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21年

秀屿区老区乡村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日期:2022/2/18        来源:莆田市老促会        点击数:

秀屿区老区乡村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秀屿区老促会

202110月)

 

我区老区乡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坚持老区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区农村各项建设,加快推进老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老区乡村振兴。

一、老区的基本概况

秀屿区是省定革命老区县区,辖7个建制镇,共148个村(居),常住人口 73.7445万人,老区人口43.986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9.6%,辖区笏石镇、月塘镇、东峤镇、平海镇为革命老区镇,全区有81个老区村。

二、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成效

(一)围绕支持老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强化老区乡村振兴支撑

加强老区特色现代化农业建设,海洋渔业建设,支持老区发展农村电商,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推动老区创新发展。

1、支持老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贯彻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聚焦发展,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我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有老区村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6家。二是大力发展老区种植业。已在东庄镇石码村建立示范基地600亩、笏石镇西徐村、温东村示范基地700亩、月塘镇洋埭村示范基地400亩、东峤镇前沁村示范基地1000亩、平海东湖村、山后村示范基地600。三是重点扶持家畜和生猪畜牧业。我区加大对老区行政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81个老区村中共计创建3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打造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家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广楼房养殖技术,可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我区畜禽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同时区农业农村局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00万元在笏石镇温东村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生猪规模化场所改扩建,预计可增加生猪存栏1万头。同时以东峤镇为中心,创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013-2019年共投入1080万元,推进东峤镇生猪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打造了鸿达、亿生、以兴等省级龙头企业;创建了年存栏100万羽的肉鸡养殖基地;2020年区农业农村局下拨1500万元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建设,其中在老区村建设9个项目,通过中央结合模式的示范,畜禽养殖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以及能源化的沼液还田利用技术运用,实现养殖场粪污的“零排放、全消纳”,生态效益明显。

2、设施渔业、深海养殖平台、海洋牧场产业发展。2020年组织实施设施渔业项目17个。一是推进14个海上新型设施渔业项目(总投资6307.49万元),计划新建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56口,年可增加鱼类产量2000多吨;建设全塑胶养殖渔排3784口,年可养殖鲍鱼等品种1000多吨;新建1300亩三倍体牡蛎养殖基地,年可增加近万吨牡蛎。已完成新型塑胶浮球1万粒采购、建设6400平方米塑胶渔排和16口深水大网箱。二是建设3个陆上水产种业基地设施渔业项目,已完成2个,新建贝类育苗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正在建设1个鱼类循环水育苗场。

创建三倍体牡蛎(生蚝)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引进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在埭头镇筶杯岛海域投资建设1.5万亩“三倍体牡蛎(生蚝)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浮力设施全部使用塑胶浮球,已投放近万亩养殖面积;建设全省首创的南日北港风电养殖融合发展项目。以福建龙源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南日岛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为楔机,在风电区海域留足风机安全距离后,将8000亩已征用海域用于开发海水养殖项目。采取国企主导,全部采用新型环保养殖设施开发。项目分为区块(一)、区块(二)两个区块,开展为延绳式(筏架式)养殖,预计总投资9000万元,可实现年产量3.4万吨,年产值4800万元。项目的实施,既解决渔民群众失海再就业问题,也将助推南日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基地的建设。深海养殖平台:振华重工网箱和升降式网箱。振华重工网箱。2019年,引入深远海鲍鱼养殖装备振鲍2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设计年产优质鲍鱼12吨。振鲍22019215日在南日大小麦屿之间海域正式下水安装并观察测试。升降式网箱;20207月,由省水产研究所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建设的全国首座小型全潜式可升降刚性深水网箱在南日岛东岱码头及附近海域下水,目前已投放5000公斤真鲷和大黄鱼。海洋牧场:20181227日《莆田市南日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得农业农村部审定颁布,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有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放流工程和在线观测工程。人工鱼礁工程:实施地点为秀屿区南日西北海域,总投资达到4600万元,利用海域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工程在二个片区(第一片区小麦屿附近、面积2.09平方公里,第二片区横沙屿附近、面积5.15平方公里)。共设计JT01-JT06型六种钢筋混凝土礁体,投放礁体构件约7.39万空立方米,2012年以来共分1-7期建设,第七期人工鱼礁工程于20207月完工,202011月通过验收,至此人工鱼礁工程全部完成计划任务。增殖放流工程:2013年以来在南日岛人工鱼礁区及周边海域已组织五次鲍鱼、双线紫蛤、石斑鱼、黑鲷等品种开展底播增殖放流工作,共采购生物种苗382.8万单位,总投资140.5万元。20185月委托相关单位开展探测和效果评估。在线观测工程:按照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智能化、可视化建设规范要求,投资400万元,安装一套水文、水质、气象和二套水下视频在线监测系统,工程于20209月完工。

