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9

牢记重要嘱托加快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

日期:2019/12/3        来源:三明市老促会        点击数:

牢记重要嘱托

加快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

 

三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911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十分关心。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对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一年来,三明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重要嘱托,采取坚决措施,加快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攻坚奔小康,推动老区苏区落实赶超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讲好红色三明故事,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三明是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历届领导对老区苏区都很重视。林兴禄同志到三明任市委书记后,对老区苏区工作更加重视。他要求全市要打响老区苏区品牌,推动三明老区苏区发展。首先是刚到三明任职不久,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加大老区支持力度,接受《中国老区建设》专访,11月又在该刊发表《讲好红色故事,激励红色担当,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署名文章。其次是他根据三明老区苏区特点,明确提出三明要打好“风展红旗如画”品牌,抓住了核心和要义。根据书记要求,市委成立中央苏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老区苏区工作。全市上下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应尽的责任与担当,按照市委“发挥中央苏区优势,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的工作部署,把讲好红色三明故事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任务落实推进,先后制定下发《“我们的节日——清明”红色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方案》《“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活动方案》。在全市掀起讲好红色三明故事,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热潮。

 

市委书记林兴禄等市委常委参观三明博物馆红色苏区展馆

 

 

一是围绕“一区三地”(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定位,认真研究三明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革命历史遗址和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市广泛征集300个红色故事的基础上,汇编整理出72个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红色精品故事。成立红色三明故事比赛组委会,发动全市党委宣传系统和各级党组织行动起来,奏启了自下而上、全员参与讲好红色三明故事的“大合唱”。“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红”动三明。据统计,今年以来,市直机关、企业、学校、县(市、区)4个板块,组织比赛2544场,赛程近两个月,16447名选手参赛,近20万观众现场聆听,390多万人次观看融媒体直播。

 

三明市委常委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将红色三明故事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各级党组织学习内容,深入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七进”巡回宣讲。市委常委会第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就安排在了三明市博物馆红色三明展厅,参加集中学习研讨的人员聆听了红色文化介绍及《毛泽东在三明》等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先辈在三明的红色往事。此前,还精心组织市委学习中心组汇报宣讲,邀请红34师将门之后韩京京作《〈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解读》专题讲座。同时,开设电视宣讲节目《学习啦》红色专题系列,目前已录制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出9集。

三是做实“我们的节日——清明”红色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根据市委“四篇文章”阶段宣传部署要求,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设计宣传版面,统一部署宣传要求,统一组织检查落实,发动全市城乡各级各单位制作规范内容的“风展红旗如画”宣传牌数千面,在全市范围形成一道“红色风景线”。“风展红旗如画”还作为今年各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和农村“三下乡”、广场文化节活动主线,在节目设计、现场互动和场地选择上充分融合,已举办“风展红旗如画”主题文化活动近千场。

四是交响诗组歌《风展红旗如画》在三明影剧院精彩上演,演出现场人潮涌动,座无虚席,直播平台上观众人数不断攀升。当天,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也观看了演出。在红色三明大地,讲好红色三明故事的方式越发丰富:邀请名家创作谱写《如梦令·元旦》大合唱曲,推动《风展红旗如画》情景剧编创,举办“瞰见三明”(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航拍摄影作品大赛及展览,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风展红旗如画”专场歌咏会,共9个队近千人参加。

五是融媒体中心“红色三明故事记者采访小分队”先后4次开展“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赴湖南、广西、四川等地挖掘共10位三明籍老红军的革命故事,持续推出《追寻兰连发及其随身红军竹筒》、《绝命壮士曾繁益》、《红军挑夫》等系列采访报道。市融媒体中心“央视新闻移动端”平台今年来共发稿310余条,其中130余条为“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系列作品。

 

