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1年

跨越发展 不忘老区

日期:2011/11/29        来源:泉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跨越发展  不忘老区

——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晋江经验”

 

晋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位居福建前位、全国“百强县市”前列。2010年生产总值达908亿元,财政总收入100.2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素有东南沿海“璀璨明珠”的美称。

人们都知道晋江经济繁荣发达,是著名的“品牌之都”。但鲜为人知的是,晋江还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市之一。解放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江老区人民长期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烽火如火如荼,早在1931年、1933年晋江就先后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支农民赤卫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泉州中心县委设于晋江内坑镇,曾组织开展了震惊海内外的“攻打安海”、“泉州劫狱”、“晋南万人反清乡”、“晋南惠同安五县壮丁大同盟”、“策反国民党325师起义”、“策反‘海辽轮’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晋江市领导十分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由于地处偏僻、交通相对滞后等原因,晋江市相当部分革命老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为此,通过夯实基础、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带动等系列扶持举措,使晋江革命老区村的经济社会得到跨越性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突破性改善,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得以推广,创造性地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晋江经验”:

“一个关键”:晋江市委市政府重视老区建设发展。2010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这是晋江市的第五个加强革命老区建设专题文件,强调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革命老区村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革命老区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市委书记、市长坚持每年深入革命老区村现场办公,帮助革命老区村谋划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解决建设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末,全市老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

“两个同步”:一是确保革命老区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晋江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照“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原则,把老区村列入重点建设计划,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老区村占全部老区村的44.2%。通过资金、政策的倾斜帮扶,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村的差距。其中,烧灰老区村的“侨资带动型”、砌坑老区村的“集体推动型”还成为晋江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典型。二是确保革命“五老”人员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对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五老”人员,晋江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革命“五老”人员的定期补助金、定补标准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幅度居全省前列。市、镇(街道)、村各级领导每年坚持慰问活动,从医疗、住房补助等各方面帮助革命“五老”人员解决生活难题,确保革命“五老”人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个机制”:为加快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步伐,晋江市建立了确保老区村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设立扶持老区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市财政每年拨出扶持老区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明确扶持老区村建设专项资金随经济增长而增加。近年来,市财政通过各种渠道帮扶老区村的资金每年达到1000多万元。二是领导挂钩老区村帮扶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书记、市长等晋江市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老区村,及时解决老区村建设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实施老区建设“三年规划”。从2007年开始,晋江市委、市政府根据市民政局、老促会的建议,在对全市老区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老区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晋江市扶持革命老区村建设三年规划》,实现老区村建设发展制度化。目前,第二轮《三年规划2010-2012年)》正在实施中。

“四大举措”:一是发挥老区骨干作用。近年来晋江市多次举办老区村主干培训班、培养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发挥农村骨干力量在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领作用。同时引导老区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弘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推广运伙老区村、上垵老区村发展种养加工、特色农业等多种模式,加快经济发展。二是部门协作合力推进。晋江市设立由25个市直部门组成的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推进老区建设。采取优先把老区村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优先落实薄弱学校建设、优先纳入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等措施;实施老区村电力“光亮工程”、“ 农家店改造”“建立农家书屋”、“‘五老’人员免费安装数字电视”、“自来水供水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老区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参加新农合”等民生事业改善项目,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帮扶格局。三是项目带动促进发展。晋江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注重发挥重点项目对老区建设的带动作用,结合高铁晋江火车站、旧村(镇)改造、“陆地港”建设、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带动老区村经济发展,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区域发展效果。从根本上解决老区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四是社会力量倾心相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老区建设与发展,通过建议或提案积极为扶持建设老区建言献策;企业家、海外侨亲、慈善总会、关工委、老促会及宗教界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捐资、捐助活动,涌现出许多老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帮扶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村的发展。在今年福建省老促会系统捐资助学表彰大会上,晋江市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有17个,数量列居全省县级首位。

晋江市老区建设发展“一、二、三、四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使革命老区进入发展生机最旺盛、群众得到实惠最多、老区面貌变化最大的新阶段,也丰富了经济发展“晋江经验”的新内涵晋江市革命老区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老区建设发展的“晋江经验”获得省和泉州市领导及广大老区人民的肯定,晋江的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工作走在了福建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