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撷英
日期:2022/4/12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
|||
虽是初冬天气,心头却暖意融融,天空也出奇地放晴。在闽东大地笔耕多年,福安穆阳镇在我的心中还显得陌生。如此近距离地亲近穆阳,认识穆阳,感觉还是人生第一遭。作为当年宁德地区四大古镇之一的穆阳镇,当其真实面目呈现于我们面前时,确实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创作的萌动。 认识穆阳,首先让我认识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穆阳名人,认识了穆阳中心小学,认识了穆阳中心小学前身同文初等小学堂的创办者缪锡龄,“接蜜桃”的嫁接人缪怀琛,认识了穆阳中心小学的女校长曹英庄,还认识了刘中藻、缪一凤,认识了热闹非凡的石马兜、落寞寂寥的银排巷…… 一 让我们先来说说缪锡龄先生吧。缪锡龄出生于1875年,生活于中国最动荡的时代。由于穆水这条黄金水道与外界的联系十分频繁,他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怀揣梦想,一心想着要振兴祖国,振兴家乡,振兴教育。21 岁那年,他募捐创办了“景贤义塾”,自己担任《论语》课程。1898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文教诏令便是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闻风而动率先成立。缪锡龄得知这一消息,以年轻人的冲劲,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创办的“景贤义塾”改名为“同文初等小学堂”(穆阳中心小学前身),自己亲任堂长。 光绪戊申年(1908年),福安知县言宝书视察四乡学堂至此,赞扬堂长缪锡龄“规模粗备,结构井然,其堂长为缪绅锡龄,一切鸠赀集腋,经营擘画皆出其手,一望而知其为热诚之士……”该学堂增设英语课程,造就了一批校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出国留学,成为硕士、博士。缪锡龄在自己的家庙还创办了古老行,专为读书人阅读、谈诗论道之所,是穆阳书报所的前身,后由其子缪怀琛接续。他还积极倡导创办穆阳邮信、引领宗亲开拓穆阳“印坪街”,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他的贡献在穆阳一直是有口皆碑。 二 穆阳中心小学至今已经有120 多年的历史,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去的硕士、博士达数百人。 在参观穆阳中心小学展览室时,闽东四大才女之一、穆小唯一的女校长曹英庄诗人的形象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仰视着,心里久久无法平静。简单朴素的文字介绍更令我们心生感动:“曹英庄,自幼聪颖擅长吟咏,13岁便开始写旧体诗,17岁时和黄文藻、刘慕兰一同考入福建省女子师范学校,成为福安第一批外出求学的女子,与书法家游寿,画家邱堤、潘玉珂誉为‘闽东四才女’。”1924年,年仅21岁的她创办福安县女子小学,开福安新式女子教育先河,先后担任福安女子小学和文英高等小学(即穆阳小学前身)校长。从教卅载,桃李满园。 诗人曹英庄关心国家命运,书写大量诗文。17岁时,挥笔写下了《首次赴省读书离家前的一夜作》:“孤灯漏尽暗还明,残照寒衾梦不成。忽听隔房阿母唤,今宵更动别离情。”诗里抒发的离情别绪,扣人心弦,不凡才气扑面而来。 抗日战争时期,曹英庄写下《灯下听儿辈唱救亡歌曲》:“寒宵诸子女,同唱救亡歌,疆土沦夷狄,复兴仗尔曹。”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她身羁教务家务,报国有心而力不足,故把救亡心愿寄托在儿辈身上。 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林友沧、张炯为领导的闽浙赣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在穆阳活动时,曹英庄的家就成了联络点。1983年80大寿时,曹英庄写下了三首《七绝》,其一:“八十蹉跎岁月更,躬逢盛世乐升平。逢聊将俚酬高谊,心与斯屏一样清。”2021年11月2日,福安市档案馆举行曹英庄个人珍贵档案捐赠仪式,曹英庄后裔捐赠了曹英庄个人创作或收集的老照片、手稿及珍藏的书籍、字画等一批珍贵档案,种类丰富、载体多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三 写到这,我们把笔触伸向缪锡龄之子缪怀琛。他是当时极少数能够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教育,有理想、有情怀的“缪氏好后代”。在穆阳老家,他努力兴学,奋力拓街,不遗余力种桃的事迹广为传颂,被乡里乡亲津津乐道。 先说说办学吧。他继承父志,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抗战时期,福建省教育厅在寿宁斜滩设立福安国民师范学校。由于地处偏僻,加上日寇封锁,物质十分短缺,学校难以为继,准备择地搬迁。缪怀琛闻风而动,力主搬迁穆阳。福建省教育厅被其诚心所动,至此省立师范办在了穆阳。抗战期间,自福州诸地沦陷之后,闽东北及浙南地区之学子麇集穆水河畔,穆阳成为福安西部的文化经济中心。 经济、文化这两驾马车,必须并驾齐驱,才能让穆阳有飞翔的力量。缪怀琛在族人的反对声中,把缪氏宗族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穆阳五门”之一的正北“皆春门”拆除,填平月爿池,修建楼房,创办书报所,吟诗论道,谈论古今,启迪民智,传播文明,活跃文化。也就是这个书报所,后来成了穆阳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参加每年一次的穆阳水蜜桃盛会,品尝着香甜多汁的穆阳水蜜桃,可千万别忘记了缪怀琛这样一位爱乡志士。1924年,缪怀琛自费前往比利时,进入欧洲最古老的鲁汶大学学习深造,获得政治社会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在地方,他钻研农业嫁接技术,将比利时水蜜桃与穆阳白蒲桃进行嫁接和培育实验,由此诞生了多汁味甜的“接蜜桃”,成为穆阳第一代水蜜桃。“接蜜桃”在方言中谐音“水蜜桃”,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看到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如今成为地标性特产。 上世纪30年代,缪怀琛先生致力于地方事业的发展,与乡贤携手创办桐子坪果树场,为葛南坂输送菁菁桃苗,葛南坂开始成为“穆阳水蜜桃”基地,真乃“陌上桃花开遍,红染溪山千枝”。 今天,我们走进穆阳,去触摸这座千年古镇,感受它的内敛、低调,感受它的古朴、纯粹,同时也感受它的阳光和自信。深深的巷道,写满了我们的凝望,斑驳的古墙,弥漫着我们的沉思。 还是以张炯先生在《穆阳赋》中的这一段文字来结束此文吧:“胜境如斯兮竞天功,穆阳古镇兮换新容。今昔对比兮心潮涌,祈愿新埠兮永青葱。登攀狮岩兮胸襟广,天高云淡兮八方同。神州大地兮如锦绣,此处永留兮客梦中。” (作者:阮兆菁 ) 福安市老促会 2022年4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