六是积极借力用力,让红色三明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在中宣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三明采访活动中,积极争取获批把长征出发地媒体记者采访点扩大到清流等地。同时,举办红色三明故事媒体记者专场宣讲报告会。央媒刊(播)发红色三明故事新闻稿近百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福建三明再讲红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为题,对我市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另一方面策划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组在宁化等地成功录制《红军从这里出发》少儿专题节目,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七是为进一步增强红色三明故事宣讲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比赛结束后,市委宣传部和市苏区办迅速联合组建了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团,开启了晋京赴省的各类宣讲活动,目前已应邀参加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国家和省级机关单位特色党课宣讲活动43场,覆盖近万人次。

 

 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故事比赛场景掠影:

 

             

日前,来自北京、福州等地的《风展红旗如画》情景剧主创团队,赴宁化淮土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石壁陈塘红军第四医院等革命遗址采风搜集素材;三明市、宁化县中央苏区纪念馆建设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前期工作正全力推进……深入讲好红色三明故事,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工作推进如火如荼。
  
二、打好“四转”组合拳,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8年以来,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研究出台了“1+5”政策文件,谋划实施了508个,总投资2971亿元的重大项目。2018年,全市GDP2353.7亿元,超额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其中,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为2015年来最高增幅;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增19.2%,规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401.22%,居全省第2位。在此基础上,三明还将继续加大力度,确保到2020年全市GDP2770亿元,确保全面完成既定赶超任务,努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为此,全市全力打好“四转”组合拳,全力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创业”,让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故事比赛场景掠影:

 

 

第一个“转”就是绿色转型。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特别是1997410日,在三明将乐常口村调研时,提出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理念,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守住绿色底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做到“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以壮士断腕关闭了三农、三化企业,退城入园了三重、三纺等传统企业,成为了“十三五”以来全省唯一超额完成节能“双控”的地市。仅关闭三化我市就减少税收10个亿。

第二个“转”就是科技转型。这些年,我市从搭建研发平台入手,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高位嫁接高校、科研院所办法,先后组建和提升六个科技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特别是成立了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半固态技术命名的半固态技术研究所,已开发了多款产品,其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门锁部件,成为中国高铁门锁唯一供应商,并为“复兴号”高铁批量配套高端部件。现在在全中国铁路上跑的高铁列车,门锁全都是由我市这个研究所配套研发提供的,我市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领先。除此以外,我市还有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氟化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形成推出一系列科研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市氟化工产业发展素质。

 

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故事比赛场景掠影:

 

 

 

第三个“转”就是产业转型。三明是老工业基地,产业“三七”特征明显,即:传统产业总量占到全市的70%以上,近70%的企业属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行业,70%以上工业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针对这一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优化产品供给质量。比如,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与德国克劳斯玛菲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4亿元建设智能注塑机、电控柜、机器人等系列项目,把德国4.0技术运用到我市制造业,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注塑机产品、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去年11月首台全电动智能注塑机全球发布。二是产业从分散向集群化发展,去年市政府认真梳理,提出重点打造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及压延、纺织、新材料、林产加工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并出台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提升产业发展集聚度,尽快实现千亿产业集群零的突破。三是重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在抓好传统产业技改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资源往产业走,突出发展稀土、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这四个新兴产业已形成“小气候”,培育出一批“小龙头”,近五年产值年均增幅30%以上,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四个“转”就是协同转型。三明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三明,要融入全局发展三明。去年,省委着眼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这像两个“轮子”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这为三明用好市内市外资源、加快转型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制定了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三年行动计划,做到高位推进;二是谋划实施28个、总投资822.29亿元的重大协作项目;三是加大产业协调力度,积极走出去协同、引进来协同,目前我们已取得成效。

比如,钢铁产业走出去协同取得成效。按照省委于伟国书记“再造一个新三钢”的要求,围绕打造三钢千亿企业集团目标,鼓励三钢发展总部经济,积极走出去与两大协同区开展协同,目前三钢集团已分别在泉州、漳州布局生产基地,先后并购了泉州三安钢铁、漳州正和钢管厂,进一步做大做强了主业。2018年,三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2.81亿元、增长12.2%,钢材产量达1167万吨,其中三明本部647.49万吨,泉州闽光315.13万吨、罗源闽光204.32万吨,形成了总部在三明、与两大协同区紧密协同发展的格局。

