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人物

邱泮林

日期:2011/5/10        来源:网上来稿        点击数:

邱 泮 林
 
 
 
图1:邱泮林像片 大埔县党史办提供
 
      

       邱泮林(19071938),又名林清华、邱焕民,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南村人。历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组织部长、福州市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等职,两次以省委巡视员身份来崇安(今武夷山市)指导革命,直接领导中共崇安县行动委。

       生于贫苦农家的邱泮林,七八岁时就帮着当长工的父亲邱盘石给东家邱东记干活。后随当裁缝的叔父到潮州,边学手艺边读书。1920年春读完小学,回家乡在步梯初小当教师,与同县人罗明同事。罗、邱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社会问题,抨击时政和封建礼教,罗明每有独到见解,邱泮林觉得很受启迪,遂结为莫逆之交。

      1921年夏季,邱泮林经罗明引荐,考上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入校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4年春,以罗明为首在集美学校组建星火社,出版《星火周报》,邱泮林是该报的积极撰稿者之一。同年9月,邱泮林和陈乃昌(邱、陈是同班同学)首批加入该校国民党秘密左派组织,进行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活动。后成为骨干分子,又介绍许多人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

 

 
 
                                                     图2:集美学校师范部 集美大学袁莉提供
 

        19256月,两广区团委派蓝裕业来厦门,发展第一批共青团员罗扬才(厦大)、李觉民(厦门某小学)、刘端生、邱泮林(均集美学校)7人,成立厦门第一个共青团支部。19263月,邱泮林由罗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邱泮林介绍陈乃昌入党。

       19271月,中共闽南特委成立于漳州,邱泮林当选为委员兼秘书,成为书记罗明的得力助手。他坚决执行特委的决定,按照毛泽东主办农讲所的方法开办漳州农讲所,积极同各方联系,作好教学事务和生活安排。同年4月初得知即将发生反革命政变消息时,他坚决支持闽南特委采取的应变紧急措施,即决定罗明、罗秋天等主要领导人转移到闽西去,以永定下洋为据点开展工作;邱泮林、刘端生等留在漳州坚持工作并负责联络。1927124闽南特委和闽北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时,邱泮林当选为临时省委秘书长。

 

       
 
 
 
                                                  图3: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   漳州市党史办提供
 

        1928年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改为正式省委,书记罗明,秘书长邱泮林。3月平和暴动后,省委机关迁厦门,留邱在漳州负责党的工作。这期间,邱泮林经王德的介绍,联系一批漳州省立第二师范的进步学生。邱对他们说:现在搞地下工作要装灰色,装落后,言词不能过激,提防被敌人发觉。并经常拿一些宣传布尔什维克的书籍给他们学习。每逢革命纪念日或有重大事件,他们就按邱泮林安排,在中山公园附近地区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同年夏天农历六月初七,中共福建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邱泮林当选为省委委员。会后到福州兼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291月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

 

 

        19284月开始,中共崇安县委按照省委的部署积极准备暴动,分别在岚谷黄龙岩和吴屯高洋左诗赞家中召开两次会议,研究暴动的时间和地点。中共福建省委也极为重视,把崇安列为全省暴动的第四区。19289月上旬,派省委委员、福州市委书记的邱泮林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到达崇安指导暴动工作,县委在吴屯高洋村召开会议,邱泮林传达省委关于加强武装斗争的指示。10日又在武夷乡大埠头村徐履峻家中召开全县党团负责人5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部署暴动工作。邱泮林在会议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决定:

      1)扩大武装力量;

      2)大量制造土枪土炮;

      3)由小规模的斗争发展为全面的武装斗争,形成暴动总局面;

      4)建立民众局,作为武装暴动的总指挥部,由徐履峻任局长。

       会议还作出分工:徐履峻负责东乡;陈耿、安少亮负责北乡;徐福元负责西乡;左诗赞等负责崇浦边界的高洋和岱后建立民众武装,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上梅暴动的准备会议。

         9月中旬,邱泮林到武夷乡溪州村召开东乡党员大会,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将宣传、组织、武装斗争三方面工作结合起来抓,重点是迅速扩大武装力量。

 

       
           
