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建言献策 >2018年 >设区市片会交流探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老区振兴新篇章

日期:2018/12/13        来源:莆田市老促会        点击数: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老区振兴新篇章

莆田市老促会 莆田市老区办

20181127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革命老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老促会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做好老区工作的参谋与助手,要责无旁贷地为老区乡村的振兴鼓与呼。为此,我市老促会组织课题组,深入全市5个县(区)10个乡镇15个老区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老区群众、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莆田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依山面海,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50万,现辖一县四区两个管委会。其中一县四区均为重点革命老区县区。老区乡镇32个,占全市54个镇(街道)59.3%;老区村538个,占总村居数969个的55.5%;老区人口193.7万,约占总人口的61%。全市列入全省革命旧址通览汇编总数的革命旧址、遗迹222处,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109人。莆田是福建第一批建立党组织的地区,19262月就建立了闽中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1928年春在澳柄成立了莆田第一支红军武装力量—207团;193012月建立了莆田第一个红色政权外坑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中共闽中特委成立,统一领导福清、长乐、莆田、仙游、永泰等县党组织,独立开展游击斗争,成为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使闽中成为南方8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1943年冬,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闽中成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19492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成立,领导和指挥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20多个市县的革命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解放了莆田、仙游以及闽中其他各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莆田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莆田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

二、老区乡村建设发展的成就与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老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中央支持老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等建设,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区人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一)老区发展形成新共识,出台了一批老区帮扶政策。几年来,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支持和促进老区发展的政策规定中,老区精神、老区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支持帮扶老区发展逐步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老区扶建工作小组,先后出台了《莆田市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进一步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二十三条措施。全市确定88个重点扶持贫困村中,老区村57个,占65%,由市、县(区)领导负责、机关干部驻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挂钩帮扶,有力促进了革命老区的发展。五年来,有关部门优先上报老区乡镇、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9.06亿元,重点支持老区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革命旧址遗迹维护保护以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扶持老区村建设项目。同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实施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自然增长机制,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五年实现翻一番,2018101日起,革命“五老”人员每人每月生活补助标准上调到1230元,高于省定标准;革命“五老”遗偶每人每月补助500元。

   (二)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培育了一批老区发展新业态。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老区乡村立足资源禀赋及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特色经济,积极助推革命老区产业集聚、农民增收。今年923日,莆田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莆田红色武装发祥地仙游钟山镇的朗桥村举行,朗桥村的优质粮食、高山蔬菜、生态野茶、草编工艺等特色产品充分展示了老区改革开放40周年带来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我市老区特色经济发展亮点频现,文旦柚、百香果、台湾甜柿等纷纷为莆田老区农业的主打产品。目前,已在钟山、游洋等老区乡镇建立了台湾甜柿生产基地;在度尾、大济、江口等老区乡镇发展了3000多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在度尾、龙华等老区乡镇布点了文旦柚生产基地。同时,老区农村产业正在融合发展,在东峤镇上塘老区村,着力打造银都产业园和珠宝产业创意园;在西天尾林山老区村建立了逸林生态观光农业园;在北高山前老区村建设“九十六港田园综合体”;在华亭埔柳老区村打造花卉世界;在常太马院老区村、西天尾下垞老区村发展红色旅游业等,积极探索老区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为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人居环境实现了新提升,打造了一批老区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在广大乡村持续开展了农村家园清洁、幸福家园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活动。62老区村优先列入“幸福家园”重点建设,占全市总数的51%222老区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千村整治”村庄,占全市总数的55%44个老区村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占全市总数的57%。老区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出仙游榜头坝下村、龙华金溪村、大济乌石村、钟山朗桥村,荔城西天尾林山村、下垞村,城厢常太马院村、岭下村,涵江白沙坪盘村、萩芦崇福村,秀屿东峤上塘村、月塘东潘村等一批“老区美丽乡村”。这些美丽乡村,有的利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筹建新村;有的利用红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开辟老区乡村旅游;有的建设园区,以企带村、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建设起各具特色的新社区,形成了“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为老区乡村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实现了一批老区贫困村脱贫摘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对贫困户贫困村的认定标准,2016年我市有建档立卡老区贫困户531416935人,贫困村57个。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持、促进就业、造福搬迁、小额信贷、低保兜底、生态补偿、雨露计划、关爱工程、“精准扶贫—莆商再行动”、集体经济“破壳消薄”等有关政策措施,打响了老区扶贫脱贫攻坚战。截止目前,老区贫困对象已全部实现脱贫减贫,有51个老区村脱贫摘帽,占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数的89%,其中城厢区的老区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为老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老区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区乡村的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呈现了一些特色和亮点,但老区乡村的发展相对不平衡,亮点老区村为数不多,比例偏低。由于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受限,加上各级政府对老区的历史欠账较多,莆田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乡村振兴尚处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问题。

  (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我市沿海及山区的革命老区,曾经靠水产养殖、禽畜养殖、果树种植等传统农业发家致富,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各种禁养措施的出台及果树种植成本的提高,老区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近几年,有关部门为促进老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老区乡村发展设施农业、观光产业、田园综合体经济及大棚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特色农业,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难于形成“一村一品”。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为薄弱。据民政局统计,截止20176月,全市538个老区村,无固定村财收入的331个,占61.5%,大多老区村主要是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维护日常工作运转。乡村振兴需要庞大的财力支撑,当前老区村的财力状况是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

