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走进三坑

日期:2020/7/23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走进三坑

 

初识三坑,是被微信朋友圈的一张图片所吸引:流水、矴步、古榕、老厝……记忆中,这些在农村老家特有的元素,在画面中完美组合,显得古朴、清新与自然,让人备感亲切。

于是慕名驱车前往,沿104国道和省道301线抵达福安老区社口的沙溪村,再往北约3公里,一座被青山拥入怀中的小村落映入眼帘。

这里是福安老区沙溪行政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因村后的山形宛若双凤展翅,以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唤曰“凤洋”,寓意“双凤朝洋”,后来可能是村民为了让村子便于外人辨识,以三条溪涧在村前交汇为特征,习惯称之为“三坑”并沿用至今。

绿树成阴、溪水潺潺,土墙黑瓦、邻水而居。这里背倚青山,偏居一隅,穿村而过的清流,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三坑人在此繁衍生息,虽无大富大贵之荣耀,亦无倾世倾城之美景,却如凤冠上点缀的素白珍珠,清新淡雅,悠然自在。

三坑村现有96户、435人,几乎清一色为苏姓族裔,建有苏氏宗祠一座。据族谱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苏公世美携妻子赵氏及六男二女,自邻近的岩坑行政村岩兜自然村转迁于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崇山峻岭之中的岩兜,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的三坑肇基并择水而栖,任凭岁月更迭、世事变迁,三坑人在此安居乐业330多年,据说目前这里的苏氏后裔已历十三世、人口超千丁。

有水的地方,便有了灵气,也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村中的小溪边生长着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榕,树体盘根错节却又枝繁叶茂,苍老中透着勃勃生机。犹如华盖的树冠,在10多米宽的小溪溪面及其两岸投下浓浓的绿阴。

不知何时,三坑人在这里筑了一道跌水坝,同时在坝上设了21级踏步,每级步齿采用两块长方体石柱拼成一高一低的两组步齿,方便行人相向往来同时通行,也形成了连接小溪两岸的交通要道。而目前南岸一侧的连片木质结构老房子基本保存完好,从中可以想像,在曾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也是商铺林立,一派热闹的景象。

跌水坝的上游是一方水潭,据说以前还安装了水车,作为加工农产品的动力之源,随着机器设备的更新淘汰,水车早已不见踪影。

当年的繁华虽已落幕,但这里的悠悠古韵,依然在吟唱着乡愁恋曲,让人回味流连。漫步三坑的石矴步,听清流潺潺,一步一石齿,亦步亦从容,然后拾阶上岸,再沿着古官道往西北方向溯流而上,穿过一片茂密树林之时,水声悦耳,清风拂面,享受天然氧吧之清新舒爽,油然而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不多时,但见一帘瀑布如一条长约10米的白练,上端悬挂在耸立的崖壁之上,下端垂没于清澈的水潭之中,喷珠泻玉,蔚为壮观。身临其中,弃鞋漟水,便有一种“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之畅快。

盛夏时节,走进三坑,品味古村古韵,寻觅殷殷乡愁,然后转山、观云、听鸟、闻香、吸氧、戏水,在原生态的清爽和恬静中,美美地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悠然闲情吧!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特邀通讯员:吴庆堂)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

2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