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清新朴实叙乡愁

日期:2020/12/7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清新朴实叙乡愁

——写在福安市农民作家叶子清散文集《难忘乡愁》出版之际

 

“土记者”叶子清,是我新闻与文艺界的老朋友。曾记得,1986年我从部队转业回福安,供职于县委宣传部,在文明办举办的一场演讲比赛,我应邀当评委,当安时叶子清演讲《朋友,去参军!》,稿件写得很不错,可惜“福安腔”普通话之影响,最终未能摘取桂冠。不过,通过这次演讲会,我结识了子清,往后便经常有写作交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我当任市委报道组长期间,叶子清是一名出色的基层骨干通讯员。尤其我领衔创办《福安报》,他成为四位《福安报》创办人之一,更是无怨无悔伴随“三更灯火照无眠”,结下深厚的友情。

蓦然回首,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 。可喜的是叶子清从“土记者”到“农民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一直扎根故土,笔耕不缀,成果颇丰。继出版《犹然乡思》散文集后,又欲出版第二本乡愁系列作品集《难忘乡愁》,多次嘱我写个序言,实在是盛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几番阅读《难忘乡愁》电子文稿,我感觉本书的特色,概括为六个字:本土味、接地气。

先说本土味。本土方法论认为,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间所有普遍的社会相互作用,均由某些民间的规则所支配。成长于福安的叶子清,讲述的人生际遇,满含福安民间生活资讯。不论是《家乡绿笋嫩又甜》《犁田》, 还是《过小年,猜酒令》《葵菜汤》等篇什,“为情而造文”,休闲怡情满满民情本土味。如《家乡绿笋嫩又甜》文中:“每天天还朦朦着,东方还未鱼肚白,父亲就早早把我催醒,让我手持电筒,身背箩筐,带着挖笋锤子、凿子,依着后山小路,踏着露水,摸黑到绿竹丛中采挖绿竹笋。”“年迈 母亲则有一双好 手艺,....变花样地煮起‘绿竹笋’ 菜 谱: ....一道绿竹笋菜,都各具特色,清香扑鼻,味道爽人。”文章纯真朴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其对家乡的感情,对这片故土的厚爱。家乡是地理和文化的,故乡是心灵和精神的。家乡存在于土地,而故乡隐藏在心灵。尽管现在洋边村遍地高楼大厦,可叶子清却铭记着数百年之久的明清古民居,不忘小村庄的四座房子,写一个城中村人对和谐乡野的记忆,对渐逝乡村的怀念。“村中有棵避暑树,它镂刻着洋边的岁痕,记载着洋边的历史。”:“离避暑树相距不到十米之遥,有口清澈见底、一米五见宽的水井,也见证了洋边村的历史。” “斑驳的避暑树铭记 着小村时代的变......《洋边那棵避暑树》短短几句,就聊表出他的乡情乡愁。

乡愁,让叶子清的作品里有了生命。这种生命情结也推动着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城中村人的情感。《栖云古道枫叶红》,投射出的是一种人文情怀。《新阳街添新彩》,则是充满着幢憬和向往:“忆往昔,洋边田畔,孟顶山边,零落村舍,几缕炊烟,田野连阡陌,城乡一隅地。看今朝,大道通衢,贯穿南北,商贾云集,高楼林立,霓虹伴星光,车流川如织。荒山中改造,告别脏乱差,古井泛清波,浓荫遮绿地;清时墓葬处,华庭千间起,村民变居民,放锄习舞步。”.....作者这种简单的、回到自然的、在民间里生存的情感,寄托着对家乡本土味的怀念。

再说接地气。热爱家乡,不仅仅是留恋本土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还关注那里老百姓的民俗习惯等。农民的儿子叶子清,描写熟悉的“本土味”生活,俨然成了他的一种情怀。为了让后辈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传承舌尖上的手艺,他冒酷?暑,顶寒风,不顾汗湿雨淋,放弃节假日,同《福安味道》摄制组一道,深人赛岐镇、溪尾镇、下白石镇渔民家采访创作出《福安溪鱼分外香》《溪尾麦螺香》 《香煎凤尾鱼》《难忘土丁 冻》《和平街上咸鱼香》等篇什。叶子清一边行走于乡村,一边采写乡村的风情。周末双休踏青,看到许多乡村变得如此美丽,心情激荡写出《仙洋溢仙颜》《大庄踏春》 《相 遇最美里垄坑》《春到彭家洋》 ....音乡情皆美韵,本土情感接地气。我觉得《难忘乡愁》集子里不少篇章,讲述的虽是那一个个村庄逸事,但这些内容,不就像他人生旅途的道道风景吗?只不过守望乡愁的,是用笔去采撷人生道路上的风景罢了。文章合为时而著,书中写到了众多人生世态:走进将军故里,廉铭于心见于行,热血铸金盾,警营孺子牛,爱的奉献....凡此种种,亲切可见、触手可及。  

山有品,水有韵,人有格。叶子清的 创作品格,一是勤奋。“ 爱好由来落笔。难诗千改始心安。”写作从来都是件呕心沥血的事,“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著一字空。”他一边尽心尽责干好社区的工作,一边用笔用心写他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写作是需要真情实感的,一个勤于笔耕的社区主干,对家乡满怀情深,每日繁忙工作之余,依然灯下埋按键盘,将身边所见所闻跃然纸上,把自己所思所感组成文章,用历史记忆构筑精神家园;一是朴实。叶子清文章的纯真朴实,凝聚着人生阅历和乡思,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精准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正如他所说,记录是为了不被遗忘。他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汲取营养,基本是信手拈来的写作,描写的也都是民间一种淡淡的东西,质朴的文字里满含着乡愁的情愫,感情特别朴素、平实、悠远。细细品读《难忘乡愁》这本书,朴实无华、饱含深思的文字又将我带回那个与“农民记者”相伴的青葱岁月。倾听他诉说故土情怀,追忆先贤名人,感悟人生哲思,许多土生土长的福安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原本只是被封存在脑海中,也许因为都市的快节奏,也许因为生活的压力, 它们一直沉睡在脑海的某一角落。而现在,通过书中那全景式的翔实记录,那些封存的记忆被重新唤醒,开始鲜活起来,儿时参加民俗活动的奔走雀跃之情仿佛昨日重现。

悠悠笔触情。有人问叶子清年届天命、为何能坚持不懈写作,他说是兴趣所然,是乡愁所使,是感情所托,是乡思所在。人生的动力源自多个方面,不忘初心的故乡情思应为其一。正如明代画家董其昌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因选择了写作,改变了叶子清的人生之路,使他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但愿他扎根基层,继续“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写出人生更美妙的篇章!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特邀通讯员:郑望)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

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