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推动老区发展新跨越

日期:2011/5/17        来源:宁化:林宗河 三明:陈生雄        点击数:

——宁化县老促会调研《苏区干部好作风》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林宗河   陈生雄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重大贡献,铸就了别具特色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为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结合建党90周年活动,县老促会开展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课题调研。

                 

红土地形成苏区干部好作风

宁化,地处闽西北边陲、武夷山东麓,是著名革命苏区。在这块红土地上,每一处、每一物都承载着博大的红色文化,传承着红土地的灵韵,映照出烽火岁月年代锻造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灵魂。这种好作风的形成:一是靠一代伟人带出来的。宁化是开国元勋革命实践的地方。为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19293月、19301月、19317月,先后三次来到宁化。19301月,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进入宁化。张闻天、胡耀邦、叶剑英、滕代远、罗瑞卿、张鼎丞、粟裕、陈丕显、张爱萍、杨成武等开国元勋也都在宁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开国元勋在宁化的革命实践活动,树立了好作风,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二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当时根据地军民面对白色恐怖的包围和敌人的封锁,边界军民生活极端困难。红军指导员一度只能吃红米饭、南瓜汤来维持,有时连红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吃没油没盐的熬南瓜,冬天许多士兵仍然穿两层单衣。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广大士兵没有任何怨言。当时在红军中流行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光”。许多战士把“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变成一句鼓舞斗志的战斗口号。三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制约出来的。为保证苏区党和政府的廉洁,中央苏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健全了“立法惩治”、“审计监督”、“工农检察”、“严惩贪污腐败分子”等制度,使苏区工作人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形成了为政清廉的一代新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主要表现

-—关心群众,依靠群众。苏区干部深深懂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他们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苏区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分田分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劳动热情,保障工人利益,建立各种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婚姻问题,这一切,都是基于牢固的群众观点,都是为了动员和依靠群众,以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19301月,工农红军初次来宁化泉上,群众不知是军还是匪,四处逃跑,泉上伪乡团派了30多人,企图前去镇压,到了青瑶村,发现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红军,一拔枪,立即逃跑。红军进入泉上后,纪律严明,丝毫无犯。红军对农民非常热情,访贫问苦,调查伪乡团和土豪劣绅,并当场枪毙3名土豪劣绅,广大贫苦农民欢心鼓舞,红军离去时,群众满怀依恋。由于这次种下了革命火种,三年后,攻克泉上土堡时,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取得重大胜利。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苏区干部牢固的群众观念,还表现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在宁化时间都不长,但都十分注意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深入实际这种风尚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中央苏区的耕田队、换工队、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等措施和办法,都是在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推广的。苏区干部对群众态度和蔼,说服教育耐心,做思想工作热情细致。1933年宁化横锁上坪村有一老妇,不愿让孙子参军。张恩崇主席亲自接待她,耐心动员,连做两天工作,到第三天她感动地说:“为了保卫自己的政府,回去一定让我孙子去参军”。

——牢记宗旨,工作热情。由于受党的多年教育,苏区干部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很强,工作热情高,大家以今天努力工作,求得明天生活改善的思想来革命,没有私心杂念。一人顶上几个人的工作。县苏军事部,任务艰巨,只有10个人。县苏政府是个大机关,只有一个总务处长,担负处理各部局的文件、订计划、做记录、写领导讲话稿,昼夜不停地工作。文书兼收发,交通员兼油印员,炊事员兼清洁工。革命有分工,互助精神好,哪个同志忙不过来,大家就帮忙,自己工作干完了,就帮别人干。苏区干部工作效率高,大家都充分利用时间,经常碰头会在饭桌上召开,研究问题在床头进行,及时解决问题。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年到头,夜以继日地工作。福建省苏副主席阙继明来宁化,刚卸装就召开会议,决定第二天下午召开区、乡主席会,在没有电话、车、马的情况下,当晚派出交通员送通知,第二天下午一个不缺,按时到会。1934年夏,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来宁化指导工作,要在第三天早晨召开区、乡主席会,当天发出通知,第三天凌晨全部到齐。1933年,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率领东方军攻克了泉上土堡,城郊区几小时就动员了3000多个运输员,去泉上担胜利品。

