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漳浦确定十个老区传承示范基地

日期:2023/7/31        来源:漳州漳浦县老促会        点击数:

漳浦确定十个老区传承示范基地

 漳浦县老促会 严利人 陈结仲 整理

 

 概述

漳浦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闽南革命中心区域,原中央苏区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红旗不倒,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早在1926年底,共产党人李联星奉命深入漳浦开展工农运动,建立农会组织,相继成立农村党支部;19283月,中共漳浦县委成立;19325月,在漳浦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19345月,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在漳浦成立,特委机关设在车本村,成为闽粤边苏区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 尤其是在19324月,中央红军进漳,毛泽东作重要指示“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从此闽南苏区、红军迅速形成壮大。在漳浦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陶铸、聂荣臻、邓子恢、耿飚、蔡协民、曾志、陈伯钧、卢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以及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在漳浦梁鹿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充满热泪与热血的英雄史诗,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根据中国老促会202111月下发的《关于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有关事项的意见》(中老促字[202132号)文件精神,漳浦县老促会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史志室、老区办等部门,认真做好申报工作。要求有关单位填写申报表,提交申报文字材料及图片。并进行审核把关,提出推荐意见上报。

2022年,漳浦从全县44处革命遗址的基础上,挑选确定十个老区传承示范基地。分别是: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石榴车本闽粤边特委旧址红军之家纪念馆、石榴山城烽火革命历史陈列馆、马坪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绥安马坑闽南红三团成立旧址陈列馆、大南坂红三团重整武装旧址陈列馆、霞美虎崆岩革命教育基地、杜浔龙迹亭革命教育基地、石榴红三军七师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南浦红军楼旧址纪念馆。

 

(一)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基本情况

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设在漳浦县城红楼,即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旧址建于20世纪初期,由红砖块砌成,为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66平方米,建筑面积598平方米。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并向教会租赁,200911月开辟为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由省老促会许集美会长题写馆名。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革命伟人、名人与漳浦”、“福建农运中心”、“开辟闽南‘井冈山’”、“毛泽东与靖和浦苏区”、“中央苏区的南部屏障”、“重整武装、北上抗日”、“前赴后继、红旗不倒”七个展室。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版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漳浦革命历史,再现民主革命时期漳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艰难历程,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形式丰富。

 纪念馆开馆以来,吸引了广大干部、群众、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供生动历史教材。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即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于19844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6月,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闽南日报社、市旅游局、市邮政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漳州十大革命遗址评选活动中,经过评选委员会的统计和专家组的论证,被评为漳州市十大革命遗址;20116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3128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12月被漳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主要职责

  一是负责革命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征集、整理、研究、收藏。 二是负责有关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工作。 三是承担相关革命文物资料的陈列、展览工作,发挥馆藏文物、资料的作用。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有计划地组织集体观众参观;并结合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编辑出版说明书、文物图片、资料汇编和通俗宣传材料,举办革命故事会、报告会、座谈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主要举措

结合革命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加大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不断搜集、整理、研究、收藏文物史料,完善丰富展馆内容,提升展览陈列水平;对部分展室进行改造,馆内设施更齐全。

创新联系实际,确保作用发挥。注重联系参观人群的思想实际,贴近参观人群的工作,参观学习形式根据参观人群的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采取“因人讲解、因岗讲解”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强信息交流,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与电视台、报社、兄弟单位合作,宣传党史知识,在助力全民族道德素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先进传统文化中,提升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力。

 

  

 

(二)石榴车本闽粤边特委旧址红军之家纪念馆     

一、历史背景

中共闽粤边特委旧址红军之家纪念馆,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19324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邓子恢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策。4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占领漳浦,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在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土地革命斗争。车本村成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345月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在车本村成立,先后成为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驻地之一,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南红三团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机关驻地之一。 

二、现状

中共闽粤边特委暨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所在的旧厝为百年土木建筑物,建筑面积180平方米。2013年由县政府拨款修缮,现保护状态较好。抢修性维修面积250平方米,总投资约为100万元,旧址修缮投入80万多元,用于布馆10多万元。2014年元月份开辟为红军之家纪念馆,由曾任闽中游击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的许集美题写“红军之家”馆名。陈列布馆分为“小山城烽火”、“闽南革命的指挥中心”、“红旗不倒”三个主题展室,以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版画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民主革命时期漳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的革命历程,记载革命先辈们艰苦斗争、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

