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热心老区报道 甘当新闻战线一老兵

日期:2020/2/20        来源:宁德市老促会        点击数:

 

 

 

去年,福建省《红土地》杂志第3期,刊载福建省科协党组原书记林思翔文章,《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我《晚年拾翠》一书所作之序,以及编者按:”戚仕浩同志从1973年调到宁德县委报道组工作,1999年退休后参加老促会工作至今,在老区宣传工作战线上默默耕耘奉献了45年。“并称赞我是老区宣传工作一老兵。这是对我极大鼓励和鞭策。

我常常沉思:自已一生多么坎坎珂坷,在几次人生关键转折点上,多蒙老区領导干部对我的关爱之情、提携之恩。为报答党组织和领导的恩情,我愿意用一生微薄之力奉献到底,生命不息奋笔不止。

1960年,我有机会参加宁德县庆祝建国十周年编辑《光辉的十年》一书,与县工业局女干部姚秀玉一起负责。她文字娟秀,负责抄写。除了编稿,我还深入东湖塘围海工程指挥部写稿。见到了滾滾激流的海浪,和千军万马海中摶斗的场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当时才20岁。第一次动笔,就在海水浸泡中,釆访了工地总指挥长、县长张荣保和民工们。写了长篇通讯:”劈山填海锁龙王,敖江绣起幸福塘“。经过县委办主任吴伯荫审稿通过,收入《光辉的十年》一书。如今,围垦面积达22960亩的东湖塘,北连西彼塘13000亩。总共35960亩的一片平原,是东侨开发区所在地。一批批大气派、大手笔的中国和世界知名企业就座落这里,是宁德市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

19731983年期间,是我人生最辛苦也是最有意义的黄金时代。前五年,调入县委对台部,努力写稿取得显著成绩。对台宣传组稿创全省先进典型。1975年,我和县人武部联络干事胡成锡,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县級代表,参加了福州军区党委、福建、江西省委三个単位联合召开的对台宣传经验交流会。我上台放稿讲了40分钟,题目是:宁德军地配合,搞好对台宣传的做法和体会。受到福州军区和省委重视和欢迎。接着,厦门市和漳州市对台部同仁,前来参观交流经验。从这时起,宁德军分区政治部联络科朱科长、陈副科长、宁德县人武部政委、华东三級战斗英雄王凤舞、副政委孙世权等部队首长,非常关心我个人政治进步。通过内部渠道,了解我养父在台湾经历,澄清历史问题。使得过去,年轻时不能解决的入团问题,在对台办,经过五年考验,于19782月,光荣加入共产党。同时,提拔为副科級干部、县委报道组组长、评为地区劳动模范。  

  19791983年,我带着感恩之心,带领报道组干部全力以赴,为改革开放、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不懈努力。配合县委中心工作呼叫呐喊,为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出谋划策写了不少,全省有影响的文章。1981年,“县植保站与南埕大队签订防治病虫害合同”  一稿发表《福建日报》1981年头版头条,附短评:”植保工作的一种好形式“,为全省农民提供榜样,社员只要按早稻面积交納植保费。就可以放心地搞好农业生产,解除了包产到户后对病虫害的顾虑。接着,把县委挂点的南埕大队一系列做法与经验,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和报道,在全省引发反响。这些在《福建日报》的头版及显著版面上文章,有力推动农村实际工作。如:“南埕十二个青年办植保服务公司“(1981年头版1800字),“南埕农业服务公司业务兴旺”(1982年头版)短评:“为农业技术承包叫好” ”宁徳加紧西坡塘围垦地建设”(1981年头版短评:搞好围垦海滩地的建设”” 继续解放思想,坚决不走回头路一一宁德县委常委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决心把农业生产责任制长期坚持下去”(19821112日二版头条这段时间,我们给领导的直观印象是:工作干劲大,文章出手快。发稿量在全地区乃至全省都名列前茅。1981年夏,作为全省县级报道组唯一代表,我参加了福建省新闻工作者杭州疗养团,在杭州西湖畔的西北招待所疗养十天。

1989年,我调入县级市广电局工作。一年后,由副局长升任局长。我不忘市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质量问题。1991年,带着负责少儿广播的副台长陈碧婵,赴上海釆访五年前,轰动宁德全城的小女孩毁容案主人翁,福安秦溪中学女教师林枫和她5岁女儿林琳。宁徳地委领导高度重视,陈增光书记亲自过问母女治疗情况。虽然凶手当年在宁德己被处决,但人们仍然惦念着这对不幸的母女。她们治伤情况如何?带着社会共同关注问题,前往上海釆访。在沪期间,宁德地区驻沪联络处主任黄容干夫妇陪同我们,在南汇县周西一家部队医院病房里见到林枫母女俩人。釆访后,回县几天,在写稿的日子里,我以泪洗脸,充滿同情与悲伤。在视线经常处于模糊的状态下,忍痛三天,终于写出长篇通讯:离离原上草” 4000多字,发表在1981福建日报》妇女儿童专版上。此稿获当年福建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一等奖。带动电台记者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努力。

次年,我又带领广播电台叶诞祥台长,赴浦东新区釆访,在沪创业的闽东企业家,釆写了一系列报道。如,发表在福建日报1992724日头版头条” 闽东人闯浦东,出山门显身手” 一文,配短评:勇哉!闽东人。此稿被评为,1992年省政府新闻三等奖和福建广播电视1992年优秀节目一等奖10篇中稿件排列第一名。还写有"闽东汉子闯上海""进军浦东的带头人"等等人物通讯。受到了宁德地委书记陈増光和宁德县級市市委书记谢作民的表扬。‍‍1993年,我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优秀,获得晉升一级工资奖励,也与这两次写稿有关。

1999年退休。步入晩年,从20102019年加入老促会工作。寒来暑去,不间断地书写了数百篇通讯报道、调研报告、回忆记叙、散文随笔以及杂文评论等。从中选出100篇手稿,加以整理保存。对闽东脫贫‍成果的报道,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的新思想、新理念的正确性。"一个明星村的诞生一一坑头村巨変"‍被《中国老区建设》杂志2016年第10期釆用,还获得了当年宁德市老干部征文比赛优秀奖。1999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亲临坑头村慰问看望老区人民,他面当面对镇、村干部指出该村脫贫致富方向。经过20年艰苦奋斗,滴水穿石,坑头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明星村。此外,"中国扶贫第一村与宁德模式 ""闽东革命老区基点村扶贫调研的启示""一篇文章引来900万修路经费""精准扶贫要靠人敀感情和责任"以及"青山依旧在,红旗永不倒一一叶伯安《一家三代,忠贞革命》"‍等等文章,都散发着正能量。

                                            2020216

 

 

热心老区报道 甘当新闻战线一老兵

戚仕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