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真金白银”促老区苏区发展
日期:2020/9/8  来源:漳州市老区办  点击数:
漳州“真金白银”促老区苏区发展
一笔笔“真金白银”,一系列真招实招……漳州近年来真抓实干,不断探索支持老区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奋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服务老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扎扎实实的成效让老区苏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苏区的全面小康,一定是不完整的。漳州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革命老区县多、“五老”人员多、革命遗址和革命史料资源丰富。目前,漳州共有8个原中央苏区县,即平和、诏安、南靖、芗城、龙海、漳浦、云霄、华安;共有老区乡镇96个、老区村790个、老区基点村(自然村)660个。近年来,漳州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持等方面下足力气,活用、用好、用足政策,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加油助力”。
修建水泥路通向“致富门”
近年来,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共漳州市委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关于继续支持革命老区农村水泥路建设的意见》、《漳州市革命老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先后出台,为老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振兴发展根基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
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9年,我市为“漳州老区村水泥路建设”补助资金共投入7400万元,县级配套6800万元,工程总投资达5.9亿元;惠及956个老区村次,共1200多条,1404公里老区水泥路完成建设,惠及全市老区150多人。
今年5月,市老区办、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等有关人员组成了老区村水泥路检查组,深入到老区村各个角落,开展水泥路检查、验收工作。对各县上报的247条水泥路,惠及189个老区村,共243公里的老区村水泥路进行检查、验收。经过10多天共同努力,验收合格205公里,共补助1027万元。
扶持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实现脱贫致富,外力帮扶只是助推,自身发展才是根本。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近年来,我市注重对老区苏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有序开发优势资源。
2015年,我市出台《漳州市革命老区发展特色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帮扶老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我市对原有老区发展特色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名称及用途进行调整,补助项目增加了老区革命遗址维修维护。截至2019年,我市共实施老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24个,其中特色产品102个、遗址22个,共补助专项资金2000万元,带动总投入11282万元,惠及245个老区村,惠及老区人口16.5万人,有效增加老区人民收入,加速老区村脱贫奔小康步伐。
今年6月初,由市老区建设办、财政局组成的检查、验收组,深入到各有关县域进行实地检查、验收。经筛选、汇总,补助革命遗址项目6个,生产发展项目11个,共计400万元。
从水泥路建设和扶持特色产业方面长期建立老区发展项目资金,属于漳州建设发展老区苏区的创造性举措,“真金白银”持续支持老区苏区精准脱贫,真心实意促发展,不断巩固老区脱贫成果,必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林龙水 郑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