 该旧址于20046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128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3月被福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202111月被省直机关党工委列入第一批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

三、发展特色与建设管理

近年来,车本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漳浦县党建示范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主要依托新建总长为34.6公里的红色旅游道路,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配套红军遗址公园、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红军文化广场、红军井、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文化长廊、红军路等景点,融合独特生态环境、古民居等风景,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摄影创作、绘画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202166日,漳浦县石榴镇车本红色旅游项目正式开工。车本红色旅游项目是由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旗下漳州东南花都有限公司投建,将依托“闽南井冈山”红色生态旅游资源,以“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睡红军营、学红军魂”为主线,建设红军接待处、军械处、军医处、印刷所、军事拓展区、配套帐篷营地等,旨在打造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素质拓展、休闲度假、运动观光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体验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体现红色经典文化的精品景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漳浦县红色教育及红色旅游标杆项目,力争以点带面,带动漳浦县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石榴山城烽火革命历史陈列馆 

石榴山城烽火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石榴镇山城村吴氏祠堂,是当时召开农民自卫队会议的地方,祠堂以主座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14年,县老促会牵头按原址原样启动重建。山城村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同时村里乡贤热心出资,经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总投资约为150万元。左侧厢房为展示馆,主要再现山城烽火革命史,同时与当地红色资源相配套,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爱乡教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苏区精神的生动平台。

山城村为革命老根据地,193112月,邓子恢受中共福建省委的委派、以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身份,化名为林医生,接任陶铸的职务来到漳浦后,着手创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在山城村燃起革命烽火。他指出:这个地方(指山城村,又叫小山城)地处南靖、平和、漳浦三县交界,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创建赤色游击区域的好地方。

 1932年初,邓子恢、王占春等,在这里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及农民自卫队,抗缴“飞机捐”苛捐杂税,受到反对派镇压。邓子恢、王占春等率领闽南红军游击队进驻山城,支持群众的抗捐斗争。19322月上旬,邓子恢、王占春、李金发、冯翼飞等率闽南红军游击队开进山城村。红军游击队以山城为中心发动农民搞抗捐、搞平粜,给周围各县很大的影响,提高了党和红军在农民中的威信。在抗缴“飞机捐”的斗争中,山城农民看到自己的力量,迸发出强烈的革命热情,在游击队帮助下,农民自卫队扩大到190多人。成立了山城赤卫队,龙岭村也成立有20多人的赤卫队,至1932年中央红军入漳前夕,山城赤卫队已有长短枪60多支,成为农民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

 20066月,漳浦县人民政府为山城峰火立碑。

 

 

 

(四)马坪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      

马坪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马坪中心校原为20世纪初马坪镇海外华侨陈照馨捐资所建,原名为马坪育才小学,为中西合璧式土木结构建筑物,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漳浦县地方党的组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同样是领导核心。漳浦县是闽南最早创立党组织的县份之一,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漳浦党组织摧不垮、打不散,是坚强的战斗集体。

19282月间,根据中共福建省临委的指示,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3月间,中共漳浦临时县委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员会。县委领导人由中共福建省临委指派。当时全县已有高边、马坪、大坑、张坑蓝、丹井、山南、象牙等7个中共基层党支部和佛昙、赤水2个临时基层党支部。另外还有待建党支部67处,全县总计有中共党员140人。中共漳浦县委在马坪育才小学正式成立后,马坪育才小学成为当时县委机关的办公场所,也是福建省早期农运中心的发源地之一。

 2020622日,旧址修缮提升项目竣工开馆。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展馆由“工农运动的兴起” “拉开福建农民武装反抗的帷幕” “中共漳浦县委的建立”三个展区组成,通过讲述大革命时期及其前后工农运动在漳浦的蓬勃兴起,展现中共漳浦县委的建立之历史必然。

 展示党史、党建文化、廉政文化、陈列室、图书室、德育室、农民讲习所、秘密会议室党风廉政教育室等,如今,旧址成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马坪中心校于20046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5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9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绥安马坑闽南红三团成立旧址陈列馆

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闽南红三团)成立旧址暨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2019321日,旧址重建奠基,2021119日,重建落成,开馆揭牌。建筑面积310平方米,重建、布馆及道路建设等投入200万元。

