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品牌

振兴茶产业 争做“领头羊”

日期:2020/4/23        来源:本站        点击数:

近年来,福安老区坦洋村始终抓紧茶产业这个金饭碗,将坦洋工夫这块金字招牌打得越来越响——

振兴茶产业 争做“领头羊”

 

 

  春分过后,走进福安老区社口镇坦洋村,村口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几个红色大字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格外醒目。多年来,坦洋村干群始终感怀习近平总书记这份真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将坦洋工夫这块金字招牌打得越来越响,产业做得越兴旺。

  据了解,改革开放初坦洋村全村500多亩茶场,只有福云6号等几个品种,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很多山地因为是祖宗山”“宗祠山无法开垦,产业发展严重受限。

  茶产业振兴,抓党建成了坦洋村致胜法宝。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村民思想转变,生产要素被激活,荒山成了茶园,茶叶富了茶农,村里出现了万元户,村民盖起了新房。

  尝到产业振兴甜头的坦洋人始终抓紧茶产业这个金饭碗,通过品牌建设、技术优化、互联网营销等手段,不断提高坦洋工夫附加值,让坦洋村再度红了起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和谐福安暨坦洋工夫茶系列活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立全市首家茶叶合作社、签订价值60万美元的俄罗斯红茶采购订单、鸟巢茶·坦洋工夫巨大红茶饼入驻北京奥林匹克塔……因茶而兴的坦洋村复兴着百年荣光。

  眼下正是茶叶采摘和制作的旺季,村中茶香四溢,茶农往来繁忙,恢复了昔日茶季到、千家闹的胜景。走进领头洋茶叶合作社的加工车间,负责人林岩忠正在焙茶室里得满头大汗。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今年的茶叶行情持续走好,茶农又有好收成了。林岩忠高兴地说。

  村民借助省茶科所设在社口镇的优势,学习新技术、试种新品种,引种了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黄旦等优良乌龙茶品种,改良茶叶品种结构,如今已发展生态茶山4000多亩。去年,我们还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建设高效生态茶园,推行生态立体种植模式,推进中低档大宗茶的机采应用,推广生物有机肥,建成5个共600亩的坦洋工夫优质原料基地。社口镇镇长陈惠明介绍。

  同时,坦洋村在产业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努力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共建共营、共营共享、共享共赢三统三共为核心的统分结合型运营模式。目前,正组建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恢复成立福建省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叶有限公司,注册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学堂,实现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构筑多元投资主体机制。就算100元也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让群众更有参与感,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陈惠明说。

  坦洋村还积极打造坦洋红党建品牌,党员带头带动创新,通过设计统一包装盒,打造文创伴手礼产品,给村财增收10多万元。

  村财兴,村才兴。推开古朴村居的大门,家家户户屋内却是现代化十足,崭新家电、互联网终端都是标配,通过改水改厕,传统厕所的脏乱差境况也一去不返。去年,长1500多米的村主干道所有电线、网线下地,坦洋村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处处焕发生机。

  闽东学三洋,坦洋要当领头羊。如今坦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茶业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全村拥有茶厂35家、茶店(行)18家。如今村里2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做茶,6户贫困户也依靠茶产业成功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0496元,今年村财有望达到5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钦自豪地说。

今年,全省建设行业古建木工、古建瓦工岗位技能竞赛筹备落地坦洋村,将建设35栋左右古建筑,促进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复兴,为茶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增添力量。(张文奎  吴庆堂 /)

福安市老促会  老区办

2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