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斗,龙斗,要做龙头哦!
日期:2023/8/7  来源:南平邵武市老促会  点击数:
龙斗,龙斗,要做龙头哦!
邵武市老促会 蔡幼群
1998年1月19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邵武龙斗村调研小康建设工作,习近平同志询问了村里山林面积、农副产品、产销量等情况,对粮食生产、农产品产销思路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并指出,“丰收之后,切不能放松,粮食是我们的根本,一旦滑坡,恢复起来就难了,可以充分考虑在调整产业结构、农产品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搞活流通市场等方面做文章,要多想想办法,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在村里,习近平看到村民们的新房配备卫生间、化粪池,并说道“这很好,家家都有就更好。农村环境就要从卫生间抓起。”他再次嘱咐当地干部,“龙斗村条件好,山清水秀,有得吃。那时我在梁家河,条件就差得多了。后来,我当了大队书记,就想多打粮,同老乡一起打了个坝,引水进来粮食收成就好得多了。农村穷,我们当书记的就要多为老乡想想,多找找路子。还是那句话,你们是有条件的,龙斗,龙斗,要做龙头哦!你要多担当。”
龙斗村建于闽江支流富屯溪上游的一片沙洲,沙洲长满芦苇,名芦洲。先民住下开发后,看到旁边的山形如龙,地势如斗,改名龙斗。村部所在上溪头村不知是谁的手笔,让富屯溪在鸡公山前,硬生生地向西南绕了个圈。每年农历五月,“关公舞大刀”,溪水暴涨,立在洲北,洪水呼啸,夹带着草木扑来,似乎要吞没一切。惊叹龙斗村的先人,把家立于危处,难道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秦人的精神—置于死地而重生?
险难时在大水中重生,平时则占据水之便利。龙斗是清朝末年江西船民最先落脚邵武的地方。江西籍的商人也常常伫足于此,把从老家带来的布匹等货物在龙斗售卖,从福州带回海鲜和百货在这里交易,这里还是闽赣两省红糖球的重要交易地。
龙斗,民国时期叫龙山乡,1941年协和大学搬迁邵武的第五个年头,(现在福建师范大学前身)学校农学院做邵武农业经济调查报告时,龙斗村是主要的调查点。报告中记录:龙斗村户数304,人口有969人,甘蔗为特产,龙斗沙洲盛产甘蔗,蔗糖是农民的大宗收入。其实,龙斗种植甘蔗的历史很久,明嘉靖年间,龙斗村危文胜出资,资助汀州移民在龙斗垦荒洲地种植甘蔗,以甘蔗交换粮食和日用品。清光绪《邵武府志》也有记载,龙斗以种植甘蔗为主。1946年创办的《铁城报》对龙斗种植甘蔗的情况作了专门调查,甘蔗产量在全县占比很大,还是临近村蔗苗的主要提供地。在交通闭塞的闽北和赣东南,糖制品作为稀罕物,十分受欢迎。山村女子生产,红糖作为礼包最为适宜。龙斗栽种的西瓜,仔小肉多皮薄好嗑。因为森林植被丰富,常年花开不败,酿出的土蜂蜜纯真味美。富屯溪冲积肥沃的龙斗小平原栽种的白萝卜、生姜、槟榔芋、铁棍山药、马蹄(葧荠)、番薯、白地瓜都由于水土好,质量高,味道鲜。
龙斗现有的桥是后来才建的,原来只有渡口,为高家渡,运输繁忙,早晚尤其拥挤。1987年秋,成立建桥工程指挥部,市长蔡宗义任指挥,由福州交通运输科技中心测设,交通工程队施工,当年动工,1989年10月建成。
原渡口现存一座重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将军庙。据说有龙斗村时就有庙,供奉的是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子龙将军忠勇,心系天下,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衬出龙斗村村民崇尚完美的村风。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闽北分区委、闽赣省委、福建省委、邵武特区委、邵武县委先后龙斗村活动过,特别是在五次反“围剿”和三次反“围攻”中,龙斗村许多村民在参加革命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1934年7月20日,闽北独立师侦察到国民党军百余人准备从龙斗村高家渡口过渡到河对岸龙斗村上溪头,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果断下令组织闽北独立师红军埋伏在龙斗上溪头将军庙内,待国民党军十一师1个连人员全部下渡船后,立即展开伏击,将国民党军十一师1个连人员全歼在将军庙前的渡口的沙滩上,此次战役缴获步枪10余支,子弹1000余发,手榴弹20多枚,军衣50多套。
