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建言献策 >2018年 >设区市片会交流探讨

助力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探

日期:2018/12/11        来源:漳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助力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探

——漳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进展。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形势,中央又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老区发展的重大举措。

作为老区建设促进会,如何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坚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和省老促会的统一部署,顺应中央农村工作的主旋律,立足漳州老区工作实际,主动作为,在助力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建言 力求为老区多分一杯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村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大部分曾经为共和国作出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由于种种原因仍于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的窘境,在当前的扶贫攻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怎样才能让革命老区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普惠”政策的阳光下更好地攻坚克难,同步脱贫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我们着力从补短板补缺失入手,千方百计谋求为革命老区开“小灶”,多争一杯“羹”,先后向市委、市政府争取了几个叠加优惠政策。

一是实施革命老区自然村道路建设补助政策。在前五年累计市财政补助500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2000万元,建成2305公里老区自然村水泥路,其中龙海市、芗城区、南靖县已基本实现所有老区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础上,我们又牵头联合市老区办、交运局、财政局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全市50户以上老区自然村尚未铺水泥路1200公里的底子,积极争取市政府继续实施新一轮(3年)每年补助1200万元,县区财政扶持力度,力争在“十三五”全面实现全市所有老区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的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县乡和老区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如修路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的诏安县,去年以来,县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200万元,出台了给每个老区自然村每公里补助40万元的优惠政策,使革命老区村掀起了修路热潮。其他各县也高度重视推进老区道路建设。随着这项对革命老区叠加优惠政策的持续推进,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老区急盼解决,又力不从心的交通道路“瓶颈”,不仅可以有效推动老区发展生产,还将极大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二是设立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专项基金政策。在前3年市政府每年拨付400万元扶持老区发展特色产业,累计投入1200万元,扶持引领老区村因地制宜发展诸如平和琯溪蜜柚品质提升,华安坪山柚提纯遴选,南靖绿色蔬菜,漳浦淡水养殖等典型示范,部分乡村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带动作用和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又从感恩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保护宣传红色遗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目前老区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由,动员说服市财政等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中,继续给予老区适当倾斜。经市政府同意,设立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专项基金,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拨付4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红色遗存的保护和宣传,200万元用于扶持老区村集体和群众发展生产。坚信这一专项基金的设立,将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在引领发展老区村集体经济,帮扶老区群众发展各县特色产业等方面,继续发挥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推动实施安全饮用水提升工程。近几年来,安全饮用水一直是平和、芗城等原中央苏区县的软肋,虽然市委市政府多次动议建设市区第二饮用水源,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议而不动。去年,我们牵头联合市水利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深入平和、芗城、南靖等县区开展居民安全饮用水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座谈咨询、形成了《关注民生补短板·关注饮用水安全》的专题报告,建议市委市政府充分运用中央和省“区外调水”提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优惠政策,抓紧实施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建设(可覆盖芗城及平和、南靖、龙海部分区域)的建议,引起了市委檀云坤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今年13日,市委市政府在南靖县南一水库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决定实施该工程。元月6日,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批准,把建设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列入2018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于今年824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让芗城、平和、南靖、龙海的原中央苏区县近百万居民群众在不久的将来能喝上优质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培育典型 引领老区发展特色经济

 

革命老区大都地处边远山区,虽然受到很多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但在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向往田园生活,越来越渴望良好生态环境和健康食品,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日趋均等化,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其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珍贵的传统村落和激情飞扬的红色文化等优势日益突显,乡村的价值将会得到重新发现,乡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将会发生重要变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让革命老区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在扶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找到一条更好更稳健的振兴之路?近年来,我们着力在注重培养典型,引领老区发展特色经济上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坚持按照市委市政提出的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从2015年开始,利用市政府扶持老区发展特色产业专项资金,先后培育了几个发展特色经济的示范模式。

一是传统村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邻近漳州花都旅游区的漳浦县南浦乡,自然条件优越,生态农业基础较好,拥有一个初具规模的千亩绿竹生产基地,一个非常精美的传统古村落,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和较有政治影响的革命遗址,初步具备打造有品质的田园乡村的条件。通过与该乡党委政府的反复研究,决定尝试一条“传统村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路子。我们分两次给予140万元的帮扶资金,并给予精心指导,协助该乡修建完成了一处规模较大、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红色教育基地,完善提升了千亩绿竹基地。该乡党委政府乘势而上,邀请专家制定传统古村落的修缮开发利用方案,如火如荼推进全乡大力发展无公害水果和蔬菜等,特别是认真做足做大做强千亩绿竹生产基地文章,发展绿竹鲜笋和笋制品加工远销广东等地,并研制开发系列绿竹旅游工艺品,形成初步的绿竹产业链,不断完善交通和旅游服务设施等。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南浦乡将很快成为东南花都旅游区的一个新亮点,成为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因此也一定会给老区群众带来丰厚的实惠。

