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9

《省老促会2019年调研材料汇编》:龙岩设区市(共5篇)

日期:2020/8/18        来源:本站        点击数:

关于呈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不让一个革命基点村掉队”专题调研的报告》的报告

龙岩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龙岩市民政局联合调研组

2019816日)

 

市委、市政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针对老区建设强调的“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的指示,最近,市老促会联合市民政局(老区办)组成调研组,聚焦“革命基点村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是否会掉队?能否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开展了“不让一个革命基点村掉队”专题调研,形成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不让一个革命基点村掉队”专题调研的报告》。现予呈送。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关心、重视我市革命基点村的发展。革命基点村在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渴望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并能切实帮助解决,以推动革命基点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以不负习总书记“一个不能少”的嘱托。

特此报告。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不让一个革命基点村掉队”专题调研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针对老区建设作出的“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的指示,根据中办发〔201564号文中关于“充分发挥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监测评估作用”的要求,近日,市老促会联合市民政局(老区办)组成调研组,会同七县(市、区)老促会、民政局(老区办),聚焦“革命基点村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是否会掉队?能否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这一专题,在全市革命基点村中进行了摸底调研,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25个发展相对滞后的革命基点村进行抽样调研,采取表格摸底、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摸底了解决胜全面小康实际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建设小康成效简述

革命基点村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市委、市政府牢记习总书记“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指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在2011年和2017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力度大、含金量高的“十二五”“十三五”扶持政策,极大推动了革命基点村全面建成小康步伐。基点村人民在县(市、区)乡(镇)的大力扶持下,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拼搏奋进,决胜全面小康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自2016年全市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各级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力加快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步伐。基点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据了解,我市贫困革命基点村纷纷在2017年和2018年摘掉贫困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而且没有返贫现象。座谈中,与会的基点村群众同声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实现了千百年来消除贫困的梦想。如永定区金砂乡秀山村谢和太表示,因儿子残疾、女儿读大学致贫后,通过就业辅助,扶贫干部帮助他到县城做环卫工,帮助其子到县城学修车等,2017年仅这两项工资性年收入就达2.52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2.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我市革命基点村积极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林木资源,生态和红色优势,因地制宜选准特色,突出亮点,对产业进行认真规划实施。通过努力,目前革命基点村已初步形成果蔬特色种植、毛竹、乡村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也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的特色村。如漳平龙车村,是传统的反季节蔬菜村,在1600亩蔬菜中60%是芹菜,成为远近闻名的芹菜村。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是松毛岭战役的指挥中心,红军长征出发地第一村。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红军桥”“红军街”、松毛岭战斗指挥部旧址、前线战地医院、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全力打造长汀红军长征出发地品牌,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如今已成为全国闻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见习基地,每年接待10余万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促进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村集体经济也有了较大提升,“造血”功能增强。

特别是上杭县扶持革命基点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创造了成功经验。近年来上杭县先后出台了支持和促进革命基点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为切实帮助革命基点村发展生产,持续稳定增加村财收入,实现整体跨越发展,改“输血”为“造血”,出台政策,对该县62个革命基点村建制村每年安排“以奖代补”帮扶资金10万元(贫困村20万元),采取“县级统一运营、村级集体收益”的办法,将全县62个革命基点村的帮扶资金集中由县财政局拨付到县民政局,再由县民政局拨付到闽西兴杭国投公司,由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每年按12%(闽西兴杭国投公司8%,县财政补助4%)计算作为分红收益拨付给基点村。基点村村财有了只每年“下金蛋”的母鸡。以上杭旧县铁东村为例,县财政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给予20万元扶贫资金,交由兴杭国投公司管理,第一年增加村财2.4万元,第二年可增加4.8万元,到2020年以后就可稳定达到12万元以上收入,彻底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3.基础设施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如今革命基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路、水、电、电视电话、网络“五通”。通过各级政府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涌现出来永定区金砂乡秀山村、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连城县庙前镇水北村等一批小洋楼林立、道路平坦、村容整洁、沿河绿化、水清岸绿的美丽基点村的典型,美丽乡村面貌初步形成。永定区加大力度扶持革命基点村发展,从2014年开始,每年从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切出30%500万元实施“美丽革命基点村”示范村建设,进行住房改造、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培养、组织建设。金砂乡秀山村,通过实施造福工程和美丽革命基点村建设,20多户群众告别了散居陡峭山坡的危旧土房,搬到集中选址新建的新村,住进了小洋楼。村庄美了、环境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通过发展规模种养业和开发“山塘兵工厂”红色遗址,打造“红色山塘、大美江山”红色旅游胜地,建设美丽新农村,被授予省级“巾帼美丽家园”称号。连城县庙前镇水北村,是第四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烟叶、槟榔芋、百香果等实现经济发展,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农民公园、文化长廊、健身广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乐园等,犹如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让大家赞叹不已。

此外革命基点村义务教育、农村医保全覆盖,文化娱乐如图书室、农民公园、老年活动中心逐渐普及。基点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二、全面小康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

调研中看到,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成效明显,明确表示不会掉队,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革命基点村,都具有交通便利、生产生活设施完善、经济基础较好等条件。而像抽样的25个相对困难基点村,大多地处偏远,普遍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经济发展。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基点村道路硬化得到很好实施。但据交通部门的核查,截止2017年底,全市还有76个革命基点村241.57公里仍未硬化。已硬化的道路路龄几乎在10年以上,且标准较低只有3.5米宽,而基点村大都地处偏远山区,路窄弯多坡陡,大车无法进出,有的还损毁严重,这已成为基点村引进资金、项目盘活输出资源、发展壮大经济的最大“拦路虎”。另外,生产道路缺乏,断头路较多,是制约基点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永定区湖坑镇吴银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红色小延安”之称,作出过突出贡献。该村200多户散居在海拔8001000米的山坡上,4.5公里的通村公路路小、弯多、坡陡,因毁损雨天不能通行。拥有1180亩农田、3350亩山林的丰富资源无法吸引项目、资金来开发。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9000余元。武平县桃溪镇新华村,有毛竹山1.2万亩,由于没有竹山便道,砍竹、运竹等人工成本日渐高涨,经营竹山几乎无效益,绝大部分被村民弃管。65岁村民李悦云,有竹山100多亩,只力所能及地管护一点房前、路边的,卖点笋,大部分无路失管,产生不了多大经济效益,“望山兴叹”。

二是缺乏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革命基点村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有了一定基础,但多属弱、小、散,组织化、公司化程度普遍不高。在产业选择上存在盲目和跟风状态,普遍缺乏大户、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行业协会统筹和指导,形不成规模化、特色强的主导支撑产业,村民收入来源主要还靠打工,村集体经济也都比较薄弱。调研的25个发展滞后村,还有11个村仍是“空壳村”,如永定区湖坑镇吴银村、武平县桃溪镇新华村,基本还是“经费靠补、公益靠捐、基础设施靠要”的状况。基点村干部群众强烈希望上级能帮助进行产业规划,引进资金和项目,实行村企合作等盘活资源,带动基点村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三是村干部在位不在岗和人才外流问题突出。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点村“两委”干部,成为“脱离原住所、脱离农村、脱离农业”的“三脱”干部。他们大多是经济能人,常住县城或集镇,有自己的事业,村里有事时才回去一趟。其中个别村,村两委干部几乎都住县城,而有的甚至在县城租房当作村办公场所,村民有事还得进城。公仆情怀和担当奉献精神的缺失,是导致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上思路和办法不多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人口外流、老龄化问题突出。走访调研的25个村,无一例外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孩子也随父母外出求学,村中只剩老人留守。武平县桃溪镇新华村,3531583人,95%人口外出生活和学习,平时留守村中老人仅50人左右。其次,由于基点村条件差,留不住也吸引不了人才,极度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有思路的人才,科技普及率低。

