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20年

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0/3/20        来源:漳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

——漳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调研报告

 

原中央苏区县老区村实现脱贫之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个问题,今年来,市老促会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市高新区草坂村,平和县南胜镇欧寮村、义路村,龙海市双第农场,港尾镇卓歧村、梅市村,东园镇东宝村,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等老区村,与所在市、县乡干部、老区村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分析形势,探讨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区脱贫换新貌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老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革命精神,扎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市委(2018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意见》,坚持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文明乡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机制创新、精准脱贫、人才支撑、投入保障、党的领导10个方面入手,认真落实40条细则措施和“345”示范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脱贫攻坚三年任务两年完满收官,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产业发展现新态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畜牧、食用菌、林竹、中药材等九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其中8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百亿元。如龙海市东泗乡建设59公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8个民营生产建设项目。其中,漳州市旺辉种苗有限公司投入1200万元,建成智能化标准育苗大棚6000平方米,智能大棚基质栽培3000平方米,集蔬菜初加工、保鲜物流、电商为一体,年产值46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东泗乡村振兴。二是宜居建设展新景象。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新建或改造提升农村公厕200座,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个,完成村庄污水治理530个和3.3万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开展121个美丽乡村建设。平和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认真实施82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其中推进4个示范乡镇63个示范村12个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九峰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有效保护,建成一批秀美公园,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霞寨镇“柚惑”小镇被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坂仔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龙海双第农场寨仔管区实现硬化道路通达率、自来水入户率、水冲式厕所建成率、污水无害化率4100%。三是乡村文明呈新亮点。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闽南文化资源,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建成乡镇宣传文化中心130个,农家书屋16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128个,有1612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116个乡镇985个村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投入150多万元,利用宗祠建立有闽南特色的“乡愁馆”,唤起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记忆,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建立村级“道德讲堂”、举办“我心中的美丽乡村梦”农民演讲比赛,开展“道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 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系列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四是乡村治理更加规范。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安定稳定,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平和县选取坂仔镇西坑村等5个集中连片村试点,创造“党建示范长廊”。深化村主干职业化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运转能力和村干部薪酬待遇保障水平,并整顿转化一批“双薄弱村”,村级组织的乡村治理水平有显著提高。五是农民增收有新途径。围绕三个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农产品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共建成果蔬、茶叶、食用菌和禽畜养殖标准生产基地1094个,建成8个中国航天蔬菜新品种试种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10元。南靖县龙山镇通过引进百汇绿海集团引领种植大棚蔬菜,负责技术指导和营销,带动全镇种植大棚蔬菜1500亩。其中,双明村不仅新种植大棚蔬菜600多亩,还有淡水养殖650亩,香蕉5000亩,麻竹1500亩,2019年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8600元。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村发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全村分别种植胡萝卜和一见喜各1000亩,2018年两项作物产值达1400多万元。

二、老区基础差振兴难

漳州老区村点多线长,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历史欠账多,虽然脱贫了,但标准不高,村财较弱,人才缺乏,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跟上全市发展的步伐,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脱贫标准普遍较低。分布在全市121个乡镇1444个贫穷村661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已全部脱贫,但是,这些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受区位劣势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受思想观念滞后、发展门路有限、资金技术欠缺等影响,很难使之跟上市场经济时代前进的步伐,特别是他们仅仅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裹携式地实现脱贫,脱贫标准水平较低,积重难返,幼苗易折,有些脱贫户往往因一场大病,一场交通事故,一场灾害,甚至因子女上大学而返贫。

2、基础设施欠帐较多。老区村绝大部分处于边远山区,由于历史欠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即使通过扶贫攻坚的强力推进,这些地方的路、水、电、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老区村发展的瓶颈。如道路交通,虽然经过市政府十年的倾斜扶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仍有一些自然村未建水泥路,且早期建设的水泥路大都是宽3.5米,偏窄偏陡,甚至有的已经破损。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服务都远未解决,这些都将继续制约老区的发展。

3、优势产业明显欠缺。除了平和县已经形成琯溪蜜柚支柱产业外(近年也面临丰产不增收,甚至滞销、亏本的风险),全市很多农村缺少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华安、南靖、诏安、长泰等县的茶叶、花卉、青梅、柑橘、柚子、蔬菜等,虽有一定规模,但受技术、品种、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大都效益不佳,带动力不强,仍形不成优势产业。大部分县的老区村,几乎没有带动性强的产业或有优势的特色产品。调研中发现,即使是全国乡村振兴试范村的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农民的主要收入也是靠种植蔬菜和外岀打工。像诏安县红星乡内湖村,虽然拥有3000多亩的大棚蔬菜,但由于缺少先进企业的引领和好的营销渠道,效益一直不好。广大农民单靠经营几分地的传统农业和打工,过日子容易,致富奔小康困难。

4、农产品价廉伤农凸显。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农产品品多量大,如水果、茶叶、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商贩盆满钵满,农民得到的却只是商贩吃剩的残羹剩饭。对此,政府也好,种养户也好,无可奈何。虽然通过发展电商等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有效解决。最突出的是平和县的琯溪蜜柚,近几年来,岀现了少有的价格暴跌怪像,一个销售季节,一斤蜜柚的价格从1元多暴跌到0.2元左右。据测算平均每斤蜜柚成本大约0.7元,如此下去,曾经的“一个柚子致富60多万人的神话”即将渐行渐远。这对于年产300多万吨蜜柚,60多万人口的平和县将是严峻的考验。

