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村跨越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日期:2011/7/29  来源:本站  点击数:
老区村跨越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陈生雄
(
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是“十二五”期间我省老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老区工作的重点。老区村能否跨越发展,如何跨越发展,是广大老区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人结合对省、市文件的学习,就老区村跨越发展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不免浅陋,敬请谅解。
一、为什么跨。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是去年省老促会、老区办组织全省老促会、老区办系统开展老区存在的困难问题调研后,经过对全省老区发展现状的分析,从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的大局提出来的。体现了省老促会老同志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列入省“十二五”规划。
何谓跨越发展?跨越,按字面理解,是迈步越过的意思。跨越发展就是超常规的发展。老区村是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地方,是我国农村的基础。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村占全省行政村的51%。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 “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制度的“四位一体”思想,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到老区村的建设发展上。而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就是加大老区扶持力度、帮助老区加快发展和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二是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十二五”规划,是全省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规划。两个“规划”的实施都离不开福建是老区大省的省情。如果占全省比重这么大的老区不加快发展,全省的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无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还是全省“十二五”规划,都对老区发展提出了要求。今年五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作了具体部署。三是加快老区发展的现实需要。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蓝。福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诞生做出巨大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全省老区发展还相对滞后,尤其是老区村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快老区发展,迅速改变老区村落后状况,就对不起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对不起老区人民,对不起老区的子孙后代。也必将影响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要从全省发展的大局来认识搞好老区村跨越发展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实抓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的实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向那里跨。跨越发展往那里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各级要认真面对和首先明确的问题。对此,省老促会、老区办根据老区村现状,提出了以下跨越发展的主要目标:
1、“十二五”期末,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80%以上达到全省平均线;消除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
2、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求,全力推进老区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和升级工作,“十二五”末这些村80%率先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其余老区村编制完成符合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求的规划蓝图,并逐步付诸实施。
3、老区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配套。实施老区自然村综合治理后,“五通”工程全面向保留人居的自然村下延,其中较大的自然村路面硬化工程逐步全面展开;建制村硬化路面进一步完善;实现全部自来水入户目标。“造福工程”搬迁完成省定目标,并初步实现生产、生活配套。
4、展开扶贫攻坚,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工程。优先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行定点帮扶。动员和组织机关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武警部队与老区村“一帮一”结对子,全覆盖地实施帮扶,形成推动“老区村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5、社会事业广为覆盖,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农村低保覆盖面100%。村村有合格的卫生所(室),新农合医疗达100%。九年义务教育达标100%。村村建有“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室”,拥有部分文体设施。
6、优先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挂职。凡村两委班子弱的都有驻村干部任职;村村实行“六大员”制度。
这符合各地老区实际和老区人民群众的愿望。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委78号),都把以上目标融入文件中,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措施。所以说,只要认真抓好落实,老区村的面貌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三、怎么跨。根据老区村发展现状和资源秉赋,老区村跨越发展主要应放在解决经济发展、村财收入、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民生保障等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老区经济。大力发展老区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设施化。突出抓好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增强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造血”功能。优先支持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发展林竹、畜牧水产、果蔬、茶叶、油茶、生物农业、食用菌、苗木花卉园林等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运用“五新”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培训,提高老区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农副产品生产、流通、销售难题,实现增产增收。优先支持老区村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特色经济,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增加村财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道路硬化列入“十二五”交通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200人以上的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道路硬化,并加大补助标准。实现“村村通客车”。进一步加大对老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老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老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老区“信息下乡入村”提升项目,加快农村、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建制村宽带通达率和无线信号通达率达100%。加大对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项目,除争取中央、省资金补助外,市、县(市、区)财政也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水利专项资金补助应适当倾斜。
3、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老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老区“双高普九”进程,支持老区开展普通高中达标创建工作和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加强老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完善联动机制,拓展劳动保障服务功能,扶持老区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老区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支持老区县(市、区)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老区乡(镇)敬老院、村级(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建设。完善老区文化体育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所有老区乡(镇)均要建成达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大力支持老区公共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设施建设。支持老区加强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建设,优先支持老区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申请上级补助。优先安排老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老区农村沼气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大限度保护老区的青山绿水。
4、加大“造福工程”力度。“十二五”期间,对地处矿区危险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受灾区等急需搬迁的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要优先实施“造福工程”。在市、县(市、区)财政现有的扶持政策基础上,适当增加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搬迁群众的补助。
5、精心组织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组织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才能做好。要像当年抓老区“五通”那样抓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认真编制老区村跨越发展专项规划和老区村跨越发展实施方案,并在编制实施“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中,进一步体现支持和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项目布局和政策措施;在专项建设规划、专项资金安排中体现对老区的倾斜。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要主动对接和争取上级对老区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倾斜。用好用足国家、省里明确的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安排时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市、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和省级资金差额补助政策。加强对老区特别是县级财力基本保障的老区县(区)项目指导和帮助,积极选报一些既符合投向要求、又能使多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原中央苏区县共同受益的“抱团”或“捆绑”项目。市和县级财政每年应从各类专项中统筹安排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统筹民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和省进一步增加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原中央苏区县财力补助、海西综合财力补助、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完善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的挂钩帮扶制度,省、市、县三级下派驻村干部要重点挂钩帮扶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认真落实“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和“八个优先”政策,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参与老区投资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等活动。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源回报”活动,为老区村献爱心、办实事、促发展。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乡都应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及时了解老区村跨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有效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老区部门要抓好协调、督查、总结、宣传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协助抓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支持和促进老区村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老区人民的共同努力,老区村跨越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三明市老区办副调研员)
联系电话:0598—824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