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福安江兜:治水红利催生“美丽经济”

日期:2019/4/1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老区办        点击数:

福安江兜:治水红利催生美丽经济

 

 

  江兜村的山水林田堤处处成景、步步入画。

  三月春光里,一湾碧水映衬着福安市赛岐镇江兜村,碧水两岸树木葱郁、蔬果满园,油菜花开点缀在田间地头灿烂如画。拥抱青山绿水的江兜村,就像一簇春花绽放在赛湾公路旁,眼前美景让人无法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镇里出了名的脏乱差村庄。发生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从江兜村以治水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中找到了答案。

  清除沿溪猪圈

  江兜村是位于赛岐镇最南端的建制村,地处赛江东岸。全村山地4500多亩、耕地800多亩、园地1000多亩,共3681600多人。

  长久以来,虽然放眼远处青山如黛,但村里的江兜溪却成为身边的环境污点。由于江兜溪处于淡水咸水交界处,随着外江潮涨潮落,一些生活垃圾跟着水流在河床、滩涂之间来回漂浮,久而久之,垃圾越堆越多,岸边草丛中饮料瓶、塑料袋等随处可见。

  无序发展的养殖业,又加重了江兜溪的生态环境负担。上世纪90年代起,村民大规模养猪,沿溪搭建了许多简易猪圈。最多的时候,村里养了800多头猪,猪粪、污水直排溪中。江兜村党支部书记林清华说。

  因空气污浊、环境脏乱,不少村民搬到赛岐镇区购房居住。眼看乡村日渐凋敝,干部们心里不好受。如何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村两委商议后决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从治水入手,而治水首先要下大力气整治沿溪猪圈。

  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并采取设立逐年减少目标和依托政府补助政策的方式,缩减村中养猪规模。同时,集中建设畜牧生态养殖点,将生活区和养殖区分开。

  沿溪猪圈清除了,原本污黑的溪流逐渐变得清澈。村里再接再厉,制定乡规民约保持环境卫生,实施垃圾定点投放,聘请环卫工人每天清理河道。

  打造水美乡村

  治水初见成效,如何维护好,进一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江兜村坚持绿色导向、村委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探索出污水要纳管、人畜要分离、清水要长流、见缝要插绿的具体方法。

  2016年,江兜村利用江兜溪被列入福建省22个重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契机,瞄准民生水利这个主攻点发力,争取资金近200万元,整治溪流、恢复植被,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及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做实为民惠民的水文章。村民们积极出工出力,修复河道芦苇生态植被,修建排水沟、引水渠、护岸、拦沙坝,结合恢复植被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水岸绿了起来,还打造了一条亲水景观带。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让江兜村成了山、水、林、田、堤处处成景、步步入画的水美乡村,实现生态和民生双改善。

  为了进一步保护、建设优美环境,村里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中抽出3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全村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同时,还对入村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修缮重点保护的古民居。在村中空地种上花草,或铺设板材、安装户外健身设施,建成一处三四百平方米的孝文化广场,使之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以治水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让如今的江兜村处处有风景,重现鸟语花香、鱼游蛙跃。去年11月,福安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江兜村召开,该村在综合治水、古厝保护、村貌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发展生态产业

  在改善乡村面貌的同时,江兜村利用新形成的优质生态资源,助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治水红利渐渐催生美丽经济

  一湾溪水绕村流,山上枇杷满枝丫。江兜村出产的枇杷以颗粒大、味道甜而闻名。农历二月,枇杷还在挂果期,就有一些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游玩。才一年多没来,江兜村变得更美了,等下个月枇杷成熟,我还要组织朋友们来采摘。来自福安城关的李先生兴致勃勃地说。

  江兜村与著名的葡萄特色村赛岐象环村毗邻,近几年,村子里种植葡萄的村民日益增多。借助生态优势,2017年,江兜村建成全国葡萄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项目示范区基地226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葡萄2000亩。通过该项目实施,有效减少农药及化肥使用量、降低发病率,提高了果品安全和质量,绿色、生态元素提升了当地品牌的竞争力。

  村庄换新颜,也吸引不少有志青年。林建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他,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农户按照公司设立的标准流程和要求种植蔬果,公司提供销售渠道,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产品。去年,林建强用这种模式让江兜枇杷质高价扬,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接下来,我们要致力于打造集生产生活、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旅驿站,把江兜建成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林清华信心满满。(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特邀通讯员:林耀琳  李广)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