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认真做好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日期:2019/9/10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认真做好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一)加快老区脱贫攻坚,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全力抓好《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工作方案》实施,确保到2020年老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突出“扶志扶智”,积极开展产业就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的贫困户抓紧识别列入低保兜底保障范畴,稳定实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对有危房改造要求又不需要易地搬迁的农村健在革命“五老”及遗孀户,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和资金渠道帮助落实每户1-3万元房屋修缮或拆旧建新补助资金,稳定实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抓好贫困村庄整村推进。紧盯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其中第五轮25个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1个市派干部驻点老区村,2020年继续保持原有的扶持政策和帮扶资金。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进五争十”三年行动,确保2019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施党建引领老区脱贫工程,积极向老区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到老区贫困村开展挂点帮扶。深化城乡协作对口帮扶。积极对接对口帮扶省直单位和对口帮扶县(市),提升对口帮扶硖门、佳阳等2个老区畲族民族乡的行动;积极对接省直、宁德市直单位帮扶老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行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市内城乡协作对口帮扶行动,特别是老区基点村的帮扶行动,促进形成城乡协作、山海互动、融合发展、共赢共利的区域联动新机制。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的“交接棒”,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进行划分,加快编制老区乡村振兴规划,推选一批老区村庄规划编制示范村。持续巩固提升扶贫开发重点村脱贫成效,确保2019年底全面完成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整村脱贫任务。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老区发展环境

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市域交通网络,加快沈海高速复线贯岭至柘荣段、国高网宁东线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及佳阳互通连接线等境内高速路网建设,到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公里。推进普通国省干线纵一(G228)、纵二(G104)福鼎段建设,升级改造乡村道路,力争“十三五”期间新改建乡村道150公路。加强老区通乡()三级公路、建制村的通村公路“单改双”等项目建设,对革命老区基点村道路硬化除中央、省、市相关补助外,四级路(6m宽)以上给予每公里6万元补助。老区基点村村道硬化(4.5m宽)以上给予每公里3万元补助。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和危桥改造工程,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向纵深发展。巩固“村村通客车”已有成果,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经营,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村电网和通讯网络建设。争取2020年实现市域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2021年基本实现乡镇35千伏变电站全覆盖,巩固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村村通动力电成果,有效缩短中压供电半径,大大提升农村电网供电、防灾抗灾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推进信息益民服务,完成100%光纤进行政村并逐步向条件成熟的20户以上的老区自然村延伸。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水土流失率下降到7.6%以内。继续实施常态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着力推进老区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逐步向老区基点村延伸,统筹解决部分老区村因工程标准低、规模小、老化失修等原因出现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三)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幼儿园规划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改造,加快农村集镇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建设,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基本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水平。实行老区村学校与所在乡镇中心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化发展、综合性考评,教师实行“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确保老区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定课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市级综合医院能力提升建设,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确保2019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达标”数量过半,一体化村卫生所实现全部达标,2020年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达标。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报酬和岗位津贴标准,确保每位在岗乡村医生每月各项补助总和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1.5倍。健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活动,将老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对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的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等优惠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家庭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并建立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保持动态增长。加强医疗保障扶贫与健康扶贫制度有效衔接,全面落实《福鼎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福鼎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员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实施方案》,完善精准扶贫叠加保险以及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政策。从201911日起,在宁德市内定点医院就医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补偿补助到95%。从201971日起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县级医院普通门诊统筹,落实17种抗癌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医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确保医保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快推进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继续开展好“慈善一日捐”和“敬老文化节”活动,引导社会慈善资源向老区乡村倾斜。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区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开发共享。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弘扬福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提升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等赛事品牌。创新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中国微演艺”“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指导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业务开展,扩大文化服务覆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四)加快产业振兴发展,进一步增强老区造血功能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优做精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林竹花卉畜牧、中药材和乡村旅游等“8+1”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2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37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达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45个,“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达37个。推进茶叶、水产品等企业工贸、农贸分离,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促进特色产品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福鼎白茶线上交易平台,支持特色农产品开展与农超、农企、农旅对接,依托益农信息社平台,开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电商营销模式,鼓励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围绕生态合成、汽摩汽配、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补链、建链、强链布局创新产业链,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聚焦精品钢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影视传媒和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力争新增产值超100亿元,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100亿元产业集群5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个。加强老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领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提高老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到扶贫开发重点村、老区村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积极培育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开展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省、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向老区村倾斜,每年扶持建设1-2条红色旅游线路,重点扶持老区村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整合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以三门、茗洋、李家山、筼筜等红色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研学产品。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老区绿色发展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抓好“一革命四行动”,推动生活污水治理和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农村垃圾市场化运作,健全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做好村庄内“三清一改”,着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每年整治100个镇村、培育20个示范村,3年实现250个村,实现镇村治理全覆盖。扎实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建设点头白茶特色小镇、做好前岐足球小镇、贯岭栀子文化小镇文章。继续做好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等工作,加快建设赤溪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柏洋新时代产村融合小康示范村,培育更多美丽镇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安排磻溪、管阳、叠石、贯岭等4个乡镇生态补偿资金每年各50万元以上,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老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制度,创新绿色金融新产品。实行省级生态公益林与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联动,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探索制定按照保护等级实行分类补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和公益林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和村庄林木覆盖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用间的矛盾。通过委托开展增殖放流的方式进行海洋生态补偿。逐步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态保护整治修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强化重点行业大气减排,稳定运行龙安、文渡集中供热项目,扎实推进二甲胺废气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大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力度,时序推进渔排、藻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和违规养殖清退等工作,持续开展“海漂垃圾”清理整治。稳定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节能精馏残渣处置中心和宁德工业固废综合处置中心。重视矿产资源保护,加快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玄武岩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土壤修复治理,实施植树造林3600亩,全力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推动生态资源向绿色经济转化。结合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建设,加快全域旅游综合体规划和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板块,探索生态环境资源向绿色经济的转化路径。在继续提升6条乡村旅游线路景观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12个精准扶贫示范村、34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引领作用,支持镇村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庄园基地,大力开发福鼎白茶、槟榔芋、四季柚、栀子、紫菜、珍贵树种及苗木、桐江鲈鱼、优质矿泉水等生态产品,培育农旅、茶旅、文旅等绿色旅游新业态,积极打造一批特色林产业、观光农业、休息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乡村旅游景点和绿色生态品牌。

