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1年

南平市老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1/11/29        来源:南平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南平市老区医疗卫生

 

 

南平市老促会  南平市老区办

 

南平市所辖十个县(市、区)均属省定革命老区重点县,其中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浦城还是中央苏区县。“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老区医疗卫生条件,解决老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201130号)精神,我们深入浦城、松溪、建瓯、延平四个县(市、区),通过“听、看、访、议”对进一步完善老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开展调研并与市卫生局领导进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明显改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至2010年底,全市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以及村卫生所建设项目,共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和省预算内投资1.792亿元,用于补助191个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此外,2009-2010年,省财政投入2372万元为全市102个乡镇卫生院装配基本诊疗设备,为34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为21所中心卫生院配置了远程医疗会诊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

(二)卫技队伍建设得到提升。近年来,全市对3610名乡村医生开展规范培训和916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专学历教育;对185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训;组织58名今年被我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招聘为正式人员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选派112名医师帮扶全市52所乡镇卫生院。建瓯市还实施“四个一批”即招聘一批执业医师;委托、定向培养一批本科生;招聘培养一批“专升本”毕业生;延聘、返聘一批退休医师的办法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此外,建瓯市还采取在总编制内由市财政拨款解决临聘卫技人员的工资。

(三)新农合制度得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在我市全面启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提前三年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确保到2010年新农合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2010年,全市参合人数达219.58万人,参合率达98.42%,比2005年提高了22%,年人均筹资水平从2005年的30元提高到2010年的150元,受益面从2005年的1.11%提高到2010年的23%。松溪县从2009年开始率先在花桥乡路桥村搞试点,探索在距离卫生院比较偏远、人口相对集中、集聚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并实行卫生院与中心点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截止今年8月,全县共投入资金116万元,已建成路桥、呈村、李墩、梅口、登山、溪后6个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辐射服务人口近3.5万人。今年228日,全省乡村医生协会组织的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现场会在松溪召开。728,松溪县扎实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还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乡村卫技人员严重匮乏。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任务日益繁重,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特别是妇产科、X线放射诊断、检验、儿科、公共卫生等专科,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尤为缺乏。如松溪县医院几年来没有招到一个本省的本科生,有的卫生院勉强到江西、湖南招收民办医专的毕业生,卫生院招聘全科医生更是无人问津。目前该县卫生院空编66人。浦城县19家基层医疗单位中有8家单位没有妇产科执业资格医师,8家单位没有X线放射诊断的执业资格医师、8家单位没有具有检验资格人员、5家单位没有儿科执业资格医师、4家单位没有公共卫生执业资格医师。延平区14个乡镇卫生院缺编87人,缺编数占编制数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不具备执业资格等因素,医疗隐患和医患矛盾让人担忧。

(二)乡村医生待遇无法保障。按照闽政文〔201014号文件精神,从人均1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提取一些资金,用于增加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对承担并经考核完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人均补助总额不低于4000元,实际上乡村医生的补助总额达不到这个标准,村医的经济待遇得不到保障。此外,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口增多,特别是在村卫生所看病还不能享受国家推行的药品零差率优惠,在村卫生所就近就医的人数减少,也给村医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导致一部分村医弃医从商或外出打工。浦城县288个建制村有46个村没有村医。松溪县103个建制村有10个村空白。

(三)药品零差率不能惠及广大村民。药品零差率要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就必须加强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信息管理系统,而目前村卫生所正面临着用房、设备、人才和网络费用等诸多问题。全市有1882个村卫生所,只有16个村卫生所实现药品零差率,其中老区村仅有12个。 

(四)资金配套落实困难。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项目建设,除中央、省下达的资金外,地方财政还需配套。特别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结束了靠药养医的时代,医院在基本建设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受地方财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

三、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老区医院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解决老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强村卫生所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村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因此要增加投入,开展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对边远山区和人口稀少的建制村,实行当地乡镇卫生院或周边村卫生所包干责任制,采取统一派驻、巡诊等方式,消除医疗卫生服务空白村,以满足当地农民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一致认为松溪县率先在花桥乡路桥村开展的在距离卫生院比较偏远、人口相对集中、集聚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实行卫生院与中心点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并在全市推广。该县已建成的6个中心点卫生所实行“七统一”(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指导、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财务核算、统一绩效考核、统一政策标准)的管理模式,还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再新建9个中心点,加上全县8所卫生院和1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低成本、可持续、能覆盖的乡村“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此外,该县合理利用原小学、粮库、营业所、村部等资产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的用房也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乡村医生是基层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缓解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专业执业医师不仅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还要具备本科学历才能准入,因此造成近几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严重缺编。建议:一是迅速通过各类培训、委培、在岗学历教育等来提高这部分卫技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卫技人员的经济待遇。象建瓯市那样,只要聘用人员在总编制范围内,其工资待遇均由县(市、区)财政预算内解决。三是增加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比例,提高完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医人均补助标准,以解决目前因医疗条件等原因造成村卫生所患者人数少,村医经济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问题。

(三)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让医疗改革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售率改革,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医疗改革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除了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建设外,还必须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把新农合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惠及到村,扩大新农合和药品零差率改革的覆盖面、受益面,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此外,根据我们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县、乡卫生垃圾已由南平绿洲公司定期负责集中处理,而村卫生所还是各自为战,这样必然带来卫生安全隐患,建议市、县(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应将乡村卫生所卫生垃圾的处理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地方处理,有钱处理,统一处理,不留后患。

 

 

 

 

 

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