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福安茶俗

日期:2020/12/16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福安茶俗

 

 

  福安自唐代就有产制茶叶,并初步形成饮茶习俗。茶俗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为当地主要民俗文化之一。随着饮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已从日常生活的粗犷饮喝向品赏艺术的方向发展,并进入了婚丧喜庆等方方面面领域,形成固有地方特色的茶俗文化。

  汉族新娘茶       

  福安汉族地区在古俗的婚礼中,就有新娘献礼茶(亦称见客献茶)的风俗仪式。它是在婚礼第二天,再举行一次拜见亲家女眷,其见面礼是由新娘向女眷们敬献糖茶,故称新娘茶。仪式的厅堂摆设仍旧保留婚礼场合,只是厅堂左右摆设两排交椅,椅上铺以椅帔和坐垫。亲家女眷有伯母、叔婶、姑嫂等,并按辈分大小入席等候。仪式在鞭炮和民乐曲声中开始,新娘头戴珠冠,肩披云肩,面戴流苏珠罩,身穿袄裙,由伴娘妈搀扶着姗姗莲步沿厅堂左右两旁依辈分女眷逐个行礼,礼毕进入后厅堂备用糖茶。

  新娘第二次出厅堂由伴娘妈陪同引席施礼,开始向女眷们敬献糖茶。糖茶是由冰糖、红枣(蜜枣)、瓜糖、炒熟花生仁和少许茶叶泡沏而成的。茶盅放于锡制无棱角的长方形茶盘里,每盘集十至十二个茶盅,每个茶盅内还配置了一把银匙,以供搅拌和舀食。新娘彬彬有礼,双手端起茶盅依座敬茶。糖茶象征着婚礼后夫妻甜甜蜜蜜之意,也寄托着亲家女眷吉祥和睦相处。新娘第三次出厅堂再由伴娘妈陪同,开始收取茶盅。女眷们饮完糖茶后,大家以红包犒赏答谢伴娘妈,称为茶钱。新娘第四次出厅堂,向女眷行礼告别,女眷们离席,鞭炮复鸣,新娘献礼茶结束。有趣的是新娘每次进出厅堂都要更换衣裙,以显示陪嫁妆奁的丰厚。由此可见,不仅亲家女眷可品尝新娘茶的风味,还兼有欣赏服装修饰之雅趣。

  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安居家人用茶待客,特别讲究烧火泡茶的火候,以示待客心意。为了待客方便,几乎家家户户的灶台前下旁,都砌有浇水沏茶的小炉灶,炉灶火灰中,必埋有木炭作为火种。有客人到家了,一把火把木炭点燃着,一边闲谈,一边烧水沏茶。奉上一杯清香热茶,成为居家待客的习俗。在待客泡茶时,如水未沸开,冲泡后茶叶悬浮在杯中,茶叶未出滋味而淡泊,认为这是无意待客,有失礼貌之嫌,故至今仍留下一句茶谚:无意冲茶半浮沉,以示人们泡好茶,诚心诚意待客。通过这种烧水泡茶方式,直接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心意,应了唐代饮茶《十德》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的心理效应。

  畲族宝塔茶       

  在福安松罗乡一带,畲族民众每当娶亲嫁女办喜事时,就有敬献宝塔茶的风俗习惯。在新娘过门之前,亲家嫂们要向来接亲的亲家伯和轿夫敬献宝塔茶。这时,亲家嫂们要用红漆樟木八角茶盘,巧妙地将五碗茶叠成三层,一碗作底,底碗上再搁上三碗,顶端再压上一碗,其造型像似一座宝塔,故称宝塔茶。饮喝宝塔茶时别有一番技巧,亲家伯要用牙咬住顶端那一碗茶,紧接着双手挟起中间三碗茶,连同底层那碗茶,分别递给周围四个轿夫,自己当众一口喝干那碗热茶。要是茶水一滴不溅出,显示工夫到家,便招满堂观众喝彩;要是茶水溅了,就会遭到亲家嫂们的奚落。饮用宝塔茶不仅场面热闹非凡,也给饮茶方式增添了艺术的情趣。

  茶泡谣       

  福安有一首民谣:行中秋,旅中秋,脚布黑溜溜,出门三下搦,茶泡拿里收,收来收去做中秋。说的是古代妇女们在中秋良宵,走街串巷畅游观灯时,就连裹脚布也弄脏了,还满不在乎。一路上遇见亲戚朋友就行敛衽礼,对方就赠送一个茶泡,亲戚朋友见面多了,茶泡也多,就收了很多见面礼的情景。茶泡,福安人又叫手信伴手,即是作客时送给亲戚朋友的糖果糕点之类的礼物。既然送礼的礼物并没有茶叶,为什么称它为茶泡呢?原来它的本意是临时泡茶来不及,暂且以糖果糕点代茶,自己带回家去边泡茶边吃糕点吧,故称茶泡。由此可见,茶在福安人们的心目中是最敬意的,即使不是茶的礼品也要冠以字代替。古代这种礼俗,随着历史变迁而得以延续,它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更突出茶在人们生活中的礼仪性。