3、支持老区发展农村电商。深入开展基层扶贫领域督导。制定《秀屿区2020年度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领域督导方案》,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总体把握贫困村、贫困户村情民困,为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好基础2020622日至29日期间,领导带队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督导工作,走访全区7个镇,深入20余户贫困家庭,宣传讲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网店相关补助政策,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如何借力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脱贫。

农村淘宝突破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对接,农村淘宝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搭建区村两级服务网络,能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和“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大大改善我区农村电商的环境,极大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因淘宝平台战略规划调整,部分村淘升级从事天猫优品旗舰店,全区现有村级服务站26个。2018年至2020年,通过村淘门店累计订单数139.3万笔,交易金额为1.86亿元。

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疫情期间,为有效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全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20815日,我局联合文旅局、上塘珠宝城等部门在上塘老区村金福全共同举办“抖音电商带货直通车·莆田站”培训会,以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为主要方式,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直播带货的技巧,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结合省商务厅“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全闽乐购莆田行动”促消费启动仪式网络直播及“全闽乐购馆”线上促销,打响秀屿品牌,推动农产品上行。同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完善和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充分发挥电商人才优势,推动鲍鱼、紫菜、海带等海产品网上销售。积极应对疫情期间鲍鱼滞销困境,结合抖音、快手、淘宝等线上直播形式,利用网络引流作用,拓宽鲍鱼网络销售渠道,联合“渔人阿峰”等网红达人,充分发挥网红带动效应,提高鲍鱼线上销售量。

区长直播带动鲍鱼创收。受疫情影响,国内外餐饮业停摆,鲍鱼交易量下滑,南日岛上千吨鲍鱼滞销,我区启动“南日鲍鱼线上购物”活动、“南日风鲍产销助农”直播活动花式助农。202058日秀屿区长张伯松携商务部门领导与网红主播一道走进直播间推介南日鲍鱼,助力破解南日鲍鱼滞销困境。直播将近三个小时,共吸引108万观众围观,弹幕超23万条,截止20208日晚9点,当天全网销售生鲜鲍鱼3625公斤,鲍鱼罐头36000份。加上51日启动的南日鲍鱼线上购物节活动带货的35吨生鲜鲍鱼,总销售额达520多万元,带动了南日鲍鱼销量的提升,提振了养殖户的信心,切实推动了电商扶贫、战疫助农,助力特殊时期养殖户增收创收。

电商助力贫困户脱贫优势凸显。结合我区区情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走访电话相结合积极对接贫困户电子商务从业者,宣传相关扶持政策,了解经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2020年已为贫困户申请贫困户开设网店补助3500元。