 展馆主要陈列展示闽南红三团创建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档案资料。全馆分为:前言、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在保卫闽南苏区中曲折发展、在坚持三年游击战中走向辉煌、在民族危亡中北上抗日共五个单元。记载了漳浦人民百年革命斗争史;记载了邓子恢、陶铸、聂荣臻、耿飚、曾志、方毅及红三团历任领导等一批革命家在漳浦苏区艰苦奋战的足迹;记载了靖和浦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吴庭坚、县委书记张太西等500多位漳浦英雄儿女的英雄事迹;记载了各处红色革命遗址。展示这里是红军的故乡,红三团在这块土地上成立、重组,发展壮大。漳浦老区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红色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19324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424日东路军总政委聂荣臻率红三军解放漳浦。根据毛泽东“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指示,在这期间,闽南游击队得到很大发展。至5月上旬,已由100多人迅速扩大到六七百人,编成5个大队。之后,游击队第一、二大队200多人在漳浦合编,成立红军临时独立大队。5月中旬,红军东路军从漳州、龙溪、海澄、漳浦、南靖、平和等地青年刚参加中央红军的人中,抽调600余人,与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合并,组建5个红军游击大队,先后开赴漳浦县城集中,由红三军拨出200多条枪,并派尹林平、张长水等20多名军事干部充实加强和进行短期正规化军事训练。几天后,在县城西郊新厝顶陈氏祠堂,由党代表邓子恢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冯翼飞、政委王占春、副团长尹林平、政治部主任谢小平。按中央红军建制,各连均建立党支部,并设立政委职务。由中心县委书记蔡协民兼任总指挥。红三团共800多人,编为5个连。连排干部大部分是红军分配来的。红三团成立后,先后在靖和浦中心县委、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巩固和发展了苏区和革命根据地。1937716日,发生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时任副团长卢胜率部分官兵突围,在漳浦清泉岩重组。此后这支铁军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功勋卓越。至今红三团的番号犹在。

 

 

 

(六)清泉岩红三团重整武装旧址陈列馆

  一、基本情况

清泉岩是红三团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里程碑。红三团在县城新厝顶成立,在大南坂清泉岩重组再竖战旗,这两地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景点和旅游圣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同胞团结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呼声进一步高涨。中共闽粤边特委与国民党闽南驻军合作抗日,谈判双方达成了政治协议。但是当近千名红三团指战员,于716日上午在漳浦县城体育场接受点编时,国民党顽固派却背信弃义,派重兵包围并强行缴械,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

当天,红三团的指战员被缴械后,由副团长卢胜和参谋长王胜带回驻营地孔庙。大家怒火填膺,卢胜和王胜碰头以后,让骨干们互相传话:“这次事件让人痛心,但绝不能灰心,要设法和顽固派斗争到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好这时三连事务长许志嗳来到他的面前,悄悄地塞给他一支小曲九枪。卢胜一阵惊喜,问他哪来的枪?许答,他上街买菜回来时,把小曲九放在干粮袋里,挂在墙上,用斗笠盖着,没有被搜缴去。卢胜说:“对!我们要重新拿起枪,和敌人战斗!”当下,卢胜和王胜、林长兴、陈高顺、欧育超、林少克等连排干部分别商议,要大家秘密联系,通知干部、战士准备突围,到漳浦溪南与下布找地方党组织,重建革命武装,并约定了突围的时间、路线和集中的地点等。

与此同时,地方党组织积极行动。当天中午,漳浦县城工委书记彭德清等人赶到下布,与朱曼平会合。下午紧急召开溪南、下布的党员开会,布置几十位党员分散前往县城,凡碰到红三团人员均带来下布集中。第二天,特委委员何浚也来到下布。

夜深了,临时营地孔庙渐渐寂静下来。卢胜和王胜拿着那支唯一的武器小曲九,带领着陈高顺、林少克等十多名骨干翻墙突围出来,从东门过鹿溪向溪南进发,随即由当地党员向导引领登上了清泉岩。壮士突围,初心依旧,斗志昂然,再图奋起!

卢胜等同志登上清泉岩,与从下布赶来的闽粤边特委巡视员朱曼平等战友见面了,众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有人说:“我们现在是赤手空拳呀!”朱曼平回答说:“不怕!有你们这样坚强战士,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样的敌人都可以战胜!”这时有人环顾四周,山上仅有一座古刹,考虑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睡怎办?朱曼平心领神会,指着山下的村庄,大手一挥,豪情满怀地说:“现在我们回家!”

