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老促会到诗山前山、红星老区村探寻革命遗址遗迹
日期:2022/5/16  来源:泉州南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探寻革命遗址遗迹
5月10日上午,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老会长周荣林带领驻会人员到诗山镇前山、红星老区村探寻地下革命斗争遗址遗迹。诗山镇人大主席李胜辉、武装部长苏加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黄志荣、司法所长吴自然及民政办主任林志强及前山、红星村主干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站,周荣林老会长一行来到前山村村委会,听取前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振军简要介绍该村村情及地下革命斗争历史。前山村位于诗山镇中北部,现有13个村民小组,人口4175人,党员80名。前山村报恩、顶周等自然村,地处偏僻。1931年,地下党干部翁成金、赵子明相继到该村传播革命种子,唤醒民众觉悟。村民杨简、杨安等最早参加秘密活动。1932年,成立村农民协会,余石玉任农会主席;组织抗租委员会及建立交通站,余奕庙、周鸟桃分别担任抗租委员和交通员;建立群众武装,有些群众还参加了红二支队游击队。1934年6、7月间,游击队队员杨地棍在参加安溪辽坑战斗中光荣牺牲。1934年12月,国民党军26旅派出重兵“清剿”报恩、顶周革命据点,实行白色恐怖的统治,革命干部有的转移隐蔽,有的渡洋谋生,还有不少人家破人亡,革命转入隐蔽斗争。
随后,周荣林老会长一行来到报恩自然村探寻革命遗址遗迹。大家察看了革命烈士杨地棍故居,当年地下党活动住所。周荣林与革命烈士杨地棍之孙杨铁树亲切交谈,在了解杨铁树家庭生活和困难情况后,周荣林要求诗山镇、村干部加强对烈士后代的关心帮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升困难烈士后代的生活水平。
第二站,周荣林老会长一行来到红星村村委会,在村部会议室听取了村委会副主任吕启贤作村情介绍。红星村(旧称:旧门)位于南安和永春交界处,二战时期,它是安南永老苏区的重要据点,也是中共诗山区委所在地,现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6100人,党员170名。1931年,吕荣远从安溪贞洋、南安山后传播进革命火种,积极筹备建立党的组织。1932年,中共诗山区委会在旧门湖南坪成立,吕荣远任书记。接着,该村成立中共钟山支部,有党员10多人,书记李孔荣。1933年,在党的领导下,旧门成立了农会,组织群众武装,举办农民夜校,设立秘密印刷所,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斗争,群众革命情绪非常高昂。从1934年起,他们开始镇压反革命。3月14日,处决了地霸吕良英,并列出吕的罪状,张贴布告。接着,配合红二支队枪杀反动分子黄庵、吴亚英等10人;派员潜入国民党保安第九团团长彭棠的岳父的戏台下散发传单;参与破坏泉永德公路的桥梁、电杆电线,打击敌人嚣张气焰。革命斗争的日益高涨引起敌人的惊恐。不久,反动派便进行反扑,分别于1934年4月、1934年10月、1935年6月对旧门乡实行三次血腥的“清乡”。红色区域面临严峻的反“围剿”斗争,农会主席吕云九在第一次反“围剿”中被害,区委吕振庵等7人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相继遇难。红星村的革命斗争虽遭受严重挫折,但红星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留青史。
随后,村党委副书记吕敦林带大家来到红星村湖南坪自然村,探寻革命遗址遗迹——中共诗山区委机关旧址、练兵场、烈士墓等。
在探寻过程中,周荣林认真听取了诗山镇、村负责同志的介绍,他说,诗山镇作为老区乡镇,有12个老区村,当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诗山籍革命烈士有53位,其中解放前牺牲的有34位;“五老”人员24人;有多处地下革命斗争遗址。希望镇村做好前山村、红星村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建议在革命遗址树碑铭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发挥其红色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