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福安老区构筑城市新名片 打造“五福新城”

日期:2021/12/31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福安老区构筑城市新名片 打造五福新城

福安,在《辞典》修订版中,意为“幸福安康”,美好寓意,历经百年。这是一座厚积薄发的城市,有湾坞半岛为证。落地生花的不锈钢产业群集,迎风飞扬的数字经济,让富春溪两岸成为黄金之弧,百年来无限贴近母亲河活力的源头,让福安活力四射。如今,福安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十,更是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等荣誉。

近年来,为继续推动福安经济健康发展,福安市着力补齐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托幼、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弱项,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宁德“五个城”建设方向,朝着以“产业高度融合的富强福安、乡村百花齐放的振兴福安、交通四通八达的便捷福安、山海和谐交融的绿色福安、社会宜业宜居的智慧福安”为内容的“五福福安”目标,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安篇章。

串珠成链,融合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福安广大干群“寻医问药”,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厚植“金娃娃”成长的沃土,先后引进青拓集团、正威电子等“颜值高”“成色好”的“金娃娃”项目。并采取组建服务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双联机制”等“保姆式”服务措施,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产业链持续延伸,集群不断壮大,为福安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83月,青拓集团落子湾坞以来,上百家产业链企业抱团聚集,实现了从上游原材料冶炼到下游不锈钢加工贸易全链贯通,开启改写全球不锈钢产业格局的宏伟征程

为抱上更多“金娃娃”,助推“后千亿”发展,福安市再引进正威宁德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城项目,致力于打造国际样板工程。2020年年底,正威国际集团在甘棠镇上塘产业园投资的一期10万吨精密铜线项目正式投产,凭借优质高效的服务,短时间内投入生产,让人们见证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令人钦佩的“宁德速度”。

福安紧承宁德市“万亿工业计划”,“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独特的“2+4+N”现代工业体系,围绕不锈钢生产、制品加工、镍铁大宗原料和不锈钢产品集散交易等领域,提升全产业链条质效,加快高端产品研发应用,创建国家级不锈钢产业“五大中心”,力争到2025年,实现不锈钢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再造一个千亿产值的目标。

山海交融,奏响绿色生态交响曲

“千亿工业”不仅富了福安人的“钱袋子”,也赋了福安人以远见。近年来,福安市致力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之中,形成“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产品供给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一方沃土。

 

为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高标准生态环境的目标,福安打响“治水”之战,全面推行河长制,流域水质成为考核指标的重头戏。目前,穆阳溪打造出了全省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样板工程,再现“绿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户翠为屏”的景观。衔接虎头村的“桃花源”与“中国最美葡萄沟”溪塔村的9公里步行道,成为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村村民通过“生态﹢旅游”模式,实现人均增收过万的“小目标”。20203月,继穆阳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之后,福安市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涉及流域总长约13公里,建设4个生态亲水工程,建成之后将有效改善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总体目标。

如今的福安,山清水秀、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69.2%,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均大大超出省定指标,2019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6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140多个宁德市级生态村。

茶旅融合,助推特色农业“走出深闺”

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有着上千年的种茶、制茶、贩茶、品茶历史,无论是18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坦洋工夫红茶,还是原料取自野生菜茶的后起之秀“古道野枞”,都以其山野的芬芳和自然的清香,无声地撩拨着爱茶之人的味蕾。

近年来,福安茶产业重塑“坦洋工夫”金名片,把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认真实施“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的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新局面,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村”,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同时,福安还将围绕着“一谷两溪三园四区”的空间布局,构建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商贸、物流、文创、茶旅于一体的茶产业体系,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坦洋工夫智慧茶谷。据悉,福安市将力争到2025 年,全市毛茶产量突破 3 万吨,综合产值达 150 亿元, 建成 25 个标准化基地、4.2 万亩无公害茶园、5 个茶庄园,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从而打造茶业强市。

互通互联,跑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路通了,福安“朋友圈”越扩越大;路通了,经济发展更有活力。近年来,福安市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升级,域内互通、域外互联、便捷通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摆脱了“闽东老少边,公路绕山边。铁路沾点边,坐车一路颠”的尴尬困境。

近五年来,福安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提档升级。新建成的宁上高速公路穿过西部,与穿过北部区域的溧宁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复线在城区相遇,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165.4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146.7公里,互通枢纽增至13个,初步形成“公铁港”三位一体的通江达海交通体系。此外,福安市围绕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先后改建的多条农村公路、县道,逐步形成“行车舒适、道路洁美、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网络,且特别成立北部片区建设指挥部,大力推进北部片区交通补短板项目,积极打造“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路。

今年7月,宁德市“双百”攻坚项目——福安栖云桥的工程量完成情况令人欣喜,大桥钢塔节段采用国际首创的‘智能控制液压自升降钢塔提升机’技术进行安装。栖云桥项目是连接福安富春溪两岸交通的重要枢纽,建成后对福安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冬季的冷气,阻挡不了福安市服务企业的“温度”。福安市行政中心率先引入图审机构,极大提升了图审效率,使得服务能力完成了从“引进来”,到“快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质的飞跃,形成了“联合受理、联合图审、联合会商、联合验收”的“四联”工作机制。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宁德市入驻事项最全和入驻事项最多的县级行政服务中心。

除此之外,福安市敢为人先,首创三级会商机制、全国“路长制”。全国“路长制”推动县、乡、村三级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通过整合运输车辆资源,搭建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乡镇、村、点、线、面的交通网络全覆盖,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公路交通物流网络。打通农村交通运输物流“最后一公里”,这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输的物流成本,获得国家领导的肯定,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的示范点,同时荣获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十四五”时期,站在新的起点,福安市将继续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部署要求,沉下心来“优环境”,坚定决心“破藩篱”,“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福安市营商环境发展明向、蓄势、聚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更高水平推进“五福新城”建设,加快构筑福安城市新名片,不断续写福安发展新篇章。(今日福安)

福安市老促会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