“回家!”对于受到屈辱、不公平对待的人来说,是个多么亲切的呼唤。下布也称下楼,在县城以南约8公里,此前就是红三团的根据地。这里山高林密,面积约9平方公里,清泉岩隶属于这个村,清泉岩是下楼(下布)村的地理标志。此村有9个自然村社,全村人民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自己的子弟兵,这里确实是红军指战员温馨的家。

当时突围出来的人多是赤手空拳,有的只穿着内衣和短裤,到了下布村,郑家庭院内支起烈焰腾腾的炉灶,胡氏宗祠、蔡氏祖屋(梁鹿书院)腾出来作为驻扎活动的场所。有人嘘寒问暖,有人送来饭菜,有人拿来衣被……回家的感觉真好!

紧接着,连长符义山、排长王加福等干部赶来了;漳浦县委书记吴庭坚、溪南村党支部书记柯志达、红三团战士柯永麟、刘再兴及三连班长张志荣、副班长蔡和、战士陈两傍、陈金安(均为漳浦人)等以及其他按预定计划,分批突围出来的人员,依照秘密联络的办法,也从各个方向奔来了。下布村热闹非凡!

红三团在下楼驻扎期间,村里十位姑娘自动组织起来,非常活跃。她们站岗放哨,为红军煮饭洗碗做杂务,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歌曲,成为红军的好帮手,被称为十姐妹。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张招,被红军尊称为革命妈妈。红三团驻在村中,吃饭常在这个郑家院子里。45岁的张招像妈妈一样,认真张罗着子弟兵们的伙食,每天有几十人吃饭,十姐妹一些人前来帮忙,成为一个热闹的大家庭。

在下布胡氏宗祠内,何浚、朱曼平等特委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闽粤边特委,何浚担任代理书记,林路任组织部长,朱曼平任宣传部长,卢胜、王胜等为委员。一致认为,不论环境怎样恶劣,也要重建革命武装。部队集中以后,何浚前往南委汇报,由朱曼平代理特委书记。

突围出来的100多名指战员在下布集中开会,宣布新特委名单,对部队进行整编,仍称红三团。卢胜为团长(兼政委),王胜为参谋长,下编第一连,连长陈容,指导员欧育超,并建立了党支部。休整的时间为十天,此后重新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

红三团被强行缴械的当天,下楼村的逃亡地主、保长蔡溪海第一个跳出来,次日跑回下楼进行倒算逼租。却料不到正好撞到了枪口上,得到消息,卢胜当即派一连连长陈容带领一个班,手持当时唯一的武器小曲九赶到其家中,正遇蔡溪海身强力壮的儿子举起大砍刀进行抵抗,陈容手起枪落,击毙了这个暴徒,抓走蔡溪海,没收了他全部家产,这便是红三团重建后打出的第一枪!

一支枪当然不行。卢胜带着20多名战士到漳浦尪仔石山,用锄头在山洞里挖出原先部队埋在地下的七八支老式五排枪和短枪,吴庭坚把自己带的短枪也奉献出来。之后,红三团将部队分成五路,分赴乌山、大芹山、狮头山、梁山和漳州南乡等地筹集枪支,解决给养。特委和红三团领导人也分赴各地,深入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

浴火新生,顽强不屈。至19381月,红三团已发展到武装整齐的300多人队伍。被正式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雄纠纠地奔赴抗日前线!

二、特色作法

闽南独立第三团重整武装旧址陈列馆,位于大南坂清泉岩。

2022520日,重新布馆揭牌。场馆由80平方扩大为200平方米,布局分为序言、争取和谈-合作抗日、震惊全国-漳浦事件、重整武装-北上抗日、红色文化-薪火相传五大块,主要陈列内容19376月以来,国民党军157师以抗战为由,催促红三团开赴漳浦县城,并以集中训练并点名发饷为由,在漳浦县运动场强行收缴红军指战员的枪支,制造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1937716日深夜,被关押在县城孔庙的卢胜、王胜同志带领骨干和战士,分批突围,冲出来的100多位指战员于清泉岩重整武装,使扑不灭的火焰重燃,浴火重生的这段红色历史再续新篇。

