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1年

南平市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日期:2011/11/11        来源:南平市老区办、老促会        点击数:

南平市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基本保证。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201130号)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大对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老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市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其中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浦城还是中央苏区县。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们按照市老促会的安排,深入浦城、松溪、建瓯、延平四个县(市、区),通过“听、看、访、议”对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情况及成效

我市从1998年开始抓乡镇供水,继而抓建制村供水。2004年开始省政府实施“六千”水利工程,各县(市、区)抓住机遇,把农村饮水建设摆上为民办实事的突出位置。2007年国家又出台了农村安全饮水国债项目,实施“整乡(村)推进”,解决乡镇、村(含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十年来,全市共建成乡镇供水工程23处,乡镇通水率100%;全市1630个建制村累计已安排建设1597个(占行政村的97.9%),投资39468.7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9443.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7803.73万元,直接受益人口146.9675万人。全市解决农村(自然村)饮水安全人口46.399万人。全市解决农村(自然村)饮水安全人口46.399万人。我市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全面解决13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农村学校1174.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我市有关饮水项目的建设将进入资金投入最多,项目盘子最大,社会动员最广泛的“黄金时期”。确保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为目标的重要民生工作,将摆在我市各级领导和城乡人民群众的面前。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老区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也将在这一伟大的民生工程中得到解决。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自来水是“大锅水”、“福利水”阶段,造成一些地方水费征收不足、不能做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一些村庄过去生活用水靠自己打井,现在因自来水要收费而宁愿饮用不合格的井水。 还有部分群众对安全饮水的认识不足,饮水影响健康的意识淡薄。如建瓯县川石乡花费20多万元建成供水站,可是附近的溪口村民未用乡镇的自来水,长期饮用自家开掘的污染严重,铁、锰等重金属超标的井水(其中很大部分由于地表水渗漏造成水质不合格)。此外,一些地方对安全饮用水管理不善,如建瓯龙村乡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饮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到位,致使水质达不到过滤要求。浦城仙阳镇炼村的水井机房没有大门,井口也没有加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二)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到2007年止,全省对农村饮水“村村通”工程建设告一段落,开始全面解决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虽然老区村按人均487.5元的75%的标准补助,但由于水源地远,农户居住分散,按省定的补助标准购买材料还不够,地方资金配套困难很大。如延平区塔前镇虎山老区村拨补29万元,该村还需自筹30多万元。又如邵武市很多地方找不到水源,打井的成本很高。松溪县祖墩乡严地村净水系统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净水能力弱化,管道老化,供水重新改建需投入30多万元。近年来由于工业园区建设、灾后重建、造福工程搬迁,在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安全饮水工程的项目资金严重不足。

(三)安全饮水存在隐患。由于水源涵养林保护不到位,水源地砍伐林木,农业开发、工业“三废”等造成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水质和供水量。另外,“造福工程”、中心村建设等使集中区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大,造成原选择的水源地无法保证群众长期稳定的饮用水需求。一些地方长期引江河水为饮水水源,其饮水的安全更存在隐患。2010年省上要求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38.5%,而我市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只有34.4%,被列入水质监测的5个县中只有1个县达标(还有5个县市未被列入水资监测)。松溪祖墩乡溪后村遇到的人饮与农田灌溉争水发生的矛盾也是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广泛宣传,增强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健康饮水意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树立饮水安全意识,让群众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的全过程中来。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制定饮用水突发事故预案和信息监测报送制度,为农村饮水安全高质量的建设和长效运行管理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立足长远,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成果,充分论证,找准水源,合理确定工程规模、供水范围和人口数量,在高标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以“集中为主,水质为先”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此外,在整体推进乡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居民饮用水问题。如延平区的城郊尤坑及附近的工厂,既不属建制村,也不是自然村,城里自来水又供给不到。延平城区居民长期引建溪和富屯溪河水为饮水水源,雨季洪水泛滥,水质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市政府在峡阳开辟的第二水源资金缺口较大,鉴于设区市已在武夷山新区投入饮用水工程建设,建议市区正在延平区建设的第二水源项目可由延平区老区项目规划申报,根据闽委〔201130号文件可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更多的支持,以加快解决资金缺口和工程的建设进度,让延平城区居民早日喝到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三)科学规划、保护水源。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发改委、环保、水利、国土、林业、卫生、建设和规划等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各负其责。通过论证和有效的法律程序确定人饮水的水源区。水源保护区内要设立明显标志,进行封闭管理。严格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发展工业、养殖业、开矿、开荒、堆废弃物及垃圾、排放污水及污染物。地方政府要制定水源涵养林管护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将其纳入生态林保护范围,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

(南平市老区办、南平市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