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雕塑群揭牌
日期:2022/7/26  来源:泉州惠安县老促会  点击数:
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雕塑群揭牌
为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建设好“红色基因库”,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巩固发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7月25日上午,惠安县老促会与东桥镇党委、政府在东桥屿头山红色纪念公园联合举办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雕塑群揭牌仪式。
泉州市委原一级巡视员、市政法委原书记何锦龙,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庄晏成,泉州市原副市长、市老促会会长陈荣洲,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局原局长王素华,市老区办原主任、市老促会副秘书长王海水,市闽台缘原副馆长朱定波,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长李园春,惠安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郑明欣,县政府副县长陈剑虹,县委原正处级干部、县老促会会长林应欣,县政协副主席、老促会副会长陈照玉,县老促会驻会人员,县老干局、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史志办领导,东桥镇党政领导、东桥镇派出所人员,各相关老区村支部书记,老区工作联络员等近70人参加揭牌活动。
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后,县老促会会长林应欣致辞说:1930年9月18日,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挺进屿头村,19日凌晨,国民党反动武装1000多人,分三路进犯屿头山,红军指战员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攻下,毫不畏惧,勇猛迎击来犯之敌,表现了工农红军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团政委陈琨,营长曾赉弼壮烈牺牲,团长蓝飞鹤在转移途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惊心动魄的屿头山战斗,惊天地,泣鬼神,红军指战员功绩彪炳千秋,英名万古流芳!惠安暴动是福建省土地革命时期,继平和、永定暴动之后一次重要的农民武装暴动,惠安人民在暴动中创建乡村两级苏维埃政府,成为福建沿海县份第一个红色政权,意义深远,影响广泛,时过92年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为铭记不朽的历史,告慰烈士英魂,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老促会积极推动,镇、村精心实施,屿头山上的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碑园经过几轮的整修扩建,已形成一定规模,红色氛围浓厚。2020年,县政府决定在东桥镇屿头山建设屿头山红色纪念公园,县老促会积极推动,尽力而为,促成在公园内规划建设一个红色石刻雕塑群为主体的红色广场,与屿头山上的纪念碑园遥呼相应,使公园红色元素更多,更具有红色意义。县老促会向县委推荐,将该项目列入县委书记现场办公项目,解决了部分扶持资金,同时主动统筹35万元资金用于建设纪念亭。目前整体投资200多万元的纪念广场的雕塑群、纪念亭已竣工落成,它生动再现屿头山战斗红二团血与火的战斗事迹,颂扬着惠安暴动的精神,铭刻着惠安人民红旗不倒的斗争史绩。
泉州市老促会会长陈荣洲在讲话中表示: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英勇顽强的红二团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舍生取义。在这烈士鲜血染红的红土地上建设红色纪念公园,建设红色广场,红色纪念雕塑群,意义重大。这些纪念设施的建成,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瞻仰追思忠魂,重温峥嵘岁月,接受精神洗礼的场所,教育后代子孙将红色基因渗入血液、浸入心扉、注入灵魂,永远传承伟大红军精神,激发不渝意志,担起时代使命。近年来,惠安县老促会将红色纪念设施列为传承红色基因工作重点,并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提出“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影响”的工作思路,侧重建设较有长期性及较有意义的红色纪念设施,不断扩容“红色基因库”。同时积极主动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老区乡村振兴中,助力红色党建引领,助推红色文化振兴,助建红色旅游景点,整体成效显著。
随后泉州市、惠安县领导及老领导们逐一为纪念雕塑群的“红色浮雕墙”、“红军雕塑”、“红色文化柱”及纪念亭等红色设施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市、县老领导们意犹未尽,冒着酷暑,登上屿头山上参观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碑园,在新落成不久的惠安武装暴动纪念墙前留连忘返,深情抚摸浮雕人物形象,详细观看墙上如歌如泣的历史介绍,感慨万分的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纪念墙雕刻的历史同样深深刻在我们心中,永远不能忘怀。
精神之光需要传递,红色基因需要赓续。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是惠安县近代一起震古铄今,厚重激越的革命历史事件。先烈舍生取义,后人饮水思源,我们坚持不懈的保护革命遗址,建设纪念设施,就是要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是要从百年党史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奋进,创造新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