展馆与红色景点相结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让更多人看得见、记得住。在清泉岩寺前方,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于19861015日立起“闽粤边区红军重建武装旧址”的石碑,又于2019年元月新建“红三团重组纪念亭”,并重写碑文,勒石铭记。并重修红军洞等景点,以清泉岩红军路、红军洞、红军亭、红军桥等项目建设推动红色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收集整理红色文物资料。挖掘整理下楼十姐妹、革命妈妈等红色故事,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做好重大历史事迹佐证材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三、宣传教育效果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清泉岩、了解这段历史、学习红色文化,我们在坚持阵地宣传的同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将展馆推向全县,取得了较好效果,不断有机关单位组织党建活动,通过参观听讲这段红色的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让一大批的党员群众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从中取奋斗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七)霞美虎崆岩革命教育基地

中央红军进漳创建闽南革命根据地,19325月,红三团在漳浦成立。1934年初,张长水团长率领红三团开辟新区,从梁山西北转向梁山东北部龙潭、后井,并向梁山东南进展,扩大党和红军在这一地区影响。

1935年春,闽粤边特委得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派吴庭坚到梁山负责开辟东部新区(霞美、杜浔、沙西)。1935年夏,梁山两侧乡村大部分建立农会和赤卫队,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6月初,靖和浦中心县委会议决定在梁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作团,吴庭坚任浦南工作团,吴庭坚任浦南工作团书记。同年六七月,张长水率队攻打杜浔一带地方反动民团,进一步巩固扩大根据地。此时人民抗日义勇军成立,第三大队在浦南、梁山周围活动。

 193610月,中共漳浦县委重新成立,吴庭坚任县委书记,兼任浦南区委书记。领导进行轰轰烈烈土地革命斗争。

 1938年夏,为巩固后方支援前线抗日,中共漳浦县委把工作重点转向霞美、杜浔一带活动。全县共4个区委,61个党支部500多名党员。

 1939年春,国民党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限共、反共”策略,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同年春,国民党顽固派采取军事上围剿、议论上诱骗方针,漳浦党组织遭到破坏。1939-1942,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顽固派“清剿”,在失去石榴、盘陀、梁山等大部分根据地后,县委机关先后从盘陀梁山到龙潭、后井再移到霞美巷内虎崆岩一带活动。

 虎崆岩位于漳浦霞美镇五社村大岩山,是曾经的漳浦县委机关驻地和革命先烈吴庭坚等殉难之处。1984年吴庭坚烈士殉难处被列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虎崆岩被定为福建省革命旧址。

2018年,霞美镇对虎崆岩进行修缮与建设。目前,虎崆岩已建展示馆1栋,面积约80平方米,用于展示漳州革命相关历史材料。2022年,霞美镇实施虎崆岩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山林风光为依托,规划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研学、石洞探险体验、登山观景、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把虎崆岩建设为融历史文化与山林景观于一体。

 2020年以来,每年前来参观瞻仰、观光旅游人数均在一万人次以上。  

 

    

 

(八)杜浔龙迹亭革命教育基地 

龙迹亭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杜浔镇过洋村,是靖和浦梁山龙潭根据地,是红三团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红三团第三任团长张长水即牺牲于此,也是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原县委书记吴庭坚和张太西等同志曾在龙迹亭领导革命武装抗战,并召开中共漳浦县委第一次会议。2000年被确立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春,根据特委指示,张长水团长率部突破敌人封锁,到外线作战,攻毁敌人炮垒与土楼近百个,基本肃清靖和浦一带的地方反动武装,开辟了梁山、后洞、大芹山和乌山新的游击根据地,为巩固和发展闽粤边游击区作出积极贡献。19366月,战斗中身负重伤,牺牲于漳浦梁山村。此后,时任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朱曼平,带领第三大队在漳浦梁山等地活动。较长一段时间部队经常在水涨田、碑内、后港、苦竹、刘坂、巷内、过边洋、龙潭、后井等地活动。不久,队伍发展到三百余人,地区扩大到霞美、杜浔一带。

 2018年,杜浔镇开始组织修缮龙迹亭红色教育基地,共两期工程:一期投入200万元修建红军广场、机关旧址纪念亭、吴庭坚纪念塑像小广场、过洋二十七烈士墙以及红军路;二期投入近300万元,建成长城景观、饮水思源亭和红军主题开放式展馆等,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过洋村二十七位烈士,是过洋村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他们都是过洋村村民,大部分姓洪。其中两名是妇女救国会成员、一名村农会成员。他们当中,参加革命最长的时间达到6年,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最小的一位才17岁,最大的一位,也只有31岁。