龙斗至今一直是邵武农村经济作物标兵村,近年来,龙斗的杨梅开始名声在外,远超过有着几百年种植杨梅历史的杨梅岭村。龙斗的杨梅,主要产地是瑶理自然村,现在是露营地的巴坑也有少部分。在316国道没有修通以前,瑶理村是龙斗最不起眼的村子。村里没有小学,山上没有果树,人均1亩多耕地。到邵武城区,要么走5里折到龙斗对岸的李家渡,过渡到龙斗,沿公路到城区;要么绕一大圈到王亭,过渡到药村进城。村民与外界的交流也比较少,外村来瑶理提亲的很少,村民戏语:瑶理的姑娘不出瑶门。
316国道开通后,瑶理的村民心眼开始活络了。习近平视察龙斗时就在村部的浙江移民陈根银,开始了动种植杨梅的心眼。他的老家是浙江兰溪,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于人多地少,人均1分多耕地。为生计所困,陈根银一路南下,来到瑶理,农忙时开荒种田,农闲时做豆腐,肩挑到龙斗、王亭售卖。他看到杨梅岭村的杨梅销路不错,专门回到老家兰溪,购买了东魁和黑炭两个最新的品种,与一位莆田移民和二个当地人一起种植。四年的科学管理,第一批果实终于挂在树上。由于纬度比兰溪低,杨梅成熟早一个星期,正因为早了一个星期,最早上市的杨梅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龙斗的海拔才200多米,日照时间比高山地带长,杨梅的甜度也好,城区的居民喜欢尝鲜,一下打开了市场。其他村民看到了效益,也上门讨教,慢慢形成了规模。瑶理村民不但售果,而且还培育果苗,带动了一山之隔的台上村也种植了杨梅。
龙斗村对面的南岸,朔福禅溪而上,溪水落差极大,十多华里后,有一块数十公顷的盆地。再往上是云灵山主峰,海拔1370米,有古道可以通往山顶,山顶曾是太极宗师“张三丰”修行的古道庙,道庙附近有风洞、雷洞和雨洞,这几个洞造型独特,深不见底,据说可以直接通向富屯溪。
2008年,出生北乡上坪村磜头的郑祖良乡贤看上了这片山水,有着市委办公室职员经历的林以令同样对云灵山情有独钟。他们一到龙斗村,与村党支部一拍即合,村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山上盆地筑坝成湖,在村上古村落遗址建露营地。郑祖良、林以令请来专业团队,投资开发了云灵山漂流。相比邻县的资溪大觉山漂流,云灵山的福禅溪落差更大,更刺激。
“一都鱼,二都瓜,龙斗萝卜顶呱呱”。龙斗村种萝卜的传统优势闻名邵武,可过去形不成规模,种萝卜只能是换点买油、盐、酱的钱。村党支部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意识地调查萝卜销售市场,并鼓励农民垦复荒山坡和沙洲地,农民种植萝卜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原来只有100多亩萝卜蔬菜地,发展到种植萝卜、黄瓜的面积达1500余亩,人均近1亩,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300余元。
历经二十余年,龙斗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嘱托,致力于舞好“龙头”,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依托村里优美怡人自然生态景观、丰富林业和富硒富锌土地资源,培育了“金色”云灵山4A级生态康养旅游、“蓝色”淡水养殖和航空飞行运动、“红色”杨梅、“白色”富硒萝卜蔬菜和沙雕文化产业、“黄色”有机水稻、“绿色”花卉苗木、“黑色”中草药种植等七彩产业带,同时积极探索“林业经营分成”“资源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盘活”强村富民发展模式,近年来龙斗村财收入均稳定在100万元以上,2021年人均收入28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龙斗村先后荣获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森林村庄、南平市首批“四星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1年荣获省级文明村。
2023年7月12日,福建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龙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