四是上学难、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基点村散居情况突出,大多远离行政村,自从教育部门优化教育资源实行撤点并校后,学生要到十几甚至数十公里外的中心校或集镇上学。为了孩子读书,家长只好放弃村里的农、林副业,随同租房陪读照顾,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再添沉重负担。武平县桃溪镇新华村,由于陪读、务工95%人口搬到集镇或县城,这边荒废田地,那边增添租房等生活费用。与此相应的是,由于村卫生室几乎都设在行政村村部所在地,由于偏远、人少、收入低,村医年龄大的退休了,年轻的不愿来,村医疗室大多一张桌一张椅挂个牌而已。基点村群众看病同样要跑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远的集镇或县城区,健康保障仍有难度。

五是住房、饮用水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调研中我们欣喜看到,在脱贫攻坚中,各级党委、政府为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给予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政策力度之大都前所未有,使得贫困户百分之百解决了住房问题。但也发现,那些刚刚越过贫困线未能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解决难度大。如在永定区湖坑镇、金砂乡的革命基点村,仍有不少群众住在土坯房里。湖坑镇吴银村,全村214户,土坯房占一半多。土坯房都依山而建,由于地势陡峭、地面狭窄,加上年代久不少房屋都成了危房,在台风、雨季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在安全饮用水方面,虽然大部分基点村实现了集中供水,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供水设施老化、生锈,水质常年无检测等问题,不能很好保障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三、意见建议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会议时关于: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要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革命基点村建设实际和调研情况,为确保我市革命基点村在全市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大对革命基点村全面建成小康的组织领导

1.建立革命基点村全面小康挂钩帮扶制度。像实施“脱贫攻坚战”一样,建立市统筹,各县(市、区)党政负总责,乡镇具体抓,领导挂钩联系、部门挂钩帮扶、干部挂钩入户的工作责任制。

2.认真排查,摸清家底。按总书记要求,对全市有人居住的521个革命基点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各县(市、区)、乡应对困难较多、问题较大、存在掉队风险的村建档立卡,摸清情况、精准数量。参照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和措施进行攻坚,按“一个都不掉队”倒排时间、任务,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3.设立“革命基点村全面小康专项扶持资金”,以对“一个都不掉队”进行兜底。

4.建议市里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革命基点村决胜全面小康专题工作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二)认真规划、落实和完成革命基点村道路建设任务

建议对基点村道路建设给予更大倾斜和特殊扶持政策。由职能部门具体规划,对基点村道路硬化和改造提升进行统筹安排,力争在2020年予以全部落实硬化:对早期低标准硬化和毁损的道路实施提档升级,纳入全市“四好公路”建设项目;还未硬化的241公里道路,按新标准进行硬化。

据市老区办了解,在岩委〔201151号文件实施后,20132017年革命基点村共硬化道路534公里,但硬化数逐年递减,2018年甚至没有。究其原因,道路硬化成本逐年增加,现在要4050万元/公里,除省级补助和市财政每公里5万元的帮助外,缺口资金太大,无力启动道路硬化,故2018年无人敢报。因此,我们建议,除争取上级补助所需资金外,加大市财政投入和县(市、区)配套,提高市本级补助标准,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免除基点村配套,不再增加基点村新的债务负担。

另外,林业、农业部门应对基点村竹山便道、农田综合整治等进行摸底,做好实施规划,给予倾斜扶持,降低门槛,加大对基点村生产道路的建设力度,根本改善基点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确保基点村林木产品和生产资料送得进、拉得出。

(三)因地制宜,支持革命基点村找准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的产业路径

我市革命基点村具有绿色和红色突出优势。建议市委、市政府:

1.推广上杭县在发展壮大基点村集体经济上的成功经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革命基点村(基点建制村和含基点村的建制村),市级和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一定的“以奖代补”专项帮扶资金,将资金拨付国投公司,由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年度收益按适当百分比计算作为村集体收入,以持续稳定增加村财收入,实现革命基点村的整体稳定发展。

2.组织力量帮助革命基点村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政策、资金等上给予倾斜扶持,帮助基点村引进项目、资金、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走出一条“资产盘活、资源开发、村企合作、专业合作”的发展之路,带动基点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3.在基点村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发展革命基点村红色旅游纳入全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部署。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红色革命旧址、文物的发掘、修缮、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加强对深挖红色旅游内涵,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题、风格多样的基点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指导,打造诸如长汀南山镇中复村、上杭古田镇吴地村、新罗江山镇山塘村等红色旅游品牌村,助力基点村脱贫致富。

(四)重视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和安全饮用水问题

1.针对革命基点村土坯房、危旧房仍突出问题,建议市里组织一次梳理排查。结合造福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逐户制定计划和措施,对废弃无人住的老旧土坯房进行拆除;需改造的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方式和建设标准,确保在2020年实现住房安全。

2.鉴于基点村少医看病难问题,建议除加强行政村医疗室建设外,对驻村医生给予必要补贴,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没有驻村医生的村,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周定期派医生坐诊。

3.针对基点村孩子入托、入学远、陪读问题,市、县教育部门应对教学点进行统筹合理安排,尽量能让幼儿、小学低年级孩子就近入学。对有孩子在乡镇或县城入托、入读小学的基点村农民家庭,应给予适当的困难补助,减轻家庭负担。

4.饮水安全是“两不愁”必然要求。建议市有关部门对革命基点村安全饮用水设施进行一次梳理排查,对年久破损的供水管、蓄水池等设施进行更新,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倾斜。

(五)强化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保障

一是借鉴脱贫攻坚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的做法,实行基点行政村和含基点村的行政村派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发挥在创新思想、开拓思路、脱贫攻坚、项目带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为基点村引智引才给予政策倾斜。比如,在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上给予补助金或一次性奖励金;在土地、税收、贷款等上予以照顾、减免等政策。另外,对基点村就读大中专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帮助基点村人才成长。

三是切实加强基点村基层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基点村党支部,把政治素质好、有群众基础、有奉献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员选配进村“两委”。同时,要建立、完善和落实村“两委”履职考评、监督、退出机制,加强对村“两委”特别是村主干的检查督促,对公仆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缺乏,空挂“头衔”无意履职者,进行问责、清理,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健康运转,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宣传、主题教育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发挥革命基点村独特的政治优势,加强宣传教育,树立革命基点村群众的光荣感、自豪感,激励他们发扬“不怕牺牲跟党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内生动力,主体意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等不靠,开拓奋进,抓住机遇,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

 

红土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闽西担当”

林占金

 

