职责,也是老促会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主动发挥优势,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若干意见》的有关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老区精神,宣传党的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老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多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好事,努力促进老区跨越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0号文件,实行老区“统筹优先,倾斜支持”原则。四年前,以省两办出台5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对推动老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次是以省委、省政府30号文件下发《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见加快老区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老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若干意见》指出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民生项目等方面对老区实行“统筹优先,倾斜支持”原则。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这个原则,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已列入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按照《若干意见》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抓紧制定细化方案,尽快出台起点高、内容实,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推动老区村整体跨越发展。各相关部门要与省市业务部门主动沟通,认真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明确的革命老区参照中部地区政策,设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保障老区村基本行政能力,确保村级财政运转和民生政策落实。特别对我市唯一的一个欠发达的老区县,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民生项目等方面要重点倾斜。
全县186个老区村有180个村负债达1.2亿元,大多数是村财归零的“空壳”村。要大力帮助这些老区村发展集体经济和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历史债务,能免除就免除,能冲消就冲消,能转移支付就转移支付。否则,本息相滚,越滚越多,包袱越来越重,不堪重负。今后要取消对老区普惠政策所要求配套资金,使老区村办事不增加经济负担。
4、开展扶贫攻坚。优先把老区村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与老区村“一帮一”结对子,实施帮扶,形成推动老区村跨越发展强大合力。建议把我县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8个老区贫困村列入省扶贫开发重点村,由省直有关部门挂钩帮扶。莆田市连续多年实行市领导直接挂钩,捆绑资金帮扶,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有力措施要坚持下去,挂钩帮扶名额要向仙游县老区贫困村倾斜,实行连片帮扶开发,重点解决民生项目,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如书峰枇杷、青黛,菜溪油茶,游洋甜柿及西苑、社硎毛竹等,促使农业结构尽快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依托国家台湾农民创业园,把游洋、石苍、榜头等老区乡镇列入创业园开发,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对生存环境恶劣的老区居民点,要实施“造福工程”,开展移民扶贫。
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打造以九鲤湖风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和“中共上宫第一支部”、“工农红军108团”、“闽中特委”旧址等红色旅游,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全面提升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五通”工程向自然村下延,优先支持老区自然村修建公路,并逐步全面实现路面硬化,补助标准要提高。抓紧解决安全饮水扫尾工程,尽快实现老区“村村通客车”(全县38个行政村未通客车,其中老区村占32个)和“家家自来水入户”。对免收“五老”家庭自来水入户费和电视收视维护费问题,请市有关部门联合下文,重申强调执行。实现农村低保覆盖面100%,村村建有“农家书屋”、“老人活动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五老”人员生活补助自然增长机制。
6、切实解决老区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由于实施学校撤点并校,致部分山区学生要到基点村或中心校就读,家长来回接送,甚至租房陪读照顾,给老区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设备差,老区村看病难问题实际并没有完全解决。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切实解决这“两难”问题,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达标100%,村村有合格的卫生所、新农合医疗达100%。
7、实施老区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前,老区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状况,直接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治理“脏、乱、差”行动优先放在老区村推进,争取三、五年内实现“大变脸”。
8、加强老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老区村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优先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