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简讯:福安榕头纪念郑虎臣诞辰800年

日期:2019/12/5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福安榕头纪念郑虎臣诞辰800

 

20191123日,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福安市溪柄镇榕头村举办“纪念郑虎臣诞辰800年”活动,吸引数千郑氏后裔及游客前往谒祖、缅怀功德,共祭福“三贤”之一郑虎臣。

明万历《福安县志》载:“郑虎臣,字廷瀚,二十四都柏柱人,为会稽尉。”“居柏柱,今呼白鹭,遗族在焉”。其父郑埙,宋理宗时任越州同知,遭奸臣贾似道陷害,流放至死。郑虎臣受株连,被充军边疆,后遇赦放归。后郑虎臣在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为天下除奸,事迹载入《闽都别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邑侯(知县)张蔚然始建三贤祠,春秋祭祀薛令之、谢翱、郑虎臣三贤,永远将著名南宋义士郑虎臣奉祀在福安人心灵的殿堂。

郑虎臣的故居——榕头村,原名洋头村,这里“前有双髻奇峰,后有飞山丹凤,金龟锦鲤居其左,凤翼狮峰协其右,碧溪环水,钟于月池”,真是天造胜景,俨然一幅秀美的画。榕头村人口近500人,约100户,主姓郑(占90%以上)。《郑氏宗谱翔鸾郑氏宗谱序》曰:“……元海,唐僖宗时(873-888)登进士,居于河南商城县。值黄巢倡乱,山东士庶咸归之。惟公世受唐禄,不昧岐路,挈家属而随王绪、王潮入闽,授玉融(福清)令。至四世宗祉公,自玉融迁长溪城南;二传吾父开岳公,于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复自长溪徙柏柱南山而开基焉……”。“创居柏柱南山,绵延八世,宅屋稠密,人丁蕃衍,允称构盛矣”。

来到榕头,可看见一株神奇“九头榕”虬枝成拱、荫蔽如盖。相传,这株硕大的古榕与南宋义士郑虎臣有不同寻常的交集,是诛杀奸相贾似道的郑虎臣英灵的化身。南宋灭亡前,贾似道的罪行败露,朝野万分惊恐,一致要求诛杀奸相以谢天下。而朝廷却念及似道曾为“国舅”、“三朝”为官,便把他贬为团练副使。时任县尉的郑虎臣押解贾似道去贬所,途经漳州木棉庵时,手持兵器说:“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无憾”,愤而手刃误国奸相,为民除了大害。翌年,贾的余党以“不奉朝命私杀”的罪名杀害郑虎臣,九族遭受株连。宋景炎二年(1277年),郑虎臣得以昭雪,被赐国公之礼而葬,棺内置“金头银项”,因为担心遭遇盗墓,官府还设了三十六座疑冢散布于柏柱洋。后人感怀英雄的义举,就在郑虎臣祠前种了一株榕树。兴许是英灵神化,这株榕树后来竟然长成了九头相连的大榕树,人们称它为“九头榕”,似乎印证着忠臣是杀不尽砍不绝的。

“九头落地,蜿蜒同根,巨干拱绕,枝叶葱茏,栉风沐雨,荫蔽一方”。榕头村落坐西南向东北,位于山坳中,以郑虎臣祠(郑氏宗祠)为中心,依山而建,村舍有致错落。郑虎臣祠,亦为郑氏宗祠,元至正三年(1343年)敕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祠堂正门上方,“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在目。祠为木构,穿柱减柱造,一进戏台,二进大厅系原建筑,占地约四百平方米;前座屋顶上硬山式重檐的下方有“敕春秋奉祀”匾额一面。祠堂大门额顶“精忠报国”四字,凝重内敛,令人肃然起敬。大殿正中供奉皇上“圣旨”,大柱上“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联语情深,书法遒劲,署名“文山”。正殿翰林、学使、知府、县令等题匾和楹联,琳琅满目。这些黑漆镏金的联板,虽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依然完好,上面的文字依然熠熠生辉。整座建筑,古朴庄严。199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头榕”的旁边曾有一处书馆,岁月沧桑,现在仅剩下遗址,被称作“馆园”;馆园的后面是郑虎臣的坟茔。而今,榕头郑氏族姓已繁衍至三十世。千年古榕前,塑一尊金刚怒目的古代武官塑像,褒扬“福安三贤”之一郑虎臣。“九头榕”常青,见证着郑氏族姓千年兴衰荣辱,也成为柏柱洋的一大奇观。

而今,榕头村“九头榕”下,形成了一片树冠如盖的小小的树林。近年来,榕头村致力于进一步挖掘、利用好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资源,通过不断奔走呼吁,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不仅回乡“看看”榕头的乡亲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络绎不绝。走在村头,只见原生态的鲤鱼溪、小桥流水和古民居、古巷道、古牌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游客流连忘返。(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特邀通讯员:郑望)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