红土诚信,是老区诚信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闽西红土地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打品牌。“红土诚信”品牌是根于闽西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红色文化底蕴,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为发力点,突出“党政军民学”主体,实行“文化育人、诚信树人”的涵养措施,致力培育“诚实人、信用圈、诚信社会”的生态环境,促进闽西老区诚信建设的实力品牌。2005年,闽西率先在福建省成立首个设区市级诚信促进会,提出“红土诚信”品牌创建思路;2011年,七县(市、区)先后建立促进会机构,工作力量下沉,由1名退休在家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担纲,领导基层诚信工作建设,由此诚信工作形成“一盘棋”格局。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红土诚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闽西“红土”系品牌的重要名片,与“红土先锋”“红土清风”“红土学风”“红土同心”同频共振,在闽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党中央对诚信工作提出新要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闽西老区诚信制度化建设理当先行,为提供新鲜的经验做法有新担当。

构建基于红土资源的诚信教育导向制度

龙岩是闽西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也是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发源地,古田会议丰富了诚信思想——“听党指挥,取信于民”,《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阐释群众观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铁律打下政治信誉,收录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的“红军还款留言墙”(1929年,象湖杨美村),似乎在诉说着红军“听党话,信于民”的生动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好“思想建党”传家宝,龙岩古田建立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古田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锤炼诚信修为的道德品质,每年有10多万名学员前来接受教育。红土诚信有根,根植传统;有魂,魂聚古田。如今,在永定、连城、漳平等地先后成立家风家训馆,在长汀建有水土流失治理主题陈列馆,积极传播古今优秀的诚信观念。诚信教育走向校园,在杨美村的所在地象湖镇,依托红土资源的诚信教育,有导师,有校本,有示范,有成效,让诚信之风吹暖学生心田。其示范点象湖中心校的做法得到陈伦会长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诚信论坛上交流推介,校长陈水泉获评省级诚信工作标兵。地方党委强化诚信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社会诚信导向。在上杭、漳平等地,对村居干部诚信问题采取“德的反向考评办法”,特别盯紧干部利用职权强买强卖、大包大揽、暗中刁难、阻扰施工等违纪行为,考评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旦发现有违纪违法问题的村干部,由组织、纪委监察部门介入调查,经调查情况属实的,予以党纪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018年,龙岩市各县(市、区)在村主干考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选聘村级后备人才工作中,还把“有无失信被法院执行的情形”纳入考察环节的重要内容,从反向树立了诚信教育的导向制度。

构建基于乡村振兴的基层信用示范制度

龙岩地处山区,作为农林大市,乡村振兴亟需信用支撑与担当。比如,上杭县22个乡镇全部获评“信用乡(镇)”,83%的行政村(居)获评信用村(居),县诚信促进会拥有农村会员达48名,全县干事创业满意度大幅提升。新罗区发挥区位优势,设立诚信与法治建设联系点,建设“诚信律师”队伍,为小微企业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等等。由此可见,以点带面发挥基层信用示范作用意义重大,将为信用农林向信用工业、商业、服务业方向延伸探索路径。龙岩市在制度上下功夫,做好信用评选文章。由县级诚信促进会、信用合作社(农商行)与信用评定机构联合评选,仅漳平一县就评选出“诚实守信人”“信用村”“信用乡(镇)”“诚信一条街”“信得过产品”,建立良好的诚信生态圈。对党员诚信示范户,由县级人才办联合所在乡镇对接创业合作者,为党员信用户提供项目技术资金等支持。党员信用户可通过信誉联保方式为创业合作者申请免担保的信用贷款。2017年,漳平信用社为138户信用女能人发放贷款1039万元,为27户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放贷款319万元,设立小额支付便民点193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在开发基层信用示范体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诚信原生态的示范效应。20182月,央视4套《记住乡愁》栏目点赞闽西百姓古村“功德银行”(香寮村),揭开了涵养于深山的诚信原生态。数百年来,100多个姓氏安居这里的乡民相互包容、互信互助、和睦相处,形成百年诚善古风。为了传承保护诚信友好的原生态,2016年当地德高望重人士自发组织建立“功德银行”制度,旨在鼓励好人好事,传播诚善能量。“功德银行”存入的是好人好事,支取的是大家的赞誉和美名,一颗成就功德的心成为当地人衡量体面与否的标准。“中国文明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争相点赞功德制度。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销标准化制度

201512月闽西“八大珍”“八大鲜”新鲜出炉,“龙岩咸酥花生、山茶油、蜂蜜,永定万应茶、牛肉丸,漳平水仙茶、毛蟹,上杭槐猪、乌兔、蜜柚,长汀河田鸡、大刺鳅,武平绿茶、金线莲,连城铁皮石斛、白鸭”等闽西名优尽列其中,彰显龙岩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成果,产品信誉度高。随着“互联网+”技术推广,龙岩市规划建设福建(龙岩)农产品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探索建立产销标准化制度,力促把“互联网+”建成“信誉+”,为农产品“网上飞”插上信用翅膀。学习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精细化管理办法,引入产销标准化先进理念,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多种经营模式,统一产业生产标准,统一规范生产行为,统一机构检测,统一品牌打造,统一产品分级,统一实体营销,确保实现质量与信誉“双赢”。依托互联网平台,从线下走向线上,实行严格的线上准入、利益风险担当、产地溯源、产品下架等制度,以标准化赢得网上好口碑。作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台商个体投资密集度最高的高山茶生产基地——龙岩(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2008年成立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全体社员集体选用茶树品种,集体采用“豆浆”灌溉工艺,集体遵循制作流程,集体申报“永福”商标,集体参加日欧、台湾、大陆机构检测,集体部署国际展会赛事,促进永福高山茶香飘两岸,线下线上德艺双馨。比如,知名台企三泰行茶业从2012年开始试水网络销售,在淘宝、天猫平台开张网店,获得可观收益,年销售量达园区总量的20%201511月,园区与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正式签约,2016年高山茶网销业绩“破百万”,2017年迅猛“破千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龙岩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300多个,平均每月以2030个速度增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等认证率高,品牌效应十分突显。

构建基于党政公信力的一线督查考察制度

闽西作为经济不发达山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项目落地攻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攻坚“三大战役”的实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安全隐患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等工作的推进,赶超战略任务的落实,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党政公信力快步增强。提升党政公信力关键在“做在实处,走在前头”,让干部把实绩写在大地上,把项目落在坐标上。20188月,龙岩市全面启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大督查大落实”工作,集中对赶超战略任务、“三大战役”任务、防范社会风险任务等工作重点进行督查,并在一线发现、识别和考察干部。通过清单管理、分片督查、统筹整合、明察暗访、上下联动等形式,及时汇总梳理督查情况,制作“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不力的,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通报,并依规进行问责。比如,在项目落地攻坚战役上,省级重点贫困县武平县仅8月份就集中开工竣工项目7个,总投资15.19亿元。该县48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2.78亿元,比增11.3%6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5.11亿元,比增13.63%1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25亿元,比增22.57%,战绩走在全市的前列。在生态环保攻坚战役上,水气环境综合指标居全省末位的漳平市,提出“城市治气、农村治水”工作思路,注销和淘汰燃煤锅炉,关停机砖厂,改造硫酸厂尾气系统,关闭拆除45.9万平米猪舍,消减11.07万头生猪存栏,全部完成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经检测,目前该市7大支流水质均达到二类,6项污染物浓度值大幅降低,城区空气质量从全省末位提升至中游水平,治水治气战绩让政府公信力得到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诚信建设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下一步,闽西诚信工作将着重抓好“三种人”,一是抓好少年儿童,从娃娃抓起,用诚信文化滋养育人,宣传诚信先进典型事迹,构建良好的诚信成长环境。二是抓住“少数关键”,运用大数据建设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探索党员领导干部“信用清单”制度,推动信用管控规范化。三是严管“失信人”,督促执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让败德违法者受惩,付出代价。