——生活艰苦,作风廉洁。在“二战”时期苏区干部生活十分艰苦。每人每天只供给7俩糙米,分两餐吃,18分伙食费,办集体伙食,大家同吃一锅菜,每人1包饭。半年数月吃不到一次肉,常常数月吃不上一粒盐。机关干部不准带家属,上级领导下来与机关干部同吃同住,没有招待所,穿的都是补钉加补钉的衣服。大部分干部打赤脚,少数同志穿自己制的布草鞋。虽然伙食费很低,大家还要非常节省,每月都分点伙食尾子。为了支援前线,也把伙食尾子用来买战争公债。干部也没有医药费和福利费,病了自费治疗。交通员、担架队在执勤中自带伙食,没有补贴没有怨言,积极完成任务。物质生活艰苦,大家都能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对国家资财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没有人搞特权、多吃多占。在反贪污斗争中,宁化县级机关在3年多时间中,查出有真凭实据称得上贪污的只有1人;区、乡干部没有发现有贪污行为。领导调动工作,不搞迎来送往、接风洗尘。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来宁化,也是悄悄来、悄悄去,没有搞热烈欢迎和欢送。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推动老区发展新跨越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走山路打灯笼。”这种受到苏区人民热烈称颂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如今在老苏区宁化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并成为老区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  

 一是弘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作风。县委、县政府坚持弘扬苏区干部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领导干部和基层联系制度,县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安排两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群众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认真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坚决制止各类“形象工程”、“政德工程”。对不作为、乱作为、弄虚做假等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由于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使县委、县政府能够立足县情,准确定位,不断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拉开了跨越发展的序幕。近两年来,结合本县实情,提出了加快“三区”和“四地”建设的思路,县几套班子又通过对周边县的调查,产生了强烈的“爱拼才会赢”的竞争意识,引领全县上下在“比”字上找差距,在“学”字上动脑筋,在“超”字上下功夫,打拼出跨越发展的新天地,为“十二五”高位开局,加快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弘扬关心群众,勤政为民的作风。全县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苏区精神激励自已干事创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近来年,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点难点的问题,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城乡就业、就医、教育、住房、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机关作风建设公开承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勤政、廉政、高效、服务型政府。广大干部自觉树立“团结拼搏”的士气,“奋起直追”的志气,“自加压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锐气。一切从实际出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为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尽责尽力。涌现了像红土地上的好支书—张仁和这样的时代典型。

三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风。宁化苏区干部懂得,艰苦奋斗作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值得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去靠它战胜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现在要靠它克服困难、创造新生活。由于历史等原因,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差,困难较多,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和支持,他们十分珍惜。振作精神、奋发图强,不躺在别人身上过日子,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和老区精神,开展“比、学、赶、超”活动,通过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确保了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7.89亿元,比增13.6%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亿元,比增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5元,比增11.8%,农民人均纯收入6188元,比增10.5%立足山、田优势,发展烟叶、油茶和虎杖2010收购烟叶22.6万担,烟农售烟收入2亿元宁化县是全国33个油茶发展重点县之一。目前淮土油茶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油茶籽5100吨,年产淮土茶油1500吨,年产值1.5亿元。我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虎杖之乡”。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754公里,硬化率和通客车率均达100%,成为一个拥有以省道、县道为干道,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永宁高速公路进入路面施工阶段,浦建龙梅铁路通过预可研审查和省部会签。

四是弘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作风。宁化县委十分重视对苏区干部廉政从政教育,针对单位主要领导、新任职领导干部、新录用公务员、村主干等不同对象,分类开展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坚持县委领导班子负责人与下级党政领导班子负责人谈话、提醒谈话、领导干部任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四项制度”,切实发挥预井防范作用。依法依纪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及配偶、子女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赂、腐化坠落、失职读职案件,不断引导苏区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安下心来干事,扑下身子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用好手中的权利,牢固树立正确用权的责任意识,把职务和权力一心一意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社全生活中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拒腐蚀,永不沾”,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良好风气。 

五是弘扬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苏区传统,融汇时代精神,引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争创“三个一流”:一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争创一流。把握大好机遇,促进跨越发展,敢于和发达地区比拼,敢于向强手叫扳,敢于向更高目标冲刺,认真践行“四个不让”,打造好优越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树立“舍得”精神和“放水养鱼”理念。二是在强化目标管理,你追我赶上争一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唱响时代号角,完善竞争机制,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分析,季季有比较,基数大的比速度,基数小的比总量;本领大小看项目,压力大小看招商,功劳大小看税收,各项工作排先后、论高低,全县上下掀起竞争热潮,发展热潮。三是在强化创新精神,开拓进争上争一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完成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新基层党建上创先进、争优秀,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2010年宁化县在福建省县城经济综合评比中,被评为“经济发展十佳县”。

 

(作者分别为:宁化县老促会秘书长、三明市老促会秘书长) 

      2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