 194812月,时任津浦二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的洪椰子遭到国民党兵追杀,被过洋村凤过山自然村洪柔娘所救,留下的亲笔信。解放后,由于洪柔娘已故,洪椰子苦苦寻找救命恩人未果,几经周折,书信重现人间,洪椰子睹物思人、泣不成声。洪椰子后来担任龙溪地委书记、晋江地委书记、福建农委副主任等职务。20006月病故于漳州。

 这里有:吴公山红军洞,是红三团活动的大本营,洞内可容纳100人。洞内可储藏粮食,战士们在山洞周围开荒种植,自给自足,现旧址保留完好;大马额红军洞,是红三团汉及革命队伍的物资储备库,原址保留完好;战地医院红军洞(高坎山红军洞),位于高坎山半山腰,是红三团战士及游击队员急救疗伤及养病的地方,现原址保留完好。

 

 

 

 

 

 

(九)石榴红三军七师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红三军七师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漳浦石榴镇石榴村中,系建于清代晚期的许氏民居。坐东北朝西南,面积571平方米,左厢房阔五间,明间前廊的石灰墙面上,保留着墨书的红军标语:“创造铁的红军,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张贞残部。”这是原红三军七师师长陈伯钧所书,前些年他女儿前来参观时一见便确认是父亲笔迹。

193245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七师司令部驻扎于此,承担警戒国民党张贞残部及粤军可能由云霄、广东大埔向平和、漳浦进犯的重大任务。七师师长陈伯钧与政委李涛、参谋长耿飚等人遵照毛泽东指示,宣传党的宗旨,发动参军,筹措军晌物资,为创建靖和浦苏区、闽南红军打下坚实基础。

 在红七师的影响下,参加红军成了漳浦青年最强烈的愿望。许多青年踊跃报名,有的还瞒着家人跑出来参加红军,如石榴乡长林村的余水池、石榴村的许大老、南浦乡大坪村的徐金厚等青年,都是在地里干活时,放下锄头去报名当红军的。当时参加中央红军的还有长林村的余国界、余阿柔、余婴仔等人。一些外地来漳浦的青年也加入红军队伍,一时传为佳话。而更多的当地青年农民报名参军,则被分配在闽南红军游击队当战士。

 红七师将士在革命烈火中淬炼,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

 陈伯钧(1910.11.26-1974.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并参与组建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历任教育长、副院长、院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涛(1905.9.4-1970.12.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涛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耿飚(1909826-2000623日),曾任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中顾委常委。

 

 

 

(十)南浦红军楼旧址纪念馆

19324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邓子恢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闽南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策。19324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占领漳浦,根据毛泽东主席创建闽南苏区的决策,建立了以漳浦为中心的靖和浦苏区,原拟成立直属中央苏区指挥的特委,后改为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县委书记蔡协民(兼任红三团总指挥),县委委员曾志(兼任秘书长)、王占春(兼任红三团政委)、冯翼飞(兼任红三团团长)。机关驻地设在龙溪圩周围村庄南浦村南浦大厝。从此,南浦大厝被称为红军楼。

南浦大厝位于漳浦县南浦乡南浦村,其墙壁尚存中央红军和署名为闽南革命委员会警卫营等标语字迹。南浦大厝为百年土木建筑物,占地500平方米,曾作为南浦公社机关驻地,后为村委会办公场所,2015年,南浦乡政府进行革命遗址规划修缮。2018年由南浦乡政府在旧址布展,由“靖和浦红色区域的形成”、“毛泽东和靖和浦苏区”、“为保卫苏区浴血奋战” “历史不能忘记”四个展区组成,讲述龙溪圩、南浦厝作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的历史由来,展示南浦苏区人民与靖和浦苏区人民一道,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红旗不倒,为粉碎敌人“围剿”,保卫中央苏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2018年南浦红军楼纪念馆开馆仪式暨南浦乡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202012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结语

漳浦县委、县政府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已修复并建有陈列(纪念)馆,列为革命教育基地的,做到三个有,即有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一是按属地管理原则,项目所在地的镇村负责管理;二是有一支管理队伍,每个陈列(纪念)馆,都配备有讲解员、管理员;三是有管理经费,每年由县财政拨20万元,乡镇拨一点,村委会拨一点,作为管理人员、讲解员、保洁员等人员的补贴。

 

作者简介:

严利人  主任记者,特聘教授,《漳浦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执行主编   通讯处:福建漳浦县绥安镇中华路12    手机18006952793  ;陈结仲 漳州市农委原副主任,漳浦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