 

从“省定贫困县”到“全省十强县”

——改革开发40年上杭县的巨变

钟巨藩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山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前上杭经济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2575万元。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破亿元关,为1086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0.5342亿元,财政收入0.0503亿元。然而,上杭的各项经济指标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数,人民生活水平仅仅是初步解决温饱而已,上杭被列为省定贫困县。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调动了工人农民的积极性。上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1996年上杭县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脱贫先进县”称号。2002年,进入“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

1997年,上杭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12.43亿元(90年不变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以下简称比增)9.8倍,年均增长13.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694元,比增7.2倍,年均增长11.72%1997年财政总收入达10064万元,比增20倍,年均增长17.46%。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次元比重由1978年的582022发展成为1997年的423325;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1997年达2616万元。

2017年,上杭全县生产总值3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63.6亿元。财政总收入33.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总收入2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1.456.232.4。第八次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再次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从2016年第9名晋升到第8名,并首次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长期以来,上杭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县。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5.33万吨,亩产80.51公斤,农业总产值2404万元。1976年开始推广三季杂交水稻,1978年粮食总产达14.17万吨,农业总产值7420万元。1981年起,全县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8.1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为10579万元。2003年、2004年、2007年、2014年,上杭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7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3万亩,粮食总产量19.9万吨,平均亩产420.72公斤;粮食总产量比1978年增长1.4倍。

1978年,烤烟种植面积1.87万亩,总产801吨,亩产42.8公斤。由于烟质优良,1979年上杭被列为省、地烤烟生产基地县。1985年,收购烤烟2700吨,其中中、上等烟占80.6%,黄烟率达92.28%,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表扬。2017年,烟叶种植面积4.6万亩,总产6828吨,亩产148.43公斤;面积、总产、亩产分别比1978年增长2.46倍、8.5倍和3.47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林业政策,建立和健全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生产得到很好的发展,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77.2%,比1978年的51%增加26.2个百分点。

2017年,全县肉类总产量10.5万吨,比1978年增长155.3倍。2017年生猪出栏、存栏分别是71.5万头、50万头,比1978年分别增长1.73倍和5.34倍。2017年,水产品养殖面积、总产量分别是5.15万亩和12687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6.67倍和9.12倍。

2017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4亿元,林业产值6.5亿元,牧业产值27.1亿元,渔业产值2.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亿元。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业结构比重由1978年的7971400调整为39114442

工业经济强劲发展

1949年,上杭县除手工业作坊外,仅有1家小型火力发电厂,全县工业总产值17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6%,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建成化肥厂、化工厂、水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到197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86家,总产值3444万元,比1949年增长19.14倍。1979年以后,上杭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初步建成以林产、化工、建材、棉纺、机械为支柱的工业格局。1986年,县装饰板厂完成产值1001.1万元,成为全县第一家年产值突破1千万元的企业。199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跃上10亿元大关,达10.8亿元。

上杭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有色和贵金属重要矿产地。金铜产业自19927月上杭县矿产公司试验生产出首批黄金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的过程,实现了新的跨越。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祥地上杭县和紫金山金铜矿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黄金十强县”“中国第一大金矿”;公司已形成以金为主,铜、铅锌、钨、铁等基本金属并举的产品格局,是中国主要的黄金生产企业、第二大铜矿生产企业。公司的金铜资源控制量基本覆盖全国并延伸至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2017年,金铜产业企业实现产值达523.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1%。落户上杭的金铜产业企业达44家。已形成金铜、稀贵金属、循环经济三条产业链条,金铜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上杭的建筑业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发后,上杭确定了以“建筑业兴县富民”的主导思想,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上杭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第一批“建筑之乡”光荣称号。2006年,上杭县又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建筑之乡”。2011年,上杭县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成为全国六个“中国建筑之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杭的建筑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全县建筑施工资质企业从2012年的69家发展到2017年的117家,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90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441.6亿元,增长232.4%。建筑产业已成为上杭县除金铜产业外的又一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稳步提升

作为山区老区县,上杭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实施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新网工程”列入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完善新建各类门店138个,受益人口35万人,基本形成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为农服务平台。2013年,全县各乡镇、村都建起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

20134月,省发改委确定上杭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上杭县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优势,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20132017年,新发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帝豪时代广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引进冠超市、润和超市、华润超市、永辉超市、义乌小商品直销超市等大型商超企业。上杭县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设立500万元县电子商务扶持资金池。2017年,上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4亿元;全县电子商务法人企业达196家,个体工商户67家,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40.1亿元。

2012年,上杭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65亿元,占GDP比重28.63%2017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亿元,比2012年增长186.39%;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家,总数达40家。

上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20121月,首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评选出2011年全国“十大年度县域旅游之星”,上杭县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同年,上杭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进入新时代,上杭县加大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县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氛围。2017年,接待游客640.1万人次,比2012年的326万人次增长196.34%;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比2012年的163亿元,增长276.07%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上杭县地处山区,历史上交通通讯极其闭塞。1949年,县境内勉强能通车的公路仅37.3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杭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7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30公里。2001年,赣龙铁路福建段开工仪式在古田会议会址前举行,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开工剪彩,2005年,赣龙铁路开通运行,上杭从此通了火车。20099月永(安)武(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上杭有了高速公路。201212月,全省首条由县级政府自主投资建设的上杭蛟洋至城关高速公路(蛟城高速)举行通车仪式。20151226日,赣瑞龙铁路正式开通,设计时速200公里,I级双线电气化,在上杭设古田会址站。2017年,上杭境内公路总里程3631.29公里,比1978年增加3000公里。全县22个乡(镇)344个建制村(居)和大部分自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乡(镇)、村通客车率100%。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建设“2345”交通圈(县乡通二级公路,各乡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各行政村40分钟内到达所在集镇,所有乡镇50分钟内到达县城)为目标,着力改善偏远乡镇、村群众出行条件,扎实推进各项交通项目建设。

民国3年(1914年)龙岩架通至上杭单铁线电报线路,长途电话与电报同线,当时仅供内部使用,未对外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87年,一个以县城为中心,贯通22个乡镇的邮电网络已经形成。1993年,先后开通程控电话和模拟移动电话,实现长途电话数字化。1996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1998年,乡乡开通移动电话。2017年,实现22个乡镇“全光电”(全县所有电信宽带通过光纤线路进行传输)、4G网络全覆盖,3G网络村村通。手机日益成为男女老少须臾不离的工具。

2015年年底,新建的上杭城区220千伏龙翔变电站实现竣工投运。2017年,全县建成11万伏变电站8个、22万伏变电站3个,全部乡镇实现10千伏双回线路供电,提前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目标。

