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创会会长王素华到南安市九都镇调研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
日期:2023/2/14  来源:泉州南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泉州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创会会长王素华
到南安市九都镇调研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
2月6日下午,泉州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创会会长王素华、泉州老年大学副校长林新民到南安市九都镇调研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老会长周荣林,九都镇党委书记洪建社,市老促会秘书长李辉辉,九都镇党委组织委员、秘书黄祯碰,九都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吴志强,市老促会和九都镇、美星村其他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王素华一行在九都镇政府座谈,调研了解南安市九都镇地下党组织革命斗争情况和红色文化遗存挖掘保护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九都镇是国民党安南永反共基地之一,1935年秋至1936年春,安南永地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中共金淘区委委员、团区委书记李刚转移到晋南活动,继承、恢复、发展泉州地区的革命事业,派员在国民党的反共基地码头、九都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有远谋地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建立抗战掩蔽据点。
1939年2月,泉州培元中学内迁九都,李刚指示陈孔雅利用九都实力人物陈荣统请他治病而成至交的关系,请陈荣统介绍张剑华、王云萍、林从儒往培元中学及其附小(鹏南小学)任教,以利开展九都的革命工作。他们赴任后即成立中共培元中学支部,林从儒兼任书记。
1939年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领导人许运伙、苏剑光先后到南安码头高山小学任教,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3月,许运火、苏剑光先后发展了李淑英、刘俊德等党员。10月间,成立中共高山支部,书记李淑英。
抗日战争时期,东溪是泉州通往永春的主要交通运输线,码头的诗口和九都的渡潭是东溪水路的重要码头。高山支部书记李淑英利用她的娘家是渡潭的有利条件,对她的母亲、弟弟、亲堂进行革命教育。1943年,与中共安南区特派员叶文霸共同介绍她的弟弟李火棍及船工李秋水、李金土等4人入党,成立中共渡潭支部。发展她的母亲黄於为接头户。从此,她的娘家成为闽中特委与泉州特派员侯如海联络的重要交通站。
为了执行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建立戴云山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闽中地委书记黄国璋率领闽中游击纵队于1947年6月23日到南安八都洋坪村,与高祖武、毛票率领的仙南永(八都山)游击队会师,并即通知在永春桂地与南安诗山、码头隐蔽待命的许集美率领的泉州游击队部分人员往八都会师。三支队伍会师后即进行整编,整编后成立戴云纵队直属支队。戴云纵队直属支队6月28日从八都转移到九都洛洋村。7月1日,支队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大会。为了扩大政治影响,让群众了解共产党,传播革命种子,邀请全村群众参加庆祝大会。这是抗日战争以后泉州地区首次公开庆祝党的生日。
座谈后,王素华一行现场调研美星村红色文化基地拟规划建设地点、彭口李氏家风家训馆。在彭口李氏家风家训馆,参观弘扬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图文,李金针、李秋水两位革命烈士事迹简介等图片资料,听取美星村介绍红色文化基地保护和建设规划情况。
最后,现场调研九都镇移民文化展示中心,参观山美水库建设历程、库区移民、九都乡村振兴建设等图文资料,观看九都库区移民纪录片《沧桑巨变山美库区》。
调研过程中,王素华一行对九都镇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移民文化底蕴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九都镇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遗存资源,将红色故事融入九都镇文化旅游大发展中,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与九都“美丽库区、康养胜地”特色旅游的紧密结合,实现九都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