                图4:徐履峻画像 崇安县委书记第一次上梅暴动总指挥 武夷山市党史办提供
 
 
 
 
 
                                                                        图5:徐履峻故居   武夷山市党史办提供
  

    中共崇安县委认真贯彻大埠头会议和东乡党员大会的精神,9月下旬在上梅的岩下等地建立五所土枪土炮制造厂,徐履峻以上梅后坜为暴动基地,把全县各地民众武装起来,建立一支拥有2000余人,800支土枪的民众队,由徐履峻任总指挥。

     
 
 
 
                                                图6:左诗赞故居 武夷山市老区办汪东峰提供
 
       
 

        1928928日上午9时(农历8月中秋),徐履峻发动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农民暴动,捣毁买办工厂,召开群众大会捕获反动土豪,101日召开暴动大会,宣传暴动纲领,成立民众局,几天后又召开减租大会,取得暴动的初步胜利。

上梅暴动引起敌人的震惊和恐慌,1023日土著军阀卢兴邦和吴鼎元在反动民团的配合下,从崇安、浦城分兵数路向上梅进攻。1031日在敌人的强攻和围剿下,徐履峻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以上梅为中心的第一次农民暴动失败。

       徐履峻牺牲后,组织委员陈耿挑起重担,以打短工为名,深入上梅,寻找第一次暴动的骨干,恢复民众会,192812月上旬,当选为县委书记,积极奔波崇浦边界,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脱产的民众队。

革命热情恢复高涨。1929118日,重新成立民众局,加紧对民众队军事训练,做好二次暴动的准备。

       1929129日陈耿率领100多民兵武装,在上梅乡下屯村万家庄举行第二次暴动大会,处决反动头目唐锡贯和杨守纪,血祭徐履峻,会议民众队迅速控制以上梅为中心的近30个村庄。建立以民众会为代表的各级政权机构,颁布各种训令,开展平田废债运动,第二次暴动取得胜利。

       邱泮林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上梅暴动,但为暴动的准备工作付出心血。上梅暴动最终能取得胜利,也是认真贯彻执行邱泮林提出的如建立民众武装,大量制作土枪土炮、把组织、宣传、武装斗争三方面结合起来抓等指导思想的结果。在建立武装方面,徐履峻把民众武装起来,建立一支有2000多余人,800支枪的民众队,陈耿还建立脱产的民众队,在制作土枪土炮方面,徐履峻在上梅的岩下等地建立五所土枪土炮制造厂,日夜加紧生产马蹄枪和手雷等武器,在组织、宣传、战斗等方面在,陈耿重建县委,恢复崇浦边界党组织在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鼓舞革命斗争;捕获下梅的反动联首唐锡贯,押到上梅游行,攻打首阳抓获引兵攻击民众局的反革命分子杨守纪,重新武装农民群众,也正因为暴动的领导者,很好地执行了邱泮林的指导思想,取得第二次上梅暴动的胜利。

 

 

       19302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厦门鼓浪屿内厝澳举行。为掩人耳目,组织上安排邱泮林和何更生(又名:柏桦,时为妇女委员)“假结婚作掩护而举行会议。大会选出省委书记罗明,组织部长邱泮林。两个月后,邱泮林改任省委特派员,被派往闽北崇安、建瓯一带巡视工作,组织部长由谢景德接任。同年8月,邱泮林到上海接受中共中央任命为江西省委书记;旋于10月间调回上海工作。期间,邱泮林同何更生两人在革命斗争中互相关怀,逐渐有了真感情,经组织批准,在上海结婚。

       192811月和19302月,中共中央在给福建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闽北崇安的革命要与赣东北发生关系,必须与广东、江西配合,才有前途。中共福建省委为落实党中央决策,于19303月在省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明指出:闽北崇安武装斗争要与江西联络,或可划赣东北。

       为了贯彻执行这一决议案,19306月底从厦门动身,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第二次来崇安,725日到达。27日,陈耿主持崇安县委扩大会议,县委委员、各区委书记和部分党支部书记共130人参加。会上邱泮林传达三个决定:党中央关于闽北、赣东北两块根据地合并的决定、关于调闽北红军到赣东北组编红十军攻打大城市的决定,以及福建省委关于党、团、工会合并成立行动委员会的决定。这个时候,正是李立三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时候,邱泮林在倾思想的指导下,也对崇安县委的工作进行错误的指责。