5、村集体经济较薄弱。老区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收入偏少、发展乏力问题。前年我会联合老区部门曾做过摸底,全市729个老区村,年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21个,占3%50万元至99万元的有38个,占5%20万至49万元的有86个,占11%519万元的有37个,占5%14万元的253个,占34%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94个,占40%。尽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岀台了漳委办(201810号《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文件,通过扶贫攻坚有很大进步,但现实仍不容乐观。它将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严重影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6、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区位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综合素质相对不高,一方面缺乏拼搏奋斗的勇气和胆量,一方面缺少发展经济的项目、资金和技术。部分区位条件好的地方,存在“小富即安”的安逸思想,大部分区位条件差的地方,又存在较多的畏难情绪。对脱贫攻坚的后续目标,大都抱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消极态度;对乡村振兴战略,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仍存在等靠要思想。

7、村级组织能力仍不适应。虽然经过几年来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村级班子成员的“四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扶贫攻坚下派一大批第一书记的带动引导,村干部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面临脱贫攻坚后期百杆尺头更进一步的爬坡,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更加坚巨的任务,一方面大部分的村级组织仍然偏弱,村干部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偏低,知识量、信息量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热情不高难回流,使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

三、对策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广大老区干部群众迫切希望老区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地发展,跟上全市的发展步伐,共享富美漳州的发展成果。漳州要强,农业必须强;漳州要美,农村必须美;漳州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必须成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共同使命、共同愿景和共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后,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老区工作重要思想,睢准新的目标,研究新的举措。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和乡村干部群众的呼声,我们觉得,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最突出、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仍然是项目、资金、人才等问题。为此,在老区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1、千方百计防止脱贫户返贫。全市121个乡镇1444661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且分布地域广阔,造成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贫困户生存适应能力弱,劳动者素质低,任何意料之外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故的冲击,都可能使相当数量的贫困户返贫。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和“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坚持“攻坚精神不放松”,扶贫政策不改变,坚持把防止脱贫户返贫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如一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建议科学制定返贫风险评估标准,对脱贫户进行重新摸底、梳理排查归类,并分别制定对应的有效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改进帮扶工作。

2、继续从政策项目资金倾斜。老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区位劣势,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经过脱贫攻坚战,这些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先进地方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直接关系生产、生活的道路、水电、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仍有较多欠帐,单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一些”的要求,认真落实新颁布的《福建省老区工作条例》,坚持做到“老区优先”,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扶持。特别是平和、诏安等原中央苏区县,山高路远,彻底解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历史欠帐多,投入巨大,而县、乡财政又比较困难,这就更需要省、市予以重点倾斜支持。

3、大力培育支柱或优势产业。要抓住新一轮土地改革,农地入市的契机,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扎实推进、做优、做大漳委(20181号文件提岀的11个优势特色产业。除了平和县要下大力气解决山地过度开发的退果还林等生态保护,提高蜜柚单产和品质,做好营销工作外,其他县要因地制宜通过培育、做大现有相对优势产业,逐步发展能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我市老区村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更要在因村施策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身自然条件的项目,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总结推广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引进百汇绿海集团公司,市高新区培育草坂村源兴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等先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采取鼓励经济能人带动,公司+农户+科技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科技绿色农业,有效推动老区村发展经济的经验。要注重培育推广龙海市双第农场鹭凯生态农庄运用红色资源,通过建设抗日女英雄李林事迹陈列馆,利用红色资源创办青少年研学基地和红色旅游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既很好地传承传播红色基因,又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做法。

4、积极打造有效的营销平台。农产品价廉伤农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但主要根源是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营销平台,不良商贩毫不费力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恶意压价,严重伤害老区村优质的农产品。只要深入了解就不难发现,平和县的琯溪蜜柚销售现状就是最好的印证。农产品的营销问题务必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进一步推广拓宽电商等渠道外,可借鉴早年台湾农会的做法,在农产品相对集中的地区,合理布局建设农产品销售市场,政府通过适当的行政措施,引导组织相关协会创办、管理市场,以适时公开指导价,采用竞买竞卖的方式营销农产品。

5、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普遍存在的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将严重削弱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力。漳委办(201810号《关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岀“破壳、消薄、领跑”三大行动,是个非常好的文件,理应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文件继续狠抓落实。要按照文件要求,分类指导,认真探索多种集体经济的增长模式。特别是一部分原来拥有集体资产的村,务必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解除“垄断包”“权力包”“ 低产包”,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要认真总结推广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利用集体土地(机动田)流转,年收入就有40多万元的经验做法。

6、加强村级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尝试几种模式:一是继续实施已经被实践证明效果明显的做法,坚持下派村第一书记,既能解决一些“缺领路人”村的燃眉之急,推动工作取得成效,又能从中培育后继人选;二是认真总结平和县选派副厅级退休干部赖文达担任村书记,使该村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成功经验,创新村干部用人机制,选派热心“三农”工作,有农村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科、处级以上退休干部到村挂职任职,通过传帮带,提高班子执政能力;三是制定新的用人政策,加大力度鼓励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和经济能人到村级组织任职。同时,在村级组织换届时,提高村主干任职的政治素质、学历学识、实践经验等考核标准,并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尽快建立一支过硬的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四是认真探索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以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有创新意识、有创造能力,有学历、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的实用型人才到乡村指导、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切实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营和技术瓶颈。

7、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由于老区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知识面较窄,信息量偏少,技术水平偏低,经营能力偏弱,必将导致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产生迷茫、不知所措。因此,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精心培育一批可复制的示范典型来引领。特别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带头引领作用,努力在示范村认真培育、及时总结推广一批乡村规划、特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生态保护、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带领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

8、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脱贫致富路上,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广大老区群众从脱贫到致富,还有很长的路,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恒心和韧劲。要教育引导他们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我要致富”。既要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大力弘扬老区革命精神,激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拼搏斗志,又要进一步加大扶智的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其能在过勤劳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积极奔跑,这是促进老区高质量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保证。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2020年元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