(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建设主体严重缺位。老区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一些有文化、有技能、有经营创业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则选择携带资金外出创业谋生,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空心村”、“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市538个老区村户籍人口193.7万人,留守农村人口仅23.06万人,占12%。常太镇马院村2401130人,留守的仅120人;菜溪乡石峰村1700多人,留守的仅300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及各方面的的人才支持,老区村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公共服务保障不足。近几年老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城区、中心集镇相比,还存在诸多短板。部分比较偏远的老区村缺乏卫生所,导致群众就医困难;部分老区村小学被撤并后孩子就学困难及存在交通安全问题;部分老区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不到位导致群众饮水困难;部分老区群众危房未能及时改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老区群众出行难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等。如,菜溪乡的7个老区村,常太镇的4个老区村,以及庄边镇、新县镇等一些山区乡镇的部分老区村缺少卫生所,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四)红色资源挖掘不够,红色旅游品牌单一。一些地方政府对红色遗址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推力不足,虽然部分革命遗址已命名为红色教育基地,但缺乏对红色革命史迹内涵的挖掘和整合,革命遗址及史迹展示简单、静态、粗放,缺乏活力和内涵,红色革命价值的内涵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莆田目前红色旅游品牌还仅仅停留在革命人物故居展览、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平铺直叙讲述等初级开发利用阶段上,没能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从而亮化活化红色文化。

四、助力老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见》、《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组建了振兴乡村集团,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工作摆上全市重要的工作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乡村如何振兴,通过近期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弱鸟先飞”理念为引领,着力打好老区乡村振兴优先牌。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用以激励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的信心。老区正在乡村之中,而且老区乡村占据全市乡村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老区是决胜脱贫致富的主战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也必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弱鸟先飞”理念为引领,强化老区意识,强化帮扶力度,把老区乡村的振兴摆在优先位置。一是在思想上强化老区“优先发展”的意识。当前,广大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集中在老少边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老区不能落下,因而,要强化老区优先发展的是意识。二是在政策上为老区“优先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像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号)文件和我省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闽委办发[2016]24号)文件一样,在实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也应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特别是要大幅度提高各级财政对老区产业、民生、社会项目的补助水平。三是在机制上为“优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强化革命老区扶建领导小组或单位的职责,完善各级领导和部门挂钩帮扶老区村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层层帮扶、共同推进老区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对接好国家和省里有关扶持老区发展政策,完善促进老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老区乡村优先振兴。

(二)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振兴老区乡村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先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要素向乡村集聚。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要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根据各老区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产业传统的不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由商,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每个老区村至少有一个特色产业或产品。要推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老区乡村要积极融入我市仙游蔬菜产业园、秀屿禽畜产业园、北部山区(含涵江、仙游)优质大米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布局,促进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实现提质增效。二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革命老区时曾经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莆田市也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大多资源都是集红色革命教育、党建文化展示、休闲健身及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契合了红色旅游时尚化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市红色资源分布情况,编制我市红色旅游规划,设计革命旧址+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的精品旅游线路,突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全面彰显莆田革命旧址的红色、山水的绿色和悠久历史的古色。三是加速三产融合。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商产业,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多种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以建设新时代“三农”队伍为支撑,着力振兴老区乡村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保障。当前老区乡村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难于支撑起老区振兴的重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要“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此,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一“牛鼻子”。一是加大对老区乡村的农民职业、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鼓励和吸引本市在外的企业家、大学生毕业生和社会能人回乡创业;三是选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到老区农村一线工作;四是开展乡村志愿者活动,鼓励有志于老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服务者,带着生态的思想和理念投身老区乡村建设,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动力。

(四)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着力振兴老区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凝聚着乡村的乡土人文之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一是弘扬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工程和遗存遗迹修缮提升工程,着手红色标语、红色故事的整理,为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提供史料和实物支撑。要鼓励各地出台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依法保护红色文化。要大力宣传莆田的光辉历史和红色精神,结合目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二是传承历史文化,实施“莆阳乡村记忆”工程,加大对老区乡村古民居、古村落、古庙宇、古石桥等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力度,挖掘传承莆仙戏、传统木雕、十音八乐、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老区群众向上向善、敬老爱幼、热爱国家。推进移风易俗行动,革除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净化社会风气。打造“百姓大舞台”,“书香莆田”“莆仙戏进老区村”等公益文化活动,促进先进文化进乡村、进老区。

  (五)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着力振兴老区乡村生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提升老区乡村生态宜居的环境。一是保护青山绿水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引导老区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推进清洁生产,守住耕地红线,保护优质水源,构建鸡犬相闻的田园风貌,让良好生态成为老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二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的提升力度,建立老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经常性清洁家园行动,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污水管网系统建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乱排放问题,把老区乡村建成清洁家园、绿色家园和幸福家园。三是完善老区乡村路网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老区村位置闭塞、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促进边远老区村林果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六)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龙头,着力振兴老区乡村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一是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实施老区乡村振兴中,坚持这个传统不能丢。二是选好带头人。要通过换届选举,把对老区人民有浓厚感情、有创业精神、能真心实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人选为党支部引领人。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派出第一书记,发挥村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同时,可公开招聘大学生到老区乡村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储备村级干部“雏雁”。三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工程,从严把好党员入口关,处置不合格党员,引导乡村党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全面建设小康、实施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