(六)加强各项要素保障,进一步落实老区扶持政策

加强老区工作组织领导。要饮水思源,坚决扛起老区发展的责任,切实加强老区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落实老区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好老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努力开创老区发展新局面。加强老区发展资金保障。市级财政在原有每年预算安排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予适当提高资金配套。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资金争取安排等方面对老区给予倾斜支持。引导政策性银行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老区扶贫、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加强老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对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的培养,从2019年起,5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0人以上,每年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左右,为乡村发展、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培养推荐优秀创业高校毕业生进入村“两委”,改善脱贫攻坚“领头雁”队伍的人员结构,提升带富水平。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名师”“名医”、农技等优秀专业人才深入老区村开展支教、义诊、技术指导等。加强老区精神弘扬传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遗址的日常维护,按属地管理原则,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贯岭镇红茗洋纪念馆每年补助5万元,宁德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鼎市革命烈士陵园、前岐镇李家山革命纪念馆和佳阳畲族乡周山革命陈列馆每年分别补助3万元,福鼎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店下镇革命策源地筼筜村历史纪念馆、店下镇“中共闽东特委鼎平办事处”旧址纪念亭、前岐镇革命纪念馆和沙埕镇奇袭沙埕镇纪念碑等每年分别补助2万元,其他红色文化遗址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切实保护好福鼎市现存的50处革命遗址。鼓励和支持闽东苏区红色文化题材影视剧、戏曲等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宣传推广闽东苏区红色文化。

福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