城乡面貌变化巨大

1949年,城区面积仅有0.9平方公里,1条从南到北长3000米、宽23米的石砌路——中山路,对外交通主要靠汀江航运。1987年,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4.9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4倍。2013年至201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完善城市主次干道路网,改造拓宽一批老城区支路、小巷。南门大桥、张滩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上杭大道全面建成,城市中轴线顺利打通。城区有停车场16处停车位981个。开通5条公交线路全长62.6公里,有公交车33858座,设停靠站166个。201711月,575辆共享单车投入使用,32个站点城区全覆盖。启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慢行系统和环城路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市民步行15分钟内就有公园绿地、购物娱乐、休闭健身、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圆形居住中心或圈形良性居住范围)。

长期以来,城区居民都是饮用汀江水。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县在城关建自来水厂,198010月建成通水。2011112日,城区新水源竣工后,日供水规模达6万吨,确保水质达标、水压稳定、水量充足。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9%以上。

2013年上杭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016年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森林县城”“省首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转移支付县”等荣誉。2017年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213.343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04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达575.907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39.99%;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608.8741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2.28%。道路绿化率达100%20171月启动实施汀江绿道工程,年底,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大力实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和环保等六项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县域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6.7%提高到2017年的43.9%。县委、县政府制定《上杭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宜游、宜业的幸福家园。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整乡(镇)、整村推进工程,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上杭县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1985810日,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县城乡普遍开展“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198756日,县委、县政府表彰1986年度上杭县图书馆的56个文明单位,才溪中兴村等30个文明村。进入新时代,上杭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建设、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丰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好人好事层出不穷。2017年,创建第五届省级文明县城取得明显成效,被省文明委推荐为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11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杭县在此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摘得多项荣誉:县实验小学教师温金娥获得“孝老爱亲类”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临江镇和古田镇五龙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部)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古田镇、中都镇都康村和古田会议会址景区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9年至2013年,上杭县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先后承担了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作物区域站建设、国家级水稻新品种抗稻瘟病鉴定上杭茶地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超级稻示范推广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撑。逐步建立起水稻、蔬菜、高新技术等产业体系,科技兴农示范引领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至201311月,全县已有71个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茶地乡水稻抗病育种研究协会先后被市、省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4年,上杭县茶地乡水稻抗病育种研究会、稔田镇龙湖红肉蜜柚协会获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并各获奖补资金20万元。上杭县先后有5个农技协会、1个科普带头人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共获得奖补资金105万元;8个农技协会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共获得奖补资金37万元。同时,还涌现出15个市级优秀农技协会、18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10名市级农村科普带头人。

20132017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共争取市级以上补助资金781万元。2016年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17年,有8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其中3家被新增列入省、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共获得省、市及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12项,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授权16项。其中,《铜阳极泥中稀贵金属多元素梯级回收与绿色生产》《铜渣中含铜相构造与高效清洁回收关键技术》两个项目经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行业专家评定,整体技术达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0132017年,全县专利申请4687件,年均937.4件,比2012年的220件增长426.09%;专利授权2403件,年均480.6件,比2012年的94件增长511.28%。全县有效发明专利463件,年均有效发明专利92.6件,比2012年的30件增长308.66%;年均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15件,比2012年的0.806件增长225.19%。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龙岩市专利奖三等奖4项。还有福建省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1所,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家,省级专利试点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4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3家。2017年,兑现授权专利896件,奖励资金256.40万元,兑现专利奖、试点企业等科技创新配套奖48.3万元,合计304.7万元。

1985年,上杭县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19782017年,上杭县先后荣获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省“教育先进县”,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县,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学普及县和全县特殊教育先进县称号,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2013年启动城区教育扩容工程,新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和城东片区幼儿园。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优化城乡教育规划布局,累计投入2.8亿元启动全面“改薄工程”(是国家为了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改变薄弱地区的学校的教学设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覆盖到每一个初小,每一个教学点。在全市率先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2017下半年免除本县学籍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共计859万多元,受益学生6782人。

实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基本实现各校(园)师资配置均衡化。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的“阳光”措施。2017年,全县有幼儿班655个,在园幼儿22196人,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小学56所,在校生256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生11077人,高中在校生6642人;职校1所,在校生281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8人。

2013年以来,有100多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或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树立了一批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201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投入近1400万元用于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从2018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教师教绩专项奖励金,安排600万元作为班主任津贴,激励广大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2001年,上杭县被省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20132017年,上杭县文体广新局被评为“全国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县图书馆获得“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验收。县广播电视台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412月,上杭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投入10多亿元对古田会议旧址群、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临江楼、文昌阁、红四军八大会址、陈丕显故居、早康会址等革命遗址进行维修保护。举办伍洪祥、刘永生和邓六金等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展,启动上杭籍将军故居维修保护工程。编辑出版《才溪乡调查》《古田会议精神读本》等红色书籍40多套。参与《古田会议》《古田1929》和《红色摇篮》等影视作品的摄制;创作《古田曙光》《古田会议铸军魂》等情景剧。201410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镇召开(又称“新古田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新古田会议”之后,上杭县建设古田党性教育基地,自创办以来,开办了700多个培训班,培训学员4万人次。

2015年,新建成的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收藏着客家地区152个姓氏2600多部11800册客家族谱、19000多份的民国以前的客家契约等客家地方文献资料。上杭县以“谱”为媒,深入开展杭台文化交流活动。客家族谱博物馆是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接待了上千批次台湾客属团体参访,举办4次客家族谱赴台展出和“闽台客家族谱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2016613日,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客家(上杭)族谱文化风情节在上杭县举办。实施李氏大宗祠、丘氏总祠、存耕堂等文物的维修保护工程;积极推进上杭客家族谱申报“世界记忆工程”;保护和传承客家十番音乐、客家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杭县艺术中心创作的节目《五龙呈祥庆太平》获全国舞龙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金奖,《勤俭布娘》获“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暨客家文艺精品汇演”金奖。客家题材电影《衍香》获2014年“五个一工程奖”;山歌表演唱《山歌悠悠情飞扬》获全国山歌大赛银奖;木偶《降妖》获全国木偶展演大赛银奖。

2017年,专题拍摄51集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走进畲村》,投资670万元建设“闽西畲族馆”,该馆拥有展厅面积800平方米,由“畲族渊源”“繁衍生息”“畲族风情”“畲乡风云”“春满畲乡”五个部分组成。

上杭是著名的“诗画之乡”,有“一城书画半城诗”之称。2017年,上杭创建、申报“中华诗词之乡”和投资1000万元建设“华嵒纪念馆”。

建立完善全县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村村响工程,完成全县344个行政村(社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现16套中央、省、市、县节目无线发射。投资10多亿元建设客家缘文化中心,集中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客家族谱博物馆、博物馆、档案馆、演艺中心(上杭人民会场)等于一地。投资6500万元建设县老年活动中心。

2014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扶持30个薄弱村的文体设施建设。设立文化发展基金,由县财政每年划出200万元用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保护与扶持,对有影响的红色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予以表彰。

