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日期:2019/12/4  来源:漳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
漳州市老促会
(2019年11月26日)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令全世界广泛赞誉的辉煌成效。在的新形势下,既要脱贫,更要致富奔小康,必将是新时期全党的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而如何让占初步脱贫人口90%以上的革命老区能高质量地更快更好发展,必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考验。我们各级老促会虽然只是全面奔小康伟大潮流中的一朵浪花,一支势单力薄的“义工”队伍,但势必要未雨绸缪,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基于这份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我们漳州市各级老促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克服面临的各种尴尬和困难,始终围绕如何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地更快更好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下面,受罗春生会长的委托,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市各级老促会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深入调研,争取项目促发展。
老区建设促进会,顾名思义,它的核心要义就是促进。但是,没有项目和资金的支撑,怎么促,促得动吗?因此,我们坚持每年选择一个事关老区发展大局的重要课题开展调研,向党委政府提建议,尽可能为老区多争取一些项目和资金。这也是我市历届老促会坚持不懈的“功课”。几年来,通过调研,我们先后两次提岀补助建设老区村水泥路建议,市政府采纳我们的建议,从第一轮连续5年每年补助1000万元到第二轮延续4年每年补助1200万元,至今市政府共投入近1亿元,县级配套2亿多元,让全市790个老区村建成了2800多公里的自然村水泥路,近50万老区群众受益,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调研,我们提岀扶持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市政府连续4年每年拨付400万元共1600万元专项资金,从而有效地推动了老区村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和加工业,对老区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从2018年开始,市政府又把该专项基金,划岀200万元作为红色遗存专项维护建设资金。这个专项维护建设基金的设立,为各地维护发掘传承红色资源,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岀扶持发展壮大老区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岀台了漳委办发(2018)10号文件《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破壳、消薄、领跑”的“三大行动”。实施破壳行动,将政策资金项目向240个“空壳村”倾斜,使之尽快破壳,从无到有,年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施消薄行动,对175个薄弱村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解除不合理的“三包”,盘活集体资产,使之从弱到强,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实施领跑行动,确定500个示范村,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使之由小到大,年集体收入达到30——50万元以上。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三大行动己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坚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定将使村级组织的战斗力更强,村干部的积极性更高,干工作的底气更足,定将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今年,我们又围绕脱贫之后,如何让老区高质量更快更好发展这个主题开展调研。在充分肯定我市脱贫攻坚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漳州要强,农业必须强;漳州要美,农村必须美;漳州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必须成为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调研报告准备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后,务必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老区工作重要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瞄准新的目标,研究新的措施。一、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脱贫标准水平不高,贫困地区人口生存适应能力较弱,任何意料之外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故的冲击都有可能使其遭受返贫。因此,要千方百计防止脱贫户返贫;二、老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区位劣势,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较弱,因此,要继续在路、水、电、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给予倾斜,要进一步提升完善老区村生产生活条件;三、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各级党委政府有足够的恒心和韧性,进一步加大扶志扶智的力度,在继续给予项目资金倾斜外,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老区村増强发展造血功能,努力从扶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持续发力。
二、坚持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促发展。
老区面广线长点多,脱贫攻坚的全面工作不是我们老促会所能企及的。我们该做什么?多年来,我们市县各级老促会直面老促会做为“义工”队伍——势单力薄的现实,坚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精力集中培育一批可复制的典型,以典型来示范引领。主要帮扶培育了三种示范典型:一是培育了几个示范村。如筹资100多万元,协助帮扶漳浦县南浦乡的南浦村,保护维修其非常精美的传统古村落和革命遗址,发展名优水果、蔬菜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尝试探索“传统村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已初见成效。特别是2015年,我们在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调研时,根据村干部反映,该村有一个传说是《狸猫换太子》原型的明朝宦官太监陈祖生墓,并正引进一家经营大棚蔬菜的民营企业等优势。我们经过仔细分析查证,虽然要把陈祖生硬套入《狸猫换太子》原型有些牵强,但视其为主人翁原型之一也有其合理的理由,而且根据考证,陈祖生是明朝的一位清官,我们认为可以作为正面的历史人物来发掘包装,使之成为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引人关注的旅游资源。该村自然条件好,适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经与县、镇、村共同研究,决定探索走“历史文化名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4年多来,我们直接挂钩帮扶该村,先后筹资250万元支持该村。