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人物

老区振兴的“新人事迹”(二)

日期:2022/6/20        来源:三明宁化县老促会        点击数:

党建领航,做好文旅产业的“活名片”

四月的春风,清清爽爽。在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宗建正帮着80多岁的曹大爷在小罗溪的菜园子旁择菜。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村子里转上一圈,逛逛人才驿站,和巷子里的乡亲们打打招呼,这已经成了郭宗建的习惯。

20216月,福建省发改委经济技术协作处干部郭宗建走进上曹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他携着草帽、水杯、笔记本“三件宝”穿梭在村组之间,用“拉家常”的方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了解群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向往什么,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乡村现状。郭宗建平常爱戴一顶草帽,村民都亲切地称他“草帽书记”。

曹坊是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省级文保11处、县级文保16处,53处历史建筑物,“我想把曹坊的这些“宝物”用相机、笔记本记录下来,带回去给大家瞧瞧”,郭宗建说。2021年,曹坊镇在全县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郭宗建主动加入人才驿站,成为建言献策小组成员。

做好“党建+红色”、“党建+古色”,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下村挖掘“红色、古色、绿色”资源,想着法子给村子里谋发展。郭宗建积极组织红色提升计划服务团队,提出“开发红色伴手礼、提升红色古宅子、发展红色产业路”等思路,认为要引进一些企业,在激活红色基因价值的同时,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下曹村宝贵的优势特色资源。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这是郭宗建日思夜想的问题。

郭宗建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提出让党建精神“驻入”古村落”的思路,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上曹伊秉绶墓、曹氏家庙、曹氏宗祠、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地旧址与下曹村古建筑群、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宁化第一党支部旧址一风吹庙等串点成线,打造精品党建教育基地旅游路线。  “要因地制宜,留住原风貌焕发新生机。”对这些文物、古宅子今后的发展,郭宗建思路清晰。

在郭宗建的主导下,上曹村将党史教育学习从传统课堂搬到现实情景,实施党性教育“一条龙”服务,传播曹坊“红色历史”,下曹村合理保护与利用古建筑,以红色资源作为“煤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推进教、文、旅融合发展。吸引游客进曹坊开展红色研学、党史教育学习,推动农家乐、生态旅游、写生剧本多等红色文化项目的开发。2021年以来,上曹村先后接待游客2.9万人次,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草帽书记”这个称呼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一天,在人才驿站看到石牛村村民留言下单,“辣椒如何创产业增收”、“一村一品如何发展”?“如何延长辣椒产业链条,实现联农带富,辣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辣椒与党建怎样融合协作?”郭宗建陷入了沉思。

通过入户走访、居民夜谈、与本地人才赖富标经验交流等方式了解石牛村辣椒产业。

辣椒是石牛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快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石牛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王中王”辣椒合作社,以“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收购产品、统一烘烤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种植特色高产辣椒品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兴,首先要人才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利用闲时、闲地来种植辣椒,跨村联建村的第一产业是否可以种植辣椒一起联农带富?得出该结论,郭宗建一刻也没闲着,为破解农村人才短缺这一瓶颈,郭宗建想为曹坊做好“绿色”这篇文章出份力,利用乡土人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分别联系上曹、黄金进、坪上、根竹、南坑跨村联建村书记意向后,马不停蹄的与石牛村共同种植辣椒。

石牛村“以支部领航,产业富民”为理念,依托“王中王”辣椒合作社,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辣椒产业。与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销售协议,产品销往福州、武汉、成都、重庆、郑州、贵阳等地。目前,与上曹、黄金进、坪上、根竹、南坑等村联建种植辣椒1000余亩,市场销售广泛,户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

“辣椒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不仅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田地的空闲时间,短期内就能看到收益。”王中王合作社总经理赖运伙介绍道。

如今,曹坊的红色、古色原始风貌和古韵古风犹在,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辣椒日子红火了,村里生活也越来越方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古镇的“红古绿”焕发着新生机。(张冰倩)

                                      小薏米成了大产业

“每年清明过后,直至11月新米上市,是薏米销售市场的淡季,每天销售量还保持在400公斤以上…”近日,宁化县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内少了往昔的繁忙,理事长王佳文仍旧忙着打包发货,准备通过网店将薏米销往全国各地。

王佳文今年38岁,宁化县准士镇竹园村人。20036月,他毕业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电工技术专业后,辗转浙江、上海等地打工,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2013年底,得知宁化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薏米产品,薏米行情越来越好,王佳文决定返乡创业,做一名“田间薏米人”。

宁化是“中国薏米之乡”,每年种植薏米3万多亩,宁化薏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在王佳文的记忆中,从爷爷辈起,宁化就有种植薏米的传统,淮土薏米特别有糯性,特别好吃,但当地村民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通过实体店在周边市县销售,薏米市场并没有真正打开。201310月,王佳文成立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金糯薏米”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他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向社员统一供应薏米种子、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积极发展薏米产业,给村民种植薏米吃上定心丸。

准土镇竹园村距宁化县城20多公里,现有村民600多户,几乎家家户户种薏米。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现有基地2000多亩,薏米年产量40多万公斤,社员从当初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103户。村民王新生年过五旬,双目失明,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在王佳文的帮扶下,他的妻子廖旅秀每年种植薏米4亩,还经常进合作社基地务工,年收入3万多元,2019年如期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王恒良一家五口,每年种植薏米15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淮土薏米具有“小、碎、粉、糯、香”等特点,煮后香糯粘稠,细腻软滑,是薏米中的上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20151月,王佳文正式注册薏米商标“薏康”。2016年,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社”称号。2017年,“金糯薏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19年第十五届三明林博会上,金糯薏米被列入“绿色食品十珍”名单。

如何扩大薏米销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多年来,王佳文依托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不断宣传“薏康”品牌,寻找“金糯薏米”的代理商,批发兼零售,网上网下一起卖,每年稳定销售薏米4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达800万元。为了确保新鲜美味,他推出薏米真空包装,根据客户需求设置袋装的薏米量,还设置了精美的礼品盒装,方便网友购买后馈赠亲朋好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宁化县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王佳文被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授予“三明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依托公司和合作社,他把小薏米做成大产业,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薏米,共同致富,这种爱心与情怀值得点赞。”谈起会员王佳文,宁化县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张金炎赞赏有加。

(赖全平  张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