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功夫坦洋

日期:2019/10/22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功夫坦洋

 

 

 

金秋时节,阳光和煦。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们慕名走进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但见一路草长莺飞,满山苍翠,秋茶绽芽,古榕遮天。村前溪流如练,潺潺绿水绕村而过;村后桂树飘香,竹影婆娑;隔岸松杉挺拔,果树葱茏,青山绿水中,处处充满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气息。

风景秀丽的坦洋村地处社口镇西北部,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东麓,离镇六公里,辖坦洋、岩头面、岩头下、山头4个自然村,群峰环抱,虽姓氏众多,523户、2073多人,但和睦相处,携手并进。未入村口,闽东学三洋,坦洋要当领头羊的醒目红色大字便映入眼帘,高耸典雅的历史文化名村牌坊,显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层层叠叠的茶园里村姑正忙采茶青。

 

清乾隆27年(1762年)《福宁府志》记载:坦洋村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乃著名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并有美丽之称变洋:相传五代闽王之时,晓阳村谢姓鸭母姑娘被选为皇后,晋京路过坦洋村过夜,次日起床上轿,众人发现她全变样,变得细白娇嫩,天姿国色,犹如仙女下凡。钦差大臣非常高兴,遂把坦洋村易名为变洋村,直到现在,福安方言仍习惯地叫坦洋为变洋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四进坦洋村,离任在坦洋村交接工作时,满怀深情地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

 

汽车徐徐向前,透过车窗,远远相望,美丽山水画图映现在眼前:一个硕大、标着坦洋工夫茶壶、五只古色古香的茶杯,镶嵌于桂花溪畔,矗立于坦洋工夫博物馆旁,让人畅想闻名世界的坦洋工夫茶。它从遥远的青葱岁月走来,踏着历史的长河,让涓涓的桂花溪水细说着振兴的历程。

拨开尘封的扉页: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人施光凌经过辛勤努力,研制红茶成功,远赴西洋,呈现英国午茶,便深得王室贵族的珍爱,从此英商购买华茶,首选坦洋工夫,一时风靡英伦三岛,名声大噪,畅销西欧。短短二十多年,茶商云集坦洋,百米长街茶行高达36家,各种货栈鳞次栉比,经济繁荣昌盛。1915年,荣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徜徉于青砖黛瓦古街,两边茶行虽然有些许破旧,但却掩盖不住昔日的繁华。遥想当年每逢春季,村中街市工兮商兮,攘攘熙熙,茶香浮动,弥月不散。村支部书记李钦告诉我们古有民谣:“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正是盛时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真实写照,从这里走出了施光凌、胡大盛、吴步云、施长埙、胡兆江等一批纵横商界的闽海茶商。如今,坦洋工夫再现高贵品格,醇厚的芳香,浪漫的红艳,走向人间世界。2006年,坦洋工夫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坦洋村荣获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摘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古色古香的真武廊桥是坦洋村的一大景观,您不得不瞧。木质廊屋,石木结合,古榕拥抱其中。远观廊桥,青瓦遮天,花岗岩砌座,呈拱形横跨桂花溪;步入其中,每条横梁两头尽垂吊柱,悬连着样式各异的花草虫鱼灯笼木雕,大红色的木柱鲜艳耀眼。廊桥一头连着社晓公路,一头通往寿宁古道。驻足真武桥上,桥下溪水清澈,涉足能过的小溪,曾经上演繁荣交易,载重一吨多的小船将茶叶启运往世界各地。而说起真武桥的历史,有一段美丽故事:

明洪武四年(1371),坦洋村茶农胡福四培植出坦洋菜茶,迅速发展至周边十里八乡,贸易十分繁荣。清乾隆二年,茶农们为解决交易之难,就在此兴建廊桥,桥长39米,高11米,但廊桥建后屡遭劫难。清光绪二年(1876),武举人施光凌等修建时,奉祀掌管北方和水火、掌握龟蛇二将的真武大帝以镇水患, 从此风调雨顺,故称真武廊桥,被茶乡百姓尊奉为保护神。每逢茶市开市,农历三月三、五月五,茶农们都会摆上供品,祷告廊桥平安,祈求茶乡兴旺。真武桥在茶农们眼中已不仅仅是座桥,伴随着坦洋工夫红茶,已衍变成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成为坦洋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走于青石铺就的街巷,清脆的鸟鸣声声跃耳,迷人的空气中散发茶香。目览古民居、古茶行、施氏宗祠和胡氏宗祠等清代风格建筑,仿佛穿越于时光隧道,虽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置身坦洋古民居,多为二进二托二天井五开间双侧屋格局,屋脊垂鱼是坦洋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寄托着老百姓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

 

坦洋村不仅茶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是块红色的沃土。抗日战争时期,省立三都中学从海岛内迁坦洋,落址丰泰隆,接纳来自各地的流亡学生,使其一度成为闽东的教育中心。丰泰隆人称横楼,是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之一施光凌的故居,与坦洋工夫同庚,见证了坦洋村的历史变迁和坦洋工夫茶的发展历程。

坦洋古民居富丽堂皇,庄严典雅。上街那五座深宅大院格外引人注目,人称一仙堂、二仙堂、三仙堂、四仙堂、五仙堂,都有百年历史,赞誉大宅六扇八廊庑,每座房均有六间堂屋、八个厢房组合而成。宽敞的天井、回廊、鱼池、花坛;偌大的厅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大门前有个下轿亭,不论是谁到此都要落马下轿方能进屋,足见当时坦洋富及一方的景象。

 

跨过典雅的古民居,拾阶而上,便到久负盛名的丰泰隆,掩映在树木葱茏中,翠竹婆娑,桂花飘香,亭阁楼榭,枫叶迎风,雄伟壮观,三层之高,铸就一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移步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馆,顿时豁然开朗,许多与茶相关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坦洋工夫制茶设备、器具、茶票、银票、清末民初外文广告、照片、文献等文物;记载着施光凌用一船船红茶换回大量白银的事迹,使不见经传的坦洋村,一跃成为天下名村。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坦洋,使千山泛绿,万树抽芽,醒来的坦洋工夫犹如枯木逢春。有人把它描绘成繁华的大都市,一个茶商掘金的最佳之地;也有人说它是个茶香四溢的美丽庄园,仿若世外桃源般美轮美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坦洋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明星村委会100多项光荣称号。去年12月,坦洋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重走习总书记的路,今天的坦洋村,依旧满山茶香飘万里。临近中午,秋阳正高。肩挑茶青的茶农陆续返村,茶女们唱着山歌,点缀了翠绿的茶海。仍然充满着918日制作直径2.022米、重1851斤的鸟巢茶·坦洋工夫红茶大茶饼成功,晋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气氛,欢享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威之乐。浓香茶饼的背后,是三代茶人滴水石穿的制茶精神,是福安茶区乡村振兴的故事。

 

如今,坦洋人正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坦洋功夫精神,久久为功,凭借坦洋工夫,打造茶文化、古文化、红文化生态旅游村振兴之路。(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特邀通讯员:叶子清)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