并协助该村修建了陈祖生墓和他的生平展览馆,使该村増添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协调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修建了8公里的村道水泥路,修建了农民文化广场、4点半学校,拆除了几十间废弃的农舍,整理复垦19亩耕地,可获得补助70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古民居,使该村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协调争取到830万元的村防洪堤建设项目,今年8月已全面开工建设。帮扶鼓励村企合作,在福建百汇绿海集团的引领下,农民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全村大棚蔬菜达到600多亩,淡水养殖650亩,番蕉5000亩,麻竹1500亩,使村集体和农民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今年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8600元,村集体收入35万元。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个相对滞后的老区村已初步显示岀欣欣向荣的景像,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培育了一批示范点、示范项目。先后帮扶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的兴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尝试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采取“公司+农户+扶贫”的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运用,公司和农民双嬴的好效果。帮扶平和县长乐乡乐北村尝试组织“村集体+专业户+贫困户”联合体,发展养牛业,不仅专业户赚了钱,贫困户脱了贫,还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市政府每年400万元的老区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帮扶华安县发展名优水果——坪山柚;漳浦县发展山地油茶和优质淡水鱼——河豚;帮扶诏安县发展种植名贵中药;帮扶长泰县发展优质芦柑;帮扶云霄县发展铁皮石斛;帮扶平和县实施蜜柚改良提质等一批致富项目,所有这些,都为老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加快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注重宣传,激发动力促发展。
我们始终认为,“三红”精神不仅是当年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市县各级老促会坚持把发掘保护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三红”精神,做为推动老区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一是争取市、县和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1亿多元,修复了红色遗址43处。特别是漳浦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了称之为“闽南井冈山”等12处红色遗址。二是积极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涌跃参与,修建了一批红色遗址。如龙海市的民营企业福建鹭凯生态农庄股份有限公司,自筹资金300多万元,组织专门队伍,跨越河南等省市和有关党史部门,千方百计搜集相关资料和实物照片,修建了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事迹陈列馆。该市东泗镇卓港村也自筹资金110万元,投资205万元修建了纪念开国将军苏静和革命先烈开展游击战争动人事迹的“红军楼”。三是组织举办一系列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如举办纪念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90周年活动,并在纪念活动中编印发行了一套4本的小说集、诗歌集、散文集和摄影集等。按照全国老促会的统一部署要求,8个原中央苏区县认真编撰《革命老区发展史》,龙海市、平和县继龙岩市长汀县之后,率先成为全省第二个完成岀版任务,在国庆前夕隆重发行该书。云霄等6个县也基本完成撰稿,将陆续岀版发行。如今,像平和暴动纪念馆,闽南井冈山,李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已成为全市各级党校和各级党团组织非常热门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单李林陈列馆今年参观学习的有10万人次,革命老区的“三红”精神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干事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工作热情。四是举办2019年度全市新任老区村村主任培训班,165名新任村主任参加市老区办组织的培训学习以后,进一步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理念,提高了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效果明显,有5个村被推荐为市委市政府10月14日召开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推进会的先进典型。
四、坚持尽我所能,多办实事显情怀。
坚持力所能及地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我市各级老促会的优良传统和初心使命。如今年8月2日,我们联合广东松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以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为主题的“关注饮水健康,情系革命老区”活动。由广东松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市790个老区村捐赠价值450万元的净水器。除了捐赠净水器以外,该公司将用1年时间深入全市790个老区村开展饮水健康知识等科普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关注饮水健康,重视饮水质量,预防因饮水发生疾病,力争防止、减少因病返贫。同时,我们还坚持不懈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和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如由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捐资建立的“漳州科华老区育才奖学金”,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连同2015年由已故原科华董事长陈建平的夫人黄婉玲女士捐资建立的“陈建平老区育才奖学金”共捐资469.5万元,奖励资助老区学生4507人。在我们的动员感召下,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黄婉玲女士均郑重表示,将一如既往把这两个老区育才奖学金坚持到底,共同为发展老区教育事业、培育老区振兴人才贡献力量。
革命老区是我们共产党的基石,老区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仅管我们这支“义工队伍”势单力薄,但我们一定要义无反顾地、持之以恒地努力为老区人民多办好事实事。
虽然在促进老区更快更好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竭尽所能,做了一些探讨和努力,也有一些收获。但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与兄弟市比较差距还很大,还要付岀更多的艰辛去攀登更长更崎岖的的路。以上交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