      会议上,到会人员就邱泮林传达的3个决定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两块根据地合并没有表示异议,但对崇安红军抽调去赣东北会合江西攻打大城市表示异议和不满,会议最后以对上级决定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但在行动上要服从为由,通过表决的形式,通过关于调崇安红军主力开赴赣东北的决定,并通过保留两个连保卫崇安根据地的决定。会议还通过了合并时间的工作方案和紧急措施:

 

 
 
                   图7:陈耿画像 崇安县委书记 第二次上梅暴动总指挥 武夷山市党史办提供
 
 

   (1)利用军阀战争的有利时机,坚决集中并扩大红军;

      2)红军集中后应迅速向外出击,同时向江西方向发展;

      3)组织雇农工会,解决雇农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4)猛烈扩大苏区,改造各级苏维埃政府班子;

      5)深入土地革命;

      6)关于党内一般的右倾观念和地方保守观念,也必须坚决地与之斗争;

      7)对青年、妇女及互济会等工作重新作了部署。

       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还作出加紧反富农斗争,没收地主富农的一切土地,分给贫雇农耕种的决定和红军八一示威的决定。

      县委扩大会议后,在邱泮林的主持下,崇安党、团、工会合并,选举产生了中共崇安县行动委员会,选举执行委员13人,其中常委5人,候补常委2人。虽然行动委没有选举书记,但邱泮林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直接领导行动委。

      1930821日,邱泮林赴赣东北,商谈闽北苏区划分赣东北领导事宜,99日至15日,邱泮林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出席赣东北特委在万年县富林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压制了方志敏等的正确意见,贯彻李立三倾冒险主义,组成以唐在刚为书记的赣东北行动委员会。

    
 
 
 
                                         图8:万年富林会议旧址 江西省万年县党史办提供
 
    

       193010月初,邱泮林偕同赣东北特委派来崇安行动委工作的饶功美、彭皋与八九位区级干部同时到达,邱泮林一行到达崇安后,立即对崇安行动委进行改组,由饶功美任中共崇安县行动委员会书记,彭皋任五十五团政治部主任。全县区委一级机构同时进行调整,赣东北特委派来的干部分别担任区委一级领导,把原有18个区委合并为8个中心区委,同时18个区苏派政府也调整为8个中心区苏维埃政府。

      县、区两级党政机构完成改组后,在邱泮林、饶功美的督促下,崇安红军五十五团和教导团1500多人,于1015日由崇安县军委会参谋长李静愚、团长李克敌率领经分水关,开赴赣东北编入红十军。

      在邱泮林的努力下,崇安苏区自193010月划入赣东北特委领导,两块根据地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19311月,赣东北特委将崇安在赣东北的红军组成闽北独立团派回崇安,加强闽北红军力量。19314月和19329月方志敏两度率领红十军入崇作战取得胜利,巩固了闽北苏区。19329月成立赣东北省委,随着苏区的扩大和已经发展到浙西,193211月,赣东北省委改为闽浙赣省委,12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也改为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根据地也正式改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图9:饶功美像片 崇安行动委书记 江西广丰县委党史办提供
 
   

       19331月,赣东北红十军在江西上清宫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闽北、赣东北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34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四十次常委会,中央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决定将闽北苏区从闽赣省分出,划归中央苏区,将建黎泰、金资光贵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划归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19335-6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闽赣省委、闽赣省军区相继成立。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新组建的闽赣省领导,至此,崇安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193010月,邱泮林把在闽北20多天巡视情况向省委汇报,写有一文《闽北巡视的报告》,这是一份全面反映1930年闽北崇安苏区革命斗争情况的报告。也是福建早期重要领导人现存珍贵党史文献之一。文中关于闽北各派政治势力范围和苏维埃状况形象地划分为三个世界:卢部、国民党的世界;土匪的世界;苏维埃政权的世界,这是我最早看到的有关三个世界理论划分的党史文献。

 

 

