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发力新赛道 “电”驰新蓝海

日期:2023/11/6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绿电赋能,向海图强。近年来,福安在电动船舶产业链补强、产品创新研发、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产业转型升级迈出稳健步伐——

发力新赛道 “电”驰新蓝海

 

  金秋十月,福安市赛岐镇长岐村的宁德市建港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一片繁忙,车间内,机器轰鸣、焊花点点;码头上,散货船、集装箱船等数艘船舶依次排开。“目前,我们正在建造21.5米长的纯电动旅游观光船,预计12月上旬竣工,该船舶建造是公司在电动船舶市场实现的又一实质性突破。”宁德市建港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尤长智介绍。

  “双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福安船舶企业选择锚定电动船舶发展方向,借力绿色东风,驰骋市场新蓝海。数据显示,我市现有船舶修造企业31家,其中8家企业已开始发力电动船舶产品研发。

  发展电动船舶,福安的优势在哪?作为福建省三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和全国民间最大的中小型船舶交易市场之一,福安拥有104公里海岸线,白马港内水深浪平,基岩坚实,为建造船台、船坞和码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而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福安船舶修造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具有修造船容量大、修造方式灵活、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2014年,赛江沿岸已聚集船舶修造企业43家,年产值达63.3亿元。

  除地域与产业积淀优势外,在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张清洁看来,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发展积淀和毗邻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区位优势,也让福安船舶产业电动化转型具备“先行一步”的基础。

  谈及福安电动船舶发展,绕不开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宁重工)。

  日前,由我省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茉莉号”在福宁重工下水。“‘茉莉号’的建造,实现了纯电动游船在省内零的突破。”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裕国介绍,“茉莉号”定位为绿色环保的游览观光船,相较常规动力的船舶,纯电动游船排放为零,噪声小,游客体验感比较好,加上没有尾气排放和燃油泄漏的风险,很适合用于旅游项目。

  据了解,“茉莉号”是继我省首台内河集散两用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后,福宁重工在电动船舶领域的又一力作。目前,大金湖电动游船项目、宁德首艘电动船舶观光游船“东湖之星”号正在该企业生产车间内加紧制造,预计均在年内交船。

  为推动福宁重工电动船舶批量订单建造,福安争取省级“电动船舶”专项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企业电动船舶生产。“电动船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是福安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电动福建’‘电动宁德’的重要举措。”市工信局局长谢华表示。

  激活“绿”动力,逐梦“新”蓝海。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应用基地为总体目标,以新能源船舶市场开拓需求为导向,有力有序加快推动电动船舶产业融入“电动福建”“电动宁德”发展蓝图。

  同时,围绕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我市已成功对接福建宏辉集团,引进年产一万艘循环热风全自动、智能化滚塑船艇生产项目(未来电动船舶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我们还引进鲲鹏科技公司,与当地国有船企合作开发‘安安打船’,探索新型海上装备推广商业模式,通过降低电动船舶制造成本,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恒介绍。

当前,福安正瞄准打造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我们以12米以下小型电动船舶为突破口,在中国船级社等部门支持下,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对该类型船舶开展船检工作,破解小型电动船舶持证、经保(上保险)等难题。”王文恒介绍,福安已制定《福安市开展12米以下近港作业新能源船舶规范化先行先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从绿色动力技术赋能、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产业生态。目前,下白石镇宁海村电动船舶示范点项目正有序推进,未来船艇两艘聚乙烯船体电动渔船、福建宝帆新能源两艘甲醇燃料电池电动渔船已投入水域试验。

(特邀通讯员:陈雅芳)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