2012年,上杭县为鼓励各乡镇、部门做好志书编纂,专门出台奖励办法。2017年年底,出版20部乡镇(部门)、村和学校志书,兑现以奖代补专项经费192万元。

2017年年底,全县共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291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15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1点。入选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省级4项,市级4项,县级22项。闽西(上杭)傀儡戏申报国家非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19842017年,上杭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周金灿、余立志、林丹等分别在奥运会和世界羽毛球大赛中获得冠军。1987年,上杭获得省“体育先进县”称号。1988年,上杭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2013年,县文体出版局被福建省体育局评为“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73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县少儿业余体校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月,县文广新局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至2017年,实施114个行政村(社区)文体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据统计,全县人均运动场所面积达2.1平方米,居龙岩市第一位。20171219日,上杭县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是福建省集教学、训练、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青少年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县体育总会组织指导气排球、足球等19个协会开展活动。县政府每年向社会发放3000张文化体育惠民卡,群众可凭卡到指定的文化体育场馆消费。2006年开始,每年分片区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12届片区农民文化体育节。

2014年,上杭县在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47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2017年,上杭县在龙岩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得总奖牌榜第一、总积分榜第一、现场比赛奖牌第一,现场比赛积分榜第一的好成绩。20132017年,杭籍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赛事金牌115枚;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全国赛事冠军3人次(含个人、团体)。向省体工队输送体操、田径、水球运动员3人,向省拳击队输送运动员1人,向省体校输送游泳、击剑、蹦床、网球运动员13人;向市体校输送游泳、水上运动、散打、田径运动员54人;成功承办龙岩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水上比赛及2017年福建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等各类体育比赛及健身活动40余次。

林丹是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杭城乡缺医少药,天花、霍乱等恶性传染病时有发生。到1987年,天花、霍乱已经绝迹,各种恶性传染病已得到基本控制。

2013年年底,527个村卫生所(室)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完善和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建立乡村医生使用和退出机制,筑牢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的“网底”。

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十二大项目基本公共服务。2017年,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户籍人口普通人群签约19.71万人、签约率38%;辖区内重点人群签约10.97万人,签约率6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1.95万人,签约率100%

2015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27个,其中: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专科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乡镇卫生院2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所、门诊部2所、诊所、医务室67所、村卫生所527所,乡村医生662人。全县公立医疗机构中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院1所。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24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一级)、专科医院1所、康复医院1所,个体诊所21所。全县实际开放医疗床位1819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开放医疗床位4.89张。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194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2人,注册护士74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18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3人,执业(助理)医师1.83人,注册护士2.01人。基本建立了能够满足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

2016年,临城、官庄、古田3个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确认为“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县农村卫生协会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评为“全国先进农村(基层)卫生协会”。

社会保障事业加块发展

20132017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7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76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08人,城镇失业率由2012年底的3.12%下降到2017年的2.67%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房统一保险、“三农”综合保险试点等一批全国、全省、全市率先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组织实施70周岁以上参保高龄职工申报老年生活保障金工作。加大财政投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和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失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杭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成为闽西老区唯一的试点县。2010年,为全县71.86万人次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949.57万元;为1593781659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缴纳养老保险费达2193.52万元,县财配套补助1500万元,共计3693.52万元,参保率达90.95%2015121日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为110元,丧葬补助金调整为2200元。

2001年,上杭县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610月,全县实施新农合制度,全县农民医疗有了保障。2009年,实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一体化医保改革,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人数一直稳定在42.96万人左右,参合率达到99.9%20171月,实行大病医保“三保合一”(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居民医保)均衡化,全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90%,每人每年城乡居民医疗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这是全省首个大病“三保合一”方案。201610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上杭县健康扶贫保险实施方案》。当年,有5643人享受该政策,报销金额为104万元。全县因病返贫10963337人在2016年底实现脱贫,占全县脱贫户的26%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1978年,上杭县全民所有制干部职工年均工资1000.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27元。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74元,比1988年的894元增加1980元,增长2.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091元,突破千元关口。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38元。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1元,比2012年增长1.7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5元,比2012年增长1.8倍。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杭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携手、社会参与、群众主动”的思路,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针,统筹安排,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上杭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和《上杭县脱贫攻坚战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各单位相继出台脱贫措施实施细则,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支撑。创建“1+N”扶贫模式,实施“4810”精准脱贫措施,保证脱贫攻坚精准给力。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53个(其中3个县管贫困村),贫困户:全县除临江镇外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9819926人,其中,国定贫困户41018117人(包含分散供养五保户19031980人),省定贫困户319711809人。2017年底,蓝溪镇和湖洋镇五坊村等10个村实现脱贫摘帽;经强制清退、新增、户内增减等动态调整,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700419528人(其中国定38807777人,省定312411751人),已脱贫699519498人,未脱贫930人。

 

老区见证

——改革开放40周年上杭发展掠影

上杭县委报道组 林斯乾

 

上杭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上杭共有1.5万人参加革命队伍,9000多人为国捐躯;1955年至1964年授衔的开国将军有27人,是福建省开国将军最多的县份。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光辉著作。80多年前,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开辟了一条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2014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并出席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一直牵挂在心,他一再强调,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杭紧抓机遇,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光荣传统,勇于探索实践,从贫困县一跃而成为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成为福建老区中的佼佼者。40年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风雨兼程,上杭老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事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县域经济:从全国老区第一个亿元镇到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

改革开放之初,上杭县每年财政收入仅5000多万元,经济十分困难,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没有一家大的工业企业,如何振兴地方经济,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成为上杭县必须破解的一道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允许农民搞商品流通,办工厂,古田赖坊村18户农民筹集4万多元,办起了福建省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友谊水泥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田镇引导群众纷纷集资引资兴办企业。1991年,古田镇成为全国老区首个GDP亿元镇,书写了改革开放浓墨重彩的一章。

上杭紫金山自古有产金记载,民间也进行零星开采。上个世纪80年代初,闽西地质大队对上杭紫金山开展金矿普查工作。1993年,刚成立不久的上杭县矿产公司试验生产黄金,从此,以“金铜”为龙头,上杭县开始了一条“无中生有”的“铸链”之路。二十多年来,上杭县依托红色文化品牌和金铜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金铜产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总部设在上杭的紫金矿业集团,从一个小小的县属矿产公司,发展到了今天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财富中国500强企业。

如今,上杭金铜产业已成为龙岩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2016年,上杭提出打造“千亿金铜产业”目标。目前,全县已有金铜产业企业5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今年830日,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福建上杭太阳铜业年产22万吨连铸连轧铜杆生产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这是上杭铜加工产业链的第一个“百亿车间”。项目将满足福建周边市场对高性能铜导体的需求,为省内外电线电缆和电磁线漆包线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原材料保障,同时将带动当地金铜产业往下游产业进一步延伸。

除紫金矿业、太阳电缆等企业外,中国建材、瓮福集团、中化蓝天、中国信达等一批大型企业加盟该县金铜产业。全县初步构建起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主的采选区、以蛟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主的冶炼区、以县工业园区为主的金铜制品精深加工区和金铜产业配套服务区四大产业区,已初步形成稀贵金属、铜加工、循环经济三条产业链条。今年110月份,上杭县金铜产业2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超400亿元。