4、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2018年以来积极向上级争取旅游特色村、旅游厕所、旅游扶贫及奖励等补助资金,用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2018-2020年全区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2座,其中,老区村占7个;2018年新增平海镇平海村为旅游特色村,平海镇平海村也是旅游扶贫重点村(已脱贫),2020年财政下拨67.11万元扶持平海村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推进A级景区等创建工作20191230日上塘老区村珠宝城景区完成2A级景区评定。广泛宣传推介,提升旅游品牌。丰富旅游宣传资料,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媒介做好旅游宣传工作。为宣传、推广我区“五彩秀屿”形象,唱响“滨海旅游、五彩秀屿”旅游口号,组织多家旅游经营单位前往厦门海峡旅游博览会宣传推介活动。2019“七夕上塘老区村银饰小镇缤纷季系列活动,还有银饰淘宝集采节、银饰文化展、电音啤酒嘉年华、相亲大会等系列活动相继举行,其中,2019“七夕上塘银饰小镇缤纷季活动系列之show.上塘我就是这么美的银抖音互动赛活动,抖音互动网上点击率超过1.8亿人次。进一步提升上塘银饰小镇上银尚天下品牌影响力,带动银饰线上销售;201996日,“莆田·上塘银饰小镇”号动车组冠名启动仪式在福州火车南站成功举行。作为我国银饰交易的第三大市场,小镇连续举办珠宝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银饰+文化+展示”等形式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展现上塘银饰文化、珠宝民俗风情和上塘银饰小镇建设发展成果。此次“上塘银饰小镇”与“中国高铁”强强联手,借助高铁动车组品牌营销方面的丰富经验,利用高铁大客流的特点,将上塘银饰品牌和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区,更广大的人群,让更多的人更进一步的了解上塘、认识上塘;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培育旅游新业态。2020年“5.19中国旅游日”,以“魅力秀屿,‘银’以为豪”为主题的网络直播活动在秀屿上塘珠宝城进行,带领广大市民和游客“云游”上塘银饰小镇近距离了解工艺大师的创作过程欣赏上万种造型精美、做工细腻的银饰品;819日至30日,在秀屿区上塘珠宝城举办“全闽乐购2020七夕上塘银饰小镇缤纷季系列活动,通过·上塘线上直播带货大赛、·上塘相亲大会、·上塘七夕夜跑节、“show·上塘抖音挑战赛、·上塘银饰珠宝集采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缤纷季活动,吸引赛参赛商家数超过300家,累计开展直播带货超千场,总交易额突破1.3亿元。革命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区现存革命遗址11处,分别是笏石破仓分粮旧址、珠江联络站旧址、东峤盐民学校旧址、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旧址、东坑联络站旧址、后张联络站旧址、莆田沿海游击队重建旧址、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吴承斌烈士墓、康国强烈士墓。2018年至2020年,我区持续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对全区已明确的11处革命遗址进行了认真普查,并将全区革命遗址普查上报汇编《福建省革命遗址通揽》一书。20216月我区出版《秀屿区老区革命发展史》,11处革命遗址名录列入书中。加大革命遗址的宣传力度。在秀屿新闻网开辟革命遗址展播专栏,系列宣传秀屿区革命遗址;同时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拍摄4期“秀屿红色记忆”主题党史短视频;在福建省党史地方志网、福建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秀屿红色资源,宣传全区红色资源。

近年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做好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驻地旧址—林氏宗祠、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吴承斌烈士墓、东峤盐民学校旧址—普应亭、珠江联络站旧址--珠江林氏民居等6处革命文物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南日岛烈士纪念碑修缮,2017-2020年投入220多万;推进平海天后宫消防工程建设,2020年财政下拨211万元推进平海天后宫消防工程建设。珠江联络站旧址修缮投入130多万;东峤盐民学校旧址—普应亭完成修缮及电路改造;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驻地旧址—林氏宗祠完成修缮及展示提升。

合理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利用南日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单位开辟为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推出红色教育旅游路线:中共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驻地旧址(林氏宗祠)----珠江联络站旧址(珠江林氏民居)---南日岛烈士纪念碑--九重山景区。对革命人物和事件的挖掘,以真实的历史感染人、打动人,做到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5、推动老区创新发展。2018年来,我区新增莆田汇龙海产有限公司等2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汇丰食品工业等5加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推荐秀屿区奋发青年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申报2019年市级众创空间;2018年注册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9年注册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8年来,我区福建电商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市创新创业比赛中共4次获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组团参加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九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征集并推出企业技术需求43项,对接项目330个,并成功推介华峰集团、永荣科技、基诺厚普等企业的相关项目参加莆田馆展出;推动设立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618协同创新院高端纺织分院,帮助申请分院建设运行经费共150万元。协助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四届福建省纺织项目技术对接会,完成项目现场签约,发表项目需求和成果,受到一致好评。在永福家居建材城建设“秀屿区青年创业园”,并与莆田学院、莆田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五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指导华峰公司撰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并推荐转报市发改委,争取2020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现增量零的突破。指导华峰公司申报2019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成功获批,大大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六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秀屿籍人才回归工程和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注重柔性引才,定期举办“秀屿智汇大讲堂”;成立“编制池”,专门用于招录一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组织申报“壶兰计划”项目,已受理上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省百人3人,省级ABC人才2人,省级工科类青年人才2人。

引进外脑搭建产学研平台。前沁老区村华峰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永荣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继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助力秀屿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产生良好效益;华峰省纺织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东禹省动物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发挥相关专门领域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作用,点对点帮助企业、行业科技项目落地发展;中节能(莆田)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已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联系,准备引进中国工程院人才,协同攻关餐厨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二)围绕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老区乡村振兴基础

