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简讯:福安老区:创新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日期:2020/4/15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福安老区:创新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近日,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万亩桃花竞相绽放,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画卷。

从福安市委改革办获悉,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聚居的县(市),近年来福安老区积极进行民族团结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畲族特色文化,全力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在全国首创“三级联创”机制。福安市在“市、乡、村”三级铺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前期先行筛选出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坂中乡彭家洋村等一批乡村两级创建示范样板,并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民族工作水平,进而申报福安市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从中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全省率先出台行动计划。针对民族工作实际,福安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出台包含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扶持发展、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及宜居环境提升、民族教育卫生事业优先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七个一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等七个方面内容的七大行动计划,从资金、政策、人才培育等方面扶持助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

在全省最早成立四大畲族社团组织。先后成立福安市畲文化研发中心、福安市畲医药研发中心、福安市畲歌协会、福安市畲族传统武术协会,在弘扬、传承、保护、发展畲族文化中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在宁德市首办“畲族文化周”活动。2018年福安市率先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周活动,并将其确定为福安市“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使之成为全国畲汉文化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的重要节庆。

创新实施文化“七个一”工程。办好“一个节”,福安市通过持续组织“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及桃花节、刺葡萄采摘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增进民族交融交往;策划“一台戏”,在城区富春公园设立户外畲歌传习点,福安市畲歌协会利用“畲族文艺轻骑兵”开展畲歌“传帮带”活动,持续宣传深化“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推出“一桌菜”,以农家菜为基础,突出乌米饭、糍粑、菅粽等传统畲族特色小吃,打造提升畲家宴品牌;发展“一支药”,打造畲族医药研发中心并开设畲族医药展示馆,编纂出版《福安畲医畲药》;推广“一门武术”,成立福安市畲族传统武术协会,建设完善金斗洋畲族武术训练基地;建设“一个中心”,20199月启动建设集民族艺术培训、文艺民俗展演、文化休闲娱乐、创作研究、文化经营性活动为一体的福安市畲族文化中心;弘扬“一种精神”,大力传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叶飞同志提出的“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最团结”的畲族革命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助力脱贫

针对性提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计划。福安市财政每年给予民族工作行动计划纲要配套资金600万元,并持续推进民族乡村公路提级和安保工程建设,共完成建设215公里,补助金额达781万元。

得益于不断创新实践,福安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雷金玉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福安市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及弘扬畲族文化等情况。雷金玉所在的坂中畲族乡,正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闽东工作时的挂点乡镇。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方面,福安全市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户6092441人在2018年已全部实现脱贫,20个少数民族贫困村也实现脱贫出列。

民族村寨文化方面,福安市共有5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一、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10个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

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福安畲医畲药》一书荣获国家医药科学技术著作一等奖,福安市通过“中国畲族医药文化之乡”和“中国畲族医药文化传承基地”评审,福安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

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福安市人民政府在2017年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2019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钟鸿)

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20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