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日期:2021/11/24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2021年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通知》,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明确学习重点、创新学习形式,重在学以致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系列政策法规走深走实。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政策法规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学习百年党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致力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法规上下功夫,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前头、做表率。在学习宣传方面,通过市委全委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茶产业工作会议、全市“再学习、再调研、活动推进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广播、电视、乡村振兴讲师团、行业微信工作群和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渠道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系列政策法规走深走实。在贯彻落实方面,引导各级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坚守初心使命,增强比学赶超、争先奋进的主动性,走上一线、靠前指挥,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全方位推动福鼎高质量发展超越。组织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全方位推进科技下乡服务,着力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全面落实2021年市委全会、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亲自上阵,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四个优先”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推动资源要素下沉。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9.2亿,已完成PPP授信贷款资金7.9亿元,及时下拨省级补助资金1845.66万元、实绩突出村奖补资金1200万元以及市本级配套资金1174.5万元,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创新一批特色金融产品,完成2个村股份质押试点工作,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切实解决好农业设施抵押难问题。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进2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培育7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3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1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各乡镇、市直各相关部门以“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契机,认真对照2021年度农村工作责任分解表、《2021年福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重点任务》,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态保护、文明乡风塑造、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民生改善、脱贫成果巩固、人才科技支撑、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党建引领等十大行动111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市19.61万亩年度粮播面积计划任务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茶产业、设施蔬菜、特色果业、现代食用菌业、生猪、中药材、林竹、花卉苗木、现代渔业等产业正在有序推进落实中。总结“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经验成果,开展“百企兴百村”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各民营企业和189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五化”为抓手,持续做大做强做优“8+1”特色农业及“茶叶+民宿”“渔旅+美食”“果园采摘+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振兴。如赤溪村是以茶为媒实现全域产业兴旺,整合提升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湖林—桑海—仙蒲—南广—后坪”美丽 乡村景观带,“金谷—蒋阳—杜家—赤溪”和“磻溪—湖林—桑海—仙蒲—南广—后坪”两条乡村旅游线路,持续推进大沁十三坪知青茶旅文化项目、桑翠湖休闲垂钓区、仙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宿康养休闲度假等项目建设,构建“大赤溪”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按《2021年福鼎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和《2021年福鼎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加快推进晋级改造“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年内要确保完成59公里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等品质的提升。
三是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做好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包户干部结对挂钩帮扶与建档立卡脱贫户、脱贫村跟踪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摘帽不摘责任。福鼎市乡村振兴局已经市委编委核准挂牌,各乡镇均已挂牌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整合福鼎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中共福鼎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立中共福鼎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12个专项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对镇村两级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聚焦巩固2016年以来精准帮扶,目前仍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2296户7294人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每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平均1.76万元的脱贫成果,确保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巩固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平均16.67万元的脱贫成果,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和村民收入稳步增长,3个脱贫村成为省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的工作要求,做到“六个不减”,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不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力度不减、扶贫小额信贷扶持额度不减、健康医疗基本保障不减、教育帮扶资金直补到建档立卡在校生不减、社会养老低保兜底保障不减,确保脱贫人口和脱贫村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摘帽不摘政策。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前干部包户帮扶脱贫户走访慰问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脱贫户2021年收入跟踪管理的通知》《关于继续做好干部结对挂钩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有针对性地向脱贫户宣传好2021年继续享受的扶贫政策。截至6月底,落实扶贫小额贷款存量510.6万元,新发放贴息资金31.7万元,继续扶持133户脱贫户发展生产;落实产业保险1993户2017.72万元,新增办理产业扶贫保险23例,理赔10.04万元。落实扶贫资产登记3623项14353.85万元,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扶贫资产使用绩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四类对象”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就学动态监控和控辍保学工作,核发每生每年3000元的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236人70.5万元。核定建档立卡脱贫对象医疗费用支出7596人次784.1013万元,总报销费用656.8771万元,占83.78%,一次性定额救助3人,救助金额3万元,重特大疾病救助6人,救助金额3.5万元 。安排公益性岗位136人。继续开展好农村住房安全改造提升工作,对脱贫户、监测户按修缮每户最高1万元,新建每户3万元补助,补助名单正在核实中;已全部完成92户符合条件的国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住房不动产确权办证,进一步扶持建档立卡脱贫户增强致富发展内生动力。
摘帽不摘帮扶。继续发挥好包户扶贫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新选派59位省市县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挂钩帮扶建档立卡脱贫户和建档立卡脱贫村、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除用好用足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外,市本级预算安排特色农业基地奖补、茶产业、栀子产业、紫菜产业发展、扶贫专项资金等3000万元用于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已下达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0万元,用于重点补助上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对象767户增收,51个建档立卡脱贫村和少数民族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95%的脱贫户主要收入来源于产业,85%的脱贫户都有2至3亩的茶园,茶产业成为脱贫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助力巩固脱贫。
摘帽不摘监管。印发《福鼎市精准扶贫督导室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联合督导情况的通报》《关于切实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通知》,集中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再排查,督促各乡镇补齐短板弱项,确保问题“清零”,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投入保障机制,筑牢防贫安全防线。通过“一键报贫”、乡村干部走访排查、部门专项筛查,核定新增农村低保对象905户1416人,发放低保金258.093万元,新增农村特困人员273户283人,发放供养资147.4675万元。上半年,核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27户9932人,发放低保金2980.2397万元,核定特困人员供养对象2621人,发放供养资金1906.521万元,切实把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守牢。
福鼎市老促会
202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