1、办好老区学前教育,深入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不断优化老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为推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区优先安排老区学校申报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评估,位于平海镇平海村的平海中学、平海第一中心小学等47所学校,顺利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评估验收;老区村小学南日万峰小学、东峤珠川小学、笏石西徐小学、埭头第一中心小学、平海第一中心小学、平海中学等10学校积极创建“福建省教改示范项目校”,提升老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南日西高小学、平海清洋小学等22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通过市教育局评估,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将东峤上塘小学更名为“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为区直小学,同时,将东峤汀塘小学、东峤渚林小学分别作为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汀塘校区、渚林校区,隶属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统一管理,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办学模式,提升周边小学办学水平3个老区村小学月塘砺山小学、月塘东潘小学、东峤上塘小学加入市第二实小教育集团,联合开展联盟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及送教活动,进一步推进联盟校研训联动、资源共享。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进老区村笏石四新村、东峤珠川村、笏石岭美村、平海赤坡村4所幼儿园建设,总建筑面积14380平方米,总投资3160万元,目前2所幼儿园已竣工、2所幼儿园主体建设。扶持老区村幼儿园达标创建,平海山星小学附设园、区教师进修学校附一小附设园、笏石苏塘小学附设园、笏石温东小学附设园通过区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开展精准帮扶乡村小规模学校附设幼儿班工作。18所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帮扶24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附设幼儿园,以片区管理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机制。

抓好老区教师权益保障。一是加大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力度。为革命老区学校、海岛学校的校长及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老区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招聘新任教师。根据全区教师余缺情况,每年根据需求适当安排招聘人数,突出重点补充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中小学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在新任教师的安排上重点向革命老区学校、海岛学校倾斜。三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足额兑现教师工资和医报、社保、住房公积金、乡村教师补助等政策性福利待遇,兑现边远海岛学校教师津贴。对于愿意赴革命老区学校、海岛学校支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从全区增加发放的一个月绩效工资中列支,有效提升老区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性。四是岗位职数向老区学校、海岛学校倾斜。在分配专业技术岗位时,向老区学校、海岛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适当增加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改善老区学校办学条件。秀屿区教育局以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及农村初中校改善工程等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区革命老区村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全区81个老区村学校共投入资金2.44亿元,总建筑面积8.01万平方米,以及校门、围墙等其他附属配套设施等。积极投入资金购置老区学校学生用床、幼儿玩具、图书、学生课桌椅、计算机等设施设备,有效提高老区学校教育条件装备,实现老区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全覆盖。

2、实施老区健康保障工程。

推进医疗机构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秀屿区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项目主体已完工,现正进行内部装修;东庄镇卫生院搬迁工程已完成地下室建设;平海卫生院门诊扩建工程正在收尾阶段。

完善医共体试点建设20187月份出台《秀屿区推进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将笏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庄卫生院和区医院形成医共体,通过整合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经营管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减少病人外流,建立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管理,财、物相对集中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实现区域内医疗人才和医疗设备有序流动,配置科学合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201910月份出台《关于推进莆田盛兴医院与部分卫生院形成医联体工作的实施方案》,组建由莆田盛兴医院与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非紧密型医联体。

推进村所标准化建设工作2020年根据《秀屿区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实施意见》要求,全区所有规划设置一体化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其中共有82个革命老区行政村,除笏石镇刘厝村因整体搬迁,其余每村均已设置一所标准化村卫生所。

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区革命老区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2人,除34人因长期外出,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通知》规定,不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其余878人全部都签约到位。

认真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要求我局确定区医院、区精神防治院作为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治定点医院,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区医院为患者设置1万元的虚拟帐户,有效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工作要求。

加大医疗补助保障力度。针对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的难题,在全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基础上,再出台《莆田市精准扶贫医疗综合补助方案(试行)》和《莆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意外伤害及医疗补充保险方案》两项政策措施,为贫困对象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医疗综合补助政策是在福建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规定的13个病种基础上,扩大到30种,贫困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叠加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包括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由市精准扶贫医疗补助资金予以95%补助,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医疗补充保险方案从2018年起至2020年底,每年免费为贫困人员购买意外(含意外死亡)伤害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住院补贴医疗保险和附加疾病(自然)身故等3种保险,贫困对象自然死亡可一次性领取补助1万元、意外死亡可一次性领取补助5万元、意外伤害住院可每天补助护理费80元(封顶180天)。

