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红色闽东行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日期:2022/7/1        来源:泉州惠安县老促会        点击数:

编者按:

617日至19日,县老促会组织驻会人员及部分老区村代表前往闽东开展“走进闽东苏区、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现场参观学习活动。难忘下党行,感受到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三进下党乡,深情探访、念兹在兹的为人民情怀;体会到下党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乡村振兴成功经验。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到闽东革命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生命铸就的,是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的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助力老区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三位老区村代表根据所见所闻,切身感受,撰写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现推荐给各老区村领导及联络员。参观、学习、总结、提高是从事老区工作的一条基本方法,在纪念七·党的生日,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党史、老区革命历史,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争取开创老区村发展的新路子。

惠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22629日    

 

红色闽东行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一)

 

红色闽东行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山霞镇后洋村党支部书记陈梅红

617日至19日,参加县老促会组织的“走进闽东苏区、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所见所闻,感触颇多,体会深刻。

难忘下党行实在难忘

首站到达寿宁县下党乡“难忘下党”学习教育基地,“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习近平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三进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摆脱贫困,至今依然十分牵挂。在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多次深情回忆那段“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下党往事。这些都令我这农村基层干部非常感动、非常难忘。现场参观学习,增强了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增强责任感,更加坚定守初心、践使命的决心。

下党乡从一个“五无”(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特困乡发展成为今天的美丽乡村,展现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为我们老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

红色闽东行教育深刻

“闽东革命纪念馆”、柏柱洋“闽东苏区纪念馆”、“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闽东特委”旧址,霍童镇桃花溪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陈列馆”,九壮士牺牲的百丈涯,“蔡威事迹展陈馆”等等革命遗址、纪念设施里,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犹如置身其中,仿佛看到当年众多优秀的闽东儿女,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区先辈先烈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对党的忠诚,前赴后继,浴血奋斗,23年红旗不倒直至解放的壮丽情景。百丈涯九壮士无畏牺牲壮烈“跳崖”;无名英雄蔡威为党的通讯技侦事业,严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纪律,隐姓埋名,默默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等等这些英雄事迹深深撼动了我的心灵。此行确确实实是上了一堂可遇不可求的红色历史教育课,必然对我的思想认识,今后工作产生深刻的正面影响。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红色闽东之行,是一次灵魂洗礼之旅,现场参观学习感受,更加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作为新一代年轻的老区村党支部书记,我一定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牢记习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讲话精神及老区乡村振兴的要求,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作用,坚持红色党建引领,学习下党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动老区村振兴工作,为老区人民谋幸福。

(二)

 

红色闽东行之访闽东革命纪念馆有感

东岭镇湖埭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辛金春

很荣幸能参加县老促会组织的红色闽东之行,此行行程紧凑且受益甚多。从寿宁下党乡、福安柏柱洋、闽东革命纪念馆、宁德国共谈判旧址、蔡威事迹展陈馆、霍童古镇一路走下来,感受最深切的是参观闽东革命纪念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闽东革命纪念馆坐落于福建省福安市城北月屏山麓,是一座反映闽东地区革命史和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专题性纪念馆,是宁德市最大的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在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议下于1984年创建。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莅临开馆典礼。纪念馆占地12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819平方米,展厅的陈列为《红色闽东之光》。纪念馆珍藏文物500多件、历史图文资料1000多件。展示了从1840年到1949年英勇悲壮的闽东革命斗争史,再现了闽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创建了党在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全国八大根据地之一的闽东苏区的壮丽诗篇。此行追寻初心步伐,感受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闽东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激荡人心、极富教育意义,要努力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化为行动,为新时期的新发展注入力量。

一、坚持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

支撑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牺牲奉献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时至今天,总结和汲取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弘扬优良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其作为进行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动力保证,保持党员干部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勇于探索前行

人民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凭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坚持斗争,勇于探索,不断开拓新局面。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人无完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作为一个由众多人凝聚而成的政党也是如此。在发展和壮大的历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党的事业会遭遇挫折和低潮,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党从来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能客观正视存在的错误和不足,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错谬,从而能够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坚持大局意识,指导实际工作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凝成的闽东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铭记先烈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是最基本的和必不可少的,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是光铭记历史还不够,虽然今天不再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不必在白色恐怖中开展工作,但我们还必须要从历史经验中、从先烈们的革命事迹中汲取精神食粮和动力,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应学以致用,将红色精神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依法履行职责;其次,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要积极创新实践,着力激发工作活力,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最后,作为一名村书记,应该推进自身建设,勿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

 

(三)

 

走进红色闽东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惠安县老促会常务理事、东岭镇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羽祥

617日上午,在林会长的带领下,本人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一行,冒着霏霏细雨赴宁徳闽东革命苏区开展“走进闽东苏区、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参观学习教育活动。

在寿宁县下党乡,参观“难忘下党主题展览馆”,“滴水穿石”主题公园和廊桥—鸾峰桥。

下党乡是习总书记牵挂的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闽东特困乡,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建乡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跋山涉水三进下党乡,深入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模式,体现的正是总书记对于脱贫工作始终如一的关注重视和对于百姓生活的深深挂念。经过30年接续奋斗,2020年,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9元,是30年前的90多倍,全乡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下党乡如今已经摆脱贫困,实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华丽蜕变。下党乡的今昔变化表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只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更加美好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县老区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和党史再教育,我们来到闽东革命纪念馆和溪柄镇闽东苏区纪念馆参观学习。闽东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安市城北新华路2号,纪念馆于1984年动工,至1989年完工,主楼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3319平方米,收藏展品500多件,展品主要体现闽东人民反帝、反封建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溪柄镇闽东苏区纪念馆,位于福安市中南部溪柄镇,地处交溪、茜洋溪交汇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闽东特委委员、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烈士的故乡。同时溪柄镇柏柱洋还是全国十八块红色根据地之一,素有“闽东延安”之誉。

同时还参观了宁德国共合作谈判旧址和蔡威事迹展陈馆。宁德国共合作谈判旧址位于蕉城区福山街尾的天后宫,这里曾经进行了两次关于"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的谈判。民国26(1937)8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军政当局先后在霍童文昌阁,宁德城关的天后宫进行了3次和平谈判未成,后经特委不断努力以及在抗日高潮的形势下,双方于同年12月在福州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蔡威事迹展陈馆蔡威: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主管情报侦查工作,为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与技术侦查工作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毛主席评价称:“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1936922日,在长征胜利在即之时积劳成疾,蔡威因病逝世,年仅29岁。

闽东苏区的革命史迹、革命史馆,展示革命先辈先烈活生生英雄事迹,感慨万千。有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为了人民利益,追求共产党人的真理、信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与敌人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胜利,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看到了下党乡实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华丽蜕变;也看到了闽东苏区革命遗址纪念设施保护的非常到位,建设的很有特色,这些设计理念、平面布局、题材选择、作品原文的保护、用料的机巧、颜色搭配等,简单大方,值得我们在保护红色资源工作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这次参观学习增强了理想信念,提高认识,今后工作中必将更加用情、用心为老区建设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