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仙洋觅“仙迹”

日期:2019/6/27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仙洋觅“仙迹”

 

 

 

  福安溪尾,有个村庄叫仙洋。依逻辑推理,仙洋应该留下什么仙迹吧。出于好奇心,便约上舍人君等三五好友,趁着周末,驱车驰上葱茏四百旋的目的地。

  车停仙洋村口,遇到本村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伯,于是,我便向老伯讨教仙洋村名的来历。老伯颇为健谈,给我讲述了坊间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一天,五谷帝仙(神农帝仙)闲来没事,打算到人间溜达溜达,当他从云端往下看时,即被峰峦叠嶂、碧水如镜、景色唯美的小村庄吸引住了。于是,便按落云头踏上了仙洋这块土地,至于在这里呆了多久却不大清楚。帝仙离开时,不经意间在村口的石头上留下了一对脚印;从此,村人便把这里称作仙洋。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破四旧,立四新,仙洋被易名为新洋,之后,人们依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训,恢复原名仙洋。

  仙洋岭的尽头,跨卧一座风雨桥。伫桥环视,青山环抱,绿水悠悠,湖上白鹭巡游,湖中红鲤遨翔。见此情景,不禁频发东篱之《秋思》。然而,此桥却在清咸丰三年,为狂风暴雨所噬。1919年,村民集资重建,不曾想到1955年再罹山洪冲毁。村中老少迅即筹资,于1956年以巨石再建拱桥,并以块石砌就两旁溪岸。

  诚然,神仙留足印,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这片热土留下的英雄足迹,却是有眉有眼板上钉钉的。

  1934年,曾志、詹如柏、施霖等革命先辈,在这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先后成立仙洋乡苏维埃政府、农会、儿童团等,刘择亮、宋嫩弟等就先后在周坑村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仙洋革命老区纪念馆,我们瞻仰了烈土遗像,仔细浏览了革命事迹,斯时,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当年这些革命者金戈铁马与顽敌英勇搏斗的情景……

  到仙洋,你少不了到这个省级生态文化村的周遭逛逛。在古树观赏园和果园,那成片的林海和成片的桃园、梨园,能让你的视觉被绿韵长久定格。蓝天、碧水,在这里变得异常清澈和透明,没有丝毫的尘埃。无怪乎,仙洋还被评为福建省森林村庄呢!

  站在露营地的观景亭上,仰望天空繁星皓月,放眼青山莽莽,云动峰移,倘若自己身披雾纱翱游于仙境之间,再往下看,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不同的视角,每一处都有他独特景致,如高飞苍鹰、嗜睡的雄狮、奔腾的骏马和仙女曼妙的舞姿……此时,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瞬间,被抛向九霄云外,一切名利如浮云,被暖风轻轻拂过。

  仙洋的美,不仅美在她的仙气飘逸和英气盈溢,也不仅美在她的山河秀丽和生态宜居,而更美的是,美在她的人气和谐和小康写意。

来仙洋一趟,居然收获满满,最是觅到这么多的仙迹,让我满心欢喜;于是,我那双足真的有点儿不忍挪开这块多元的福地…… ( 王振秋 题图 王志凌)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