3、推动老区村养老服务发展,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深化老区关爱行动。

推动老区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快老区村农村幸福院建设。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原则,按照“有固定场地、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人员队伍、有管理制度、有筹资渠道”的“六有”内容,至2020年全区建有农村幸福院95所,其中老区村建有农村幸福院52所,2018-2020年老区村建有农村幸福院27所(省级8所,市级19所),省级每个项目补助资金17万元,市级每个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为了支持老区村农村幸福院建设,2019年起新建的老区村幸福院在原有项目补助的基础上每个项目再补助5万元。实现老区村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到2020年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专业助老养老服务组织为“6+1”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线上基础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服务。我区于2017年引入“银龄e家•颐养秀屿”福建青鸟三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接我区5个社区7类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月47元(线上20元,线下27元),服务老人约650人,其中3个老区社区服务老人约450人;于2019年引入上海夕悦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接我区除5个社区外的其余村(居)7类老人居家养老服务,2019年每人每月20元,2020年每人每月30元,服务老人约14500人,其中老区村服务老人约7300人,实现了我区老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2个项目落地秀屿区以来开展平稳,老人反馈情况良好。盘活老区镇敬老院,实现转型升级。区社会福利中心(笏石镇敬老院)和东峤镇敬老院2所老区镇级敬老院,由区民政局于20208月通过捆绑打包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实现公建民营,中标单位: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平海镇敬老院(老区镇敬老院)于20204月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捆绑打包公建民营,中标单位: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利中心于20213月已完成改造正式投入运营。其余敬老院分批次完成改造,计划年内投入运营。落实老区村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为切实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工作要求,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根据所制定的方案,要求各镇每季度开展一次农村留守老年人排查摸底,截至2020年底,共排查上报177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其中老区村留守老人约90名。并将信息录入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村级干部定期探访,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

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我区现有健在革命“五老”人员10人,80岁以上革命“五老”遗偶32人。2018-2020年我区持续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在革命“五老”人员生活补助金从2018年每人每月1130元增长至2021年每人每月2080元,高于省定标准和市定标准。革命“五老”人员医疗门诊费从2018年每人每年980元增长至2019年每人每年1980元,高于省定标准和市定标准。80岁以上革命“五老”遗偶定期生活补助同步增长,从2018年每人每月450元增长至2021年每人每月760元生活补助金。

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截止20216月,老区村纳入低保的有6624人,纳入特困的有224人,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2020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115人纳入低保,其中老区对象91人;对老区低保贫困户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并已达到退保条件的,给予12个月延保渐退期,待其稳定脱贫后再予退出低保。2020年以来共有564人老区对象因此受益。

截止20216月,城乡低保人数为115662019年底增加1960人,低保人数增长率为20.4%,城乡低保覆盖率为1.57%1-6月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469211509人)发放救助资金3347.87万元;为城市低保对象(4157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9.78万元。截止20216月,为辖区439名特困对象发放救助供养金515.37万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人数比201912月净增57人,达135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81.3%2019年全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金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提高后集中供养对象全自理为1403/月,半护理为2788/月,全护理为4048/月,为相应分散供养标准的120%200%250%

深化老区关爱行动。 依托(莆秀政〔2017120号)《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秀屿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莆秀政办网传〔2021)11号),成立秀屿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关爱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有效监护。截止目前,我区已排查造册18名孤儿、26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每人每月1400元的生活补助。我区于20204月份引进专业社工机构,用于常态化开展老区村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等各类节日,借助媒体平台,不断加强正面引导,将“关爱老区农村困境、留守儿童”行动的声音不断扩大、视线不断延伸,激发全社会对老区村困境、留守儿童群体的重视,带动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助困境、留守儿童的大军中

(三)围绕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老区乡村振兴环境

1加强老区普通国省道连接和覆盖。我区综合统筹乡镇、农村之间公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的线网布局和运力投放,实现镇镇通公交。2020年我区顺利完成了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目前,区内及经过辖区的公交线路达40条、公交车辆近300辆,81个老区村通客车,实现全区所有老区村100%通客车;对我区老区村道路进行全面排查,解决道路安全隐患约4.5公里,在事故多发路段、视距不良、平面交叉口、急弯、高填方等地段设置交通标志;在路侧有深谷、高边坡等险要路段加设波形护栏护栏;在沿线村庄、平面交叉路段加设减速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安全出行需求。

2、持续推进老区水利等设施建设。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推进及落实情况: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项目包含土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土海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及连通工程(二期)、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莆田市秀屿区土海与笏石溪连通工程(坝边河标段)、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四个子项目,项目涉及流域生态治理、农业观光采摘、再生水回用、安全水系构建等多方面内容,工程总投资约13.3亿元。