二是文化名村+现代农业+生态乡村游模式。南靖县龙山镇的双明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由于单纯种粮食和香蕉等作物,农业结构单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但其位于319国道旁,地理位置很好,且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还是明朝宦官司礼监太监陈祖生的祖籍地,其墓园竖有成化、弘治两任皇帝为陈祖生一家颁发的圣旨题刻碑文,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开发价值等后发优势。我们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南靖县老促会和龙山镇双明村领导反复讨论研究,决定探索走文化名村+现代农业+生态乡村游的发展模式,并作为市老促会的一个重点挂钩点。按照这个发展思路,我们协调市规划设计院无偿为该村编制了村建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点,并先后给予210万元的特色产业帮扶资金,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了宽7米、长3公里的村主干道水泥路和陈祖生墓园修复;借力美丽乡村的政策,完成了以“南充古庙”为中心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还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引进了一家现代农业企业,创办了300亩大棚蔬菜基地,在该企业的带动下,群众也发展了100多亩的大棚蔬菜。本会简清水副会长发挥其专业特长,还帮助该村完成了宦官陈祖生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拟建设一个陈祖生生平事迹展示馆。下一步还将着手进行投资1200多万元的水流域整理和古村落修缮。一个融入历史文化和生态乡村游的“富美乡村”雏形已经展现。

三是高效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是个传统蔬菜大村,该村新创办的股份制农业企业——福建兴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农业立体种养植模式,发展绿色食品,且已初具规模。我们因势利导,先后给予近50万元的帮扶资金,支持该村进行土地流转,由该公司以每亩每年1200——1600元的租金和每亩每年800元的分红,承租了该村群众600多亩的土地,建立了智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建有现代化设施农业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立体栽培系统、作物生长补光系统、农业档案管理追溯体系,从事优质蔬菜种植以及禽畜饲养等生产销售、有机肥生产销售、农业旅游观光等,还建成了航天蔬菜科普园地。这个项目不仅使当地群众出让土地有丰厚的租金、有企业效益的分红,还把全村10多户贫困户劳动力全部安排进企业务工实现脱贫,特别是在“餐桌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创新路子 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也是农村基层组织执政的根本保障。我们认为,不论脱贫攻坚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充分依靠乡村党政组织,尤其是村一级党政组织是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但是,如果村集体经济薄弱,就很难担当这一紧迫、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而现实是许多村集体都是“空壳村”。于是,我们在2016年就开展老区村集体经济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了《关于发展壮大老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呼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此同时,我们率先在市政府每年400万的特色产业帮扶资金项目使用上开展尝试。如选准项目帮扶发展村集体经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精美的土楼和明朝武状元等旅游资源优势,群众依靠种植蜜柚,个体经济发展很好,但村集体经济薄弱,我们及时抓住市旅游投资集团在该村周边投建“官峰生态谷”旅游景区的契机,支持该村100万元,利用其独特的土楼和武状元等旅游资源,发展与“官峰生态谷”配套的旅游项目,该村在修建武状元等景点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收回原村集体被承包的蜜柚果园,开辟了一个旅游观光蜜柚采摘园,伴随着最近“官峰生态谷”旅游区的开放经营,将给该村集体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又如支持入股帮群众致富带集体创收——平和县长乐乡的立春养牛合作社,是一个由村集体、专业户、贫困户组成的联合体,合作社的利润按照投资权益实行3:4:3分成,我们从特色产业帮扶资金给予20多万元作为村集体投资入股(贫困户主要以场地作价入股)。2017年该合作社养牛收入10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5万元。一个项目不仅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还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事证明,这些尝试都是成功的。为此,今年市政府200万元的特色产业帮扶基金,我们基本上都采取每个帮扶项目都与发展村集体经济挂钩的做法,使每个帮扶项目都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尤其是在我们的推动下,今年初,市委高度重视,研究出台了《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破壳、消薄、领跑”的“三大行动”,吹响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冲锋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因村制宜、分层施策、压茬推进,力争消除“空壳村”240个,“薄弱村”175个,确定“示范村”500个。市县乡三级联动,实施“破壳行动”,将政策、资金、项目向“空壳村倾斜”,建立健全正向激励,责任传导机制,从无到有促“空壳村”尽快“破壳”。实施“消薄行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解除“垄断包”、“权利包”、“低产包”,盘活资产,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增长增收模式,从弱到强对“薄弱村”进行“精准治疗”。实施“领跑行动”,推动500个示范村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实现自身实力由小到大,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50万元、50万——1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分别增长15%10%5%以上,让“示范村”领跑,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从点到面,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村组织集体经济实力,将大大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将会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天的广大农村将会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实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使命,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会后,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市的先进经验,继续探索创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