      193117日,邱泮林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时王明推行的倾机会主义路线,邱泮林列举福建的事实,与持王明观点的人争辩得脸红耳赤,因此受到王明一伙把持的临时中央批判,定为何孟雄右派骨干分子,撤销党内职务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分配到上海曹家渡劳勃生路申新纱厂和上海灯泡厂做工运工作。
      1932
年,邱泮林在上海纱厂被反动军警以违反治安妨碍交通的罪名(一说政治嫌疑犯”)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没有泄露党的机密。由于狱中生活环境极其恶劣,饭量不足,空气污浊,见不到阳光,喝不上开水,邱泮林在狱中染上肺病。为改善狱中待遇、反对虐待犯人,邱泮林同许多战友难友向狱警当局展开斗争。当年年底,经党组织营救,以病重保释出狱。翌年初,回故乡休养治病。
       
邱泮林从上海回到家乡时,随身带了四担行李。乡人初见时以为邱泮林发了财,待把行李解开,乡人惊异,除几件旧衣服和日常用具外,全都是书籍。邱泮林的继母指着书说:这些东西千里迢迢运回家,好当饭吃?邱泮林解释说:这些都是宝贝哩!照它讲的去做,保准天下人都会有饭吃。
       1933
年下半年,邱泮林在百侯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百侯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他把共产党的主张、革命道理、进步思想、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1935年,陈济棠统治的广东省政府通令各中学每周要开两节四书五经课,他在上课时却不照本宣科,而是讲时论,指导学生阅读鲁迅、邹韬奋、郭沫若等人的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孔孟学说中的封建糟粕。他在进步师生中组织新哲学研究会,在课外研究哲学,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37年秋,邱泮林得知罗明回故乡后,专程去探望他,并热情地邀他来侯中任教。罗明到校后,即建立党的教师小组和学生支部,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校中实施抗日救国教育,开展抗日救亡革命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邱泮林既是参与决策者,又是积极推行者。在侯中进步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许多学生后来加入了共产党,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图10:大埔百候中学礼堂和校门   百候中学网站摘取

        

  

邱泮林上有父母,下有幼弟弱女,家境清贫。那时中学教师的薪水,每月有数十块银元,也不算太少,但他不顾病体,缩衣节食,支持战友,周济贫苦学生,以致延误失医。当他病重时,不少学生轮流看护,喂汤喂药,但因身体衰弱,1938130(农历子丑年十二月三十日),过早逝世,年仅31岁。葬于百侯月形峰。

 

 

        邱泮林,这位福建省委早期重要领导人,两次来武夷山指导革命都取得成功,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的政治才能。上梅暴动的成功创建了崇安革命根据地,为以后建立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闽北崇安苏区划归赣东北苏区,闽浙赣苏区,以至成为中央苏区创造了条件,为闽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作出重大的贡献。武夷山市能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也有邱泮林的功劳,在他光辉的革命生涯中闪烁着三个亮点:

        一、指导上梅暴动,产生一个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

        19278月,“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党中央指示闽北崇安“应根据中央紧急会议确定自己工作之方向”、“中心问题是如何组织农民,如何武装农民,使他们能够自己起来用暴动的方式夺取政权”。同年124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规定了福建“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夺取政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任务,省委还表扬了“崇安一带农民运动有急剧的进展”,将崇安划为全省农民暴动的第四区。

        19289月间,中共崇安县委根据党中央和福建省委指示精神,确定以上梅为中心举行农民武装暴动。这月23日,在闽北崇安即将举行上梅暴动的关键时刻,邱泮林受省委指派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达崇安指导上梅暴动。在邱泮林提议下,崇安县委在大埠头村徐履峻家召开全县党团组织负责人会议。邱泮林巡视员在会上传达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加快步伐,举行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的重要指示,并引导到会同志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指明了暴动的方向,增强了暴动的信心,会议最后形成一系列决定。在邱泮林巡视员指导下,这次全县党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开得很成功,被称是第一次上梅暴动的准备会。

        1928928日,由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指挥首先捣毁日商买办上梅松木办事处揭开第一次暴动的序幕。上梅第一次暴动打响了土地革命战争闽北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武装的第一枪载入史册。但因闽北国民党当局派重兵围剿,第一次上梅暴动受挫。