截止2020年底,1、土海水系综合整治:部分完成一期景观提升及笏石溪景观提升项目,基本完成夜景工程施工,笏石溪景观提升工程施工完成栏杆基础开挖2150m³、栏杆混凝土基础536.8m³、铸造石仿木栏杆1698m;笏石溪前置库护岸工程已开始仿木桩施工,完成仿木桩总量25%,笏石溪前置库清淤完成约35%,顶社河清淤完成约40%;顶社河前置库已启动清淤、生态浮岛等内容,正进行水生植物种植;干化场地已开始动工建设,淤泥脱水固化完成3万方;顶社河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迁正在开展拆迁丈量工作。2、土海周边水系及联通工程,目前已完成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生态提升工程部分的施工图设计,正在推进永久征地及临时征地工作。3、秀屿河道二期工程,目前魏厝溪已完成第一标段的整治任务(整治长度1070m),白山溪东沁沟干流下游左侧挡墙已基本完成施工,已完成魏厝溪、白山溪、溪顶溪、后郑溪、篁山溪、东峤河、东红溪、港星溪的施工图设计,其他标段按序推进施工图设计。4、坝边河改线工程:已完成批复及施工图,同步完成了下游段的清淤工作(6000方)。已完成投资15000万元.

东峤镇上塘特色小镇水系整治工程位于上塘银饰小镇境内,实施笏埭路上塘沟1638m1#连通沟1163m2#连通沟517m、霞屿溪及支流2739m,整治长度6057m,建设单位为上塘银饰小镇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包括疏浚、护岸、绿化提升等工程措施,工程中标价为1232.7257万元。 进展情况:上塘沟、2#连通沟、霞屿溪及支流都已完成整治,1#连通沟完成600m护岸,共完成总工程量的90%。下一步工作计划: 推进工程施工扫尾,争取早日完工验收。

秀屿区海堤应急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已完成平海镇上林海堤强化加固0.612KM,完成投资566.2998万元。

3、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局持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自来水入户工作,按照每户1000元的通水立户标准由区政府出资免费为贫困户立户通水。截止目前已为未通自来水的老区41户贫困户全部通上自来水,其中原有山香老区村高海拔村共7户贫困户未通自来水,水利局加大攻坚力度,也于2019118日完成管道铺设并通水入户。

20203月,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建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和整改工作的统一部署,水利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和整改工作,采取分管领导包镇、干部包村的方式,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对贫困户逐一入户排查复核。经排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接入自来水,由规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

秀屿供电服务中心20182020年度持续加强项目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老区供电和电网防灾抗灾能力。2018年共下达各类项目共263个,合计资金7256.33万,新建及改造10KV配电线路32.25公里,0.4KV配电线路81.46公里;增设配变72台,新增配变容量27200KVA,改造配变38台,净增容量7200kVA2019年共下达各类项目共349个(含配改、大修、租赁等),合计资金12983.36万,新建及改造10KV配电线路64.46公里,0.4KV配电线路151.46公里;增设配变140台,新增配变容量55600KVA,改造配变64台,净增容量6480KVA2020年共下达各类项目共319个(含配改、大修、租赁等),合计资金12182.87万,新建及改造10KV配电线路83.46公里,0.4KV配电线路246.49公里;增设配变145台,新增配变容量55000KVA,改造配变46台,净增容量9080KVA。工程项目包含线路防风改造、小线径改造、绝缘化改造、台区过重载、低电压改造等,为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提供坚强保障,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人”的问题突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农村老龄化形式严峻。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 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落后村,其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 “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农村“两委”班子目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缺乏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目前村干部收入较低,普遍在10003000/月,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此外,村干部政治和荣誉方面的待遇少,缺乏激励机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做村干部,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

四、工作建议

(一)以基层党组织和领头人为抓手,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1) 提高基层组织能力。建议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深入推进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 “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2)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考虑乡村致富带头人合理的政治待遇需求,发挥好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农村发展“领头羊”的作用,打造稳定一支政治过硬、年富力强、扎根基层、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队伍。(3) 培养和引进人才。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培育成新型农民。政府部门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在农闲季节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门培训。鼓励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出台技术人员离岗或在岗返乡创业、工商业者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的鼓励扶持政策。

(二)以巩固脱贫成果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能力(1)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的根本还是在于扶志和扶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户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安全住房建设为抓手,因人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2)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扶贫能力。村集体经济强的村,贫困问题相对较少,村集体组织的强大能够弥补贫困户个人能力的不足。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旅游业,建立合作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三)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互通的承接平台。加快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 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现代农业、特色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小镇;以小城镇为中心加强村庄规划,引导适当集中居住, 制定农村遗弃房屋处置政策,带动农民就近城镇化。(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区级行政区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