除了金铜产业,上杭另一主导产业——建筑业也乘势而上。上杭建筑业在明清时代已声名远扬。当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吹进闽西老区,上杭才溪、通贤等乡镇建筑工人像他们的先辈当年北上当红军一样,开始了南下闯特区的创业生涯。改革开放之初,才溪70%的青壮年走出家门,凭借着敢拼会赢的胆识和精湛的传统建筑技艺,承建了广东众多城市的饮水和排污工程,这其中包括深圳“锦锈中华”、“世界之窗”等给排水工程以及当年广东最高的东莞彩印厂水塔等。有人把上杭老区闯特区的建筑业大军比作新的“九军十八师”。老区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又一次闯出了一条新路。1997年,上杭县被福建省政府授予首批“建筑之乡”称号,2006年被授予福建“优秀建筑之乡”称号,2011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首批“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截至今年7月底,上杭共有建筑施工资质企业159家。其中,二级以上企业132家。今年17月,上杭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8.58亿元,同比增长10.7%。上杭的建筑产业产值占整个龙岩市的半壁江山。

主导产业稳健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稳步提升。116日,上杭中都镇军联村聚胜家庭农场,返乡大学生李晓文、梁永英夫妇在承包的稻田里指挥收割机收割水稻。5年前,李晓文夫妇开始承包水稻种植,逐渐发展到了800多亩,成为全县水稻种植大户,让他们过足了一把“农场主”瘾。

上杭县每年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兑现强农惠农政策,上杭槐猪、通贤乌兔、杭晚蜜柚、上杭萝卜干、上杭乌梅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逐渐走向全国市场,“上杭萝卜干”成为厦航航空食品。目前,上杭发展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1500多家、专业合作社364个,其中被评为部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老区农业农村正经历着巨大变化。

得益于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上杭县域经济势头强劲,从改革开放初期县财政收入不到5000万元,到2017年县财政收入32.05亿元,收入增长60多倍。2017年,上杭县成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9次被评为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2018年,上杭县连续第三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

城乡面貌:从边远山区到生态旅游示范区

深秋时节,位于上杭旧县河畔的革命基点村兰田村,潺潺的清波碧水,风中摇曳的格桑花朵,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稻浪……秋日美景尽收眼底;兰田村的生态农民公园、便民停车场、休闲亭、篮球场、沿河路等已建设完工,昔日偏僻落伍的农村如今换了新颜。2017年,兰田村被列入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整治村,启动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裸房整治、特色乡村等四大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变“有新村没新房”的现状。

兰田村的变化是脱胎换骨式的。这样的变化在上杭老区为数众多。

随着古田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9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64个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2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稳步推进,昔日“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乡村变‘靓’了!”这是许许多多城里和农村人的真切感受。

上杭多年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先后实施“4+5•美丽上杭”党建综合示范点、美丽乡村示范点、最美村落建设等一大批农村示范工程,让农村换了新颜。古田镇、才溪镇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古田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并成为福建省首个5A级红色旅游景区;上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并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

上杭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发展瓶颈、改善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持续改善和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赣龙复线铁路、长深高速(上杭段)、上蛟高速建成通车,厦蓉高速(上杭段)扩容工程、永杭高速(上杭段)等重点交通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县通乡镇干线道路升级改造,正加快打造“2345”交通圈,力争实现乡乡通二级公路、各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行政村40分钟内到集镇、所有乡镇50分钟内达县城。今年,上杭县开始在农村实施集镇改造、最美村落建设、农村停车场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

1982年,上杭县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1982200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杭县此后几乎每十年重新进行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从最初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3.8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0年约5万人,到后来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8万人以内。今天,上杭县城建成区范围12.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余人。县城在“南延北扩、沿江开发”中,东方花园、登凯豪庭、天和嘉园、时代广场等一个个住宅小区相继出现在汀江两岸;北环路、二环路等先后开通,县城逐渐形成七横六纵的道路网络,几百年前开辟东西走向的大街、中街、小街以及南北走向的诸多小巷,如今有的还在发挥原有作用,有的则成为人们步行小道了。南江滨公园、安澜桥滨水景观、瓦子街广场、市民活动广场和街心花园、紫金公园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一条蜿蜒汀江两岸、辐射周边5个乡镇的汀江绿道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成为上杭靓丽的城市名片,为老百姓享受“慢生活”留足空间。随着南门大桥、张滩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上杭大道全面建成,城市中轴线顺利打通,上杭县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9%,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

三折回澜的汀江水依旧穿城而过,不同的是,原来的汀江屏障,现在变成了水上运动中心;一遇大水便被冲垮的浮桥,现在变成了崭新的南门大桥;古代用以抵御盗寇、洪涝灾害的城墙,现在成了供人休闲的江滨公园。

民生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

“健康扶贫保险实施两年来,上杭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保内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119.88%,也就是说,保内医疗费用100%报销外,保外医疗费用还给予报销了19.88%,平均每人报销了983元,大大减轻了贫困人员医疗费用负担。”119日,龙岩市医管中心上杭管理部负责人袁晴元介绍说。

201610月,上杭县在福建率先省实施健康扶贫保险政策。健康扶贫保险由商业医疗保险和住院津贴保险两项组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生病住院时,除享受以前的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外,还享受健康扶贫保险,保内费用剔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民政救助后,个人承担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二级及以上医院90%标准报销,每人累计最高限额20万元。同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还享受住院津贴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入住医疗机构治疗,按二级医院30/天、三级及以上医院50/天的标准给付最长180天的住院津贴。

2017年,上杭县又率先制定出台《大病医保“三保合一”均衡化实施方案》,从201711日起施行,实行大病医保“三保合一”(即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居民医保),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享受和城镇职工医保商业补充保险报销比例同等待遇。

多年来,上杭多项民生保障体系创新举措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从本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房统一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开始,上杭县还先后率先开展“三农”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全县22个乡镇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率先将当年新生婴儿纳入医疗保障范围;率先建立城乡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制;在龙岩市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机制;率先实施村(居)主干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机制;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和在校孤儿生活补助制度荣获“中华慈善奖”……

在上杭经验基础上,龙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闽西比全国提前10年、比全省提前3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2016年,上杭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政策,此举当年惠及全县8所普通高中在读学生6700多人。近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新改扩建26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开工建设,新改扩建17个乡镇敬老院、58个农村幸福院,全省最大的县级老年活动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并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

上杭县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在民生保障方面连续出台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针对性非常强。以养老为例。除了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新建敬老院外,上杭在全市率先实施由县级财政投入资金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已建成的92座农村幸福院和互助幸福园成为乡镇敬老院的延伸。如今,除了政府投入的养老机构,上杭已构建起了民办养老、公办民营、智慧养老、候鸟旅居等形式各异的养老模式。上杭金秋老年公寓是省内已完成项目建设中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县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不但当地老年人在此颐养天年,每年冬季还吸我国北方客人前来“候鸟式”居住养老。“一开始基本都是从北京来的散客,后来人数慢慢多了起来,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超过3000人了。”上杭金秋公寓副总经理林桥英说,这些旅居老人大多来自北方,每年的9月开始陆续来到上杭,“来旅居的老人看中的是上杭的环境和服务”。2017年,上杭入选中国候鸟旅居小城榜;2018年,上杭县金秋老年公寓被确认为全省首批17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之一,上杭县临城镇新塘村幸福院、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乐村幸福院获评全省五星农村幸福院。