        徐履峻壮烈牺牲后,革命者前赴后继。陈耿挺身而出接替徐履峻的重任,于19291月成功地领导了第二次上梅暴动。193051日,崇安县委在上梅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311月在崇安坑口成立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福建省委指派邱泮林巡视崇安所期待的闽北崇安在组织、政权、武装上的发展目标。

        二、闽北与赣东北两块根据成功合并,为日后成为中央苏区创造了条件。

19307月间,中共福建省委又指派省委秘书长邱泮林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全权负责传达党中央关于将闽北、赣东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的决定。当年,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崇安,邱泮林巡视员肩负着重大的历史重任, 725日,经上海辗转到达崇安。27日,崇安县委书记陈耿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邱泮林在扩大会上郑重地传达党中央关于将闽北、赣东北两块革命根据合并的决定。同时传达了关于调闽北红军到赣东北组编红十军,以及福建省委关于党、团、工会合并成立行动委员会两项决定。

       821日,邱泮林巡视员从崇安赴赣东北特委,传达党中央关于两块根据地合并的决定。为了很好执行党中央的这项《决定》,他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特意参加赣东北特委在万年县富林召开的扩大会议,直到党中央的《决定》落实后,他又回到崇安指导闽北红军开赴赣东北等事宜。值此,邱泮林不仅传达而且成功实现了党中央关于将闽北与赣东北两块根据地合并的特殊使命。

       从这年之后,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成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间,一方面方志敏亲率红十军两次进军闽北,重创了闽北敌军的主力,稳定了闽北根据地的局势。另一方面派出他的亲密战友黄道到崇安出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主政闽北党政军全面工作,开创了一个具有“生机盎然的农业”、“种类齐全的工业”、“兴旺繁荣的商业”、“活跃开放的外贸”、“稳定的金融货币”、“独具特色的文化”的闽北根据地。全盛时期的闽北根据地,包括闽北的崇安、建阳、邵武、光泽、浦城、建瓯、政和、松溪,江西的上饶、广丰、铅山、紫溪、贵溪、金溪,浙江的庆元、龙泉316个县,纵横三百余里,人口五六十万的红色疆域。从而证实了党中央关于将闽北与赣东北两块根据合并的正确性,也彰显了邱泮林传达党中央决定的功劳。

        三、著有《闽北巡视的报告》,为武夷山市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提供史证。

邱泮林于193010月编著的《闽北巡视的报告》,全文1.3万字。分《巡视经过》和《崇安的一般情形》两大部分。《崇安的一般情形》又分五个小部分:《一般的政治状况》、《崇安工作转变的经过》、《左诗赞叛变的原因和经过》、《赣东北对崇安工作的指示与帮助》、《最近的一般情形与工作布置》。这份具有历史性、收存性的重要党史文献,是这位巡视员在闽北根据地主阵地崇安巡视20多天的心血和结晶。文中对闽北崇安党的组织、苏维埃政权、红军队伍、群众工作等各方面作出全面的评价。

        邱泮林著的《闽北巡视的报告》,关于闽北各派政治势力范围和苏维埃现状一节,在引用“卢部、国民党的世界;土匪的世界;苏维埃政权的世界”3种世界的划分里,他采用形象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指出目前“苏区现只有崇安全境及建阳浦城一部分”。他指的“崇安全境”4个字,是对崇安苏区面积遍布全县东南西北“四乡”,面积达到百分百最具有权威的依据和确认。

确认一个县苏是否符合中央苏区县的条件,其中有一条重要的条件是苏区的面积必需达到全县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按照这个要求,邱泮林著的《闽北巡视的报告》,关于“苏区现只有崇安全境”的记述成为我市申报“原中央苏区县”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被中央党史室作为我市成功获批“原中央苏区县”的重要史证。

       从这份具有时代性、权威性的《闽北巡视的报告》给人启示,这位省委巡视员留下的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既体现了党史文献为老区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又体现了著书留史的意义和价值。

 

 

        在邱泮林去世71年后的2009年,大埔和武夷山都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09128日,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58日武夷山市也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 中央苏区县的确认不但提高该县市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而且还促进该县市老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位在武夷山红色土地留下足迹的革命先辈若地下有知,定感欣慰,武夷山人民将永远铭记着为武夷山市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作出贡献的邱泮林同志。

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汪东峰