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红色古村新气象
日期:2022/1/20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红色古村新气象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720多年悠久历史的南岩古村,跨年的脚步是坚实、坚定和与时俱进的。进入2022年后的这十多天里,自己正好在南岩老家度过,有机会见证、参与、经历了,新年以来,连续几场旨在弘扬与传承古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活动。从这些文化盛宴中,感知到了,如今我的老家南岩古村,生机勃勃,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出乡村振兴新气象,文化复兴好时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可喜可贺!
跨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南岩古村,灯火璀璨,一派喜气洋洋。村里村外,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了,福安城区许多人闻讯赶来了,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省住建厅原一级巡视员王胜熙,以及潭头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们,专程赶来参加古村的跨年夜活动。大家聚集在古村前的广场上,点燃膏火,载歌载舞;烤起全羊,把酒言欢;共叙佳话,畅想未来。热烈欢快的气氛,迎接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2022年1月2日,研究闽王文化和福建红色文化,有诸多建树的省博物馆副研究员丁清华女士,偕同冰心文学馆副研究员邱伟坛先生,踏着新年的脚步,风尘仆仆,从省城福州赶到南岩。这是两位老师第二次走进南岩这云上小山村,与他们同行来到南岩村的还有闽东纪念馆馆长雷志华。三位专家为“八闽人祖”的闽王文化,拟在南岩古村设立展示室布展,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南岩古村的红色文化,而寻踪问迹。专家们还分别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为南岩古村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助上一臂之力。南岩村王氏族人始祖王少招公,系闽王王审知第九世孙,其于元朝大德元年(1295),从上白石佳浆村迁居而来。建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有古文化又有红色文化,是“二三革命”(1934年)时期,闽东苏区上中区苏维埃区委和区政府所在地。距离南岩村三四公里左右的粗山游岭头山上,至今依然保留着一条宽约两米,深一米五,有几百米长的战壕。这条战壕是当年我党领导的革命红色武装,为阻击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围剿进攻,在粗山险要处构筑而成。2018年福安市人民政府,已将南岩粗山战壕列入“福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与革命遗址”加以保护。
为呼应丁清华、邱伟潭、雷志华三位老师的拳拳之心,已近耄耋之年的南岩志愿者协会组织发起人之一、南岩村原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干部王章添乡贤,新年伊始便带领村里的志愿者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寻访与拜谒“福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与革命遗址”——南岩粗山战壕。收集资料信息,为配合专家挖掘与梳理古村红色文化脉络,尽微薄之力。践行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使命!
新年后的短短十几天里,对民间信俗文化颇有研究的福安知名学者,福安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原文化局长余挺先生,相隔不到一个星期内,两次探访南岩灵泽懿德仙宫,为传承了千百年之久的“侯缪二仙”信俗文化申报“非遗”而尽心尽力。“侯缪二仙”原为姑嫂二人,两人情同手足,和睦相处,怜人疾苦,治病救人,其善行美德,人人称颂。宋徽宗大观二年,侯嫂缪姑事迹传到朝廷,宋徽宗闻知,甚是感动,便敕封侯嫂缪姑为“灵泽懿德二仙”。至明朝万历年间,南岩王氏族先祖,赴浙江英窦山迎回二仙塑像,安座“天台胜境”,此后,这里便成为“侯缪二仙”托迹之所,世世代代为南岩村和周边三十六境的信众所崇拜和敬仰。现今,南岩灵泽懿德仙宫已成“侯缪二仙”的主殿,已然是一处民间信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深得周边几十个村庄信众的信奉与认可。南岩古村珍藏一本清乾隆年间鎏金族谱,十分精致珍贵。族谱里详细记载了南岩仙宫“侯缪二仙”的典籍,这是南岩王氏族人弥足珍贵的祖传文化遗产。弘扬“侯嫂缪姑二仙”信俗文化,这与中华民族一贯秉承真诚善良的人生观,一脉相承。也契合民间对和谐社会,乐善好施的一种价值追求,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2020年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为南岩灵泽懿德仙宫授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根据有关部门的提议,目前,南岩灵泽懿德仙宫“侯缪二仙”信俗文化申报“非遗”工作,在热心专家的指导下,正紧锣密鼓推进中。这对于南岩古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定会起推动作用。
2022年1月12日,南岩村还迎来了“e眼看宁德——主流新媒体打卡小康新生活”短视频采风活动的省外多家主流媒体。粉丝量接近五千万,网络影响力很大的四川电视台《四川观察》栏目记者,来到南岩古村采访后,深有感触的说:这个小山村真的非常非常漂亮,底蕴深厚,文化传承与村落保护都做的很到位。
新年这些天里,南岩村喜上加喜。2022年1月14日与柘荣县靴岭尾村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举行。南岩与靴岭尾村,地缘相近、习俗相通、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两村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的亮点。共同特点:两村都是乡村振兴示范村、文创+旅游村、美丽乡村、当地网红明星村。不同亮点:南岩是中国传统村落,有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有红色文化遗存与革命遗址,古文化+红文化+研学文化+本草手工皂,是村里的响亮名片。靴岭尾村是柘荣县民间传统技艺剪纸艺术第一村,文创产品注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做的风生水起。虽然两村的结缘“联姻”,是一次偶然机会促成,纯属“一见钟情”式的“自由恋爱”,但都得到了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福安市潭头镇党委书记王惠生,柘荣县城郊乡党委书记袁宗昂,也都赶来参加签约仪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充分肯定这种合作模式。南岩村的全员参与经济联合社,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与靴岭尾村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在外乡贤投资入股各专业合作社的做法,高度契合,路径相似,模式互补,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激活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奔小康,振兴乡村的有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南岩和靴岭尾两村,在建设发展上,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上,在打造美丽乡村上,共同秉持“古朴+现代”、“艺术+功能”、“文创+研学”、“休闲+旅游”、“产业+平台”、“组织+人才”的做法与思路,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王胜熙,福安市乡村振兴局领导,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王胜熙副会长总结发言时指出,年末岁首,辞旧迎新之际,两村结对签约,开启新的篇章。王副会长重点强调,从南岩和靴岭尾村的发展道路看,可以得出一条经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需要重视发挥妇女联合会、志愿者协会、民间宗教信仰和宗祠理事会,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他希望闽东山区的这两个村,携手并进,开创未来,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示范村而努力前行。
新一年开启的时候,南岩古村文化传承好戏连连,捷报频传。想必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将迎来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美好春天。(作者:王雁枝)
福安市老区建设促会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