  未婚少女下茶规     

  福安民间有一种饮茶的特殊风俗,如果你是未婚少女,在没有父母领着到亲戚朋友家中做客时,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吃,特别要注意只有茶不能轻易饮喝,喝了就意味着作这家的媳妇。这种规俗是沿袭于历史的缘故,明代许次纾《茶疏》中就记述: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古人认为茶是一种至性不移之物,结婚必以茶为礼,喝了谁家的茶,也同样意味着同意这门亲事。福安下茶之礼仪,说明了茶的礼仪性之渊源。

  茶哥米弟      

  福安畲汉两族常把茶叶叫茶米,与稻、茹、麦、豆(菽)、麻同列为五谷之类,并把茶叶摆在粮食之上,足见福安人们重茶之程度。

  茶叶历来为待客礼品,有客人到家了,必先饮茶,后上桌就餐,故广泛流传茶哥米弟之说。主要是反映福安民众已把吃茶吃饭摆在同等地位上,并突出民以食为天字,一日三餐不可无之。故把茶叶称为,把大米(饭)称作茶哥米弟便应运而生,广泛流传于民间。由此可见,茶叶在福安民众生活中是何等深入和普及。

  畲族逝者带茶归     

  福安畲族人民就有病逝者带茶枝归间的风俗。每当老人病逝时,经过洗浴更衣后,在举行告别葬礼时,有意让逝者右手执一茶枝,以供归间后作开路转世之用。逝者到间,只要把手中茶枝一拂,就能驱散妖魔,使黑暗变成光明,通过间归途,达到早日转生。传说茶枝是神农的化身,能得到神灵的保护。

  这种古俗,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说明了茶的功用早已深入到各个方面领域,并借茶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祈祷。

  龙籽袋       

  福安汉族人民在古老的丧葬仪式中,常有龙籽袋祭祀的风俗。

  古时候,谁家有人病逝了,都要请个地师先生寻讨个风水宝地,生灵后代子孙。当棺木进圹埋葬时,地师先生口念有词后,将茶叶、麦豆、谷子、芝麻、竹钉、钱币等撒在墓穴地毡上。在一片香烟和鞭炮的仪式声中结束后,由死者家属将祭品收集装入小红布袋中,这个袋子就叫龙籽袋回龙后,将龙籽袋悬挂在楼仓中长期保存,以求日后添丁进财,五谷丰登。由此可见,福安在古代就将茶叶列入祭品。

  此外,还有在营葬建造墓穴时,在墓穴前底部埋有笔、墨、砚、三字经,以预期后裔能聪明好学。也有的用一个瓜形小瓷瓶装有茶叶、稻、麦、豆、麻、竹钉、钱币七样东西,称为七宝瓷瓶,埋入墓穴下,以此象征着招财进宝,此俗今仍流行于民间。

  七夕茶       

  《福安县志·风俗志》中有七夕七巧的记载:是日俗以桃仁、米糕点茶。说的是每逢农历七月七日,凡婚后三年中,女家都要向男家送白枣、蜜茶糕、花生、葡萄、黄豆和凸饼等礼物,以供女儿乞巧之用,号称七夕糕,其目的是为了讨个心灵手巧的吉利。对非新婚三年后的人家,只是抓了几只兵蚁(俗称斧头蚁)与茶叶、黄豆、芝麻、麦子同炒,俗称炒蚁脚,亦称七夕茶,不过目的不同了,这是为了讨个免除蚁害或庄稼虫害的吉利。

  柚子茶治病       

  过去,福安的民居古宅常在阴凉通风处悬挂着一颗柚子,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干什么用呢?原来它是一服治病的良方。民众将柚子切顶盖去瓣后,将茶叶装入柚皮壳内,再盖顶缝合后,挂在通风处自然晾干,俗称柚子茶。据说用这种柚子茶冲泡服后,能治膀胱炎引起的浮肿和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等状。

此外,福安民间用茶治病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茶煎姜,治疗痢疾;用茶泡红糖,以活舒肠胃;用茶拌鸡蛋煎炖,以平肝火壮肾;用茶泡鲜橄榄,去污清肺;用茶与银器煎服,以安神镇惊;脸上生疮或被毒虫咬伤肿大,也常用茶叶放嘴里咀嚼成茶渣涂擦伤处消毒等等。从茶叶治疗各种疾病到外伤消毒,可谓应了当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达到执迷笃信的程度。由此可见,福安民间早已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发挥和利用,堪称茶治百病

(作者:吴家阔)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提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