又如,稀土产业引进来协同成效明显,作为省政府确定的稀土产业两大基地之一,我们深化与厦门厦钨集团的合作,去年总投资10.5亿元的厦钨新能源三元正极材料建成投产,新谋划实施了稀土冶炼分离、永磁材料生产等一批合作项目,促进了我市稀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故事比赛场景掠影: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委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推进县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治理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 “五大重点工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使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主动对接国家、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1+12”立体政策体系,“1”即研究制定《三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2”即十二个专项小组分别出台实施(工作)方案,形成《三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小组实施(工作)方案汇编》,统筹推进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直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三明市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通知》、《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持办法》、《三明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涵盖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市28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8家)实现销售收入106.92亿元,净利润7.5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全市50个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开展“三明农特产品龙头品牌创建活动”,确定了首批三明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持续推进五大产业、20条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创建了1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坚持“一县一品一特色”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打造文旅康养千亿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响了“生态三明·绿色农业”品牌。

与此同时,持续打好老区脱贫攻奔小康战役。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时,全市共有贫困户1851153421人。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341个摘帽退出,退出率92.2%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已退出18个,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退出3个(泰宁县、建宁县、清流县),退出率分别为90%60%

四、开展“五比五晒”,推进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组织开展了“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不断完善“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比出了精气神、赛出了新成效。一比增长点、晒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抓好工业“百千”工程,落实百亿龙头企业培育方案、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市场主体梯级培育,突出抓好服务业增长点企业。二比拉动点、晒投资。以“五个一批”项目为抓手,狠抓项目开工、投产、增资关键环节,推动“五个一批”项目滚动接续。三比税收点、晒效益。抓好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监测和帮扶工作,支持企业做优做强。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缓解实体企业困难。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业基金主动服务重点企业,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四比补短板、晒三产。着力培育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重点产业,统筹推进服务业14个支撑指标稳增长,力争各支撑指标增幅在全省的排名争先进位。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培育新增长点。五比真招商、晒服务。完善招商机制,突出一把手抓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做好与央企、外企、民企、省企等各类企业的对接工作;充分发挥“518”、“618”、“98”、“116”平台和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园区等作用,实施精准招商,促进在谈项目尽早签约、尽快落地,千方百计提高招商项目开工率。今年“116”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林博会签约项目投资达260亿元。以“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为抓手,持续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通过“五比五晒”活动,2018年,全市新增省级“五个一批”项目3660个、总投资4523.1亿元,新增项目数居全省第一位。

五、做实“四篇文章”,建设新时代新三明。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风展红旗如画”是三明的厚重名片,这片“红色土地”又是中国绿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14% ,“林深水美人长寿”是三明的特色品牌;同时,三明是新中国建成的重工业基地,目前已形成38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三明如何建设新时新三明,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发挥中央苏区优势,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贡献突出、作出过巨大牺牲,毛泽东同志赋词盛赞三明为“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要继续讲好红色故事,激励红色担当,助推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二是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推进“老树发新枝”。三明先有工业后建城市,由工业发展、因工业辉煌。1957年开始“小三线”建设,现在形成了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钢产量占全省1/4、载重汽车产量占全省1/5。这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去年工业总产值4485亿元。要采取‘一企一策’,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业一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真招商招真商,激发企业家活力。

三是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三明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2018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61岁,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11.77岁。“我们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发挥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优势,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生态产业化补强第三产业短板。  

四是发挥文明城市优势,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三明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明从解决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入手,全面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当好产业发展总后勤、市民生活总后勤,“满意在三明”成为了三明最知名的城市名片,三明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提升。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制度自信,大胆开拓创新,牢记重托、奋力前行,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三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