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山茶洋寻春芳
日期:2019/4/12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春光明媚,踏青郊游好时节。脑海里萌发出一个念头——到日山寻茶!
车过福安市郊104国道,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前行,绿色是绝对的主色调。一路春风,车窗外合掌岭、甲亭坑、半岗头满山披绿生机勃勃。放眼远眺,山谷中不时走来三三两两戴笠背篓的采茶女,从山径走向茶洋深处。“漫道村居境异廛,采茶儿女各争先。新芽带露盈筐满,每闹晴和近午天。”一片片茶叶在春风中婀娜摇曳,绿野里隐约晃动采茶人影。
车至城阳东部茶洋,映入眼帘的茶园美景宛如画卷。福安地名多带“洋”。洋,原意为“水之大者为洋”。然而,在福安民间则另有所指,即老百姓称四面环山的田野平川为“洋”。这方田园茶树遍野,故称“茶洋”。福安市于 2 0 0 0年1 2月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市)后,“九山伴水一分田”的茶洋修建起小型蓄水池、沉沙池,坡改梯种植梯壁草,300多亩茶园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18年5月3日,国家水利部调研组实地察看了茶洋村水土保持坡面径流观测场等,给予了山地茶园水土保持充分肯定。近年来,茶洋不断走科技兴茶之路,与茶叶科研机构、高校对接,进行新品开发、技术革新,并支持茶企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引进高效先进、环保、安全的关键技术,提高茶叶加工精细化水平,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清明雨雾润,茶洋满眼春。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种茶不施化肥和农药,无公害有机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索等,可谓真正的“春报极品味独珍”。
阳光暖暖地晒着,那么地醉人。我们一行人驱车进入日山村,只见青山绿水之中,竹篱那边曲水潺潺绕入翠林盆地,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日山,原称箬山,辖高山等5个自然村,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果园为主。犹忆旧日山,“耕牛蹄侧蛙催雨,布谷声中笋脱衫。为采新茶待春客,背篓我亦上高山。”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日山这方山头,空气湿度大、云雾多,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富含有机质、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和栽培。尤其是省农业科学院驻村干部帮扶开发特色产业,以“绿色引领,后发赶超”为主线,厚植绿色生态优势,重峦叠嶂的茶园像围屏般簇拥着绿色崛起。光合作用满足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生长发育,周边叠矗浑圆的茶园更是翠漪涟涟。信步走近茶园,明前毛峰蕾已鹅黄,嫩叶青葱,让人心头痒痒有种采撷的冀望。日山茶农们为了多产适销对路的高档茶,早早就上山芽采嫩摘,精制锋苗挺匀整、白毫披露、色泽翠绿的“明前茶”。村里茶企激发绿色发展动力,举行“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与“持续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养技术”现场观摩会,到日山来体验采茶,特别开心,也非常新奇,还了解到不少茶文化知识。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带着兴奋,登上高山,风夹着茶园甜馨的香味扑鼻而来。高山,是日山最具仙气的一个自然村。在那缕炊烟、那声犬吠中,山坡上背着沉甸甸箩筐的人们正追赶着归来的丰收,满载着欢悦下山去……家里老人正洗净锅台准备手工制茶,小心翼翼地杀青、揉捻、烘干。在手工制茶的过程中,揉捻是技术活,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逐渐形成条索。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围在锅台边,不仅可以闻到从锅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也会从青茶到干茶制作的不易过程中感悟许多生活的不易。歇息在那老房子屋檐下,主人热情地用沸水泡开“明前绿”。滚烫的热水下,清明茶在杯中不停地翻滚和舒展身躯,依稀的吱吱声后,一丝丝一缕缕清香,弥漫整个屋里。淡淡茶香浓浓情,一杯香气氤氲的绿茶,飘出缕缕馨香。“颜色碧而天然,水叶清而润厚”,呷一口,口味香而回甜;饮一杯,浸肺润腑,令人神清目爽,身心为之一净。用心慢慢地品尝着阿母制成的清明茶,心底弥漫着一股乡土味道,快乐悄然弥漫开来。
“茶米种在高山上,春来爆笋叶长长,清明过了茶当旺,摘茶人姐满山上。”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喝茶的日山人来说,“茶”真是一个温暖的字眼。传统产业走新路,拿什么让留下的农民一展身手?用什么吸引农民返乡出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日山晴萃,致力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希望,通过提升传统的茶产业,延长产业链,充分挖掘生态茶乡的资源优势,实现茶业富民、茶旅富村,让绿色茶山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金山。”日山村乡贤叶新波如是说。
(福安市老促会、市老区办特邀通讯员:郑望 林耀琳)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9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