20141030日,在上杭古田镇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在和闽西老区10位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各部门对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杭乘势而上再出发,全力打造实力上杭、活力上杭、魅力上杭、和谐上杭,在新时代潮头继续砥砺前行。

 

漳平搭建“1234”平台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新台阶

林松金 邓龙金

 

201710月以来,漳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狠抓“一个龙头”、“两项重点”、“三个环节”、“四项机制”,不断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摸清了“家底”,盘活了“资金”。漳平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14930.45万元,资源性资产130.69万亩,经营性资产2630.1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2300.30万元,追回村集体资产30多万元。二是成员身份确认赢得认可,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66个村成员名单完成第三榜公示。三是提高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培训、责任分解,市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处理问题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干部在一线工作得到了锻炼,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四是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通过宣传发动,群众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村民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获得感得到明显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五是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紧抓“一个龙头”:紧紧抓住领导责任制这个龙头

(一)领导重视,破解“瓶颈”。为推动工作,漳平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门研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及时解决工作上存在人员和经费不足问题,市财政先后拨出392万元作为工作专项经费,市组织人事部门从乡镇抽调3名人员充实到市经管站,抽调10个人统一在市产权办集体办公;从市各个部门单位抽调力量充实乡镇(街道)经管站,确保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5人。市农村集体产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全市“农权改”工作具体组织人员和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具体分工,抽调相关单位人员驻村驻点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缺编缺人现象。

(二)制定方案,建全机构。漳平市专门出台了《漳平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漳平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以及《漳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文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乡镇(街道)、村居(经联社)均相应制度工作方案,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三)立“军令状”,明确责任。漳平市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向16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颁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责任主体,明确了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驻村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居)党支书是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下村干部配合抓。村(居)主干负责实施的工作新局面。

(四)亲力亲为,精心部署。2018120日,漳平市专门召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五套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漳平市委书记、市长出席了会议,并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会议制订出了工作责任清单,要求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作为今后漳平市委督查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围绕“二项重点”:紧紧围绕清产核资和身份认定这两项工作重点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各村(居)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组,由村两委、村报账员、财务监督管理员、村老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对村(居)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首先弄清资产清查范围。聘请第三方测绘公司,绘制全村平面图,标明全村土地、河流、公路、桥梁、山林等分布情况,摸清全村村域范围。其次弄清资产清查类别。组织人员对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及账内账外进行清理。芦芝镇、吾祠乡聘请测绘公司对资源性资产进行测绘,及时与林业站、国土所、不动产登记局等单位进行沟通。由有关单位提供相关数据,村清产核资工作组进行核查。统一对集体土地、经济合同、林业资源进行核对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各村反映在林改期间存在为完成任务,把村集体林地空挂在村干部身上。针对这一现象,乡镇领导、村工作组分别找当事人了解情况约谈,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对空挂的林地进行清退。和平镇菁坑村通过村民补办林业承包合同手续,补交林地租金,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余元。第三严格公示程序。清查结果出来后由清产核资工作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向农民群众和有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间村安排工作人员接待群众的咨询和反馈。第四建立规范台帐。及时建立村各类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建立建全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各乡镇(街道)管理软件系统,采取“资产卡片”形式,将各村集体每宗资产详细情况录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公开透明,防止村集体财产的进一步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市清产核资工作已开展村(居)数186个占比100%,已进行公示的村(居)数176个占比94.6%,已上报乡镇审核的有115个占比61.8%,乡镇完成校验核对的83个占比44.6%

(二)科学认定成员身份。漳平市制订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指导意见和认定工作流程,对20多种情形的身份认定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各乡镇(街道)、各村(居)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制订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村组织集体成员的认定标准。通过采取“两次入户、三审核三公示”的办法确定成员身份。首先工作组第一次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户主填报《成员身份名单申请表》,工作组审核填写《成员身份名单确认表》然后进行汇总。对有异议的,工作组第二次入户核实,最终确定成员名单,然后,在第一榜公示前,先行审核,公示后仍有异议的再审议,进行第二榜公示。最后召开户代表会议审议通过,进行第三榜公示。认定结果力求合法、公正,群众信服。我市菁城街道菁东、福满经联社属于城中村,情况复杂,存在因土地征用转居民户口,自己花钱买城镇居民户口现在又自谋职业等情形。在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中,漳平市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股份设置中探索出AB股,A股成员享受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权,B股成员主要是指农转非成员,B股除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享受A股其他权利。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目前为止,漳平全市成员身份确认已进行公示的村(居)166个,占比89.2%;完成身份确认127个村(居),占比68.3%;确认成员数175182人。

三、把握“三个环节”:紧紧把握宣传发动、先行先试、时间节点等关键环节

(一)宣传发动。一是多渠道开展宣传,漳平市通过新闻网、电视台、电子屏幕、标语、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目前已发放《到全体村民一封信》74192张,编印宣传资料1万余份,建立宣传专栏186个,出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知识问答》专刊200余期。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建立全市的工作微信群。漳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起加入工作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全面了解全市工作进展情况。三是举办业务培训班。漳平市还采取市、乡、村分级培训的办法,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已累计举办1561780人次。通过深入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先行先试。201710月份漳平市选择类型不同,有代表性的菁城街道菁东、福满经联社、和平镇菁坑村、溪南镇下河村。四个村(经联社)作为改革先行试点村,一年多来,四个试点村先行先试,迎难而上,各项改革工作走在前、试在前、总结在前,摸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市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节点。市制订出工作责任清单、列出时间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各村(居)分别对照工作责任清单,倒排工作任务,倒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详细列出工作计划,列明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市督查办适时开展督查,确保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完成工作任务。

四、建立“四项机制”:主要建立跟踪督查、推进会商、绩效考评、规范运行四项工作机制

(一)建立“半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的督查工作机制。一是每月1日、16日为工作进度上报日期,漳平市农权改办汇总后公开通报,便于各乡镇(街道)了解各自工作进度,寻找差距,迎头赶上;二是漳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制定督查方案,通过联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建立“每月一推进、每周一会商、每月一简报”工作机制。一是每月一推进。漳平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市政府办、农业、林业、国土、督查办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等相关人员参加推进会。准确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典型经验,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讨论研究解决,布置下一步工作。二是每周一会商。乡镇(街道)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商会,及时稳妥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会商照片发至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微信群,需市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总报送市农权改办。三是每月一简报。简报开出专栏,内容包括领导下乡督导,基层经验交流、工作亮点、问题处理、工作进度等。简报发至16个乡镇(街道)挂钩副处级领导,由处级领导跟踪督导,推进改革工作。

(三)建立绩效考评工作机制。漳平市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层层量化分解,纳入年终对各乡镇(街道)绩效考评。分别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对考评分数前五名的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考评后2名的乡镇(街道)予以通报批评,充分调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抓改革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规范运行工作机制。漳平市在清产核资、成员认定方面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在股份制改革方面,制订出了《股权设置方案》《股权管理办法》及《章程》,建立建全一整套管理制度,使整个农村改革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漳平市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程跟踪服务,规范运作程序,确保农村改革工作依法依规有序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